這個案例的重點毫無疑問是“二次事故”,在高速上發(fā)生了小剮蹭,千萬不要在車道上糾纏不休,應該馬上把車挪到應急車道上,打開雙閃,并且在車后的150米處放置三角警示牌警示后車。 往往二次事故要比一次事故更加嚴重和慘烈,這個案例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無論是在超車道還是行車道上理論糾纏都是極其愚蠢的。 因為在我國當今的路況下,太多司機不守規(guī)矩了,超速的、應急車道超車的、隨意變道的,后面的車真不一定剎得住,所以一定要按照規(guī)矩擺放警示標志,少糾纏、早撤離。 除了二次事故這個知識點,其實今天夢飛想借助這個案例,和大家談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路況敏感度。 對路況的敏感程度決定生死!這句話絕非危言聳聽,很多車友看了車禍案例分析之后總覺得作者是馬后炮,總是說:怎么可能躲得掉! 借用馬云的一句話:不是電商生意不好,是你家的電商生意不好。絕大部分的車禍,不是躲不掉,而是以你的認知水平躲不掉。 為什么有的車友在道路上游刃有余,仿佛有如神助一般能輕松應對,而且對路況的判斷極其準確;而有的車友卻疲于應付,很多情況下其實已經(jīng)置身危險而不自知,發(fā)生了剮蹭之后,還說躲不掉。 這兩類司機的本質(zhì)差別在于哪里? 在于對路況的敏感度!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從安全狀態(tài)演變成車禍的過程不是突然發(fā)生的,雖然很多車友認為是突然而且不可控的,實則不然。從安全演變到車禍,一定是有一個分水嶺和臨界點的。在臨界點上,如果你對危險的感知力強就馬上能化解迅速回到安全狀態(tài),反之一旦任由事態(tài)發(fā)生,那么很快就有可能演變成一場車禍。 這就和人的生老病死一樣,一個健康的人不可能突然就死掉,一定是身體的內(nèi)在發(fā)生了病變,沒有得到重視,慢慢演變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這種對危險臨界點的感知力就是路況敏感度!其實學習安全駕駛就是一個逐步培養(yǎng)路況敏感度的過程。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捕捉危險信號的能力! 知道了上面的這些知識之后,夢飛想通過這個案例為大家講解一下,捕捉危險信號其中的一個關(guān)鍵點——被迫降速。 請仔細反復揣摩一下這個過程,在隧道口因為一輛白車和黑車在搶道,導致整個車流不得不慢了下來。此時緊隨其后的灰色轎車,立馬開啟了雙閃,目的是警示后車,但是它后面的白色轎車其實是在懵懂中躲過一劫,因為大貨車差點沒剎住。 在高速上有個鐵律,行車時一定不能被大車跟隨,因為慣性的原因,在被迫降速時,大車往往剎不住。在這夢飛還想特別提醒一點,在逢道路變化的時候,比如,隧道口、出入口等,一定不能被大車跟隨。 因為道路變化的地方往往會伴隨著降速,很多時候可能還會緊急降速,一旦被大車跟隨,它就很有可能剎不住,在高速上被大貨車追尾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情。 我們還可以肯定一點,這輛白色轎車的司機非但不知道“不能被大車跟隨”這個知識點而且還沒有掃后視鏡的好習慣。 請記住一點,在高速上一旦需要降速,無論是主動降速還是被迫降速時,內(nèi)心一定要警惕,要不停得掃后視鏡,目的是觀察后車的情況,看看它是否剎得住。 特別是在被迫降速的情況下,速度降得越快越致命,像案例中的這種情況,如何操作才是正確的呢? 遠遠看到隧道口有事故,立馬要完成以下三個動作: 1、掃后視鏡,看看是否被大車跟隨,如果跟隨,盡量想辦法變道避險。 2、同時,立馬開啟雙閃警示后車前方有事故。 3、同時不斷點剎降速,讓剎車燈反復亮暗、目的也是提醒后車注意! 4、掃后視鏡的工作不能停止,如果發(fā)現(xiàn)后車真的剎不住了,就要想辦法逃離。 被迫降速這件事情,在高速上,就是一個危險臨界點,如果你沒有這一系列的操作來保證后車能與你同步減速的話,就在很大程度上有被追尾的可能。 在高速上一定要保持對路況的敏感度,你只有撲捉到每個危險的臨界點,提早化解,才能真正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