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房子, 與森林山澗為伴, 給你最大沖擊的是, 它就像蓋在瀑布之上, 原來房子,還可以這樣建! 春天的新綠,夏日的山泉, 秋天的繽紛,冬日的銀妝。 四季最美的風景, 盡收在小屋的窗前。 各類建筑教科書都把它作為案例, 美國建筑師協(xié)會, 更是排除一大堆高大上的建筑, 把這么一棟380平方米的房子, 選為二十世紀美國建筑代表作NO.1 這就是建筑界經典中的經典——流水別墅 然而,你能想象的到, 這棟如此經典的建筑, 竟然是一個超級倔強的設計師 “臨時抱佛腳”兩個小時設計出來的? 說起這棟房子的設計師, 就是這位老頭——賴特。 只堅持自己心中的完美, 一旦發(fā)火便如火山爆發(fā)。 在他身上還集中體現(xiàn)所有甲方最痛恨的毛病, 出圖慢、施工拖、還瘋狂超預算。 1935年,富商考夫曼便邀賴特為他設計一棟周末度假小屋,地點在賓州康那斯維爾市一處叫熊奔溪的地方。那兒有山有水,一泓瀑布從石壁披掛而下。 為了配合傲嬌的賴特,考夫曼算是做足了功課,提供的地形圖,細到每塊大石頭和 6 英寸直徑以上的樹木都標記清楚。 足足等了半年,設計費都付了一大半,工地還是一堆草。設計圖紙?連個影都沒見著。 有一天考夫曼來電話說他途經賴特的工作室,還有兩個小時的車程就要到了,問不知道別墅的草圖畫好了沒有。賴特在電話這頭異常平靜地告訴他:“草圖已經畫好了,你可以過來。” 接下來的這兩小時, 成了賴特彪悍人生里 最精彩的兩小時。 據(jù)他的學生后來回憶, “他就像個做手術的主刀醫(yī)生一般, 我們不斷給他遞上各種工具——鉛筆、尺……” 兩個小時不到, 一張精確完美的設計圖躍然紙上。 不久,考夫曼的門鈴聲就響了。 看過方案,顯然很滿意, 笑咪咪地說, “這個設計,不必更動任何地方!“ 流水別墅就此孕育成形。 這棟建筑過去了80年,15萬人次參觀,卻依然完好無損。設計,有時候就需要一點偏執(zhí)。 這棟建筑實現(xiàn)了他的理念——有機建筑,建筑應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在設計流水別墅時,依他的一貫作風,不單設計房子本身,連同周圍的森林一并考慮進去。 房子就好像天然生在在森林里, 一伸手, 仿佛都能從陽臺上, 采下一片樹葉來。 房子的下面,是一泓清泉, 山間歡快的溪水, 潺潺地流動。 進入二樓起居室, 房間的一面全是窗, 窗外是森林。 長沙發(fā)沿窗擺置, 在這里開派對再合適不過。 到處都可見紅色。 沙發(fā)、壁爐、地毯。這是切諾基紅, 賴特一向最愛的顏色, 連他的私人座駕也是這種顏色。 混凝土石板一片片 嵌入原有的自然山石之內, 有陽光的日子, 自然形成光影斑駁的灰空間, 有“土生土長”之感, 是賴特對其“有機建筑”的最佳詮釋。 從窗框到壁爐,從沙發(fā)到地毯,呼應著大扇玻璃窗,將室外大把大把的綠意延進屋里來,暖暖的紅配上涼涼的綠,倒也相得益彰。 起居室的一角, 賴特刻意設計成業(yè)主最喜愛的位置: 上有天窗,人可以躺在屋子里曬太陽, 聽瀑布奔流聲;低首可見溪流, 仰頭可觀天空。 而房子的前花園在哪?就在瀑布之上。 也許我們會津津樂道他兩個小時 設計出一個經典的傳奇, 但事實是, 其實這棟房子, 他在心里醞釀了大半年, 甚至可以說是他的一輩子。 這個固執(zhí)倔強的老頭, 不喜歡設計那些“毫無人情味”的都市大樓, 流水別墅那塊場地他看了無數(shù)次, 苦思冥想, 卻遲遲不能下筆。 直到最后一刻, 所有的靈感和往日的回憶匯聚一處, 童年的小溪,心中的旋律, 黑暗中仿佛透過一道光。 才有了這經典的永恒。 美國有位著名的建筑評論家保羅曾經說過: “沙里寧、菲利普、貝聿銘即使這些人全部加在一起, 也比不過賴特一個人”。 更多相關熱點閱讀▼ |
|
來自: ever qiuqiu > 《建筑 空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