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千姿百態(tài),之所以沒有湮滅,能延續(xù)發(fā)展壯大,都與師承有關系。在古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分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沒有哪一門沒有師承。就連那些江湖上的賣藝人、丐幫、綠林強盜、小偷和澡堂子里的修腳搓背者,無不有師承。如果說,中國有五千年輝煌的文明歷史和文化,那師承就是這歷史與文化的鏈帶??梢妿煶性趥鹘y(tǒng)文化中所占據(jù)的位置何等重要。 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師承,其優(yōu)秀性,就是體現(xiàn)著一種精英遺傳現(xiàn)象。在通常的情況下,一個師傅,他的一身絕技,總愿傳給一個稱心如意的弟子。這“稱心如意”包括聰明伶俐,吃苦耐勞,善良孝慈,忠厚仁義等等。所以這種師承特征與師承現(xiàn)象所表現(xiàn)的效果,就不僅是某種技藝的傳真不變或更有發(fā)揚,也使得整個民族的道德文明得到了繼承和發(fā)揚。因為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影響所在,即便黑道上的強盜與小偷,他們的職業(yè)行為雖為社會與道德法律所不容,但他們在其內部,還是講求公平與仁義——仍然在極狹隘極可惡的圈子里閃爍著整個民族道德文明傳統(tǒng)的輝光。 由上所知,中國文化的傳承現(xiàn)象,既是技藝的傳承,也是道德品質、人格修養(yǎng)的傳承。所以,敬祖尊師就成為后代傳人的一種傳統(tǒng)。在特定的時候,敬祖尊師會造成一些隆重的儀式,如祖師誕辰日、逝世日和拜師活動等,即會由規(guī)律周期的形成而形成相沿的習俗。所以,尊重師承,既是對前輩技藝的崇拜和堅定繼承,也是對前輩人格精神的崇拜和繼承。當尊重師承再升華為“尊師在于重道”的境界,并形成為全民族倫理文化的有機絹成部分,民族的文明自然會熠熠生輝,經久不衰。 今天,尊重師承的傳統(tǒng)依然被當代人繼承下來。它那光榮的本質與內涵依然是師承文化的主流。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是,師承文化現(xiàn)象在許多文化與學術領域正在發(fā)生著異化,成為一些功利主義者瞄準、鉆營、撈取好處的目標及形式。同時,師承文化品質的退化,也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例如武術、氣功、內丹學領域也正如此)。恰恰這兩者又相輔相成,后者孵化了前者,前者速成了后者。筆者粗略梳理其中現(xiàn)象,大約有以下幾點。 最突出的現(xiàn)象是人格精神的退化和技藝(功夫)的退化。構成這種現(xiàn)實的歷史原因很多。比如說武術,古冷兵器時代,社會秩序不穩(wěn)定,武術對于個人的防身御敵至關重要,人們不得不下死功夫精練武功;而在今天,武術在很大程度—亡失去戰(zhàn)斗的實用功能,多為健身與表演之用,擊技功夫不能被人們普遍獻身去精研,這就使得前代絕技不能被很好的繼承下來。又比如說氣功,包括吐納、導引、按摩之術,雖說都是由調心、調息與調形的形式所構成,但其中都有很高很深的知識與心性水平含量。知識,例如中醫(yī)學知識、人體經絡學知識、生活:衛(wèi)生知識和其他知識;心性水平就是對諸多知識體悟能力的高低深淺程度。前代人的功夫傳承是在一姿一勢上都將這些知識與水平融貫了進去,所以才成就了功夫,獲得了效益;而今人多不去作知識和心性的配合修養(yǎng),只是從外形上去簡單模仿,把富有深厚內涵的東西變成徒具空殼的淺浮形式?;蛴行┰S獲得效果者,電不過是形體活動的結果,與其他運動形式大體相似;而不得要領,畫虎不成反類貓,練著練著,練出了毛病,練成了“神經”,練成了四不象,倒是大有人在。又如內丹學,乃是性命雙修的系統(tǒng)工程,性有一絲之不純,藥便含一分之不真;氣有一息之不本,神乃久返之不元。占人立信仰,乃能忍痛割愛,一心不二。能人戒定慧,故完精氣神,所以有人仙、地仙、天仙之果。今之人,今日立信仰,為的是明日結果實;上午立信仰,為的是下午獲好處。欲以一分付出,得它十分回報。難行戒,何能定?不能定,何得慧?若論機靈,勝過古人。談論理法,頭頭是道。光讀文章休見人,想必定是修道高人,一派仙家氣質。一讀文章再見人,或是酒鬼一個,或是煙鬼一個,或是利鬼一個,或是名鬼一個,或是怒鬼一個,或是色鬼一個,或是抄鬼(抄襲拼湊文章,人稱剪刀先生)一個,或是病鬼一個,讓人大失所望。 其次,師承情況的變異在當代還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1、高大門派,低淺傳人。門派是真門派,曾顯赫于歷史,但由于社會及個人等等原因,至某代宗師晚年,尚未找到稱心弟子。為使本門功夫不致失傳,只得降格以授,使得后代傳人的素質和功夫,以及弘道水平,遠遠遜色于前輩師祖,甚至徒有虛名;有些后代傳人或有智有慧,卻因某些原因,未得全訣全法和關鍵要領,限制了功夫的提高,一直停留在低淺功夫層次。 2、嫁接門派,嫁接傳承。有些功夫師乃是往時江湖民間雜牌門派或旁門左道的傳人,東得一鱗,西得半爪,理法不全,功夫難精。或有心弘揚大道,或意在欺世盜名,往往把正統(tǒng)的門派與自家的傳承聯(lián)貫起來,或把自家的傳承說成與正統(tǒng)的門派有淵源關系,從而渾水摸魚。 3、巧取門派,水貨傳人。有些門派是真門派,真老師,卻被一些投機取巧、沽名釣譽的人鉆了師承的空子。例如,他請老師吃頓飯,他跟老師合個影,他給老師磕個頭,他請老師簽個名,如此,他立即標榜成為某某門派幾代幾代“正宗”傳人、名家或宗師了。 4、假造門派,瞎編傳承。有些人在社會上東扯西拉剽學了一些功夫技藝,為了開館設場招攬生意,就煞費苦心,編造自家的門派與傳承。他們或以方志野史,或以武俠小說傳奇故事,或以正史的某些歷史事件為線索,假造門派,瞎編傳承。聽起來似有其事,查下去卻虛無飄渺。 如此等等的師承傳統(tǒng)異化現(xiàn)象,反映出人們對于功利的貪求過甚,和社會整體道德品質的退化,實屬時代之悲哀。 但人類的文明最終總是向前推進的。當人們認識到師承傳統(tǒng)的異化,而加以理性的面對,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影響的人多了,這種時代的悲哀就會扭轉。從現(xiàn)實上,面對當今魚目混珠,大師滿天飛的混亂狀態(tài),求學者應理智清醒,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正確對待師承。 正如前文所述,我們每一個人面對師承時,理應獲得的是功夫真?zhèn)?,是人格榜樣,而不應僅僅是一頂門派的桂冠。你要僅為后者,不過說明你心存虛榮或心懷叵測罷了。你若為了前者,就應當明白,名門名派,又果是名師,當然該拜該學。但名師同時應該是明師。若雖有名氣,卻不明白(雖有些功夫,卻理不清,法不明),縱然隨其學藝也學不出名堂。是明師更應是真師。明師只能理通法明,并不能表明他是真師。真師不僅理通法明,還有真實的修為和高深的功夫。真師還包括人格的完美,是吾輩做人的楷模。如此,“名明真”三者俱備,才是可選的師承,才是可承之師。 “名明真”三者,可從“名”處尋探,首選其“真”,次選其“明”,不慕虛“名”,此方算得真正學子。名師之類,有因“真”“明”而自然成名者,有因自我吹噓、自我炒作而人為成名者,如加詳辨,自然會取舍有數(shù)。 還有一類真、明之師,不求顯露,不求榮達,雖出名門,卻無名聲。若識得此類師承,最為難得。再有一類真、明之師,不拘一門,不落一派,縱橫通貫,不受師承舊習所拘束,逍遙自在,或有名,或無名。若具慧眼識得,尤是大幸。另有一訣一法之真、明之師,得之亦可受益。 另外,識師選師大約要掌握如下要點:1、功夫如何;2、人品如何;3、氣質修養(yǎng)如何;4、健康狀況如何。四者俱佳,乃是人生難逢的好老師,真師父。
還有一種師承,乃是典籍、法訣師承。若你是聰穎過人之輩,對某門某派有所了解,未得深入,也未得遇該派某代師父傳授,但后來你竟獲得該派秘典法訣,精而研之,融匯貫通,功夫大進,同樣屬于該門派正統(tǒng)師承。此乃名為書典之師,是真、明之師傳授的另一種形式。另有一類師承現(xiàn)象,乃為神傳。多系求學心堅,雖未得全訣,卻習之有恒,積之久久,忽一日如有神人耳提面命,一切豁然貫通,與經典處處印證無二,此亦為正統(tǒng)師承,不過其中原因玄妙,鮮為外人所解罷了。 二是要善于學會辨別偽師,敢于背叛偽師,揭露偽師。 偽師就是假師。假師就是門派假、師承假、功夫假。假功夫要騙真心的學生,就得偽裝成有頭有臉的門派和師承,編造動人的歷史,驚人的絕技。人們只要理性地拜師學功,冷靜地去辨察,自會發(fā)現(xiàn)真?zhèn)?。但要敢于同偽師決裂,敢于揭露,避免他人誤人歧途。當然,筆者并不是想讓人們否定一切,比如說,現(xiàn)今虛假廣告滿天飛,但真實的廣告也還存在。但要從中辨識真?zhèn)?,必當先從懷疑開始。 總而言之,師承問題要辯證對待,人們在拜師學藝時,既要正視師承,尊重師承,但也不能唯師承,此是其一;其二,要理解師承的本質性東西,不能流于師承的表面形式。時代發(fā)展到今天,許多傳統(tǒng)文化的學術內涵已經進入到了學術研究的殿堂,已經和正在被研究實踐著的學者型修道者所窺破,如果抱定機械僵化的觀念對待師承問題,其遭殆誤者必然是自己。
|
|
來自: xyf4345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