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云眾生中,總是有不甘寂寞的人,覺得人活一世,總應該要追求點什么,愛好點什么,思考著人這生命和萬物的由來,以及歸處的奧跡。于是人間有了諸子百家之學,五行八作,千門百業(yè),林林總總的技藝,進而代代相傳。其中有關身體的鍛煉、防御進攻的格斗廝殺技術與生命的探索,被列為武術修行這一科里,其中包含:中國的武術摔跤,雜技的諸家各派,包括了儒釋道靜功修行的千萬法門。習武修道這個圈子,所謂俗稱的武林,也是大千世界,俗世社會的縮影。由于實際參與其中的人們,也就是構成這個小世界的個體單位的人個人品德、層次、類別等各有不同,出發(fā)點不同,追求不同,心念不同,自然表現(xiàn)為萬人萬象,諸相紛呈。參透了武林中的人和事,也就自然參透了人生,參透了社會,隔行不隔理,只要有人存在,道理是一樣的,人情世故是避免不了的,也必須面對人性的美善與丑惡,也必須接受各類人與事的歷練。筆者習武修道求真四十載,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辛酸痛苦和世態(tài)炎涼,但是,對道的追求對內(nèi)家武學的癡情迷戀熱愛始終如一,天道酬勤,金石為開,使我收獲了習武修真的甜蜜樂趣與益處。人到了知天命之年,自然而然地會反思走過的路和曾經(jīng)遇見過的人與事,一些人生的經(jīng)驗和體會在經(jīng)歷了歲月的沉淀和發(fā)酵后,忽然覺得深刻厚重了起來,于是,萌生了把這習武修真世界的萬人萬象,加以分類區(qū)別的意向,以此求教于有緣的先進,也便于有緣的各位后進及其同參們,辨真識偽,反思對照,擺正心態(tài),找準目標,調(diào)整方向,修正方法,少走彎路,盡可能地走一條適合自己的習武修真之路,不因為曾經(jīng)的猶豫和疑惑以及心有不甘,或者急功近利吝嗇貪便宜難舍金錢錯失良機從而悔恨終身貽嘆息。我覺得寫好這篇文章,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本身是一件利樂有情,惠及有緣的善事善行,聖東忝習武修道之人,姑且大略為之歸納總結,不揣冒昧地成文,不妥當不嚴謹之處在所難免,期待各位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使之臻于完善。 本文暫不考慮一個人習武的功夫深淺和所學武藝的對錯問題,也不考慮道德層面的內(nèi)容,僅僅從常人所說的一個人對于習武修道的喜歡與愛的念頭方面考慮,以此作為分類的因素。一個人習武修真的動力乃是源自于一個人對武學修真發(fā)自內(nèi)心的向往與追求,也是由其前世的因緣和今世福德所決定的,本文把習武修真的人們分為以下七種類型:
第一是癡迷酷愛型 這類人對于武學和修真,已經(jīng)到了酷愛癡迷,甚至到了著魔的地步,他們?yōu)榱俗约嚎釔郯V迷的追求,能夠放棄一切他們認為是虛榮虛浮以及世人難舍的錢財,他們執(zhí)著地追求生命的真相,追求真理,求真務實,真修真煉,他們清醒地知道這樣一個道理:一門技藝練成了叫技藝,如果練不成什么也不是,就如同今日練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的人滿天下都是,但是,沒練對,沒練成的,就不能紅口白牙地到處說自己是練什么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內(nèi)家拳的。在生活中,這類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睡覺,也不能不練功。這類人敬師敬藝,勇于擔當,對于所學的傳統(tǒng)技藝忠于繼承,絕不胡編濫改,為求真道真藝,一絲不茍,不為困難險阻,百折不撓,甘于寂寞,勇往直前地堅持著,世人常稱呼此類人為煉家子和練功夫的。這類人從來不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絕大多數(shù)都是活到老學到老練到老的,謙虛謹慎,從不滿足的,有著藝無止境的追求精神。他們對于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也是遵守寧可失傳也不胡傳亂傳的規(guī)矩,得遇其人,認真嚴格不摻假貨,對于所遇見的真修實煉的難得的好材料,善加培養(yǎng),無私傳授,甚至是把徒弟當兒子養(yǎng)起來,供吃供喝地培養(yǎng)傳人,這樣的事例有很多,諸如田兆麟先生幼年生活無著得遇楊健侯大師,正如貧窮的宮寶田得遇尹福大師,正如身無分文的劉鳳春得遇程廷華大師等等,從而使得武林誕生了一位又一位功夫絕倫的一代大師。真正的武術大家大師其實許多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中產(chǎn)生的,是由這樣的奇緣傳教而成的。所以這類人是中華武學和諸家修行的真正的脊梁,是中華武學修真技藝得以傳承的魂魄。此類人的不足之處在于,身懷技藝,孤傲不群,愛技如命,惜藝如金,凍死不低頭,餓死不彎腰,錚錚鐵骨,凜然一身正氣,所謂,煉就丹田長生寶,萬兩黃金不與人,十字街頭送真人是也。此類人常常高雅脫俗,不入俗流,甚至言行怪異。這類人大多數(shù)是人品端正的,所以不會做出昧著良心去媚俗,這些人對待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遵循的是得其人而傳之的原則,不見錢眼開,不喪失道德良心,因循傳統(tǒng),擇徒謹慎,標準嚴格,課徒精益求精,盡管這類人收徒不多,但是成材率非常高。當然,現(xiàn)實中這類人也不乏年輕和未成名時下過二五更的苦功夫,但是,成名后或稍微上年紀了,便貪戀享受,注重虛名食睡與名聞利養(yǎng),變成了練嘴吃開口飯的江湖混子,倒行逆施,淪為武林中的敗類。因此,作為武術愛好者,和打算立志以武入道的朋友們,都要打起精神,擦亮眼睛,以免認賊作父,誤入歧途。作為武術愛好者,和打算立志以武入道的朋友們,若能得到中華武道真技藝的傳授自然是莫大的機緣和福報,所謂,山中草多人參稀,海里魚多蛟龍少,代表著中華武術精華的內(nèi)家武學,就猶如人中的龍鳳一般,五花八門的武術流傳于世,林林總總,然而傳統(tǒng)武術技藝的精華卻總是極少的一部分,這正如古人留下的諺語:佛門弟子百千萬,道門弟子一二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要想功夫好,八卦掌程廷華先師曾說:“一要真?zhèn)?,二要真練,三要真喜歡。”能得真?zhèn)鞑灰?,能夠一生堅持真練更不易,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真心喜歡,達到癡迷酷愛的地步,也是非常的難得的。前人還說,酷愛武術的具有天賦的人,如果能得到明白師父傳授,按規(guī)矩練習,三年一小成五年一中成,是不可能練不出功夫的,所謂天道酬勤垂青于慧是也。這類癡迷酷愛習武修道的人是把道藝當成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標的,現(xiàn)實中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進入習武修真的道藝之門。 第二是理智熱愛型 這類人大多有些文化,讀過一些書,善于學習動腦筋,對習武修道,心強烈向往之,但是,對于學武藝的事,卻不是輕易地貿(mào)然決定開始下手,更不會輕易地拜師拜門入伙兒,通常是廣泛了解,細細品味觀察,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后,發(fā)現(xiàn)真正合適自己的老師和技藝,這時才果斷地舍財求藝。該請客的,馬上安排吃飯喝酒;該送禮的,立馬買上煙酒糖茶的登門拜訪。對于習武修道,花點錢破費點銀子表現(xiàn)的是絕不含糊,絕不拖延和磨蹭,說到做到,目的明確。不僅真心學得,并且還能真心地去下功夫練得,并能按規(guī)矩修煉,有板有眼,一步一個臺階,使自己通過習武修道受益。這類人的特點是,往往表現(xiàn)為心態(tài)平和,不溫不火,學技藝不求顯擺揚名,功夫上身練好之后,也不會好為人師,去做打拳賣藝圖利的營生買賣。他們練功的目的和追求非常之明確: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而練功,為了自己而練,讓自己受用,此生足矣,沒有非分的妄想,要求不高。此類人,若是遇大機緣,或是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的事變大的挫折,一般都能很自然地回心向道,從而使自己的所學技藝邁入道藝的門檻,進而直奔性命雙修的大道,而獲得大的果報。 第三是積極喜愛型 這類人對于武術有著一腔的熱忱,他們對武術和諸般修行有著濃厚的興趣,習武的積極自覺性非常高,是武學修真之道在社會上得以廣泛傳揚的中堅力量和媒介。這類人對于習武,他們肯付出時間精力與錢財,熱心積極,對于想學武術的人,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不惜免費義務教學,也要充當人師,對于教授他人指點他人有一種特別的癖好,好為人師者多出現(xiàn)在這個群體。這類人的不足和令人嘆惜之處在于,有相當一些人心地善良,熱愛武術技藝,只是因為沒有得到真?zhèn)魇阱e練胡練一輩子,耽誤了一生中許多的大好時光;還有一些人,頭腦愚笨,智商略低,凡事不知深入思考,人云也云,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求術不求功,求量不求質(zhì),一生操練皮肉受苦受累卻樂在其中,專在招式花樣套路上花費時間,愚頑不化;還有的本身不得真?zhèn)鳎€偏偏盲修瞎練傻練,學藝不求甚解,貪多求繁,愛慕虛榮,追求名利,見錢眼開,這樣的人自然身上也沒有真功夫,所學技藝不精,常常流于表面,通常是人們所說的,練武術的,打拳賣藝的,更多的情況是花拳繡腿充斥其中,這些人終究屬于武藝的層次,受根性和出發(fā)點的局限與束縛??傊@一類型的人中的許多人最后都淪為了所學拳術和某一門派的奴隸和工具,本末倒置,失掉了習武本身應有的目的,終究是無緣邁入道藝的門檻。這類人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往往自身功夫不怎么樣,卻非常愛論資排輩,對多少代的傳承非常的重視,隨口就會把我和某某一輩兒,我和某某是同門師兄,誰誰要稱呼我的師叔師大爺,也不管人家多大歲數(shù),習藝的年頭有多長,自己的師父師爺名號天天掛在嘴上。熱衷于互相吹捧,熱衷于聚堆兒吹牛逼,有大不說小,助長了武林的陳規(guī)陋習,加劇了人心的投機取巧與浮躁與人性道德的敗壞。眾所周知,名師并不代表明師,名師也不代表有真功夫,徒有虛名的假大師特級大師大有人在,武術是一門技藝,是要練的,不是靠吹靠嘴去說的,我們每個習武之人都要擦亮眼睛,明辨真?zhèn)危挥忻鲙煵拍艹龈咄?,名師不等于明師,名師不見得門下都是名徒,一些人刻意地做這方面的文章,無非是拉大旗作虎皮,吃師父的飯,吃祖宗的飯,與真正的中華道藝與修行是沒有關系的。古人常說:有狀元師傅不一定有狀元徒弟,這話深有含義和哲理,一位不求名不求利,身懷真功夫,深藏不露的真練家子,所精心培養(yǎng)的徒弟,常常會一鳴驚人,技藝超群,這是為歷史所證明了的。近百年來,一些原本是工人農(nóng)民的人,沒有文化,沒有其他的什么技能,好吃懶做心里又不安分,覺得這授徒傳藝打拳賣藝的行當很是不錯,前呼后擁,使喚徒弟,于是,便挖空心思地拜門學藝,練得幾套拳腳刀劍棍棒的,便搖身一變成了這大師那大師的,有的甚至是現(xiàn)學現(xiàn)賣,完全以圖財謀利,不擇手段為目的,假貨盛行,坑人害人,圖財害命,其結果是誤人子弟,謬種流傳,貽害江湖,使得武術的小世界里,魚龍混雜,烏煙瘴氣,人在做天在看,萬事皆有報應,最終的結果是自遭天殃。這類人盡管每天可能也是忙忙碌碌,甚至是常常大汗淋漓地,其實細細地品味,這些人還是靠自身皮肉謀生計,所以,古往今來,這類人是少有富貴與善終結局的,古人常說,為武者不祥,過去有許多一度名氣很大的拳師教拳賣藝勞碌一輩子,晚景卻是窮困凄涼,生活無著,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令人唏噓頓足不已,實在值得我們后人反思回味。 第四是消遣喜歡型 世上習武之人,絕大多數(shù)屬于這個類型,均是有了一定的安逸生活之后,吃飽了喝足了,便覺得活動一下身體很不錯,鍛煉鍛煉很有益很有意思的,抱著即便是沒事兒練練,消磨時間,解解悶,不是也挺好的心態(tài)去習武,但是,這類人中的絕大多數(shù)對于習武是不愿意付出錢財?shù)?。有些人甚至還懷著一毛不拔免費學著玩的動機的,這類人不僅不敬技藝不敬師,也不通人情世故,自私自利,總覺得世上的人都欠他的,不僅不愿意花費一點錢財交學費,甚至也不愿意出汗出力下功夫付出時間,挖空心思地四處套取秘訣捷徑等等,專門干一些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的勾當,把偷懶耍滑,消遣他人當成自己的滿足,此類人助長了武林中弄虛作假的作風,敗壞了武術傳承的規(guī)矩,是中華武林的敗類和垃圾。 第五是附庸風雅型 這類人的特點是,有點小文化,有點小經(jīng)濟基礎,有一點小社交圈子,每日生活在攀比虛榮和羨慕嫉妒恨,恨人有笑人無的心態(tài)之中,看到當今社會這中國的書法,中國的傳統(tǒng)功夫,諸如太極拳八卦掌內(nèi)家功的,以及信佛信道信基督的忽然間風靡各地,時髦起來,于是心急氣躁起來,便覺得太極拳高雅,八卦掌藝術,武當功好看,少林拳瀟灑大方。別人會,自己不會,那多沒面子,如果自己會上一套半趟滴,偶爾練練,豈不是很高雅很時髦很展揚,很高大上?我會,你們卻不會,你們多自卑,我是多么牛逼,自己的虛弱心能得到極大滿足,精神上能帶來極大的快感。這類附庸風雅型的人,有的是手里稱兩個小錢逼紙,練了沒有幾天的拳腳,行頭卻置備了好幾套,今天穿個五行服,明天穿套太極服,大后天再換套八卦服。今天搞個太極拳沙龍,明天弄個養(yǎng)生功講座;今天去某地參加個表演比賽,明天再上某地參加個比賽表演。還有的是熱衷于宣傳和維護門戶,拜師入門沒幾天,便開博客微博網(wǎng)站,為本門戶搖旗吶喊,充當著武術門派的馬前卒和看門狗,隔三差五地把把師父和做鬼的師爺和師父的師爺,以及師爺?shù)膸煚數(shù)墓Ψ虮臼略V說一番,什么功夫如何了得,技藝如何精純,如何的挑戰(zhàn)武林沒有敗績等等,如同他親身經(jīng)歷親眼所見一般,讓聽者以為眼前是個穿越而來的怪物一般。閑來無事,也不管認不認識,如瘋狗一般,這邊評論兩句,那邊噴一頓,實如野貓野狗般沒有道德,徒造口業(yè),留下孽債,他日工作事業(yè)生活家人自身,飛來橫禍,報應不爽,也是因果不爽。這類人中還有很多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的,吝嗇占便宜,出發(fā)點極其自私,就想著不花一分錢,把他人所學的技藝拿過來,現(xiàn)實生活中這類人大有人在。近二十多年來,我就接觸了許多這樣的人,上桿子要學拳練功,內(nèi)心卻在打小算盤,其實非常的小氣和齷齪。這類人對于習武修道而言,終究是玩票一族,甚至連玩票的都不如,這類人永遠不會慷慨大方地繳納學費,永遠不會為了學藝求道而真心花一分錢,所以,這類人注定永遠不會進入真道藝的殿堂,因為他們永遠也不可能靜心地真正地謙虛地去學練一門有著博大精深文化內(nèi)涵的武學技藝,因此,這類人是與真正的傳統(tǒng)道藝無緣的。 第六是喜歡熱鬧型 這類人屬于跟風式的,趕時髦湊熱鬧,常常是三分鐘的激情,五分鐘的熱血,忽然有一天,不知道哪一根神經(jīng)搭錯了,便覺得自己要怎么樣怎么樣,忽然間就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覺得自己是個練武的材料,如果花點錢磕個頭拜個師,幾天功夫就能把師父的絕活技藝學到手。然而中國的武學,尤其是道家的內(nèi)家的武學技藝,就專治這類心急氣躁、眼高手低不服氣的病。內(nèi)家武學,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看著形式簡單易學易練,但是,但是,偏偏就讓人一練就錯,越練越覺得不得勁。那些原來還抱著著短時間就能練出點名堂來的人,面對日復一日,平常簡單而重復的功法技藝,也就是俗人們所說的枯燥的功夫,便心生了退意,甚至是恨意,于是乎,公雞拉屎頭兒硬,新蓋的茅房三天干凈,等到自己習武的熱乎勁積極性一過,立馬偃旗息鼓刀槍入庫,再也不問武學技藝的練習了,回復到以往的貪吃懶睡的狀態(tài),再也打不起精神來練功了。本人習武四十年來,閱人無數(shù),這樣的人,遇見過很多,因此,對此類人有著非常深的認識和理解。所以,我常常引用恩師閻公景泰先生的話與朋友們分享共勉:“一個人習武不在學的多,關鍵看你精不精,能不能堅持到底,這是個關鍵,有些人年輕時練得還挺好,但是,上了歲數(shù),就嘴發(fā)勤、身發(fā)懶,不肯下功夫了,只想吃老本,這樣的人,學的再多,也是稀松平常?!笔畾q練二十歲練,你三十歲還練不練?三十歲練,四十歲還練不練?五十歲還練不練?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直到死,你是否還堅持練?人這一輩子,干什么事都得有個長勁才行。習武修道,沒有個恒心,不立下大志,是不可能長久堅持的。十幾年前,我曾有兩個徒弟,頂帖磕頭拜師,立志習武修真,不虛度光陰,當時表現(xiàn)的很是狂熱興奮,殷勤熱情的樣子比我親生的還親,但是,學藝練功很是教條,喜歡把中國的內(nèi)家功夫當成體育課來上,喜歡別人領著練,喜歡跟在師父身后邊練,不懂得活化用腦,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之后,便對必須日日循環(huán)堅持盤拳練功,心生畏難和厭煩情緒,一來二去,便趨于淡化。我也不去刻意要求,一切順其自然,不再與之談論練功修行方面的事,也不再去勸導對方,雖然師徒結緣相處的時間比較短,但是畢竟相處得比較愉快,為師的不能因為徒弟學生不喜歡學練了,便心生不滿,去強迫或者指責徒弟學生,這是修行人不應該有的心態(tài)和行為。一個人今生能夠有機會修道習武這是前世修來的機緣,學不學?練不練?能不能練得好?那是人家個人的自由權利,完全取決于自身的精進用心用功和前世修來的慧根與福報,絕不是做老師的所能決定的。內(nèi)因是關鍵,人家不愿意練,就不能強勸著人家來學來練,咱又不是好為人師的虛榮之人,言語不通非眷屬,話不投機半句多,有緣則聚無緣則散,有緣無分的也是枉然,何必過分強求而自尋煩惱不快呢?任何一位授業(yè)的老師,都無法保證自己的徒弟和學生全都能堅持習武到底。記得十五年前,張奇先生與我茶敘,談到自己授徒傳藝的體會,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對于品德好,天賦素質(zhì)好的徒弟,就要嚴格要求多傳授,把他當真弟子傳人看待,對待那些人品不錯,稟賦差,不是個材料的徒弟,就不要勉強人家練,反而要熱情客氣,輕松愉快,不加任務,當成朋友來相處。這段話,讓我更加理解了古往今來,為何一些身懷技藝的人徒弟少或沒有傳人的原因,張奇先生這段話,很有智慧,說得實在入理,符合世俗的實際,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圓滑隨緣,靈活對待,非常值得借鑒學習。其實,師徒間的相識交往,就是世俗的人情交往,接人待物,交人要有個標準,按照我的總結,就是“四個必須知道”:知道上下,知道大小,知道好歹,知道進退。遇到四個不知道的人,有理智的人就應該如避鬼躲禍而遠之方無弊端,這是接人待物的基本常識。老師與徒生相聚說到底是要彼此有砥礪的火花作用才好,因為也只有這樣的徒弟和學生,才能學好練好,出成績,師徒之間才能在傳業(yè)授功的過程中,相互促進和共同提高。時間就是生命,它是比金錢還要寶貴的。閑的沒事兒,不去抓緊時間讀書明理,悟道參玄,勤于練功,勤于切磋,卻喜歡閑聊天胡扯淡打發(fā)時間。你跟他談性命修行之道、談如何透破有礙、談修真辨?zhèn)纹茍?zhí),他卻跟你談算命打卦念咒談神通談特異功能,真話不入其心,這種打發(fā)時間浪費光陰的行為是無異于自殺的行為,這對于惜時如金的修行者來說是巨大的損失和干擾,是非常不可取的。 第七是觀摩娛樂型 這個群體的受眾是非常之廣泛的,如同中國的球迷一樣,他們是中國武術變成舞術,太極拳功成為芭蕾舞蹈柔軟雜技混為一體的套路型新舞蹈表演的最熱心的觀眾,正是因為有這類人的存在,所以,武術的舞蹈藝術表演化趨勢急劇加速,導致了傳統(tǒng)的武術的泛濫變質(zhì)與異化。這類的人們,他們既不不練武術也更不會練功夫,武術舞術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無聊的消遣消費的手段以及娛樂方式,演員們(我不稱呼武術表演的人為運動員,而稱呼其為演員)你們只管表演你自己的,他們說他們自己的,因為在這些人的心里面揣著技藝精湛絕倫的游俠奇人夢、江湖豪杰夢,以及等等千奇百怪的各種夢,他們對于武術的流派,武術的掌故,各家武術的特點,以及武林里各門派間和各門派內(nèi)的是是非非,張口就來,那叫一個門兒清,各種的武術知識,各種的練功秘訣,你只管去問他,然并卵,這類人喜歡看,愿意說,喜歡談論,唾沫橫飛之間,可能已經(jīng)滿足了其內(nèi)心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武技搏殺的癮?!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惫f遠了,留點面子,中國武(舞)術的市場票房,還就仰仗這些人拯救呢!拯救中華武術,就看他們了!這是一句調(diào)侃的話,別當真,玩笑而已! 作者簡介: 薛圣東:字丹霞,號梅鶴樓主,大連人,系道家修真三豐派第十九代傳真、內(nèi)家武當太極拳趙堡架第十二代、吳氏架第五代傳人,楊氏小架第六代傳人。 四十年來遵循傳統(tǒng),堅持修煉道家太極門武學與傳承,鉆研儒釋道基督教諸宗教及西方哲學理論和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經(jīng)典理論,提出《圓融學》的理論概念,著《圓融之道》一書,為《圓融學》思想理論體系構建者。 在國家級專業(y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了大量關于太極拳學與道家文化方面的學術文章以及感悟、勵志、政論等方面的散文雜文,其事跡和學術成果入編《當代中華武術大典》之卷二《中華太極人物志》和《中國太極拳辭典》《中國當代太極拳精論集》《中國太極拳大百科》等多部文獻和國家級專業(yè)報刊雜志中。(2001年和2002年曾分獲邯鄲國際太極拳大會趙堡太極拳金牌、武當名家邀請賽傳統(tǒng)太極拳銀牌。)現(xiàn)為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武當山拳法研究會特邀研究員,大連市武協(xié)委員。 2002年4月出版太極武學專著:《太極之光——太極拳心法密鑰》、 2004年4月出版太極武學專著:《太極之路——中華道家修真門徑》。 2010年2月出版第一部長篇官商小說:《國家資本》。 2014年5月出版官商長篇小說:《企業(yè)風云--成功啟示錄》《企業(yè)風云--官商陰謀》。 2014年8月由出版太極武學專著:《太極之門──傳統(tǒng)太極拳功循真錄》 《圓融之道》一書,出版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