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以下關于中藥材蒲黃的介紹內(nèi)容由諸多中醫(yī)藥網(wǎng)管理員整理自《中華草本》《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匯編》等資料,內(nèi)容僅供參考與學習,不宜當做私自用藥蒲黃的參照,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 【名稱】:
- 蒲黃
- 【英文名】:
- Pollen Typhae(英)Cattall Pollen
- 【拼音】:
- Pú Huánɡ
- 【別名】:
- 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黃
- 【藥材類別】:
- 花類
- 【性味】:
- 甘辛,涼。
①《本經(jīng)》:味甘,平。
②《本草正》:味微甘,性微寒。
③《本草匯言》:性涼,炒味澀。
④《要藥分劑》:味甘辛,性平,無毒。
- 【歸經(jīng)】:
- 入肝、心經(jīng)。
①《綱目》:手、足厥陰血分。
②《本草經(jīng)疏》:入手少陰、太陽、太陰,足陽明、厥陰。
③《藥品化義》:入脾經(jīng)。
- 【入藥部分】:
- 為香蒲科植物長苞香蒲、狹葉香蒲、寬葉香蒲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花粉。。
- 【產(chǎn)地和分布】:
- 1.狹葉香蒲:生于淺水。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及河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2.寬葉香蒲:生于河流兩岸、池沼等地水邊,以及沙漠地區(qū)淺水灘中。分市于東北、華北、西南及陜西、新疆、河南等地。
3.東方香蒲:生干水旁或沼澤中。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及陜西、湖南、廣東、貴州、云南等地。
4.長苞香蒲:生于池沼、水邊。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及陜西、甘肅、新疆、四川等地。
- 【形態(tài)特征】:
- 1.狹葉香蒲:多年生草本,高1.5-3m。根莖匍匐,須根多。葉狹線形,寬5-8mm,稀達10mm?;ㄐ。瑔涡?,雌雄同株;穗狀花序長圓柱形,褐色;雌雄花序離生,雄花序在上部,長20-30cm,雌花序在下部,長9-28cm,具葉狀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藍2-3,基生毛較花藥長,充端單一或2-3分又,花粉粒單生;雌花具小苞片,匙形,較柱頭短,茸毛早落,約與小苞片等長,柱頭線形或線狀年圓形。果穗直徑10-15mm,堅果細小,無槽,不開裂,外果皮下分離?;ㄆ?-7月,果期7-8月。
2.寬葉香蒲:與決葉香蒲區(qū)別在于:葉闊線形,長約1m,寬10-15mm,光瑞長關,基部鞘狀,抱莖。穗狀花序圓柱形,雌雄花序緊相連接,雄花序在上千8-15cm,雌花序長約10cm,直徑約2cm,具2-3片葉狀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蕊3-4,花粉粒為4合體;雌花基都無小苞片,具多數(shù)基牛的白色長毛。果穗粗,堅果細小,常干水中斤裂,外果皮分離。
3.東方香蒲:與前兩種不同點在于:葉條形,寬5-10mm,基部鞘狀抱莖。德狀化序圓柱狀,雄花序與雌花序彼此連接;雄花序在上,長3-5cm,雄花有雄蕊2-4,花粉粒單中;雌花序在下,長6-15cm,雌花無小苞片,有多數(shù)基生的白色長毛,毛與柱頭近等長,柱頭匙形,不育雌蕊棍棒狀。小堅果有一縱溝。
4.長苞香蒲:與以上種類區(qū)別在于:葉條形,寬6-15mm,基部鞘狀,抱莖。德狀花序圓柱狀,粗壯,雌雄花序共長達50cm,雌花序和雄花序分離;雄花序在上,長20-30cm,雄花具雄蕊3,毛長于花藥,花粉料單生;雌花序在下,比雄花序為短,雌花的小苞片與柱頭近等長,柱頭條狀長圓形,小苞片及柱頭均比毛長。小堅果無溝。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0g,須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散瘀止痛多生用,止血每炒用,血瘀出血;生熟各半。
- 【注意事項】:
- 孕婦慎服。
①《本草衍義》:不可多食,令人自利,不益極虛人。
②《品匯精要》:妊娠不可生用。
③《本草經(jīng)疏》:一切勞傷發(fā)熱,陰虛內(nèi)熱,無瘀血者禁用。
- 【蒲黃的功效與作用】:
- 止血;祛瘀;利尿。主吐血;咯血;衄血;備??;便血;崩漏;外傷出血;心腹疼痛;經(jīng)閉腹痛;產(chǎn)后瘀痛;痛經(jīng);跌撲腫痛;血淋澀痛;帶下;重舌;口瘡;聤耳;陰下濕癢。
止血、活血:用于各種出血、痛經(jīng)、跌損、癰腫疼痛。配五靈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常用于產(chǎn)后腹痛、痛經(jīng)及胃腹瘀痛。
①《本經(jīng)》: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②《藥性論》:通經(jīng)脈,止女子崩中不住,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利水道。
③《日華子本草》:治(顛)撲血悶,排膿,瘡癤,婦人帶下,月候不勻,血氣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墜胎,血運血癥,兒枕急痛,小便不通,腸風瀉血,游風腫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破血消腫生使,補血止血炒用。
④《綱目》:涼血,活血,止心腹諸痛。
⑤《本草經(jīng)疏》:治癥結,五勞七傷,停積瘀血,胸前痛即發(fā)吐衄。
⑥《現(xiàn)代實用中藥》:外用于創(chuàng)傷,濕疹。
⑦《南寧市藥物志》:外用治瘰疬。
- 【附方】:
- 1.(湖南醫(yī)藥雜志,1982,(3):6)主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取生蒲黃適量,每次3克,每天3次,口服,連服2個月。方中蒲黃活血、降脂。
2.蒲黃散(《千金要方》)治漏下不止:蒲黃10克,鹿茸、當歸各60克。下篩,酒服5克,每日3次。
3..蒲黃酒(《大同方劑學》)治風虛水氣,通身腫及暴腫等癥:蒲黃、小豆、大豆各10克。上3味,以清酒一斗,煮取3升,去豆,分3次服
4.治婦人月候過多,血傷漏下不止:蒲黃三兩(微炒),龍骨二兩半。艾葉一兩。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飲下,艾湯下亦得,日再。(《圣濟總錄》蒲黃丸)
5.治產(chǎn)后血不下:蒲黃三兩。水三升,煎取一升,頓服。(《梅師集驗方》)
6.治產(chǎn)后惡露不快,血上搶心,煩悶滿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語,氣喘欲絕:干荷葉(炙)、牡丹皮、延胡索、生干地黃、甘草(炙)各三分,蒲黃(生)二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蜜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局方》蒲黃散)
7.治產(chǎn)后心腹痛欲死:蒲黃(炒香)、五靈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為末,先用釅醋,調二錢,熬成膏,入水一盞,煎七分,食前熱服。(《局方》失笑散)
8.催生:蒲黃、地龍(洗去土,于新瓦上焙令微黃)、陳橘皮等分。各為末,如經(jīng)日不產(chǎn),各抄一錢匕,新汲水調服。(《證類本草》)
9.治墜傷撲損,瘀血在內(nèi),煩悶者:蒲黃末,空心溫酒服三錢。(《塞上方》)
10.治吐血、唾血:蒲黃一兩。搗為散,每服三錢,溫酒或冷水調。(《簡要濟眾方》)
11.治肺熱衄血:蒲黃、青黛各一錢。新汲水服之?;蛉デ圜?,入油發(fā)灰等分,生地黃汁調下。(《簡便單方》)
12.治鼻衄經(jīng)久不止:蒲黃二、三兩,石榴花一兩(末)。上藥,和研為散,每服以新汲水調下一錢。(《圣惠方》)
13.治膀胱熱,小便血不止:蒲黃(微炒)二兩,郁金(銼)三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粟米飲調下,空心晚食前服。(《圣濟總錄》蒲黃散)
14.治卒下血:甘草、干姜、蒲黃各一分。三物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僧深集方》蒲黃散)
15.治舌脹滿口,不能出聲:蒲黃頻摻。(《本事方》)
16.治小兒重舌,口中生瘡,涎出:蒲黃一分,露蜂房一分(微炙),白魚一錢。上藥,都研令勻。用少許酒凋,敷重舌、口中瘡上,日三用之。(《圣惠方》蒲黃散)
17.治聤耳出膿:蒲黃末,摻之。(《圣惠方》)
18.治耳中出血:蒲黃、炒黑研末,摻入。(《簡便單方》)
19.治脫肛:蒲黃二兩。以豬脂和敷肛上,納之。(《千金方》)
20.治陰蝕:蒲黃二兩,桐皮二兩,甘草二兩。凡三物,搗篩,粉創(chuàng)上。(《令李方》蒲黃散)
21.治丈夫陰下濕癢:蒲黃末敷之。(《千金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