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朋友聊天,無意間談到個性問題。我說個性不會長久。朋友問:那什么可以長久?我答:共性。因為共同共通所以被接納流傳。沙漠里的水是個性,但轉(zhuǎn)瞬即逝;海洋里的水是共性所以可以奔騰呼嘯,長久存在。而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就是表現(xiàn)這種共性的。表現(xiàn)的共性越多,他的成就也就越大。 瀏覽網(wǎng)絡的MP3,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落伍了,互聯(lián)網(wǎng)上那么多的歌曲,輕點鼠標就可以聽到,但就是找不到多少喜歡的,也不知道目前最流行什么樣的歌曲。 想起一次語文課,我讓學生唱唱自己喜歡的歌曲,一位學生唱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另一位學生唱了《單身情歌》。這些都是我那個年代流行的歌曲呀。我很驚嘆,它們竟能穿越重重時光圍墻的阻隔,通過生于上世紀末的學生在我耳邊唱響。 走在大街上,聽店鋪里播放的音樂,很難有一首歌個讓我駐足聆聽。很難找到“都說冰糖葫蘆兒甜”那樣成串的幸福了,很難找到“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那樣的豪放闊達了。最具個性的周杰倫只把眼光盯在故紙堆和古人墳墓,靠以前的名氣和媒體的炒作維持自己的歌者地位。好多歌手亮出了自己的個性,或嗓子沙啞、或混淆性別、或咬字吃力……以為這樣就可以獨樹一幟。但是他們忘了,個性只是一件外衣,只能讓人們對自己有個印象,是否能流行,還要看你能不能表現(xiàn)出人們既陌生又熟悉的東西。 歌唱如此,文章更是如此。我并不反對那種沒有任何情感的冷敘述,不反對那種只為顯示學識的辭藻堆砌,也不反對偶爾來點意識流,無病呻吟。但我反對把這樣的寫作當成寫作的全部,甚至用來非議別人的作品。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辭藻修飾學識展示的淋漓盡致。但是其流傳不若短短的《鄉(xiāng)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語言平實,修辭未見的多精彩,但是文中那穿越時光淡淡的憂愁卻讓每一個讀過的人念念不忘。個性必必須植根于共性的土壤才能夠生存。 藝術需要看輕個性,注重共性,社會生活中也需要如此。 最近傳出來某校一個學生拿刀刺死同學的事情。原因很簡單,他給這位同學打招呼,結果同學不理,他感覺到很受冷落,再加上隨后發(fā)生的口角,于是慘劇發(fā)生了。時隔幾日,我所在的學校也發(fā)生了類似原因的時間,萬幸的只是沒有死,只有傷。 個性的孿生兄弟是自我。我們多年來的教育太注重個性了。盡管在與應試有關的教育中打壓個性,但是精神的引導,社會時間的影響,潛移默化的打造出了一批批尊崇個性而且只知道尊崇個性的青年。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顧,兩者皆可拋。這首本來只用在極端戰(zhàn)爭年代來鼓動人心的詩,被錯誤的用在和平年代對個性追求的教育上。而且解讀上出現(xiàn)了極大的偏差。過多的渲染“拋”字的內(nèi)涵,而對重要的詞語“生命”卻很少解釋。我們沒能讓學生認識到這個生命只能是自己的生命,不能是別人的生命,而所有的生命都是可貴的,不到極端的情況不能拋棄。一個有違人性的錯誤言論被放在一個錯誤的時間被錯誤的解讀,結果只能是致使學生少有不自由、不自我或不符自己的個性,就把自己甚至別人的生命拋棄。 個性真的那么重要嗎?自己真的那么重要嗎?我把問題拋給學生,他們異口同聲說:重要!當我否定他們的答案時,連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都站起來大聲反駁我??梢妭€性教育的成果卓著。在說服他們的時候,我感到自己有理卻無力,我無法使他們懂得辯證法,無法扭轉(zhuǎn)他們根深蒂固的偏激。我真害怕,再辯論下去,他們也把我給“拋”了。 于是,打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