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魚爸 一天傍晚,我?guī)Ш⒆釉谕膺叺男÷飞贤妗?/span> 邊上匆匆地來了一對母子。 兒子背著書包在前面走著,一下子朝左,一下子又朝右,偶爾還低頭拾起路邊的石頭看看。媽媽就在后面跟著。 應該是看不慣兒子走路的樣子,媽媽大罵道: “你沒長眼睛啊,不知道怎么走路??!” 小男孩好像什么都沒有聽見,繼續(xù)著自己的游戲。 媽媽氣不過,快步追上去,朝著兒子的后腦勺就是一下。 “你路走不好,是不是耳朵也不好使喚??!你聾了嗎?” 如果不是親眼看見,我真不敢相信一個媽媽會因為這樣的事就訓孩子一通。 孩子招誰惹誰了呢?受這么大的罪。 生活在這樣的媽媽身邊,孩子的內心會是怎樣的感受? 如果是我,我肯定會瘋掉的。 寧靜的空氣中只留下媽媽那刺耳的叫罵聲。 別說,這樣的父母還很多。 對孩子管的太多,卻從來看不到自己的問題。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聽話,但是父母看到的、想到的、說出的話就是對的嗎? 前幾天看到一個媽媽的留言: 孩子真的太難管教了,每次我很和氣地跟他說話,他還是不聽話,只有我大喊大叫的時候才有用,有時候還要動手才行。我很清楚是我自己的脾氣不好,但是我發(fā)現(xiàn),在家我總是在發(fā)火中或者正在準備發(fā)火。 每次發(fā)完火后我都挺后悔,因為我害怕傷害到孩子。然而,我發(fā)現(xiàn)兒子的脾氣也越來越大,跟我一樣控制不住,我該怎么辦? 其實,這樣的留言我不止一次看到,太多的媽媽有這樣的苦惱。 每次看到,我都感慨,如今的父母就是太希望孩子能“聽話”,因為聽話的孩子大家都喜歡。 比如該吃飯的時候,孩子好好吃飯;該睡覺的時候,孩子就蹦跶蹦跶地上床了;該去上學的時候,孩子開心出門,進校園時還給一個燦爛的笑容。 這樣的“聽話”當然好,是父母喜歡的,也是孩子需要的,因為這是成長和生活的點滴。 為什么孩子會不聽話,那是因為我們不是機器人,而是一個有七情六欲的人。 很多時候,父母不理解,再加上管的太多會讓孩子的內心激起對抗心理。 我家那小子是很聽話的那種,去商店從不亂買東西,哪天如果買了一根棒棒糖就覺得是天大的好事。 記得有一天,我?guī)ド痰耆】爝f。有幾個孩子在那里買一種糖,里面還有卡片。他看得入迷,也想買一個看看。當時我著急有事,沒有答應,拉著他就回去。 當時他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站在那一動不動,撅著嘴巴,聳著眉頭。 “你怎么就不聽話,那種糖吃不得,趕緊回去?!?/p> 他死活不依,還大哭起來。 這個時候我就來氣了,拽著他就回去了。 當孩子媽回來后,才弄清楚他不是要吃糖,而是想看看那些大孩子玩的卡片是什么。 孩子的好奇心是無窮的。 在那種時候,我完全可以蹲下來問問他的想法,約定好給他看一下。 其實年齡沒到,也沒有玩伴,那些卡片玩具他也是玩不了多久的。 完全是我自己管的太多,沒有尊重孩子的想法。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思維:我已經和氣地跟你說話,你竟然還是不聽,那我就對你狠一點,于是對孩子發(fā)脾氣,威脅恐嚇強制加責罵。 這樣做,不僅僅是在自己跟孩子之間建起了一道隔閡,而且會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學習對象。 仔細想一想,孩子發(fā)的那些脾氣,不就是從你那里學到的嗎?
在家庭中,母親往往承擔了更多教育、照顧孩子的責任??墒菋寢屨剂酥鲗У匚缓螅^于強勢的媽媽反而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個精彩的論斷: “假如母親較富于權威性,整天對著家里的其他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評,盡量尋找機會表現(xiàn)他們的恭順?!?/span> 因為,當母親總是指責、批評丈夫時,其實是在指責、批評一切男性,兒子作為男性必然會跟他的父親一樣躲在無人的角落。 心理咨詢發(fā)現(xiàn),大凡是那種強悍的母親,培養(yǎng)出的不是強悍的兒子,反倒多數(shù)是軟弱甚至沒出息的孩子,很多時候還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過大的壓力。 有一個媽媽留言說:“我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一個問題,比如不小心把水灑在地上,就會和我們說對不起,不小心把東西打翻了也會說對不起,孩子總是小心翼翼的,顯得很緊張。我問他為什么要道歉?他說怕奶奶和我發(fā)火,我當時可難受了,我不知道我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嚇著他了?” 這就是家庭教育對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壓力。 家庭原本應該是孩子最放松、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可是父母管的太多,會讓孩子變得小心翼翼,甚至會瞞著你,躲著你,無法跟父母敞開心扉,也害怕回家,放學后寧愿在外邊玩。 久而久之,親子關系會越來越差。 記得有段時間我媽過來了,兒子很高興,因為老人來了會允許他看動畫片。 可是我卻不是很喜歡他看,特別是規(guī)定上午的時間不能看。 有一天,我一大早就出門了。 當我輕輕地推開房門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兒子正慌慌張張地忙著把那個播放器關掉,當時他的動作真的很快,而且他以為我沒有看到,雖然有點緊張,但還是裝作什么都沒有做的樣子。 而我媽就在一旁戴著耳機看電影,兒子拿著她的移動播放器看動畫片。 我問兒子:“你剛剛在干什么呀?” “沒干什么?!?/p> “真的嗎?” “真的。” 我心想,還學會了撒謊,可這不就是我管太多的結果嗎? 我沒有拆穿兒子,一個小小的孩子會這樣做,肯定是我的問題。 是我的教育出了問題。 我決定改變自己。 第二天下午,我把他叫過來:“你想看什么動畫片,告訴爸爸,爸爸給你放?!?/span> 他當時的表情很詫異,好像不敢相信我說的是真的。 “今后,下午5點半到6點可以成為你的動畫片時間。其他的時間就不要看,可以嗎?” “好!” “你想看什么動畫片就跟爸爸說,隨便看?!?/p> 好吖! 孩子一陣歡呼。 從那天以后,他沒有再偷偷躲著我看,而是每天下午看一會兒,到了時間會自覺關掉,甚至在吃飯前會把電視機關掉,自己來飯桌吃飯。 通過這件事,我再次看到了引導的力量。
“治水治堵不如疏,教孩子與其禁止不如引導?!?/p> 當我們信任孩子,理解孩子,不一味地管著孩子時,他們的自我就會被激發(fā),父母的正面鼓勵及正面榜樣力量就會激發(fā)孩子好的一面。 小孩子都有敏感的心靈。 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小心呵護,管的太多,也許看上去是“愛”,但是過度的管就是一種能讓人感到窒息的愛。 孩子的心理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發(fā)展,如果父母沒有學習和成長,反而發(fā)著脾氣,那將是對孩子赤裸裸的傷害,只是打著愛的名義罷了。 教育孩子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難做的不是怎么“管”孩子,而是怎么“觀”自己。 觀父母自己的內心及行為,提升自己。 凱叔問 您是否對孩子無端地發(fā)過脾氣?是否觀察過孩子的生活細節(jié)和真實的想法?歡迎在留言里討論。 作者: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公眾號養(yǎng)育男孩,ID:breedboy,面向家長群體,分享親子養(yǎng)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系建造知識。轉載已獲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