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全詩】 登飛來峰(1)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2),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3),自緣身在最高層。 【注釋】 (1)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在杭州靈隱寺前。(2)千尋:言其極高。尋,古代八尺為一尋。聞說雞鳴見日升:《后漢志·泰山記》:“東南巖名曰日觀,言雞初鳴時見日出?!保?)浮云遮望眼:據(jù)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而反用其意;聯(lián)系下句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遠,不怕浮云遮住視野。 【今譯】 【賞析】 此詩以登高所見高峻、壯觀的景致,表現(xiàn)自己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并闡發(fā)站得高看得遠的人生哲理?!安晃犯≡普谕?,自緣身在最高層”,在這體現(xiàn)全詩警策的議論中,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置身高處看透腳下浮云的極目遠眺者的形象,并表現(xiàn)了詩人立志改革的堅定信念與豪邁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義。它告訴人們,只有志存高遠,胸襟曠達,才不會為私心雜念所困、功名利祿所累。置身于崇高的境界當中,心靈才能得以純潔而美好。全詩構思精巧,用字工穩(wěn),喜用典實,重在思致。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慶歷年間進士,曾兩度為相,實行變法。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其詩文注重反映社會矛盾,文峭拔奇崛,詩遒勁清新,詞則風格高峻。此作寫于罷相隱居后,以短小的律詩和絕句為多,刻畫有力,意境清新,風格俊逸平暢。有《王臨川集》等。有《臨川先生文集》。 【按】“自緣”“只緣”辨 一早有老師打電話來,問王安石《登飛來峰》最后一句是“自緣身在最高層”還是“只緣身在最高層”。這一問,到問得我拿不準了,似乎這兩種講法都聽到過。再看看自己收藏的王安石詩,果然兩種說法都有。于是想,干脆給他版本依據(jù)吧,也就是說,我想告訴他,哪本書上是怎么說的。 本以為王安石的這首詩隨處可見,但是翻了錢鐘書《宋詩選注》、金性堯《宋詩三百首》,甚至收宋詩最多的《宋詩鑒賞辭典》都沒有這首詩,再翻普及一點的《宋詩一百首》、《絕句三百首》之類的書,居然也沒有。這首詩的后兩句,引用甚廣,由此想到,這些選詩的人好像都缺乏一點大眾口味。 忽然想起在《閱讀和欣賞》中曾經(jīng)看到過的,翻出來一看,《閱讀和欣賞》(一)果然有吳小如先生的《介紹王安石的三首小詩》,其中《登飛來峰》末句作“自緣”。又翻《中國古代名句辭典》,卻是做“只緣”。這又讓我迷惑了,看來版本都沒有用。最后,我是一不做,二不休,翻出老古董《王文公文集》查了一下,這首詩在第六十七卷,作“自緣”。我也相信是“自緣”,如今有王安石全集和專家吳小如的引用做依據(jù),應該能確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