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 談書法,必須要涉及文字的起源。中國人對文字有一種特殊的崇拜心理,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造字神話,大體分為文字創(chuàng)造和書體創(chuàng)造。 文字創(chuàng)造最著名的就是倉頡造字,《呂氏春秋》有云:“奚仲作車,倉頡作書。” 關(guān)于書體創(chuàng)造的傳說相對比較多,伏羲氏作“龍書”、黃帝作“云書”、少昊作“鸞鳳書”、高陽氏作“蝌蚪書”等。這里面,除了“蝌蚪書”可能是篆文外,其余的字體大概和現(xiàn)今我們能夠見到的字體沒有什么聯(lián)系。 甲骨文 上古時期(夏以前的時代),人們沒有力量征服大自然,為了平安,需要祈求天地神鬼的庇護。因此,占卜與祭祀成為最經(jīng)常的活動。 甲骨,是用來占卜的工具。因龜長壽,人們以為它可以通靈,所以用甲骨。 占卜時,將龜板腹甲背面鑿坑,用火灼烤,使之出現(xiàn)裂紋,根據(jù)裂紋判斷吉兇。完畢后,還需將占卜的內(nèi)容刻在龜板上,用以記錄。這就是甲骨文。 中華民族大規(guī)模地使用文字,就是甲骨文。甲骨文也算是最早的書法作品。 有一點非常重要,甲骨文是自上而下,自右到左的文字排列,這種順序為之后的文字書寫起到了很大作用。 許多書法家認為這是從“甲骨”這種特殊的文字載體上決定的。 甲骨多為豎長形狀,當(dāng)時是用刀刻文字在甲骨上,會不自覺地豎行排列;相比起來豎排寫下的文字要比橫行多一些;由于甲骨的紋理成縱向延伸,順著紋理寫,能夠顯得端直不亂。 在每次占卜的時候,都需要用黑線等在甲骨上“打草稿”,然后再用刀刻。如果自左向右寫,那么很可能會把已經(jīng)打好的草稿的后面的文字弄得模糊,反之,如果自右向左寫,右手寫字,草稿的后面文字在甲骨的左邊部分,這樣就不會把文字弄得模糊。 這些都是歷代書法研究者們在查究史料文物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合理猜想。 甲骨文在一定程度上訂下了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的書寫格式,從這一點來看,甲骨文在書法史上的意義重大! 微信公眾號:微言流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