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紀三十年代,大唐帝國在波折中已經(jīng)不知不覺達到了其歷史的巔峰。此時,正是國泰民安、四海臣服。環(huán)顧帝國四周,除了吐蕃時不時帶來一點麻煩,大唐已經(jīng)沒有了敵手。此時的唐玄宗就像武俠小說里的絕世高手,由于找不到對手,似乎已經(jīng)沒有了奮斗的動力,開始享受人生了。然而,在這歌舞升平的背后,危機正一步一步走來。 公元736年,李林甫繼張九齡之后成為大唐帝國宰相,這個人注定會是唐朝歷史上繞不開的人物,因為他的才能與吏干、為人處世的方式,正好契合了玄宗后期的需要。 李林甫,本是李唐遠房宗親。雖是宗親,到他這一代時基本跟普通百姓沒啥區(qū)別??恐司私ǖ膸兔Φ靡缘教由磉吂┞?,幾經(jīng)周折后又被調(diào)到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當了一名官員。在國子監(jiān)倒也顯示了其吏干的一面,當時的國子監(jiān)浮夸成風、紀律渙散,前面幾任官員束手無策,李林甫來后,大刀闊斧的整頓,竟然把個高等學府搞的煥然一新。 在國子監(jiān)干了一段是時間之后,李林甫得到了推薦,初為御史中丞,后來又干過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要說人的才能和人品并不總是相應的。李林甫雖有才干,然而生性陰柔、精于權(quán)謀。在宮中他結(jié)交宦官、妃嬪等,對玄宗的舉動了如指掌,每逢奏對都符合玄宗的意旨,深受賞識。當時武惠妃受寵,李林甫極力保護她的兒子壽王李瑁,因此武惠妃經(jīng)常暗中幫助他。 李林甫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公元736年,他被任命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這個職位可來的真是不容易啊。他的前任,也就是被他扳倒的張九齡乃是公認的千古名相,無論人品才干,都是百年不遇的。由此可見,李林甫搞政治斗爭的本事不是一般的強。 一旦大權(quán)在握,李林甫就絕對不允許別人來染指,對于那些有能力、有才干、有背景的一律打壓。河西節(jié)度使牛仙客很有能力,但是出身寒微沒有背景,這是一個老黃牛式的人物,只知道干活沒有政治野心。李林甫把他找來做自己的副手,因為牛仙客對他沒有什么威脅。牛仙客之后,陳希烈又來到李林甫身邊。這更是一個擺設性的人物,李林甫每次決定好的事情,陳希烈只需要在上面簽個名,僅此而已。到后來,李林甫每天上班到暑衙晃一下就干脆回家了,大小官員有事直接去其家中匯報,直讓陳希烈在衙門中閑的無事可做。 李林甫善于甜言蜜語誘騙所憎之人犯錯誤,然后在皇上面前加以詆毀,因此人們都說他是“口蜜腹劍”。一次兵部侍郎盧絢騎馬從勤政樓下經(jīng)過,他騎馬時風度翩翩的姿態(tài)讓唐玄宗贊美不已。李林甫知道后,擔心被玄宗重用,便對盧絢的兒子說:“你父親素有名望,廣州現(xiàn)在缺少一名有能力的官員,皇上打算讓你父親去。如果他不肯去那荒蠻之地,皇上肯定會降其職。不如去東都宮中做個太子賓客,也是顯貴的職位?!北R絢果然不愿去嶺南并像李林甫建議的那樣主動到洛陽任職。李林甫怕人議論,便任命盧絢為華州刺史,不久又奏知玄宗,稱其患病不能理政,將他貶為太子員外詹事。 李適之拜相之后與李林甫爭權(quán),但其性格粗疏因此常中李林甫圈套。一次,李林甫對李適之說:“華山有金礦,采之可富國,陛下還不知道呢”。后來李適之將華山有金礦之事告知玄宗,玄宗又問李林甫。李林甫說:“臣早就知道了,但華山乃王氣所在,不宜開鑿,故而臣沒有提及”。唐玄宗怪李適之慮事不周,惱怒的對他說:“你以后奏事時,先和李林甫商議,不要自行主張”。李適之從此被疏遠。李林甫之陰險由此可見。 李林甫在李亨被立太子一事中無甚功勞,因此很是擔心。大將軍王忠嗣自幼長于宮中,是玄宗的義子,并與太子李亨交好。后擔任河西、隴右、河東、朔方四鎮(zhèn)節(jié)度使,威震邊疆。李林甫擔心他會被玄宗任命為宰相,非常害怕。后來的一次軍事失利,讓李林甫找到了誣告王忠嗣的機會,稱其欲擁兵尊奉太子,此后王忠嗣失寵被奪去了兵權(quán)。 大唐在開元起,就有文臣以邊將身份出將入相的制度。而李林甫為了從根本上杜絕有能力的人才當宰相,他自請辭兼任的朔方節(jié)度使一職,專司相位,并上奏玄宗說:“文臣為將,怯于戰(zhàn)陣,不如用寒族、番人。番人驍勇善戰(zhàn),而寒族在朝中沒有黨援?!边@竟然被唐玄宗同意了。重用番將,固然使得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數(shù)民族降臨獨當一面,但也讓安祿山得以長期控制燕趙,為日后安史之亂埋下了隱患。 對那些對自己沒有威脅但對他表示不服的人,李林甫卻也有一套辦法。當初,安祿山仗著皇帝的寵信,在朝中飛揚跋扈,對公卿多有侮慢,在李林甫面前也顯得很傲慢和放肆。一次,李林甫故意在安祿山面前召見王鉷。王鉷和安祿山都是御史大夫,權(quán)勢僅次于李林甫。但在李林甫面前,王鉷卻態(tài)度十分謙卑謹慎。此后,安祿山再也不敢在李林甫面前倨傲了。每次李林甫和安祿山交談,都能猜透他的心思,因此每次對話安祿山都是誠惶誠恐汗流不已?;氐椒蛾柡?,若有使者從長安歸來,安祿山都要向他打聽李林甫說了什么。若是好話,心中暗自歡喜。如果是嚴厲的話,安祿山就會憂懼地說:“哎呀,這回我死定了!”所以,終李林甫一生,安祿山都沒敢造反。 李林甫一生,在相位達十九年,其獨攬朝政,蒙蔽圣聽。他曾召集諫官,對他們說:“如今天子圣明,群臣順從都來不及,哪里還需要什么諫言?你們看到過那立仗馬嗎?平時吃的是三品官的食料,一旦在儀仗中叫一聲就被拉出去,到時候后悔都來不及了。此后,朝中諫官再無人肯直言錚諫。 到了晚期,權(quán)勢熏天的李林甫終于被人們看清了其嫉賢妒能、排斥異己的真面目。由于平時積怨太多,他的兒子李岫都開始擔憂起來了。一次,李岫哭著說:“父親久居相位,樹敵甚多,以至前途滿是荊棘。一旦禍事臨頭,都沒有地方躲藏啊!”李林甫嘆著氣說:“形勢已然如此,又有什么辦法?”大有一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感覺。縱觀李林甫其人,雖然文化不高,但能力到還是算有一些的,但關(guān)鍵是其道德人品實在惡劣至極。若說他專權(quán),姚崇、張說、張九齡哪一個不專權(quán)呢?但是論品行 ,哪一個也沒有李林甫的影響壞?從李林甫起,唐代的官場風氣就已經(jīng)變了。后來的人說唐朝之亂始于安祿山造反,但其實大唐的衰落從公元736年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位那一刻就已經(jīng)決定了。 公元752年,一輩子工于心計、機關(guān)算盡的李林甫終于被一個更壞的流氓、無賴、低能的暴發(fā)戶楊國忠踩在了腳下。公元753年的一月,這個一輩子做盡壞事的混蛋終于在郁悶中死了,死后還沒下葬,就被削去官爵,抄沒家產(chǎn),子女家屬皆就放嶺南、黔中,以前攀附他的人中五十余人或貶或罰。再過兩年,安祿山做了李林甫活著的時候他不敢做的事情,大唐的命運已經(jīng)不可挽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