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高血壓, 血壓越低越好?
信息時報
2016-09-20 02:43 無論是什么科的醫(yī)生,對高血壓都不會陌生。 但是,高血壓要降到什么程度,才算「最好」?這一點,即使是很多心內科的大夫都難以正確地回答。降壓有沒有下限?是血壓越低,對器官的保護越好?還是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就行? 長期以來,高血壓患者的最佳控壓目標的確定一直紛爭不斷,尤其是合并冠狀動脈疾病的高血壓患者。 嚴格控壓寫進指南 在今年的 4 月,加拿大高血壓教育計劃(CHEP)專家委員會發(fā)布了 2016 年高血壓指南更新,正式采用了 SPRINT 研究的「強化降壓」策略: 高?;颊撸ù嬖谛难芗膊?、10 年心血管風險 > 15%,或年齡大于 75 歲等)血壓目標值應在 120 mmHg 以下。 「嚴格控壓」理論,即「血壓降的越低越好」。該理論始于 1991 年的 TOMHS 研究 [4]。 更強力的研究,是 2015 年 NEJM 發(fā)表的 SPRINT 試驗。這是由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組織的大型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共納入了 9 361 例受試者,隨機分配至強化降壓組(收縮壓小于 120 mmHg)和標準降壓組(收縮壓小于 140 mmHg)。 結果表明,收縮壓小于 120 mmHg 的強化降壓,可使患者的死亡風險和心血管事件風險分別降低 30% 和 25%。 在 2014 年,美國高血壓指南(JNC8)在 JNC7 的基礎上推薦 ≥ 60 歲的一般人群將血壓降至收縮壓 < 150 mmHg 和舒張壓 < 90 mmHg 的目標值,SPRINT 正是對這種寬松的降壓策略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 在我國,盡管現(xiàn)行的高血壓指南中,降壓的目標仍然是 140/90 mmHg(有基礎疾病的人是 130/80 mmHg,老年人是 150/90 mmHg),但已經(jīng)在開展降壓至 120 mmHg 是否有所獲益的研究。 可是,就這么塵埃落定了嗎? 然而,最近的 Lancet 有話說 早在 1979 年,Stewart [3] 在一項回顧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研究中發(fā)現(xiàn):舒張壓小于 90 mmHg 的患者與舒張壓大于 100~109 mmHg 的患者相比,心肌梗死的相對風險升高 5 倍。這是第一次提出「J 型曲線」理論: 血壓,尤其是舒張壓的下降,會增加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 今年的 8 月 30 日,Lancet 在線發(fā)表了一項來自巴黎狄德羅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的 Emmanuelle Vidal-Petiot 教授的研究 [1],納入了 22 672 名來自 45 個國家且均伴有穩(wěn)定型冠狀動脈疾病的高血壓患者。 其研究表明:高血壓合并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中,將血壓控制到收縮壓 < 120 mmHg、舒張壓 < 70 mmHg 均與心血管病不良事件(心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或中風)的發(fā)生相關。 研究發(fā)現(xiàn):收縮壓 ≥ 140 mmHg、舒張壓 ≥ 80 mmHg 均與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有關,這與既往研究相符。 但是,收縮壓 < 120 mmHg 同樣與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相關。此外,舒張壓 < 70 mmHg 也與主要研究結局的增加有關,如果舒張壓 < 60 mmHg,還會有更大的風險。 J 型曲線,圖片來自 Lancet Giuseppe Manciae 教授(意大利米蘭比可卡大學)在評論 [2] 中寫道: 嚴格控制血壓低于 120/70 mmHg 可顯著增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風險,這提示我們在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降血壓治療中應采取謹慎態(tài)度。 強化降壓與 J 型曲線,誰才是對的? 眾所周知,每年 NEJM、JAMA、Lancet 等「大?!蛊诳l(fā)表的「大牛」研究,是各大指南變動的晴雨表,在指南制定的過程中,有著重大的地位。 因此,當這些雜志同期的研究中出現(xiàn)如此巨大的差異,也恰好說明這一點在臨床上難以達成共識。 然而,仍有細心的學者在分析 SPRINT 試驗中各個亞組的結果后發(fā)現(xiàn),更嚴格的血壓控制所獲得的益處,主要在于基線血壓 ≤ 132 mmHg 亞組,而這組人群按照目前標準并不屬于高血壓人群,而在高血壓前期及高血壓人群(基線收縮壓 > 132 mmHg),更嚴格的血壓控制并未明顯獲益 [6]。 Lancet 這一項研究,無疑暫時為支持「J 型曲線」的一方打了場勝仗,其是否可以推動指南的進一步改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最佳血壓目標」的爭議肯定不會因此而停止。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在 120 mmHg 以下,到底是額外獲益還是額外風險?我們在臨床中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標準?中國的指南,還要等中國自己的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 你在臨床上,是怎樣做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