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出群格”又稱為借韻。在近體詩中,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如果入韻,其韻腳處用字不一定與以下其他韻腳處用字處于同在一部,使用鄰韻字也被允許,這就叫做“孤雁出群格。而格律詩的最后一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入群格”。(或稱孤雁混群格。就好像一只孤單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飛)。 最早稱首句借用鄰韻為“孤雁出群”的人是明代的謝榛。他在所著《四溟詩話》中說:“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沿用這種說法的今人詩家,如張皓先生在其主編的《古典詩詞通論》中說:“唐宋人常不拘首句韻腳之規(guī),而借用鄰韻,后世稱為孤雁出群格?!毙菨h先生在《今韻說略》一文也指出:“晚唐有于首句入韻的格律詩,借用鄰韻的韻字,作為首句的韻腳,唐宋幾成風(fēng)氣,視為定例,叫‘借韻’,起名號‘孤雁出群’……如冬韻詩起句入東韻,支韻詩起句入微韻,豪韻詩起句入蕭肴是也。” 眾芳搖落獨(dú)暄妍, 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撙。 此詩首句韻腳用的是先韻,而園、昏、魂、樽的韻腳則是元韻字,首句借用鄰韻,便屬于“孤雁出群格”。 示例二:《訪戴天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聲中,(東韻) 桃花帶露濃。(冬韻) 樹深時(shí)見鹿, 溪午不聞鐘。(冬韻) 野竹分青靄, 飛泉掛碧峰。(冬韻) 無人知所去, 愁倚兩三松。(冬韻)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冬韻) 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東韻) 只緣身在此山中。(東韻) 在格律詩的創(chuàng)作中,“孤雁入群格”不常用;但是,詩人因?yàn)榧で榕炫?,為了表達(dá)一種特殊的情感需要,一時(shí)在本韻部里又找不到準(zhǔn)確的字眼,不得已之下,借用鄰韻部的字眼作為全詩結(jié)句的韻腳。所以說,“孤雁入群格”是一種不常用的“格”,但又是某些詩人在某些場合不得不用的一種“格”。 示例一:無題(魯迅): 慣于長夜過春時(shí),(支韻) 挈婦將雛鬢有絲。(支韻) 夢里依稀慈母淚, 城頭變幻大王旗。(支韻) 忍看朋輩成新鬼, 怒向刀叢覓小詩。(支韻) 吟罷低眉無寫處, 月光如水照緇衣。(微韻) 示例二:言懷(黃景仁) 梅雪爭春未肯降,(江韻) 騷人閣筆費(fèi)評章。(陽韻)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陽韻) 在格律詩的創(chuàng)作中,雖然“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都可以使用,但是,這兩種“格”不可以在一首詩里同時(shí)出現(xiàn)。也就是說,在同一首詩里,“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是不允許同時(shí)并用的。原因就是:律詩稱為“四韻詩”,它要求一首詩至少使用同一韻部里的四個韻腳。如果在一首詩里,同時(shí)采用“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那么,這首詩同韻部里的韻腳只剩下三個了,顯然不符合“四韻詩”的概念界定。 示例一:春怨(金昌緒) 示例三:故行宮(元稹) 說明:有些人把首句借用鄰韻,稱為“孤雁入群格”;而把最后一句借用鄰韻,稱為“孤雁出群格”;本文采用傳統(tǒng)的說法。(資料源于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