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人們都把李林甫的“馬料論”當成“官場箴言”來讀,殊不知他并不是在給眾人傳授做官保官升官的經(jīng)驗之談,而是對不順從他的官員的疾言厲色的威脅。他之所以能夠獨斷朝綱,很大程度上就因為他能想方設(shè)法使群臣噤聲。
有一個諫官不聽李林甫的話,上奏本給唐玄宗提建議。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職到外地去做縣令。大家知道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誰也不敢向唐玄宗提意見了。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聲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強的,他就千方百計地把他們排擠掉。他要排擠一個人,表面上不動聲色,笑臉相待,卻在背地里暗箭傷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樓上隔著簾子眺望,兵部侍郎盧絢騎馬經(jīng)過樓下。唐玄宗看到盧絢風(fēng)度很好,隨口贊賞幾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這件事,就把盧絢降職為華州刺史。盧絢到任不久,又被誣陷說他身體不好,不稱職,再一次降了職。
有一個叫嚴挺之的官員,被李林甫排擠在外地當刺史。后來,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說:“嚴挺之還在嗎?這個人很有才能,還可以用呢?!崩盍指φf:“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聽一下?!蓖肆顺盍指B忙把嚴挺之的弟弟找來,說:“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見皇上嗎,我倒有一個辦法。”嚴挺之的弟弟見李林甫這樣關(guān)心他哥哥,當然很感激,連忙請教該怎么辦。李林甫說:“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說他得了病,請求回京城來看病?!眹劳χ拥剿艿艿男?,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著奏章去見唐玄宗,說:“真太可惜,嚴挺之現(xiàn)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嘆了口氣,也就算了。
像嚴挺之這樣上當受騙的還真不少。但是,不管李林甫裝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陰謀詭計到底還是被人們識破。人們就說李林甫這個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著劍”(成語“口蜜腹劍”就是這樣來的)。李林甫當了十九年宰相,一個個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鉆營拍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就在這個時期,唐朝的政治從興旺轉(zhuǎn)向衰敗,“開元之治”的繁榮景象消失,接著出現(xiàn)的就是“天寶之亂”(天寶是唐玄宗后期的年號)。
李林甫在官場上混出兩手絕招。一手對上,一手對下。先說對下。李林甫身為宰相,把持著選干部、用人才的大權(quán)。可他的眼光很獨特,就是“非諂附者以格令持之”。也就是說,他用干部不看德能勤績,只看是否忠心不二、死心踏地地站在他這條線上。對于正直之士、不與他同流合污的人,一概想辦法鏟除。
李林甫的府上有一個月堂,每當要“排構(gòu)大臣”的時候,李林甫就住進去閉門不出,苦思冥想。用現(xiàn)在的人的話,大約就是“密謀策劃”了。等到他喜滋滋地出來了,肯定不知哪個大臣不是遭貶被迫害就是要家破人亡了。
再說對上。李林甫深知,要想一手遮天,必須舉好皇上這把大傘,所以時刻留心時時揣摩皇上的心思,哪里癢癢撓哪里。史稱其“善刺上意”、“善養(yǎng)君欲”,其結(jié)果是皇上“深居燕適,沈蠱衽席”,也就是說不顧朝政繁忙國家安危,關(guān)起大門躲進后宮縱情享樂去了。
李林甫又將宮中太監(jiān)、御婢一一收買妥當,每有奏請之事,“刑余之人”都會向他透露皇上的態(tài)度,皇上的一舉一動盡在其掌握之中。而沉湎于聲色犬馬之中的唐玄宗就更是離不開李林甫為他打理朝政了。
兩手搞定皇上和朝臣的李林甫,為自己斬獲了極大的權(quán)力空間??蓢@的是,他既無道德文章,也無經(jīng)世之才。史稱其“發(fā)言陋鄙,聞?wù)吒`笑”,可見連作個“重要講話”的能力都沒有。一般來說,小人得志后的所思、所想、所行,都離不開如何鞏固自己的權(quán)勢和地位。李林甫自然不例外。
本來,唐朝對番將的使用是有節(jié)制的,功勞再大都“不為上將”,而由漢臣文官擔(dān)任節(jié)度使,如張嘉貞、王晙、張說等都是自節(jié)度使入相輔佐天子的??衫盍指@些擔(dān)當大任的儒臣們卻深為忌憚,便進讒言說,夷狄未滅,原因就是文臣為將貪生怕死,不如重用番將。唐玄宗于是將安祿山、哥舒翰等擢為大將,把邊地兵權(quán)拱手送給番將,終于釀成了十多年后幾乎使李唐江山易幟的“安史之亂”。
唐玄宗晚年的時候,與給事中裴士淹品評大臣,論及房琯時說“此非破賊才也”,至宋璟則說“彼賣直以取名耳”,給李林甫的評價是“妒賢疾能,舉無比者。”裴士淹說:“陛下誠知之,何任之久邪?”唐玄宗默然不答。是啊,明知道眼前站著的是個小人,卻舍不得趕走他,反而任由其將滿朝文武修理成為不發(fā)一言的“儀仗馬”,唐朝之由盛而衰,李林甫固然罪無可恕,坐擁深宮盡享美色的孤家寡人唐玄宗李隆基的智商和作為不更是開元前后判若兩人嗎!
唐玄宗開元初年時雄才大略,為人豁達,用人不疑。后來啟用李林甫這樣一位陰險諂媚的宰相,從來不說唐玄宗李隆基不愛聽的話,這才養(yǎng)成了皇上聽不得逆耳忠言的習(xí)慣。唐玄宗寵愛倚重李林甫。自從李林甫為宰相后,唐玄宗就深居在宮帷中,貪戀聲色,恣意享樂。大臣以下的人,很少人有機會見到唐玄宗,更談不上跟皇上奏請什么國家大事了。
不論大事、小事,都一律責(zé)成宰相李林甫去辦理。李林甫雖然不通曉詞賦文章,然而對官場上的事情卻精明干練,恪守原有的綱常法紀,就是你再有奇才異學(xué)的官員士人,也沒有破格提拔任用的機會,一切都按常軌辦事。
李適之剛?cè)卧紫鄷r,行事疏乎而不慎密,被李林甫設(shè)下圈套出賣了。一次,李林甫對李適之說:"華山下面有金礦,開采了可以給國家增加財富。但是皇上并不知道啊。"李適之相信了他的話,日后,將此事上奏唐玄宗。唐玄宗非常高興,征詢李林甫。李林甫說:"我很久以前就知道華山底下有金礦。但是華山是皇上的本命啊。王氣所在,不可以開采金礦。因此,我不敢向皇上提起這件事情。"
唐玄宗從此特別輕視李適之,對他說:"從今以后,凡是向我奏請的事,事先跟李林甫商議一下,不要太輕佻隨便了。"從此,李適之的手腳被束縛住了,再也不能單獨向唐玄宗奏事。李林甫在任宰相期間,凡不是經(jīng)他引薦的人,他都想方設(shè)法查找你的錯處,將你排擠出去,或者羅織罪名將你殺掉。由此,他的聲威震動海內(nèi)。所有的諫官都老老實實地拿著俸祿維持生計,誰也不敢納諫議論朝政
李林甫雖然是唐明皇身邊的大奸臣,但是,唐明皇既然能認清李白只是個詩人沒有政治才華,也一定能看出李林甫身上的可取之處。他不至于一無是處,對于開元盛唐,李林甫確實自有主見,只有他才能控制各地的番將,這些番將包括安祿山。
李林甫任宰相搞得社會矛盾極其激進,一觸即發(fā),李林甫死后,安祿山趁唐朝內(nèi)部空虛腐敗,發(fā)動兵變。當然,唐玄宗李隆基自己也有責(zé)任,沒有識人和用人之能是封建社會任何皇帝的致命傷,不應(yīng)該只是指責(zé)李林甫楊國忠或者安祿山。
史稱:自處臺衡,動循格令,謹守格式,百官遷除,各有常度??梢娝k事謹慎,綱紀嚴明,講究效率。如果沒有這一點,恐怕李林甫很難獨攬朝政達十六年之久。雖然李林甫依法辦事的目的在于個人專權(quán),但是完善立法,對于穩(wěn)定封建統(tǒng)治秩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為什么天寶時期維持十多年的安定局面,原由在于此。
天寶八載(749),咸寧太守趙奉璋擬揭發(fā)李林甫罪狀二十余條,被李林甫指使御史臺以妖言惑眾的罪名逮捕杖殺。天寶十一載(752年),李林甫病死,享年70歲。此前,他已和楊國忠有隙,他死后,楊國忠唆使安祿山誣告李林甫與蕃將阿布思謀反,唐玄宗追削李林甫官爵,籍沒其家產(chǎn),子婿流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