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緊繃,顯示了作者對人體解剖學的精通運用。 《拉奧孔群像》中人物與蛇的纏繞扭動,相互呼應組成一個多變的整體,充分顯示了在構圖上的純熟與完整。對人物形象準確生動地刻畫,又突出地顯示了希臘化時代雕塑的激情特征。德國大文豪歌德認為《拉奧孔群像》以高度的悲劇性激發(fā)人們的想像力,同時在藝術語言上又是“勻稱與變化,靜止與動態(tài),對比與層次的典范”。 德國美學家萊辛曾從美學的高度專論過《拉奧孔群像》的美學價值。萊辛認為:拉奧孔的面孔并沒有人們所想像的那樣痛苦的強度和激烈的程度,這說明雕刻家要在身體苦痛的情況下表現(xiàn)出最高度的美,只能淡化身體的苦痛,力求化苦痛中身體扭曲變形的丑為美,顯示出“靜穆的光輝”。 萊辛贊不絕口地評論《拉奧孔》:希臘藝術家將拉奧孔在劇烈的情感中塑造得高貴而單純,即使在最痛苦的時候,也保持恬淡、剛毅的神色,可以看到不可動搖的人的偉大,正是這些內心的寧靜戰(zhàn)勝了世界的磨難。 最后萊辛總結《拉奧孔群像》的審美價值說廣靜穆”藝術品的價值不在于情感的發(fā)作而在于情感的凝煉,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永恒的境界。 人們看到《拉奧孔群像》,無不會為它悲劇性的情節(jié)和悲劇性的人物刻畫而感到震撼,它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性的典型代表作品。但是,正如美學家萊辛所說,那萬分痛苦的形象中所顯示的情感的凝煉,會讓我們感到那無與倫比的藝術的美。 《拉奧孔群像》大理石群雕,高1.78米。被發(fā)現(xiàn)后為羅馬教皇尤利烏斯二世購藏于梵蒂岡伯爾維多宮。 他是誰?他在想什么?——羅丹的雕塑《思想者》 《思想者》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的作品。 1880年,法國雕塑大師羅丹接到了一個訂單,為巴黎工藝美術博物館的大門做裝飾。裝飾運用的藝術形式是淺浮雕,浮雕主題來源于但丁的《神曲》。羅丹是一個帶有悲觀色彩和性格內向的人,他只對《神曲》中最富悲劇色彩的部分感興趣,于是他選擇了地獄部分來表現(xiàn),把作品的名稱定為《地獄之門》?!兜鬲z之門》中一共雕刻了200個左右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被分布在藝術博物館大門框的里里外外。在這些黑壓壓的入地獄的人群中,一個人的形象最為突出,那就是《思想者》 一個坐著的男人,一只手托著下巴高居于《地獄之門》的上端在思想。他是誰?他在想什么?羅丹為什么在通往地獄的人群中要特意刻畫一個做思想狀態(tài)的形象(,有人說,他可能是正在思考如何對世界進行描寫的大詩人但丁;也有人說,他就是正在思考如何塑造人類形象的羅丹自己;還有人說,他象征著人類與動物的不同——被思想主宰著的動物般的生活。無論這個人是誰,羅丹都對這座雕像賦予了最大的熱情、投入了最大的精力。《地獄之門》中其他的作品都被無休無止地修改、刪減,直到羅丹去世,未能澆鑄成銅質成品。只有《思想者》,從第一次定形,再沒有被改動過一次。可見它是一次性集中了羅丹的激情靈感和爐火純青的高超技藝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羅丹知道,不能有絲毫改動,任何改動都不可能再有那一段時期的藝術靈感帶來的藝術效果。 1888年《思想者》的石膏像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展出,名字叫做《詩人》;1889年《思想者》在莫奈——羅丹巴黎聯(lián)展中展出,名字叫做《詩人——思想者》。 從此以后,《思想者》成為惟一的名字,在世界各地無數(shù)次的展覽中出現(xiàn),吸引了大量的藝術評論家對它進行研究和分析。人們對它最感興趣的是羅丹對解剖學的高超運用。 這是一個以40歲的男子為模特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他俯屈著身體,一只手托著下巴,坐下來在苦苦地沉思。羅丹為他塑造了每塊隆起的肌肉,讓他身上的每塊肌肉都由于思索而呈現(xiàn)出極度緊張的狀態(tài)。似乎他不僅在用頭腦來思索,而且是在用全身的力量去思索。羅丹運用了對人體結構準確深刻的雕琢,使《思想者》的形體表達出了如羅丹所描述的信息他不僅用大腦、張大的鼻翼和緊閉的嘴唇思考,他還用胳膊、腿、背上的肌肉思考,用握緊的拳頭和緊張的腳趾思考。” 正是這種高水平的藝術塑造,使《思想者》具有孓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1904年,羅丹將《思想者》放大成了紀念像的尺寸,同年又澆鑄出了銅雕像。在這以前,《思想者》一直是石膏像對外展出。銅雕像在巴黎的全國美術展中展出,它被放到了大宮殿中心穹頂下最顯要的位置。人們被他獨特的造型和傳達出的發(fā)人深思的主題所打動,一個叫斯塔夫熱夫阿的評論家在《藍色雜志》上發(fā)表評論如果他站起來,抬腿走,他的腳步將使大地震顫,一隊隊的土兵將為他止路?!?br> 1906年,《藝術與生活》雜志的主編加面萊里穆雷發(fā)起了一場募捐活動,為的是籌款買下《思想者》,把他獻給巴黎人民。為此還成立了一個著名人士組成的委員會,其中有很多藝術家、作家和政治家。經(jīng)過了六個月,募捐完成了。他們買下了第一尊銅質的《思想者》雕像。這座《思想者》被安放在巴黎“法國的光榮”這個建筑物臺階的下面>一立方大石頭做的基座占去了三級臺階,雕像放在上面,可以選擇合適的距離全方位地欣賞它而在《地獄之門》中,它放在門的上端,人們需要仰著頭才能觀看他。1906年4月21日,舉行了雕像的揭幕儀式,有政治家當場發(fā)表政治演說,有藝術家朗誦雨果的詩歌。羅丹很激動,因為在那個時代,自己的雕塑作品能成為公眾建筑物是藝術家被承認的重要標志。 1916年,羅丹做了三次捐獻活動,將自己的全部作品都獻給了國家,包括這些作品的復制權。 羅丹的時代,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人們不要求自己買到的作品有獨家占有的權利。因此,羅丹也從來不限制自己作品復制的件數(shù)?!端枷胝摺酚写罅康膹椭破?。其中在歐洲各大博物館就有7座,這其中有德國的比勒費爾德藝術館、俄羅斯的莫斯科普希金美術館。在北美有9座,其中包括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費城羅丹紀念館。南美有2座,亞洲有5座,4座在日本,一座在中國的上海浦東聯(lián)洋社區(qū)。 《思想者》遍布世界各地。一座雕像受到地球上不同地區(qū)、不同國度的人們的共同接受和喜愛,為的是什么? 就是因為人們看到這個坐著的男人,一支手托著下巴,都會問:“他是誰?他在想什么?”同時內心里還會響起回聲這是我,想我該想的。”《思想者》告訴人們我們不同于動物,我們是人,我們會晚與巴黎人民見面38年的雕像——《巴爾扎克》立像 巴爾扎克的雕像是法國大雕塑家羅丹的頂峰之作。1936年,在巴黎市中心隆重舉行了這座藝術杰作的落成典禮,而此時距離羅丹辭世已經(jīng)過去了近20年,它與巴黎人民見面的時間也整整推遲了38年。 1883年,法國文學家協(xié)會要為已故的著名作家巴爾扎克建立紀念碑。由著名作家左拉建議將這項光榮的任務交給了當代最優(yōu)秀的雕塑家羅丹來完成。 巴爾扎克是文壇巨匠,他在其巨著《人間喜劇》中塑造了2000多個不同階層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羅丹認為塑造這樣一位文壇巨人,僅僅達到外貌的相似并不是他的追求,他說我考慮的是他的熱情工作、艱難的生活,他不息的戰(zhàn)斗、偉大的膽略和精神。我企圖表現(xiàn)所有這一切?!?br> 羅丹為了體會巴爾扎克的內心世界,曾長途跋涉來到巴爾扎克的故鄉(xiāng),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閱讀了這位偉大作家大量的作品。為了找到理想的表現(xiàn)形式,他制作了30多個草稿模型、40余件雕像習作和變體畫。 本來只需要一年半完成的作品,羅丹卻不斷構思,反復修改,竟整整工作了7年。當這件作品完成時,人們看到了一個披著一件睡衣、被粗曠的衣紋包裹著的魁梧身軀、一頭蓬松頭發(fā)和一顆仰面朝天的有著巨大頭顱的巴爾扎克,這真是一件不同凡響的作品。羅丹從大處著眼,運用大手筆刻畫大的塊面,使整座雕像充滿了撼人的氣勢。在羅丹的這座雕像作品中,巴爾扎克的面部顯示著深邃和智慧,雙眼閃著桀驁和洞察世事的光輝,整座雕塑激蕩著巴爾扎克無比澎湃的激情,將一代文學大師的精神特質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 羅丹藝術手法的大膽創(chuàng)新,大大觸動了學院派里那些教條的權威。1898年,雕像完成,便遭到了報界的大肆鞭撻,什么“丑八怪”、“裝在口袋里的癩蛤蟆”、“一只企鵝”、“一個雪人”、“一堆煤”、“一個怪胎”、“不成形的幼體動物”、“哲理過多,造型不足”等;甚至還有人認為巴爾扎克像是19世紀末頹廢風氣和精神錯亂的象征。法國文學家協(xié)會決定廢除合同,原因是他們在“粗制濫造的草稿”中辨認不出巴爾扎克的形象。 面對這些攻擊,羅丹默默地把雕像安放在自己的花園中,對這些無理的抗議感到無比的沉痛,他說廣我的《巴爾扎克》立像,他的動態(tài)和模樣使人聯(lián)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會環(huán)境,他與社會生活是不可分離的,他是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薄笆怯米畲竽懙奶剿鬟M行雕塑的作品,是我一生藝術成就的頂峰,是我全部生命奮斗的成果,是我的美學原理的集中體現(xiàn)。”他滿懷信心地預言:“若是真理不該死亡,我的雕像將立于不敗之地?!?br> 藝術的魅力終不容淹沒,《巴爾扎克》立像在羅丹的花園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文學家和有識之士前來欣賞,在看到了這座雕像后,人們贊譽它是“巴爾扎克不朽神靈的化身”,而多少次,就連羅丹本人也被自己的作品所震撼廣面對它,我所有的語言都失去了功能?!币恍﹪业牟┪镳^要出高價購買雕像,都被羅丹拒絕了《巴爾扎克》立像應該永遠樹立在法國的土地上。” 在羅丹去世20年后,羅丹的《巴爾扎克》立像終于樹立在了巴黎市中心的廣場上,巴黎人民萬眾歡騰,在雕像前,人們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而此時,距離雕像的誕生之日,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38年了。 羅丹的《巴爾扎克》立像,以“神似”的藝術風格而馳名天下,現(xiàn)在它收藏于巴黎藝術館,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珍品。在我國各級學校的藝術欣賞教科書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