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吃喝指南|“城市指南第 3 站-蘇州”
說起蘇州,有句名句不得不提,便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把蘇州放在杭州之前,不知是出于歷史的考慮還是單純湊個韻腳,不過杭州是在南宋偏安之后才“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而蘇州早在唐代就已經(jīng)“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了。 人口眾多,便是當(dāng)年繁榮的標(biāo)志 由于自古以來既不是政治經(jīng)濟(jì)中心,也不是兵家必爭之地,加上水鄉(xiāng)澤國,物產(chǎn)富足,所以蘇州人樂得逍遙。蘇州園林甲天下人盡皆知,吃的文化也堪稱登峰造極。 古人早已為蘇州下了定義,即人間天堂 蘇州菜系數(shù)百年前從淮揚(yáng)菜中分離出的一支,據(jù)說因?yàn)楫?dāng)年蘇州人完全沒去爭取,馬馬虎虎自稱“蘇幫菜”,所以未名列八大菜系之一。
不過蘇幫菜其實(shí)原本有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叫“京蘇大菜”,京指南京,蘇便是蘇州。 “蘇湖熟,天下足” 早年的蘇幫菜實(shí)則覆蓋從南京至鎮(zhèn)江、常州、無錫、蘇州、乃至上海的菜色,不過這已經(jīng)是過去時,現(xiàn)在品味起來,這些地方的菜色早已各有不同:南京偏咸,無錫重甜,上海菜則雜糅了蘇州菜、揚(yáng)州菜與寧波菜,三地匯聚,元素也比原先多了幾分包容。 企鵝君的城市美食目的地第三站,就瞄準(zhǔn)了這個魚米之鄉(xiāng)的人間天堂。 文章較長,可按章索驥 01|到了蘇州,菜都是婉約的 02|甜 ?隔壁無錫甩蘇州幾條街! 03|小而精致的蘇州菜,真的能吃飽 ? 04|換季就是換菜 05|點(diǎn)一桌蘇州菜,吃下江南的溫柔
到了蘇州,菜都是婉約的
飲食是文化的縮影,至少一桌滿是蘇州菜的宴席能帶你閱盡江南春色:橙黃的松鼠鱖魚、溫潤的雪花雞球、清爽的香干馬蘭頭,若再配上一碗澄澈的雞頭米,或是端來一鍋銀魚莼菜羹……僅是看著這一桌菜,便覺得,吃飯的奧義哪在于維持生命?
飲食這件事在蘇州人心里,是生活,更是藝術(shù)。
蘇州菜的氣質(zhì)與蘇州人的性情頗為統(tǒng)一,溫婉、清鮮、精細(xì),同時又帶有一絲絲甜蜜。 蘇州菜注重原材料,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大抵一席佳肴,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 意思是一桌菜肴成功與否,原料的采購要占到四成 )。 這個比例放到蘇州菜身上,恐怕還偏小:比如蘇州城內(nèi)河流豐富,蘇州人也喜食河魚河蝦,可若要吃盤清炒蝦仁,要求卻極高,死蝦、冰凍蝦萬萬不行。 過去養(yǎng)殖蝦絕不能上大桌,松鶴樓、朱鴻興這些老店的早晨,曾經(jīng)都有“賣魚娘娘”們活拆蝦仁,這些蝦做完了,客人再要點(diǎn)菜,也只會告訴他們已經(jīng)售罄,絕不拿其他蝦糊弄。 清炒蝦仁 如今的蘇州早已成了旅游名城,做菜越來越趨于流水,“活拆現(xiàn)炒”也基本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奢求。 不過在烹調(diào)方法上,蘇州菜仍然極力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陽澄湖大閘蟹總以清蒸為主,不會被做成紅燒熱炒一類的菜色; 冬天吃羊肉,水煮之后一把鹽一把蔥就能起鍋; 太湖著名的“三白”,白蝦常水煮,白魚多清蒸,銀魚雖會被“跑蛋”,不過老蘇州們懷念的還是把它和清香順滑的莼菜放在一起“拷”(做)個湯…… 有些外地人會說,你們蘇州菜不好吃,什么都加糖,甜死人。要知道,蘇州菜并不嗜甜,反倒是嗜淡嗜鮮,要說甜,隔壁無錫恐怕能甩蘇州幾條街。
是甜香,不是甜膩 當(dāng)然這不是說蘇州菜不甜,畢竟,就像蘇州方言是“吳儂軟語”一樣,甜香軟糯也是蘇州菜的精髓之一。 在蘇州逛吃,除了尋常的菜館、面館,那些糖果店、糕團(tuán)店、熟食店也都不能錯過,蘇州百年老店多,總店大多在觀前街上。 觀前街是成街于清朝的商業(yè)老街 外地到蘇州來的游客,尤其是些上海人、香港人、臺灣人、海外的華人,但凡對蘇州有些了解,都知道要去采芝齋買糖果,去黃天源買糕點(diǎn),到陸稿薦買熟食,醬肘子、豆腐干…… 這些食物大多都帶些甜,可每天早上店門口依然能排出長長的隊(duì)。 鹵汁豆腐干 蘇州人所講究的甜并不“膩”,而是“香”,所以有人說吃蘇州菜的“濃油赤醬”,就像品紅酒,品前需先調(diào)整自己的味覺期待,才能品出不同甜味之間的回環(huán)往復(fù)、變化多端。 尤其是到了秋天,蘇州滿城的桂花香,家家戶戶也就釀起了桂花釀,味道比蜂蜜要好上許多。 酒釀圓子加一點(diǎn),雞頭米加一點(diǎn),糖炒栗子加一點(diǎn),糖粥或糖藕也能加一點(diǎn)……但凡需要以甜奪人的菜色,大抵都能來上一點(diǎn),于是連室內(nèi)都開滿了桂花香。 桂花雞頭米有著獨(dú)一無二的粉糯口感,新鮮雞頭米只能用手一粒粒剝開,因此價(jià)格不低。 蘇州的小吃常常并不出現(xiàn)在大店里,而是分布在大街小巷、橋堍路口,如今著名的大店如陸稿薦、啞巴生煎,原本也都是一爿不大的店面或“攤頭”。 你常常會在蘇州街頭,看到上了年紀(jì)的老婆婆肩挑手提地沿街叫賣,“阿婆,我想要一點(diǎn)腌漬的金花菜?!彼隳茴澪∥〉貫槟闶⒁恍〈?,一路吃回家,或是留著配粥,都是極好的選擇。
小而精致的蘇州菜,真的能吃飽? 蘇州菜還有一大特點(diǎn),便是精細(xì)——看到松鼠鱖魚用鬼斧刀工雕成尾巴上翹的松鼠模樣,大抵你就能窺其一二。 過去還聽說蘇州有道菜是把雞絲穿進(jìn)綠豆芽中一起清炒,手法簡直能與刺繡相媲美,可惜并不是人人都能有口??梢猿缘健?/span> 常有人說,蘇州菜透出的是蘇州人的“小氣”,一盤菜份量只有那么一點(diǎn),根本不夠吃,不過其實(shí)吃蘇州菜也自有一套完整的結(jié)構(gòu):冷盆 ? 熱炒 ? 甜食 ? 大菜 ? 點(diǎn)心 ? 最后以一盆大湯作總結(jié)。 若是以這樣的流程吃下一套,每盤的分量自然不能太大。 常見的冷盆香干馬蘭頭往往是很一小碟,很多人看到后會覺得蘇州菜肯定吃不飽 現(xiàn)在的人即使到了得月樓、松鶴樓,點(diǎn)菜大多也已不再注重這繁復(fù)難記的流程,不過若是按照這個順序點(diǎn)菜,恐怕連服務(wù)員都會忍不住贊美你是個老食客吧。 換季就是換菜:用食物標(biāo)記歲月 蘇州菜寵壞了我的味蕾,還影響了我對時光的感知。記憶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換季對我來說就是換菜: 春天是竹筍的鮮香;夏季因?yàn)橛星宓那宄慈r所以并不難熬;秋天喝上一碗鲃肺湯,再啃對大閘蟹;待到藏書羊肉開遍大街小巷,燙一壺黃酒,加幾縷姜絲,便是蘇州最冷的隆冬時節(jié)。 然后,就這樣年復(fù)一年。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當(dāng)年到木瀆的石家飯店吃了一頓, 并作詩道:“老桂開花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 歸舟木瀆猶堪記,多謝石家鲃肺湯。” 蘇州人對時令菜有著深深的迷戀,不同時節(jié)來到蘇州,總能品嘗到不同的美食,這些食物既純樸原始卻又透露著自然的靈性。 即使身處這個大棚蔬菜隨處可見、精制食品更是想有就有的時代,清明之后青團(tuán)依然會一夜消失;冬至前一天不囤兩瓶東吳酒廠的冬釀酒,便只能“明年再來”;而每到夏秋之交,無數(shù)伯伯阿姨就會搬個小板凳坐在自家門前,邊剝著雞頭米(芡實(shí)),邊聊著家長里短,過了這段時間便再看不到這樣的場景。
“一月元宵, 二月二撐腰糕, 三月青團(tuán)子, 四月十四神仙糕, 五月炒肉餡團(tuán)子, 六月二十四謝灶團(tuán), 七月豇豆糕, 八月糍團(tuán), 九月初九重陽糕, 十月蘿卜團(tuán), 十一月冬至團(tuán), 十二月桂花豬油糖年糕” 對蘇州人來說,年復(fù)一年的時令菜色糕點(diǎn)記載著歲月流逝,他們就是千年時光流轉(zhuǎn)中最長情的陪伴。
點(diǎn)一桌蘇州菜,吃下江南的溫柔 最后,我想來推薦一桌菜,從冷盆到熱湯,管中窺豹地展示蘇州美食: 冷盆|蘇式熏魚 熏魚有很多種叫法,五香熏魚、家常熏魚或是爆魚說得都是它。 現(xiàn)代熏魚通常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油炸前腌制,將浸泡過的醬油鹵收汁與炸制魚塊顛翻浸潤;第二種則不腌制,直接入鍋炸制,然后倒入調(diào)味燒制的鹵汁中浸潤并裝盤,這種方法民間采用較多。 然而這兩種方法都省去了“熏”的工藝,只是由于外表形、色與清代“熏魚”相似,所以人們普遍沿襲了清代的叫法。 熏魚雖是魚,卻不是大菜,通常被當(dāng)成冷盆端上來,多用草魚,烹制后酥松、鮮香、咸中帶甜,口感與味道都十分奇特。
熱炒|蟹粉豆腐 蘇州菜里的熱炒多得列不完,推薦蟹粉豆腐,我承認(rèn)是私心作祟。 每次出去和朋友家人吃蘇州菜,一盤清爽柔嫩的豆腐總也跑不掉,而若能搭配肥美多汁、色澤明麗的蟹黃,輕舀一勺,既有海鮮的馥郁鮮香,又有豆腐的爽滑口感,直引得幸福感一路飆升。 蟹黃豆腐倒也不難做,把螃蟹蒸熟后取出蟹粉,姜蒜爆香后輕輕炒動,再加入調(diào)好了鹽、料酒和醋的汁水,下豆腐一起煮幾分鐘,起鍋前勾芡撒蔥花即可。 大菜|松鼠鱖魚 松鼠鱖魚算得上是蘇州最富盛名的大菜,色、香、味俱全,一酸一甜兩種味道的融合本是蘇州菜式的經(jīng)典口味,但要真正做到兩者平衡十分不易。 廚師們把鱖魚雕成松鼠狀,頭尾上翹,出鍋后淋上熱騰騰的鹵汁還會發(fā)出“吱吱”聲,因此在享用時更多了幾番趣味。 點(diǎn)心|金錢方糕
金錢方糕是方糕的一種,表面壓出了錢幣的紋路。蘇式糕團(tuán)中的方糕,都是名副其實(shí)的外形正方,棱角整齊,餡心居中。外皮多為糯米,軟而不粘;餡料則以豆沙、芝麻居多。 其實(shí),如果在吃飯時對點(diǎn)心難以選擇,或是想去黃天源這樣專門的糕團(tuán)店買一些方糕回家,基本上,問清了口味,挑漂亮的那個,無論是自己吃還是送人,都是不會出錯的了。 湯|銀魚莼菜羹 銀魚莼菜羹在太湖地區(qū)尤其常見,銀魚是“太湖三白”之一,體形嬌小,全身無鱗無骨,吃起來略帶彈性;莼菜也是太湖流域常見的水生植物,含有豐富的膠質(zhì)蛋白,口感肥厚又絲滑,喝湯的時候“咕?!币宦暎y魚便能和莼菜一起溜入口中。 銀魚莼菜羹的制作方法,各家有微小差異,除了銀魚、莼菜必備,蛋清、火腿、豆腐等配料也可適當(dāng)加入,調(diào)味以鹽為主,輔以少量胡椒、香油和勾芡用的淀粉,但這些都不能喧賓奪主,銀魚莼菜羹說到底,吃的還是那一抹清鮮。 文 | 馬丹萌 編輯|阿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