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我悄悄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p> 徐志摩這首《再別康橋》,是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永遠(yuǎn)飄著的“一片云彩”,讀者因此記住了“康橋”。 可是,一般讀者不會記得,同樣出自徐志摩筆下,也帶有“康橋”兩個字,不為人熟知的“康橋日記”。 “康橋日記”,可不像魯迅日那樣:“十六日,星期。晴。午得徐懋庸信。下午張茵來。得沈茲九信。晚悄吟、蕭軍來?!备砂桶偷南袼乒羌堋?/p> 徐志摩有濃濃的詩人氣質(zhì),此時又恰逢一頭扎進與林徽因的熱戀里,激情澎湃。日記就不僅“抒情”,也會把兩個人近距離接觸的行動舉止,加以“描寫”。所以,“康橋日記”可以說是極具私密性的曝光檔案。難怪徐志摩把它當(dāng)做寶貝一樣珍藏。 1931年11月末,徐志摩因飛機失事遇難。于是“康橋日記”如同牛市股票,價位直線飆升,引起多方面的關(guān)注。尤其是林徽因,她深知那日記,一字一句都與自己的經(jīng)歷,情感,聲譽,乃至今后的命運,緊緊相連,切不可公開亮相,必須把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就在12月6日,徐志摩追悼會的第二天,林徽因就急不可耐地向保存徐志摩“八寶箱”的凌叔華,索要“康橋日記”。她拖著林黛玉那樣孱弱的身體,強忍徐志摩突然離世的悲愴,親自登門拜訪凌叔華,請求交還日記,但并未如愿。 此時,胡適正著手編輯出版徐志摩的“書信集”,于是向凌叔華征集徐的日記。凌知道好歹,不敢在胡適面前怠慢,無論多么不情愿,最終還是把包括“康橋日記”在內(nèi)的“八寶箱”,交給了胡適。胡對林徽因似乎關(guān)愛有加,立刻把這些珍貴的徐志摩手稿,轉(zhuǎn)交給林徽因。 林徽因驚喜不已,用不住顫抖的雙手,接過來連忙翻閱,然而,馬上震驚得幾乎暈了過去。原來凌送來的只是半本,計128頁,起自1920年11月17日,而中斷在徐與林交往前的一兩天。之后的,竟然有明顯的撕毀痕跡。林迫切想要得到的,恰恰是這些部分,可偏偏不翼而飛了。林不僅有一種被欺騙戲弄的屈辱,更為撕掉的頁面的去向,感到心急如焚,惶恐不安。 林徽因無法控制滿腔怒火,于1932年元旦,全然忘卻了節(jié)日的喜慶,先后兩次提筆寫信向胡適報告了她的發(fā)現(xiàn),忿忿地說:“我要不是因為知道公超看到志摩日記,就不知道叔華處會有的。誰料過了多日,向她要借看時,她倒說'遍找不得','在書畫箱內(nèi)多年未檢'的話,真叫人不寒而栗!”又言猶未盡的接著說: “現(xiàn)在無論日記是誰裁去的,當(dāng)中一段缺了是事實,她沒有坦白地說明以前,對那幾句瞎話沒有相當(dāng)解釋以前,她永有嫌疑的。(志摩不會撕的,小曼尚在可問)”信里,這樣表白:“我不會以詩人的美諛為榮,也不會以被人戀愛為辱。我永是'我',被詩人恭維了也不會增美增能,有一段不幸的曲折的舊歷史也沒什么可羞慚(我只是'要讀讀那日記,給我是種滿足,好奇心滿足,回味這古怪的世事,紀(jì)念老朋友而已)。”胡適讀了,大概要禁不住怦然心動,對林美人生出一片憐憫。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林徽因在倫敦遇見徐志摩的時候,17歲,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個情竇未開的女孩。她兒子梁從誡說:“當(dāng)徐志摩以西方式詩人的熱情突然對 母親表示傾心的時候,母親無論在精神上,思想上,還是生活體驗上,都處在與他完全不能對等的地位上,因此也就不可能相應(yīng)的感情?!迸畠毫涸俦舱f:“母親在世時,從不避諱徐志摩曾追求過他,但她也曾明確地告訴過我,她無法接受這種追求,因為她當(dāng)時并沒有對徐志摩產(chǎn)生愛情?!?/p> 這是家里人的話。外人,卻有不同的聲音。一位叫陳子善的研究者,針對梁從誡的話,如此說:“林徽因與徐志摩泛舟劍橋,情迷英倫時,梁先生在哪里呢?不要說梁先生尚未出生,就是他父親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戀情也尚未開始,梁先生何以斷定他母親與徐志摩之間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過?” 如果認(rèn)為陳先生這番話,還只是一種推論,感性多于理性,那么,1949年問世的,陳從周編寫的《徐志摩年譜》,倒是以尊重歷史的嚴(yán)謹(jǐn)態(tài)度,在1922年徐離婚的條目下,加了如下按語:“是年林徽因在英,與志摩有論婚嫁之意,林謂必先與夫人張幼儀離婚后始可,故志摩出是舉,他對于徽因傾倒之極,即此可見。而宗孟曾說,論中西文學(xué)及品貌,當(dāng)世女子舍其女莫屬。后以小誤會,兩人暫告不歡,志摩就轉(zhuǎn)舵追求陸小曼,非初衷也?!?/p> 兩方面都擺開威武的陣勢,言之鑿鑿,互不相讓,可誰也沒有能拿出來有利證據(jù),制服對方。如今“康橋日記”要是一經(jīng)披露,那里邊定然會公示徐與林交往的詳細(xì)而具體的紀(jì)錄。白紙黑字,釘是釘鉚是鉚,事實確鑿,紛紜迷亂的真相,終將要大白于天下,對立雙方,孰是孰非,不言而喻了。 這大概是林徽因最最擔(dān)心出現(xiàn)的局面, 為此對失蹤的部分日記,心頭愁云密布,甚至有那么點喪魂失魄。造成這種局面,堪稱罪魁禍?zhǔn)椎?,自然是前面說到的凌叔華。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凌與冰心林徽因為同期的知名女作家,她的浪漫風(fēng)流卻超過冰心與林。凌的丈夫陳西瀅就任武漢大學(xué)文學(xué)院院長時,她竟公然與在丈夫手下任教的英國青年詩人,小白臉貝尓劈腿上床,成為轟動學(xué)界的一大緋聞。徐志摩和陸小曼結(jié)婚前,有傳言說,凌曾有與徐結(jié)緣的意向。徐之所以把極其私密的“八寶箱”交予凌保存,也足見二人情誼之非同一般。 不言而喻,林與凌心存很深的芥蒂,對她生疑,實屬正常。那么,不妨探究一下,凌持有怎樣的動機,要壯起膽子撕掉那幾頁日記呢?好像只能有一個理由,留下,做為把柄,隨時對林展開攻擊?;蛘撸匀沼浫表?,扔一顆煙霧彈,混淆視聽,造成混亂,以此讓林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終日。 這些只是猜想。退一步說,果真這猜想是準(zhǔn)確的,撕掉日記純屬凌一手所為,可林與徐在倫敦的接觸,乃是友情,清白無染,林又有什么可擔(dān)心害怕的呢?像俗話說的,人正不怕影子斜。若坦坦蕩蕩,即使把日記分發(fā)于天下,能奈我何?而且,此刻公開“康橋日記”,恰好是洗刷誣蔑的大好時機,林應(yīng)該感到歡欣鼓舞,有一種掃去陰霾見青天的驚喜才是。即使那幾頁撕掉了,流傳到外界,也不用慌亂。更多人看到了,可以昭然于天下,哪個人也沒本事顛倒黑白,把日記重寫一回吧。 林徽因兒子梁從誡于2000年,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熱播時,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這么說:“我一直替徐想,他在1931年飛機墜毀中失事身亡,對他來說是件好事,若多活幾年,對他來說更是個悲劇,和陸小曼肯定過不下去。若同陸離婚,徐從感情上肯定要回到林這里將來就攪不清楚,大家都會很難辦的。林也很心疼他,不忍心傷害他,徐又陷得很深?!绷簭恼]這些話,與前面引用過的做個對比,好像不是從一張口里說出來的。 作家韓石山聽了之后就說:“不看這些話,人們還不知道1931年在北平,徐、林之間的感情已發(fā)展到這樣危險的地步?!蹦敲?,在倫敦的時候,出沒出現(xiàn)過“危險”呢? 以上隨便引錄的幾句話,大概也可當(dāng)做“康橋日記”撕掉后,林的心理之所以會出現(xiàn)強烈又異常反應(yīng)的間接佐證吧。 經(jīng)一些研究者的考察論證,“康橋日記”的最終結(jié)果,是在林徽因晚年預(yù)感到將不久于人世時,劃亮了一根火柴,隨后,一張張紙頁,在烈焰中化為灰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