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針風,先向風府百會中。 譯白:針灸治療內(nèi)風病或外風病,首先取風府和百會穴(此二穴均在頭部,為督脈要穴)。 補白:《針灸聚英》中取風門、氣海,當以外風為主時。 或針水,水分夾臍上邊取。 譯白:針灸治療各種水腫和水濕之邪為患,可在臍上1寸取水分穴。但治療方法以灸為主。 補白:凡患水腫,無論其為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者,或腰以上腫當發(fā)汗者,均可灸取具有通利小便,宣泄水濕的水分穴。 或針結(jié),針著大腸瀉水穴。 譯白:針灸治療氣血郁結(jié),大便不通,可針大腸俞或大腸經(jīng)的滎穴二間(二間在五行屬水,故云瀉水穴可能是用瀉法)。 補白:二穴如能同取,可收疏通腸胃、宣導氣血、消瘀散結(jié)、宣泄水濕之功。 或針勞,須向膏肓及百勞。 譯白:針灸治療勞損虛弱,可取膏肓穴和奇穴百勞。 補白:久病則虛,虛極為勞。膏育穴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能收扶陽固衛(wèi),濟陰和營,調(diào)理氣血,補益增壯之效。百勞穴,大椎穴直上2寸,旁開1寸,有滋補肺陰,舒筋活絡功效,主治咳喘、結(jié)核、瘰疬等癥,若能配合用此二穴治勞,其效果更佳?!夺樉木塾ⅰ啡 帮L門及膏育”。 或針虛,氣海丹田委中奇。 譯白:針灸治療氣虛諸證,可取任脈臍下1.5寸的氣海穴、臍下3寸的丹田部關(guān)元穴及配合委中穴有奇效。 補白: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合穴,與腎經(jīng)相表里,故取委中也可補腎培元治療下焦之虛損。氣海、丹田、委中之穴配合而用,可相得益彰。 或針氣,膻中一穴分明記。 譯白:治療各種氣滯、氣郁、短氣,針灸膻中最有效,應記牢。 補白:此處之氣為臟腑失調(diào)及情志失常之證。膻中位居胸中兩乳之間,又稱上氣海,為八會之“氣會”,故上證可首選此穴治之。 或針嗽,肺俞風門須用灸。 譯白:針灸治療各種咳嗽,可灸肺俞和風門,以調(diào)理肺氣,散風止嗽。 補白:無痰而有聲謂咳,無聲而有痰謂嗽。臨床實踐證明,咳與嗽不能截然分開,故一般皆以咳嗽為病證??人圆徽撈錇閮?nèi)傷外感無不與肺有關(guān),故有“咳嗽不止于肺,而不離乎肺”之說。肺俞穴在背俞中相關(guān)于肺,為肺之精氣轉(zhuǎn)輸出入之所,是治肺病的要穴。風門亦為背俞穴,為風邪出入之門戶,故取風門穴可收驅(qū)風解表鎮(zhèn)咳之效。 或針痰,先針中脘三里間。 譯白:針灸治療各種痰證,要先針中脘和足三里穴(可以健脾胃、絕生痰之源)。 補白:痰分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兩種。無論因病生痰,或因痰致病,均與肺、脾二臟有密切關(guān)系。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闭f明痰之產(chǎn)生根源在脾,痰病之標在肺。選中脘、足三里以治之,是因脾與胃相表里,而中脘為八會中之腑會,又是胃募,三里則為胃之合穴,故有和胃化痰之功。 或針吐,中脘氣海膻中補。 譯白:針灸治療嘔吐,取中脘、氣海、膻中,用補法(可以理氣降逆止嘔逆)。 補白:吐為胃失和降,氣逆于上所致。古人以有聲無物為嘔,有物無聲為吐,有物有聲為嘔吐.本文中取中脘、氣海、膻中來治療,乃三焦并治之法。上取膻中為心包絡之募穴,又為“氣會”,可總調(diào)上焦之氣機;中取中脘,可統(tǒng)治中焦脾胃一切積滯之疾患,以和胃消積;下取氣海、’可促使氣機旺盛,溫脾腎之慮寒,益火生以土。三穴相配,可相輔相成。 翻胃吐食一般針,針中有妙少人知。 譯白:至于食人即吐的翻胃證,也可以采用上三穴,針法有奧妙,應當多體驗。 補白:翻胃主要因脾胃虛寒、命門火衰所致。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為主要特征,故同樣取中脘、氣海、膻中治之。 附李鼎教授關(guān)于《行針指要歌》的個人見解: 參閱文獻: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0:267. [2] 曾昭旺,鄭望主編.針灸療法歌訣[M].黑龍江:黑龍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0:206-209. [3]李鼎.《行針指要歌》淺解[J].上海針灸雜志,1984,(3):43-44. |
|
來自: 昵稱29008045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