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間性:如果某物的存在既非獨立于人類心靈(純客觀的)也非取決于單個心靈或主體(純主觀的),而是有賴于不同心靈的共同特征,那么它就是主體間的。審美特性與洛克的第二性質思想屬于這一范疇。主體間的東西主要與純粹主體性的東西形成對照,它意味著某種源自不同心靈之共同特征而非對象自身本質的客觀性。心靈的共同性與共亨性隱含著不同心靈或主體之間的互動作用和傳播溝通,這便是它們的主體間性。由此看來,一個心靈不僅體驗到其他心靈的存在,而且其中包含著與其他心靈溝通的意向。 在胡塞爾看來、主體間的這些特征表明:人們與其說是建構了一個唯我論的世界,毋寧說,是建構了一個共享的世界。這—觀點繼而得到梅洛·龐蒂的發(fā)展。后者摒棄了傳統(tǒng)的主客體二分法,并且把主體間性當做形體存在間性。對分析哲學來講,主體間性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心靈之間的彼此可進入性。兩者不僅均可意識到彼此的存在而且均可意識到彼此傳達信息的意向。主體間性的根本在于摒棄唯我論,在于證實他人心靈的存在。他心問題是本世紀中葉心靈哲學的中心問題,但現在不再占有主導地位。 “‘極端’唯心主義的原理,也就是―貫返回超驗主體性之構成行為的原理,必然會照亮普遍的視界意識即這個‘世界’,尤其是這個世界的主體間性。盡管是以此方式構成,但這個世界對許多個體來說是共有的,因此其本身就包含著主體性?!?/span> ——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第二部,1975年,第219頁。
中國文藝媒體聯(lián)盟 | 藝窩瘋 核心成員 忠于好奇 ▼【每日哲學辭典】歷史相對主義 |
|
來自: The_Creator > 《哲思學意——每日哲學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