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宋史·列傳·卷六十九李迪(子柬之 肅之 承之 及之 孫孝基 孝壽 孝稱) 王曾(弟子融) 張知白 杜衍

 感通天下 2016-02-05

列傳·卷六十九

作者:脫脫、阿魯圖等

  李迪(子柬之 肅之 承之 及之 孫孝基 孝壽 孝稱) 王曾(弟子融) 張知白 杜衍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后徙幽州。曾祖在欽,避五代亂,又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材也。"

  舉進士第一,授將作監(jiān)丞,歷通判徐、兗州。改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為三司鹽鐵判官。東封泰山,復通判兗州,坐嘗解開封府進士失當,謫監(jiān)海州稅。改右司諫,起知鄆州,詔糾察在京刑獄,遷起居舍人,安撫江、淮,以尚書吏部員外郎為三司鹽鐵副使,擢知制誥。

  真宗幸亳,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發(fā)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fā)兵,陰聽察知賊區(qū)處,部勒驍銳士,擒賊,斬以徇。代歸,會唃廝啰叛,帝憂關中,召對長春殿,進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永興軍。城中多無賴子弟,喜犯法,迪奏取其甚者,部送闕下。徙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入為翰林學士。

  嘗歸沐,忽傳詔對內(nèi)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shù)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fā)內(nèi)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shù)百萬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財無內(nèi)外,愿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悅。又言:"陛下東封時,敕所過毋伐木除道,即驛舍或州治為行宮,裁令加涂塈而已。及幸汾、亳,土木之役,過往時幾百倍。今蝗旱之災,殆天意所以儆陛下也。"帝深然之。

  他日,又召對龍圖閣,命迪草詔,徐謂迪曰:"曹瑋在秦州,屢請益兵,未及遣,遽辭州事,第怯耳。誰可代瑋者?"迪對曰:"瑋知唃廝啰欲入寇,且窺關中,故請益兵為備,非怯也。且瑋有謀略,諸將皆非其比,何可代?陛下重發(fā)兵,豈非將上玉皇圣號,惡兵出宜秋門邪?今關右兵多,可分兵赴瑋。"帝因問關右兵幾何,對曰:"臣向在陜西,以方寸小冊書兵糧數(shù)備調(diào)發(fā),今猶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目黃門取紙筆,具疏某處當留兵若干,余悉赴塞下。帝顧曰:"真所謂頗、牧在禁中矣。"未久,唃廝啰果犯邊。秦州方出兵,復召迪問曰:"瑋此舉勝乎?"對曰:"必勝。"居數(shù)日,奏至,瑋與敵戰(zhàn)三都谷,果大勝。帝曰:"卿何以知瑋必勝?"迪曰:"唃廝啰兵遠來,使諜者聲言以某日下秦州會食,以激怒瑋。瑋勒兵不動,坐待敵至,是以逸待勞也。臣用此知其勝。"帝益重之,自是欲大用矣。

  初,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參知政事。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等。仁宗為皇太子,除太子太傅,迪辭以太宗時未嘗立保傅,止兼太子賓客,詔皇太子禮賓客如師傅。加禮部侍郎。寇準罷,帝欲相迪,迪固辭。一日,對滋福殿,有頃,皇太子出拜曰:"陛下用賓客為宰相,敢以謝。"帝顧謂迪曰:"尚可辭邪!"拜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集賢殿大學士。

  初,真宗不豫,寇準議皇太子總軍國事,迪贊其策,丁謂以為不便,曰:"即日上體平,朝廷何以處此?"迪曰:"太子監(jiān)國,非古制邪?"力爭不已。于是皇太子于資善堂聽常事,他皆聽旨。準既貶,謂浸擅權(quán)用事,至除吏不以聞。迪憤然語同列曰:"迪起布衣至宰相,有以報國,死猶不恨,安能附權(quán)幸為自安計邪!"自此不協(xié)。時議二府皆進秩兼東宮官,迪以為不可。謂又欲引林特為樞密副使,而遷迪中書侍郎兼尚書左丞。故事,宰相無為左丞者。既而帝御長春殿,內(nèi)出制書置榻前,謂輔臣曰:"此卿等兼東宮官制書也。"迪進曰:"東宮官屬不當增置,臣不敢受此命。宰相丁謂罔上弄權(quán),私林特、錢惟演而嫉寇準。特子殺人,事寢不治,準無罪罷斥,惟演姻家使預政,曹利用、馮拯相為朋黨。臣愿與謂俱罷,付御史臺劾正。"帝怒,留制不下,左遷迪戶部侍郎。謂再對,傳口詔入中書復視事,出迪知鄆州。

  仁宗即位,太后預政,貶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團練副使。謂使人迫之,或諷謂曰:"迪若貶死,公如士論何?"謂曰:"異日諸生記事,不過曰'天下惜之'而已。謂敗,起為秘書監(jiān)、知舒州,歷江寧府、兗州、青州,復兵部侍郎、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yǎng)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以尚書左丞知河陽,遷工部尚書。太后崩,召為資政殿學士、判尚書都省。未幾,復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景祐中,范諷得罪,迪坐姻黨,罷為刑部尚書,知亳州,改相州。既而為資政殿大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留京師。迪素惡呂夷簡,因奏夷簡私交荊王元儼,嘗為補門下僧惠清為守闕鑒義。夷簡請辨,詔訊之,乃迪在中書所行事,夷簡以齋祠不預。降太常卿、知密州。復刑部尚書、知徐州。迪奏所部鄰兗州,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禱皇子。仁宗語輔臣曰:"大臣當為百姓訪疾苦,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久之,改戶部尚書、知兗州,復拜資政殿大學士。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除彰信軍節(jié)度使、知天雄軍,徙青州。逾年,之本鎮(zhèn)。請老,以太子太傅致仕,歸濮州。后其子柬之為侍御史知雜事,奉迪來京師。帝數(shù)遣使問勞,欲召見,以疾辭。薨,年七十七。贈司空、侍中,謚文定。帝篆其墓碑曰"遺直之碑",又改所葬鄧侯鄉(xiāng)曰遺直鄉(xiāng)。子柬之、肅之、承之、及之,孫孝壽、孝基、孝稱。

  柬之字公明,曉國朝典故。獻文,召試,賜進士出身,為館閣校勘、宣化軍使。境上有廢河故道,官收行者稅,謂之"干渡錢",奏除之。進直集賢院、判吏部南曹、開封府推官、鹽鐵判官,歷知邢漢廬州、鳳翔府,京東、陜西轉(zhuǎn)運使,擢侍御史知雜事。

  柬之自少受知于寇準,至是論準保護之功。仁宗惻然,即賜其碑曰"旌忠"。拜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zhuǎn)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建言補蔭之門太廣,遂詔裁定,自二府而下,通三歲減入仕者一千人。知荊南、河陽、澶州,改集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司御史臺。

  英宗即位,富弼薦其學行,復舊職,兼侍讀。帝勞之曰:"卿通議耆儒,方咨訪以輔不逮,豈止經(jīng)術(shù)而已。"帝頗欲肅正宮省,柬之諫曰:"陛下,長君也,立自宗藩,眾方觀望,愿曲為容覆。"賜潁王生日禮物,故事,王拜賜竟,即退。帝諭王令留柬之食,冀其從容也。王即位未幾,柬之請老,自工部尚書拜太子少保致仕。舊無閣門謝辭式,特賜對延和,命之坐,仍置宴資善堂,遣使諭之曰:"以先帝梓宮在殯,朕不得為詩。"令講讀官皆賦詩,勸勞甚渥,又敕王珪敘其事。柬之出都門,即幅巾白衣以見客。再遷少師。熙寧六年,卒,年七十八。

  有李受者,字益之,長沙之瀏陽人也。仕于治平中,至右諫議大夫、天章閣待制兼侍讀。屢以老乞骸骨,不聽。神宗立,進給事中、龍圖閣直學士。復言:"臣在先帝時,年已七十,不敢竊祿以自安。今又加數(shù)年,筋力憊矣,惟陛下哀之。"于是拜刑部侍郎致仕,賜宴賦詩及序,如柬之禮。相去數(shù)月,故時稱"二李"。卒年八十,贈工部尚書。

  肅之字公儀,迪弟子也。以迪蔭,監(jiān)大名府軍資庫。大河溢,府檄修冠氏堤,工就弗擾,民悅之,請為宰。邑多盜,時出害人。肅之令比戶置鼓,有盜,輒擊鼓,遠近皆應,盜為之衰止。為御河催綱。橫隴之決,使者檄護金堤,滿歲無河患。

  通判澶州。契丹泛使將過郡,而樓堞壞圮,肅之謂郡守曰:"吾州為景德破敵之地,當示雄疆,今保障若是,且奈何?"遂鳩工構(gòu)城屋,凡千區(qū)。已而中貴人銜命來視,規(guī)置一新,驚賞嗟異,聞之朝。擢知德州,提點開封府界內(nèi)縣鎮(zhèn),夔路、湖南刑獄。儂蠻暴嶺外,肅之親捍諸境,會蔣偕失利,亟率兵往躡于臨賀,賊引去。狄青、孫沔交薦之,徙湖北轉(zhuǎn)運使。辰陽彭仕羲叛,討平之,猶以過左遷,知齊州。改江東、兩浙、河北轉(zhuǎn)運使,進度支副使、江淮發(fā)運使。

  神宗初即位,諒祚寇大順城。肅之入奏,帝訪以西夏事,奏對稱旨。以為右諫議大夫、知慶州;數(shù)日,徙瀛州。大雨地震,官舍民廬推陷。肅之出入泥潦中,結(jié)草囷以儲庾粟之暴露者,為茇舍以居民,啟廩振給,嚴儆盜竊,一以軍法從事。天子聞而嘉之,遣使勞賜。遷天章閣待制、知開封府,出知定州。還,遷三司使,又出為永興軍、青、齊二州。元豐二年,復知開封,為樞密都承旨,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鄆州。四年,提舉太極觀。卒,年八十二。

  肅之內(nèi)行修飭,母喪,廬墓三年,不入城郭。季弟承之,生而孤,鞠育誨道,至于成人,遂相繼為侍從。帝稱其一門忠孝云。

  承之字奉世,性嚴重,有忠節(jié)。從兄柬之將仕以官,辭不受,而中進士第,調(diào)明州司法參軍。郡守任情骫法,人莫敢忤,承之獨毅然力爭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為之則已,既下有司,則當循三尺之法矣。"守憚其言。

  嘗建免役議,王安石見而稱之。熙寧初,以為條例司檢詳文字,得召見。神宗語執(zhí)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詳,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謂之曰:"朕即位以來,不輕與人改秩,今以命汝,異恩也。"

  檢正中書刑房,察訪淮浙常平、農(nóng)田水利、差役事,還奏《役書》二十篇,加集賢校理。又察訪陜西,時郡縣昧于奉法,斂羨余過制。承之曰:"是豈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數(shù)。遷集賢殿修撰,擢寶文閣待制,為同群牧使,糾察在京刑獄兼樞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權(quán)三司使。

  蔡確治相州獄,多引朝士,皆望風自折服。承之為帝言其險诐之狀,帝意始悟,趣使詰竟。遷龍圖閣直學士,懇辭,乞授兄肅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厲風俗。肅之亦當遷也。"即并命焉。

  商人犯禁貨北珠,乃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決。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聞之曰:"有司當如此矣。"進樞密直學士。坐補吏不當,降待制、知汝州。未幾,為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召拜給事中、吏部侍郎、戶部尚書,復以樞密直學士知青州。歷應天府、河陽、陳、鄆、揚州而卒。

  及之字公達,亦迪弟之子。由蔭登第,通判安肅軍??刀ㄖ?,夏人犯邊,契丹復發(fā)兵并塞,疆候戒嚴。及之言:"契丹以與夏人甥舅之故,特此慰其心,且姑張?zhí)搫菀砸晌?,必不失誓好,愿毋過虞。"已而果然。

  徙通判河南府。亡卒張海倚山嘯聚,白晝掠城市。及之督捕,單騎與海語,諭使歸命,當奏貸其死。海感動弛備,奏方上,而眾兵集,悉獲之。知信州,靈鷲山浮屠,犯法者眾,及之治其奸,流數(shù)十人,乃自劾。朝廷嘉之,釋不問。入判刑部。嘗撰次唐史有益治體者,為《君臣龜監(jiān)》八十卷。王堯臣上其書,并表其學行,韓琦亦以館職薦之。召試,除直秘閣,歷開封府判官、知涇、晉、陜?nèi)荨?/p>

  及之吏事精明,所居官皆稱職。以太中大夫致仕,再轉(zhuǎn)正議大夫。卒,年八十五。

  柬之子孝基,及之子孝壽、孝稱。

  孝基字伯始。進士高第,唱名至墀下,仁宗顧侍臣曰:"此李迪孫邪?能世其家,可尚也。"晏殊、富弼薦其材任館閣,欲一見之。孝基曰:"名器可私謁邪?"竟不往。

  知汝陰、雍丘縣,通判閬州、舒州,知隨州。所治雖劇,然事來亟斷,不為證左回枉,甫日中,庭已空矣?;騿柶湫g(shù),曰:"無他,省事耳。"閬中江水嚙城幾沒,郡吏多引避,孝基率其下決水歸旁谷,城賴以全。舒吏受賂鬻獄,以殺人罪加平民,孝基劾治三日,得其情,乃抵吏罪。以親須養(yǎng),求監(jiān)崇福宮,判西京國子監(jiān)。凡就閑十年,累官光祿卿,與父柬之同謝事,才年五十,士大夫美之,以比二疏。

  孝基為人沖澹,善養(yǎng)生,平居輕安。弟孝稱進對,帝問起居狀,歡曰:"度越常人遠矣。"后十一年,無疾卒。

  孝壽字景山,為開封府戶曹參軍。元符中,呂嘉問知府事,受章惇、蔡卞指,鍛煉上書人,命孝壽攝司錄事,成其獄?;兆诩次?,嘉問先已得罪,孝壽亦削秩。蔡京為政,以為府推官,遷大理、太仆卿,擢顯謨閣待制,為開封尹。

  前此,閭里亡賴子,自斷截臂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孝壽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加直學士,出知興仁、開德府。京起蘇州章綖獄,還孝壽開封,使往即訊。至蘇州,窮治鑄錢,逮系逾千數(shù),方冬慘掠囚,墮指脫足不可計,死則投于垣外。日夜鍛煉,疑未就,京猶嫌其緩,召使還。其后,綖兄弟竟用此黥竄。又知虢、兗二州。坐守興仁日與巡檢戲射狂人張立死,除名。居無何,起知蘇州。

  政和初,拜刑部侍郎,復改開封尹。奉宸庫吏呂壽盜金,系獄而逃。孝壽盡執(zhí)守兵,論為故縱,非任事之吏與不上直者,亦以不即追掩繩之。凡配隸四十人,陰賂杖者使加重,六七人才出關而死。帝聞之,命悉還余人。于是諫議大夫毛注論其殘忍苛虐,乞加譴,不聽。孝壽猶以獄空上表賀。

  孝壽雖亡狀,亦時有可觀。有舉子為仆所凌,忿甚,具牒欲送府,同舍生勸解,久乃釋。戲取牒效孝壽花書判云:"不勘案,決杖二十。"仆明日持詣府,告其主仿尹書判私用刑。孝壽即追至,備言本末,孝壽幡然曰:"所判正合我意。"如數(shù)與仆杖,而謝舉子。時都下數(shù)千人,無一仆敢肆者,時以此稱之。明年,以疾,罷為龍圖閣學士、提舉醴泉觀。卒,贈正奉大夫。

  孝稱字彥聞,以蔭登朝。值郊恩得封父,及之已官通議大夫,有司限以格,孝稱言,恐非朝廷所以推恩優(yōu)老之意,詔特許之,遂為著令。

  崇寧中,提舉湖北、京西常平,提點京西南路刑獄。蔡京之姻宋喬年為京畿轉(zhuǎn)運使,有囚逸,捕得之。孝稱上其功,喬年受賞,而孝稱用是得工部員外郎。不閱月,遷大理少卿。連奏獄空,進為卿,且數(shù)增秩,擢工部、戶部二侍郎,為開封尹。

  陳瓘之子正匯在杭州上書,告京不利社稷??な夭趟o執(zhí)送京師,并逮瓘詣獄,孝稱脅使證其子,瓘不可。暨獄上,竟竄正匯海島。京愈德之,進刑部尚書,而以其兄孝壽代為尹。孝稱請班兄下,不許。避親嫌,徙工部。卒,贈光祿大夫。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從學于里人張震,善為文辭。咸平中,由鄉(xiāng)貢試禮部、廷對皆第一。楊億見其賦,嘆曰:"王佐器也。"以將作監(jiān)丞通判濟州。代還,當召試學士院,宰相寇準奇之,特試政事堂,授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

  景德初,始通和契丹,歲遣使致書稱南朝,以契丹為北朝。曾曰:"從其國號足矣。"業(yè)已遣使,弗果易。遷右正言、知制誥兼史館修撰。時瑞應沓至,曾嘗入對,帝語及之。曾奏曰:"此誠國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異日或有災沴,則免輿議。"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應宮,下莫敢言者,曾陳五害以諫。舊用郎中官判大理寺,帝欲重之,特命曾。且謂曾曰:"獄,重典也,今以屈卿。"曾頓首謝。仍賜錢三十萬,因請自辟僚屬,著為令。遷翰林學士。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nèi)侍諭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其見尊禮如此。

  知審刑院。舊違制無故失,率坐徒二年,曾請須親被旨乃坐。既而有犯者,曾乃以失論。帝曰:"如卿言,是無復有違制者。"曾曰:"天下至廣,豈人人盡曉制書,如陛下言,亦無復有失者。"帝悟,卒從曾議。再遷尚書主客郎中。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司,勾當三班院,遂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時宮觀皆以輔臣為使。王欽若方挾符瑞,傅會帝意,又陰欲排異己者,曾當使會靈,因以推欽若,帝始疑曾自異。及欽若相,會曾市賀皇后家舊第,其家未徙去,而曾令人舁土置門外,賀氏訴禁中。明日,帝以語欽若,乃罷曾為尚書禮部侍郎、判都省,出知應天府。天禧中,民間訛言有妖起若飛帽,夜搏人,自京師以南,人皆恐。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之,卒無妖。徙天雄軍,復參知政事,遷吏部侍郎兼太子賓客。

  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預政,太子雖聽事資善堂,然事皆決于后,中外以為憂。錢惟演,后戚也,曾密語惟演曰:"太子幼,非宮中不能立。加恩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所以安劉氏也。"惟演以為然,因以白后。帝崩,曾奉命入殿廬草遺詔:"以明肅皇后輔立皇太子,權(quán)聽斷軍國大事。"丁謂入,去"權(quán)"字。曾曰:"皇帝沖年,太后臨朝,斯已國家否運。稱'權(quán)',猶足示后。且增減制書有法,表則之地,先欲亂之邪?"遂不敢去。仁宗立,遷禮部尚書。群臣議太后臨朝儀,曾請如東漢故事,太后坐帝右,垂簾奏事,丁謂獨欲帝朔望見群臣,大事則太后召對輔臣決之,非大事令入內(nèi)押班雷允恭傳奏禁中,畫可以下。曾曰:"兩宮異處,而柄歸宦官,禍端兆矣。"謂不聽。既而允恭坐誅,謂亦得罪。自是兩宮垂簾,輔臣奏事如曾議。

  謂初敗,任中正言:"謂被先帝顧托,雖有罪,請如律議功。"曾曰:"謂以不忠得罪宗廟,尚何議邪!"時真宗初崩,內(nèi)外洶洶,曾正色獨立,朝廷倚以為重。拜中書侍郎兼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會靈觀使。王欽若卒,曾以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為昭文館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曾以帝初即位,宜近師儒,即召孫奭、馮元勸講崇政殿。天圣四年夏,大雨。傳言汴口決,水且大至,都人恐,欲東奔。帝問曾,曾曰:"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已而果然。陜西轉(zhuǎn)過使置醋務,以榷其利,且請推其法天下,曾請罷之。

  曾方嚴持重,每進見,言利害事,審而中理;多所薦拔,尤惡僥幸。帝問曾曰:"比臣僚請對,多求進者。"曾對曰:"惟陛下抑奔競而崇恬靜,庶幾有難進易退之人矣。"曹利用惡曾班己上,嘗怏怏不悅,語在《利用傳》。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太后曰:"卿嘗言利用強橫,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惡,則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釋,卒從輕議。

  始,太后受冊,將御大安殿,曾執(zhí)以為不可,及長寧節(jié)上壽,止共張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請謁,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悅。會玉清昭應宮災,乃出知青州。以彰信軍節(jié)度使復知天雄軍,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后過,無敢嘩者。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改天平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河南府。景祐元年,為樞密使。明年,拜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封沂國公。

  曾進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嘗問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曾曰:"夫執(zhí)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初,呂夷簡參知政事,事曾謹甚,曾力薦為相。及夷簡位曾上,任事久,多所專決,曾不能堪,論議間有異同,遂求罷。仁宗疑以問曾曰:"卿亦有所不足邪?"時外傳知秦州王繼明納賂夷簡,曾因及之。帝以問夷簡,曾與夷簡交論帝前。曾言亦有過者,遂與夷簡俱罷,以左仆射、資政殿大學士判鄆州。寶元元年冬,大星晨墜其寢,左右驚告。曾曰:"后一月當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贈侍中,謚文正。

  曾資質(zhì)端厚,眉目如畫。在朝廷,進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與楊億同在侍從,億喜談謔,凡僚友無不狎侮。至與曾言,則曰:"余不敢以戲也。"平生自奉甚儉,有故人子孫京來告別,曾留之具饌,食后,合中送數(shù)軸簡紙,啟視之,皆它人書簡后裁取者也?;实v中,仁宗為篆其碑曰"旌賢之碑",后又改其鄉(xiāng)曰旌賢鄉(xiāng)。大臣賜碑篆自曾始。仁宗既祔廟,詔擇將相配享,以曾為第一。曾無子,養(yǎng)子曰縡。又以弟子融之子繹為后,尚書兵部郎中、秘閣校理致仕,卒。

  子融字熙仲。初以曾奏,為將作監(jiān)主簿。祥符進士及第,累遷太常丞、同知禮院。獻所為文,召試,直集賢院。嘗論次國朝以來典禮因革,為《禮閣新編》上之。以其書藏太常。

  權(quán)三司度支、鹽鐵判官。任布請鑄大錢,行之京城。三司使程琳集官議,子融曰:"今軍營半在城外,獨行大錢城中,可乎?"事遂寢。權(quán)同糾察刑獄、知河陽。又集五代事,為《唐余錄》六十卷以獻。進直龍圖閣,累遷太常少卿、權(quán)判大理寺。乃取讞獄輕重可為準者,類次以為斷例。

  拜天章閣待制、尚書吏部郎中、知荊南。盜張海縱掠襄、鄧,至荊門,子融閱州兵,將迎擊之,賊引去。遷右諫議大夫、知陜州,徙河中府。既而勾當三班院,遷給事中,以尚書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知兗州。不赴,改刑部侍郎致仕。英宗即位,進兵部,卒。

  本名皞,字子融。元昊反,請以字為名。性儉嗇,街道卒除道,侵子融邸店尺寸地,至自詣開封府訴之。然教飭子孫,嚴厲有家法。晚學佛氏,從僧懷璉游。

  張知白,字用晦,滄州清池人。幼篤學,中進士第,累遷河陽節(jié)度判官。咸平中疏,言當今要務,真宗異之,召試舍人院,權(quán)右正言。獻《鳳扆箴》,出知劍州。逾年,召試中書,加直史館,面賜五品服,判三司開拆司。

  江南旱,與李防分路安撫。及還,權(quán)管勾京東轉(zhuǎn)運使事。周伯星見,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閣稱賀。知白以為人君當修德應天,而星之見伏無所系,因陳治道之要。帝謂宰臣曰:"知白可謂乃心朝廷矣。"東封,進右司諫。又言:"咸平中,河湟未平,臣嘗請罷郡國所上祥瑞。今天下無事,靈貺并至,望以《泰山諸瑞圖》寘玉清昭應宮,其副藏秘閣。"

  陜西饑,命按巡之。尋知鄧州。會關右流傭至境,知白既發(fā)倉廩,又募民出粟以濟。擢龍圖閣待制、知審官院,再遷尚書工部郎中,使契丹。知白以朝廷制官,重內(nèi)輕外,為引唐李嶠議遷臺閣典藩郡,乃自請補外,不許,遂命糾察在京刑獄,固請,知青州。還京師,求領國子監(jiān)。帝曰:"知白豈倦于處劇邪?"宰臣言:"知白更踐中外,未嘗為身謀。"乃遷右諫議大夫、權(quán)御史中丞、拜給事中、參知政事。

  郊禮成,遷尚書工部侍郎。時同列王曾遷給事中,猶班知白上,知白心不能平,累表辭之。曾亦固請列知白下,乃加知白金紫光祿大夫,復為給事中、判禮儀院。曾罷,還所辭官。時王欽若為相,知白論議多相失,因稱疾辭位,罷為刑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知大名府。及欽若分司南京,宰相丁謂素惡欽若,徙知白南京留守,意其報怨。既至,待欽若加厚。謂怒,復徙知白亳州,遷兵部。仁宗即位,進尚書右丞,為樞密副使,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會靈觀使、集賢殿大學士。時進士唱第,賜《中庸篇》,中書上其本,乃命知白進讀,至修身治家之道,必反復陳之。

  知白在相位,慎名器,無毫發(fā)私。常以盛滿為戒,雖顯貴,其清約如寒士。然體素羸,憂畏日侵,在中書忽感風眩,輿歸第。帝親問疾,不能語,薨。為罷上巳宴,贈太傅、中書令。禮官謝絳議謚文節(jié),御史王嘉言言:"知白守道徇公,當官不撓,可謂正矣,謚文正。"王曾曰:"文節(jié),美謚矣。"遂不改。

  知白九歲,其父終邢州,殯于佛寺。及契丹寇河北,寺宇多頹廢,殯不可辨。知白既登第,徒行訪之,得佛寺殿基,恍然識其處。既發(fā),其衣衾皆可驗,眾嘆其誠孝。嘗過陜州,與通判孫何遇,讀道旁古碑凡數(shù)千言,及還,知白略無所遺。天圣中,契丹大閱,聲言獵幽州,朝廷患之。帝以問二府,眾曰:"備粟練師,以備不虞。"知白曰:"不然,契丹修好未遠,今其舉者,以上初政,試觀朝廷耳,豈可自生釁邪!若終以為疑,莫如因今河決,發(fā)兵以防河為名,彼亦不虞也。"未幾,契丹果罷去。無子,以兄子子思為后,仕至尚書工部侍郎致仕。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陰人。父遂良,仕至尚書度支員外郎。衍總發(fā)苦志厲操,尤篤于學。擢進士甲科,補揚州觀察推官,改秘書省著作佐郎、知平遙縣。使者薦之,通判晉州。

  詔舉良吏,擢知乾州。陳堯咨安撫陜西,有詔藩府乃賜宴,堯咨至乾州,以衍賢,特賜宴,仍徙衍權(quán)知鳳翔府。及罷歸,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奪我賢太守也?"以太常博士提點河東路刑獄,遷尚書祠部員外郎。按行潞州,折冤獄,知州王曙為作《辨獄記》。高繼升知石州,人告繼升連蕃族謀變,逮捕系治,久不決,衍辯其誣,抵告者罪。寧化軍守將鞫人死罪,不以實,衍覆正之。守將不伏,訴之,詔為置獄,果不當死。徒京西路,又徙知揚州。有司奏衍辨獄法當賞,遷刑部。章獻太后遣使安撫淮南,使還,未及他語,問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狀對。太后嘆曰:"吾知之久矣。"

  徙河東轉(zhuǎn)運副使、陜西轉(zhuǎn)運使。召為三司戶部副使,擢天章閣待制、知江陵府。未行,會河北乏軍費,選為都轉(zhuǎn)運使,遷工部郎中,不增賦于民而用足。還為樞密直學士。求補外,以右諫議大夫知天雄軍。

  始,衍為治謹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憚其清整。仁宗特召為御史中丞。奏言:"中書、樞密,古之三事大臣,所謂坐而論道者也。止只日對前殿,何以盡天下之事?宜迭召見,賜坐便殿,以極獻替可否,其他,不必親煩陛下也。"又議常平法曰:"歲有豐兇,谷有貴賤,官以法平之,則農(nóng)有余利矣。今豪商大賈,乘時賤收,水旱,則稽伏而不出,冀其翔踴,以圖厚利,而困吾民也。請量州郡遠近,戶口眾寡,嚴賞罰,課責官吏,出納無壅,增損有宜。公糴未充,則禁爭糴以規(guī)利者;糴畢而儲之,則察其以供軍為名而假借者。州郡闕母錢,愿出官帑助之。否則勸課之官,家至日見,亦奚益于事哉。"

  兼判吏部流內(nèi)銓。選補科格繁長,主判不能悉閱,吏多受賕,出縮為奸。衍既視事,即敕吏函銓法,問曰:"盡乎?"曰:"盡矣。"力閱視,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諸吏無得升堂,各坐曹聽行文書,銓事悉自予奪,由是吏不能為奸利。數(shù)月,聲動京師。改知審官院,其裁制如判銓時。遷尚書工部侍郎、知永興軍。民有晝亡其婦者,為設方略捕,立得殺人賊,發(fā)所瘞尸,并得賊殺他婦人尸二,秦人大驚。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沖,加龍圖閣學士。

  寶元二年,遷刑部侍郎、復知永興軍。時方用兵,民苦調(diào)發(fā),吏因緣為奸。衍區(qū)處計畫,量道里遠近,寬其期會,使民得次第輸官,比他州費,省錢過半。召還,權(quán)知開封府,權(quán)近聞衍名,莫敢干以私。拜同知樞密院事,改樞密副使。夏竦上攻守策,宰相欲用出師。衍曰:"僥幸成功,非萬全計。"爭議久之,求罷不許,賜手詔敦勉。為河東宣撫使,拜吏部侍郎、樞密使。每內(nèi)降恩,率寢格不行,積詔旨至十數(shù),輒納帝前。諫官歐陽修入對,帝曰:"外人知杜衍封還內(nèi)降邪?凡有求于朕,每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于所封還也。"

  契丹與元昊戰(zhàn)黃河外,參知政事范仲淹宣撫河東,欲以兵自從。衍曰:"二國方交斗,勢必不來,我兵不可妄出。"仲淹爭議帝前,詆衍,語甚切。仲淹嘗父行事衍,衍不以為恨。契丹婿劉三嘏避罪來歸,輔臣議厚館之,以詰契丹陰事。諫官歐陽修亦請留三嘏,帝以問衍。衍曰:"中國主忠信,若自違誓約,納叛亡,則不直在我。且三嘏為契丹近親,而逋逃來歸,其謀身若此,尚足與謀國乎!納之何益,不如還之。"乃還三嘏。拜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密使。

  衍好薦引賢士,而沮止僥幸,小人多不悅。其婿蘇舜欽,少年能文章,論議稍侵權(quán)貴,監(jiān)進奏院,循前例,祠神以伎樂娛賓,集賢校理王益柔為衍所知,或言益柔嘗戲作《傲歌》,御史皆劾奏之,欲因以危衍。諫官孫甫言:"丁度因?qū)η蟠笥?,請屬吏?度知甫所奏誤,力求置對。衍以甫方奉使契丹,寢甫奏,度深銜之。及衍罷,度草制指衍朋比。時范仲淹、富弼欲更理天下事,與用事者不合,仲淹、弼既出宣撫,言者附會,益攻二人之短。帝欲罷仲淹、弼政事,衍獨左右之,然衍平日議論,實非朋比也。以尚書左丞出知兗州。慶歷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請還印綬,乃以太子少師致仕。

  衍為宰相,賈昌朝不喜,議者謂故相一上章得請,以三少致仕,皆非故事,蓋昌朝抑之也?;实v元年,特遷太子太保,召陪祀明堂,仍詔應天府敦遣就道,都亭驛設帳具幾杖待之,稱疾固辭。進太子太傅,賜其子同進士出身,又進太子太師。知制誥王洙謁告歸應天府,有詔撫問,封祁國公。

  衍清介不殖私產(chǎn),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數(shù)十楹,居之裕如也。出入從者十許人,烏帽、皂履、綈袍、革帶。或勸衍為居士服,衍曰:"老而謝事,尚可竊高士名邪!"善為詩,正書、行、草皆有法、病革,帝遣中使賜藥,挾太醫(yī)往視,不及,卒,年八十。贈司徒兼侍中,謚正獻。戒其子努力忠孝,斂以一枕一席,小壙庳冢以葬。自作遺疏,其略曰:"無以久安而忽邊防,無以既富而輕財用,宜早建儲副,以安人心。"語不及私。

  論曰:李迪、王曾、張知白、杜衍,皆賢相也。四人風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知白、衍勁正清約,皆能靳惜名器,裁抑僥幸,凜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賢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漢魏相,唐宋璟、楊綰,豈得專美哉!

參考翻譯

寫翻譯 寫翻譯

部分譯文

作者:佚名

  李迪字復古,先世為趙郡人,后來移住幽州。曾祖父李在欽,為躲避五代戰(zhàn)亂,又移住濮州。李迪深厚穩(wěn)重有才學,曾經(jīng)攜帶他所寫的文章拜見柳開,柳開認為他是一個奇才,并說:“李迪是輔佐人主之才?!?/p>

  推舉為進士第一,授予將作監(jiān)丞,歷任徐州、兗州通判。改任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任三司鹽鐵判官。東封泰山,又任兗州通判,曾經(jīng)因為解送開封府進士失當,被貶為監(jiān)海州稅。改為右司諫,起任鄆州知州,被召任糾察在京刑獄,升任起居舍人,安撫江州、淮州,以尚書吏部員外郎任三司鹽鐵副使,提升為知制誥。

  真宗巡幸亳州,李迪為留守判官,于是任亳州知州。逃亡的士卒合伙搶劫城市,朝廷派兵進行追捕,長久沒有結(jié)果。李迪到達亳州,撤除所有朝廷派兵,暗中派人偵察弄清了盜賊活動區(qū)域和住所,派遣驍勇之士,捉拿盜賊,將他們斬首示眾?;鼐?,恰遇口角廝口羅發(fā)動叛亂,真宗憂慮關中,將李迪召對長春殿,升任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永興軍。城中有許多游手好閑之輩,經(jīng)常作亂犯法,李迪上奏捉拿賊首,派人送往朝廷。李迪調(diào)任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入京城成為翰林學士。

  曾經(jīng)于假日回家省親,忽然接到朝廷詔令問對于內(nèi)東門,真宗拿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奏的每年朝廷收入和支出的數(shù)目給李迪看。這時每年都要發(fā)生蟲災和旱災,真宗詢問用什么辦法來補救損失,李迪請求拿出內(nèi)藏庫所藏來資助國家急需,那么賦稅征斂寬松,老百姓不會感到煩勞。真宗說“:朕打算讓李士衡接替馬元方,等李士衡到任后,朕會拿出金帛數(shù)百萬借給三司?!崩畹险f“:天子的財產(chǎn)沒有內(nèi)外之分,希望下詔將金帛賜予三司,來顯示皇帝的恩德,又何必說借呢?!闭孀谑窒矏偂@畹嫌终f“:陛下東封泰山時,下敕令所過之處不要砍伐樹木清除道路,將驛舍或州治的官署作為行宮,僅僅派人修飾休息罷了。到巡幸汾州、亳州,土木勞役,超過往年百倍。如今蟲旱之災,大概是上天降下旨意警告陛下?!闭孀谡J為很正確。

  又一天,李迪被召到龍圖閣應對,真宗命李迪起草詔書,慢慢地對李迪說:“曹瑋在秦州,多次請求增加兵力,沒有等到朝廷派兵,就辭去了秦州之事,只是害怕而已。誰可以替代曹瑋呢?”李迪奏對說:“曹瑋知道口角廝口羅打算叛亂,并要窺探關中,因此請求增加兵力加以防備,不是害怕。而且曹瑋有謀略,諸將都不能和他相比,誰能代替他呢?陛下如派遣大軍,難道不是將加封玉皇稱號,忌諱從宜秋門出兵嗎?如今關右兵力多,可以派兵奔赴曹瑋駐處?!闭孀谝蚨鴨柪畹详P右應布置多少兵力,李迪說:“臣下過去在陜西,用一個小本子記載了兵力和軍糧的數(shù)量以備將來調(diào)發(fā),如今這本小冊仍放置在口袋中?!闭孀谝畹夏贸鰜?,叫黃門侍郎取出紙和筆,具體地陳述某處應當留兵若干,其余的全部開赴塞下。真宗對李迪說:“這真是廉頗、李牧在禁中?!?/p>

  不久,口角廝口羅果然進犯邊境。秦州剛出兵,又召見李迪問說:“曹瑋這次能取勝嗎?”李迪說:“一定勝利。”居留數(shù)日,上奏到達,曹瑋與敵人在三都谷交戰(zhàn),果然大獲全勝。真宗對李迪說:“愛卿又怎么知道曹瑋一定會取勝呢?”李迪說“:口角廝口羅的軍隊遠道而來,派遣間諜放言說某一天到秦州會合慶祝勝利,來激怒曹瑋。曹瑋按兵不動,原地等待敵人到來,這是以安逸之軍對待疲勞之軍。臣下根據(jù)這點知道曹瑋一定取勝。”真宗因此更加器重李迪,從此以后打算對李迪委以重任。

  起初,真宗打算立章獻后,李迪多次上疏規(guī)勸,認為章獻后出身貧寒,不能作為皇后。章獻從此十分恨李迪。天禧年間(1017-1021),授予給事中、參知政事之職。周懷政的被誅,真宗十分惱怒,打算連同太子一起責罰,大臣們都不敢勸諫。李迪從容上奏說“:陛下有多少個兒子,卻打算執(zhí)行這一辦法?”真宗完全恢復了理智,因此只誅殺了周懷政等人。仁宗為皇太子,李迪被任命為太子太傅,李迪以太宗時沒有設立保傅,只兼任太子賓客,詔令皇太子對待賓客要像對待師傅一樣優(yōu)禮有加。兼任禮部侍郎。寇準被罷去宰相,真宗打算讓李迪任宰相,李迪堅決辭謝。一天,在滋福殿應對,不久,皇太子出門拜見說:“陛下用賓客當宰相,怎么辭謝呢?”真宗對李迪說:“還要辭謝嗎!”授職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集賢殿大學士。

  起初,真宗身體不適,寇準議奏皇太子總管軍國之事,李迪贊同此策,丁謂認為不妥,說:“等到以后陛下身體康復,朝廷又將怎樣處理此事呢?”李迪說“:太子監(jiān)督國事,難道不是古已有之的制度嗎?”據(jù)理力爭,于是皇太子在資善堂聽取日常國事,其他事情都聽從皇上旨意??軠时毁H以后,丁謂逐漸獨斷專權(quán),以至于給官吏授職、任命官員都不上報朝廷。李迪憤怒地對同僚們說“:我是從布衣出身而官至宰相的,只要能報答國家,即使一死也毫無遺憾,又怎么能依附權(quán)貴奸佞來考慮自己的安樂呢?”從此與丁謂不和。這時朝廷議論二府都進官秩兼東宮官,李迪認為不行。丁謂又準備任用林特為樞密副使,而升遷李迪任中書侍郎兼尚書左丞。按過去的慣例,宰相沒有兼任尚書左丞的。不久真宗御駕長春殿,拿出制書放在床榻前,對輔佐大臣說“:這是你們兼任東宮官的制書。”李迪進言說“:東宮官之類不應當增置,臣下不敢接受這一任命。宰相丁謂欺騙皇上玩弄權(quán)術(shù),偏私林特、錢惟演而嫉妒寇準。林特的兒子殺人,事情被壓住而不處治,寇準無罪被罷官,錢惟演身為姻家干預朝政,曹利用、馮拯互相結(jié)成朋黨。臣下愿與丁謂一起免官,交付御史臺彈劾?!闭孀趷琅粝轮茣鴽]有下達,李迪降為戶部侍郎。丁謂再次上對,傳達真宗口頭詔令入中書省視事,李迪離京知鄆州。

  仁宗即位,太后參預朝政,將寇準貶到雷州,以李迪為寇準朋黨,李迪被貶為衡州團練副使。丁謂派人迫害李迪,有人譏諷地對丁謂說:“李迪若被貶致死,你認為天下人會如何評價他呢?”丁謂說“:以后諸生記載這件事,只不過說‘天下憐惜他’罷了?!倍≈^事敗,李迪起職為秘書監(jiān)、知舒州,歷任江寧府尹,兗州、青州知州,又任兵部侍郎、知河南府。到京師上朝,這時太后在簾后對李迪說:“你一直不想讓我參預國事,恐怕是一種過失。如今我將天子撫養(yǎng)成人并登皇位,你以為怎么樣?”李迪對答說“:臣下蒙受先帝的恩德,如今見天子聰明通達事理,臣不知道皇太后的大德,到了這種地步。”太后也很高興。以尚書左丞知河陽,升任工部尚書。太后去世,奉召任資政殿學士、判尚書都省。不久,又授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景祐年間(1034-1038),范諷獲罪,李迪由于與范諷為姻親而被獲罪,罷為刑部尚書、知亳州,后又改任相州知州。不久又任資政殿大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留任京師。李迪一直討厭呂夷簡,于是上奏呂夷簡私自結(jié)交荊王趙元儼,曾經(jīng)補門下僧惠清為守闕鑒義。呂夷簡請求辯護,詔令對呂夷簡加以審訊,都是李迪在中書所行之事,呂夷簡因而沒有參預祭祠神殿。李迪降為太常卿、知密州。又為刑部尚書、知徐州。李迪上奏自己所在之地鄰近兗州,打算巡視州縣順便祭祠大山來為皇上祈求豐年、皇子。仁宗對輔臣說:“大臣應當替百姓訪問疾苦,祈禱對李迪不適宜,不要讓他前往?!币院螅畹嫌指娜螒舨可袝?、知兗州,又授予資政殿大學士。

  趙元昊攻打延州,因為宋朝軍備早已廢弛,守將有的以其他名義來逃避敵兵的攻打。李迪愿意防守邊疆,詔令不許,但十分欣賞李迪的心意。授予彰信軍節(jié)度使、知天雄軍,調(diào)任青州。第二年,駐守本鎮(zhèn),請求告老回鄉(xiāng),以太子太傅致仕,歸濮州。后來李迪之子李柬之為侍御史知雜事,侍奉李迪來到京師。仁宗多次派遣使者前來慰問,并想召見他,李迪以身體有病而辭謝。去世,終年七十七歲。追贈司空、侍中,謚號“文定”。仁宗以篆書撰寫了他的墓碑,叫作《遺直之碑》,又將其所葬之處鄧侯鄉(xiāng)改名為遺直鄉(xiāng)。李迪之子有李柬之、李肅之、李承之、李及之,孫子李孝壽、李孝基、李孝稱。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喪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撫養(yǎng)成人,向里人張震學習學問,善于寫作文辭。咸平年間(998~1003),由鄉(xiāng)貢試禮部、廷對都是第一名。楊億見到了王曾所作之賦,贊嘆說“:這是輔佐帝王的人才?!币詫⒆鞅O(jiān)丞通判濟州?;鼐钫僭噷W士院,宰相寇準對王曾感到很驚奇,特地考試政事堂,授予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

  景德(1004~1007)初年,宋朝才開始與契丹交往講和,宋朝每年派使者給契丹的書信都自稱為南朝,以契丹作為北朝。王曾說“:遵從契丹的國號就可以了。”使者已經(jīng)出發(fā),最終沒有更改。升任右正言、知制誥兼史館修撰。這時各種吉祥的現(xiàn)象紛紛出現(xiàn),王曾曾入朝進對,真宗向他說及了此事。王曾上奏說:“這確實是國家太平的結(jié)果,但希望陛下進一步推廣而不要居功自驕,如果有一天發(fā)生災荒,則可以免除世人的議論。”到真定接受符命,大建玉清昭應宮,臣下都不敢勸諫,王曾陳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勸諫。過去任用郎中官判大理寺,真宗想重新沿用這一官制,特地任命王曾任此職。并且對王曾說:“刑獄,是國家的一項重要制度,如今將以此職委屈你了?!蓖踉殿^致謝。賜錢三十萬,于是請求自己征召幕僚,作為一項規(guī)定。升任翰林學士。真宗曾經(jīng)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見王曾并應對很長時間,退朝后,真宗派內(nèi)侍告訴王曾說:“我十分想見你,因此來不及穿著官服見你,請你不要以為我慢待你?!蓖踉徽孀谌绱俗鹬囟Y待。

  主管審刑院。以往對于違背制書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都被判罰服勞役兩年,王曾請求只對接受皇帝親自下詔者才予以判刑。不久有違制者,王曾于是以過失論處。真宗說:“按你所說,這樣就沒有違反制書的人了?!蓖踉f“:天下無限廣大,又怎能人人都知道皇帝的詔令,像陛下所說,也不再有犯過失罪的人了?!闭孀陬I悟了,最后依從了王曾的建議。又升任為尚書主客郎中,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司、勾當三班院,于是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這時宮觀都以輔臣為使者。王欽若正攜帶著符瑞,來附會真宗的旨意,又暗中排除異己,這時王曾將出使會靈,于是向朝廷推薦王欽若,這樣真宗就懷疑王曾有異心。到王欽若任宰相時,恰好王曾在出賣賀皇后家的舊宅,賀家還沒有遷走,王曾就讓人在門外抬土填屋,賀皇后在宮中向真宗哭訴。第二天上朝,真宗向王欽若提及此事,于是將王曾罷官為尚書禮部侍郎、判都省,離開京師任應天府知府。天禧年間(1017~1022),民間傳出謠言有妖像飛帽一樣飄來飄去,到了晚上就抓人,從京師以南,人們都害怕。王曾下令晚上打開里門,有膽敢說妖者馬上逮捕,最終無妖怪。調(diào)往天雄軍,復任參知政事,升任吏部侍郎兼太子賓客。

  真宗身體不適,皇后執(zhí)掌朝政,太子雖然在資善堂聽事,但一切都由皇后決定,朝廷內(nèi)外都為此而擔憂。錢惟演是皇后的親戚,屬于外戚,王曾悄悄地對錢惟演說“:太子年小,不是皇后執(zhí)政就不能立法。加恩太子,則太子安定;太子安定,也就是安定了劉氏家族。”錢惟演認為王曾說得有理,于是就告訴皇后。真宗逝世,王曾奉命入殿廬起草遺詔:“以明肅皇后輔立皇太子,權(quán)聽斷軍國大事。”丁謂進來,說去掉“權(quán)”字。王曾說:“皇帝年幼,太后執(zhí)掌朝政,這已經(jīng)是國運不好的表現(xiàn)。稱‘權(quán)’,還表示后繼有人。而且增減詔令有一定的章法,表則之地,難道我們要破壞它嗎?”于是不敢去掉“權(quán)”字。仁宗即位,升任禮部尚書。大臣們議論太后上朝的儀式,王曾請求像東漢過去的禮儀一樣,太后坐在皇帝的右邊,垂簾奏事。丁謂卻想皇帝只在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接見大臣,大事則由太后召見輔臣斷定,不是大事就讓入內(nèi),押班雷允恭傳奏禁中,決定可由雷允恭下達。王曾說:“兩宮不在一處,但大權(quán)歸宦官執(zhí)掌,這是禍害的一種征兆。”丁謂不聽。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殺,丁謂也由此而獲罪。從此以后兩宮垂簾,輔臣上奏議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議。

  丁謂罪行開始敗露,任中正說:“丁謂受到先帝的關照和托護,雖然有罪,請按照刑律定罪時考慮他的功績?!蓖踉f“:丁謂以不忠誠獲罪于宗廟,還有什么可商議的呢?”這時真宗剛駕崩,朝廷內(nèi)外一片爭辯喧鬧,紛亂不已,王曾面容嚴肅,神態(tài)莊重,朝廷將王曾作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授予中書侍郎兼任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會靈觀使。王欽若死后,王曾以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任昭文館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王曾以仁宗剛即位,應當親近儒生以他們?yōu)閹?,于是召集孫..、馮元在崇政殿講學。天圣四年(1026)夏天,天降大雨。紛紛傳言汴河決口,將要發(fā)生大水,京城人都十分害怕,打算向東逃竄。仁宗問王曾,王曾說:“黃河決口,并沒有奏報,只是民間流傳的蠱惑人心的話罷了,不值得憂慮?!焙髞砉蝗缤踉f。陜西轉(zhuǎn)運使設置醋務,靠家專營來獲利,準備將這種辦法推廣至全國,王曾請求罷除此法。

  王曾方正嚴整穩(wěn)重,每次進朝覲見皇帝,陳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詳細切中事理,許多人受他推薦而被朝廷提拔,他特別厭惡僥幸受寵之人。仁宗問王曾說“:等到臣僚請對,許多都是想得到一官半職。”王曾說“:只要陛下抑制投機鉆營者崇尚恬靜,這樣就有升官難而降職容易的人了。”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級比他高,曾經(jīng)因不服氣而不高興,其言語記載在《曹利用傳》中。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時,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辯解。太后說:“愛卿曾經(jīng)說曹利用強行蠻橫,如今又為什么要替他辯解呢?”王曾說:“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臣下因此曾經(jīng)以理駁斥他,現(xiàn)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惡之名,臣下并不知道?!碧笊陨韵⑴?,最后對曹利用從輕發(fā)落。

  開始,太后受冊封,將御駕大安殿,王曾堅持認為不可以,到長寧節(jié)給太后祝壽,只在便殿恭敬地進行慶典。太后的左右姻親之家請求王曾通報求見太后,王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壓制,太后更加不高興。正好玉清昭應宮發(fā)生火災,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以彰德軍節(jié)度使再次知天雄軍,契丹使者來往,征召車夫來護送使者,沒有人敢議論。當?shù)匕傩諏ζ渲卫泶胧┦指吲d,替王曾畫一幅像并為他建祠廟進行祭祀。改任天平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河南府。景..元年(1034)任樞密使。第二年,授予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封為沂國公。

  王曾推薦和貶斥士人,沒有人知道。范仲淹曾問王曾說:“公開選拔士人,是宰相的職責。您的大德,唯獨缺少這一點?!蓖踉f:“執(zhí)政的人,如果將恩德歸于自己,那怨恨又歸于誰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說的話。開初,呂夷簡任參知政事,對王曾十分謹慎地服侍,王曾極力推薦他任宰相。到呂夷簡位在王曾之上,任職時間一長,往往獨斷專行,王曾不能忍受,議論中雙方意見不一,于是請求朝廷罷免呂夷簡。仁宗疑惑地問王曾說“:你也有不足之處嗎?”這時外面紛紛傳言秦州知州王繼明賄賂呂夷簡,王曾因此請求罷免呂夷簡,仁宗以此問訊呂夷簡,王曾與呂夷簡在仁宗面前辯論不休。王曾說自己也有過錯,于是與呂夷簡一起被罷官,以左仆射、資政殿大學士判鄆州。寶元元年(1038)冬天,大星墜落在王曾的寢處,左右驚恐地告訴他。王曾說“:一個月后就可以知道后果了?!币辉潞笸踉?,終年六十一歲,被追贈侍中,謚號“文正”。

  王曾五官端正厚重,眉目像畫的一樣濃黑。在朝廷進退舉止都有常規(guī),不茍言笑,人們不敢私自請托。年輕時與楊億同在侍從,楊億喜歡談論言語詼謔,凡是幕僚沒有不被他輕侮的。到與王曾談論,則說:“我不敢與他開玩笑?!币簧袑ψ约旱纳疃际止?jié)儉,王曾一位朋友的兒子孫京來到京師與他告別,王曾將他留下吃飯,總共送給他許多卷簡紙,打開一看,都是其他人所來書信后將它們裁取下來的?;?.年間(1049~1054),仁宗替王曾以篆書寫了墓碑叫作《旌賢之碑》,后來又將其所葬之鄉(xiāng)改名旌賢鄉(xiāng)。大臣被皇帝賜予墓碑是從王曾開始的。仁宗在宗廟祭祀先祖,詔令選擇將相進行配祭,將王曾列為第一。王曾沒有兒子,養(yǎng)子叫王纟宰。又將其弟王子融之子王繹過繼為后,以尚書兵部郎中、秘閣校理致仕,死。

  張知白字用晦,滄州清池人。幼年酷愛學習,考中進士,經(jīng)多次升遷河陽節(jié)度判官。咸平年間(998~1003)上疏奏對,言說當今最要緊的事情,真宗感到十分奇異,奉召應試舍人院,代理右正言。敬獻《鳳..箴》,出知劍州。過了一年,奉召考試中書,兼任直史館,真宗親自給他賜予五品官服,判三司開拆司。

  江南發(fā)生干旱,張知白與李防分路安撫。回到京師后,暫時主管京東轉(zhuǎn)運使事。天上星象不斷出現(xiàn),司天將它作為祥瑞上奏,大臣們跪伏在官署表示慶賀。張知白認為人君應當實行德政來符合上天的旨意,而星象出現(xiàn)群臣跪伏慶賀沒有任何根據(jù),因而張知白陳述治理國家事務的關鍵。真宗對執(zhí)政大臣們說“:張知白可說是忠于朝廷啊。”真宗東封泰山,張知白任右司諫。張知白又進言說“:咸平年間,河湟還沒有平定,臣下曾請求罷除郡國所敬獻的祥瑞。如今天下平安,神靈的賞賜不斷顯現(xiàn),望將《泰山諸瑞圖》放置在玉清昭應宮,將副本收藏在秘閣。”

  陜西發(fā)生饑荒,朝廷命令張知白進行巡視。不久任鄧州知州。正好關右流民到達鄧州,張知白既發(fā)給流民糧食,又招募流民供給糧食來救濟饑民。提升為龍圖閣待制、知審官院,再升任尚書工部郎中,出使契丹。張知白認為朝廷的官制,重視京官而輕視外官,給朝廷引用唐李嶠建議讓臺閣主管屬國郡縣,于是自己上疏請求出京補官,未獲批準,于是被朝廷命令督察在京的刑事案件,堅決請求離開京師外補,任青州知州?;氐骄煟埱笾鞴車颖O(jiān)。真宗說:“張知白難道對復雜繁難的事務感到厭倦嗎?”執(zhí)政大臣說:“張知白在朝內(nèi)外任職,沒有為自己作過任何謀劃?!庇谑菑堉妆簧螢橛抑G議大夫、權(quán)御史中丞,授予給事中、參知政事。

  郊祀禮儀完成后,張知白升任尚書工部侍郎。這時同僚王曾升任為給事中,官級仍在張知白之上,張知白心里不能平衡,多次上表請求辭職。王曾也請求位居張知白之下,朝廷于是給張知白授予金紫光祿大夫,又任為給事中、判禮儀院。王曾罷官,將王曾所任之職授予張知白。這時王欽若任宰相,張知白與王欽若的意見經(jīng)常不一致,于是張知白聲稱有病而辭去官位,被免為刑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知大名府。到王欽若分管南京,宰相丁謂一直討厭王欽若,就將張知白調(diào)任南京留守,意在報復王欽若。張知白到任后,對王欽若十分友好。丁謂十分氣憤,又將張知白調(diào)任亳州,升為兵部。仁宗即位后,張知白進升尚書右丞,為樞密副使,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會靈觀使、集賢殿大學士。這時公布進士的等級,張知白被賜予《中庸篇》,中書敬獻此篇,朝廷于是命張知白進行注解,關于修身治家的道理,一定反復陳述。

  張知白任宰相,慎用名器,沒有一絲一毫的私心。經(jīng)常以太滿作為警戒,雖然身為顯貴,但仍像一般士大夫一樣清貧節(jié)儉。張知白身體一直瘦弱,每天憂慮擔心外族入侵,任中書時突然感染風寒致使眼睛發(fā)花,看不清東西,坐車回到官邸。仁宗親自詢問他的病情,張知白不能說話,去世。仁宗因此撤除了上巳宴,給他追贈太傅、中書令。禮官謝絳建議授予張知白謚號“文節(jié)”,御史王嘉言說“:張知白堅持真理為公殉職,為官正直,可說公正無私了,應贈謚號‘文正’。”王曾說“:‘文節(jié)’是一個美好的謚號。”于是不改變。

  張知白九歲時,父親在邢州過世,靈柩停放在佛寺中。契丹侵犯河北時,寺宇大多頹敗廢舊,靈柩不能辨認。張知白考中進士后,步行尋訪,尋得佛寺的大殿基石,猛然明白認出了他父親靈柩的停放處。打開一看,其父所穿葬服都一一得到了驗證,眾人都感嘆他確實孝順。曾經(jīng)路過陜州,與通判孫何相遇,閱讀道旁古碑共數(shù)千字,回來后,張知白能全部背誦出來,沒有任何遺落。天圣年間(1023~1032),契丹大規(guī)模檢閱軍隊,揚言要攻取幽州,朝廷為此十分憂慮。仁宗以此詢問二府,大臣們都說:“準備糧食訓練軍隊,以防備不測?!睆堉渍f:“不能這樣,契丹與我們剛建交不久,如今大舉發(fā)兵,是因為仁宗剛即位,來以此觀察朝廷的舉動罷了,我們怎能自造禍亂呢!如果對他們有懷疑,還不如利用黃河決口,派兵以防止黃河決口為由,契丹也不會擔心?!辈痪茫醯す怀繁x去。張知白無子,以其兄之子張子思為后,官至尚書工部侍郎后退休。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陰人。父親杜遂良,官至尚書度支員外郎。杜衍束發(fā)苦志厲操,尤其酷愛讀書??贾羞M士甲科,補揚州觀察推官,改任秘書省著作佐郎、知平遙縣。朝廷使者推薦他,任晉州通判。

  詔令推舉品質(zhì)優(yōu)良的官吏,杜衍被提升為乾州知州。陳堯咨安撫陜西,朝廷詔令藩府賜宴,陳堯咨到乾州,由于杜衍有才能,特地賜宴,于是將杜衍調(diào)任鳳翔府知府。到罷官回鄉(xiāng),二州的老百姓將杜衍阻攔在州境上,說:“為什么要調(diào)走我們賢明的太守呢?”以太常博士提點河東路刑獄,升任尚書祠部員外郎。巡視潞州,澄清冤案,知州王曙因此寫了《辨獄記》。高繼升任石州知州,有人報告說高繼升勾結(jié)外族策劃變亂,將其逮捕捉拿,久不判決,杜衍辨明這是一起冤案,于是將誣告者治罪。寧化軍守將將人審訊定為死罪,案情不實,杜衍反復核實加以改正。守將不伏罪,上訴朝廷,詔令刑獄復審,果然罪不當死。移任京西路,又調(diào)任揚州知州。有司上奏杜衍辨別冤獄依法當受賞賜,升職刑部。章獻太后派遣使者安撫淮南,使者回京,還沒有說其他話,就問杜衍是否安康,使者將杜衍的治理情況向太后做了匯報。太后感嘆說“:我知道很久了?!?/p>

  調(diào)任河東轉(zhuǎn)運副使、陜西轉(zhuǎn)運使。奉召任三司戶部副使,提升為天章閣待制、知江陵府。未到任,恰遇河北軍費缺乏,轉(zhuǎn)為都轉(zhuǎn)運使,升為工部侍郎,不向老百姓征收賦稅而軍費充足。回京,任樞密直學士,求出京補外,以右諫議大夫知天雄軍。

  開初,杜衍為政嚴謹細密,不用嚴刑來督責官吏,但官吏和百姓也畏懼他的清廉嚴整。仁宗特地召他為御史中丞。杜衍上奏說“:中書、樞密,是古代所說的三事大臣,也就是所謂坐而論道之人。如果只逢雙日進對前殿,又憑什么來全知天下之事呢?應不斷地召見他們,賜坐便殿,來敬獻可否之議,其他,就不必親自煩勞陛下了?!庇肿h論常平法說“:年成有好有壞,因而谷價有高有低,官府用法律來平抑價格,那么老百姓能獲利。如今富商大賈,乘糧價低時收取,發(fā)生旱澇災荒時,則進行囤積而不發(fā)放,希望價格不斷上漲,來獲取豐厚之利,這樣老百姓就會感到生活困難。請求根據(jù)州郡的遠近,戶口的多少,嚴格賞罰,督促官吏,按時收放不要誤時,價格要適宜。官府買進的糧食不充足,則禁止爭相買糧來謀求暴利;買完糧食將它們進行儲藏,則要考察有的以供應軍隊為名謀取暴利。州郡缺少母錢,希望拿出官府的錢物救濟它們。否則勸課之官,即使到其家每天覲見,對事情又有什么益處呢?!?/p>

  兼任吏部流內(nèi)銓主管。選補條律繁多冗長,主判官不能全部閱覽,官吏多接受賄賂,在支出和征收上鉆法律的空子。杜衍接任后,立即頒發(fā)給屬史們函銓法,并問說“:全部都知道了嗎?”回答說“:都知道?!倍叛鼙M力閱覽,將本末典折全部了解清楚了。第二天,命令其他官吏不要升堂,各自在本署聽取行文書,選舉之事全部由自己決定,這樣官吏就不能謀取奸利。過了數(shù)日,聲聞驚動京師。改任知審官院,裁決取斷就像主管官吏選舉時一樣。升任尚書工部侍郎、知永興軍。當?shù)赜形话傩瞻滋焓チ怂钠拮樱叛転榱瞬蹲綒⑷速\采用了一定的謀略,立即捕捉了殺人賊,將埋葬的尸體發(fā)掘出來,還獲得了賊殺死其他婦人的兩具尸體,秦人大為震驚。調(diào)任并州。趙元昊叛亂,因為太原為戰(zhàn)略要地,加封龍圖閣學士。

  寶元二年(1039),升任刑部侍郎,復知永興軍。這時朝廷正大舉用兵,老百姓對征發(fā)兵役感到痛苦,官吏因此為奸。杜衍分別處置進行策劃,根據(jù)道路的遠近,給予充裕的集合時間,讓老百姓依次服役,與其他各州的費用相比,要節(jié)省一半的費用。回到京師,暫代開封府知府,在其任職附近的人久聞了杜衍的名聲,都不敢私自請托。授職同知樞密院事,改任樞密副使。夏竦上奏攻守策,宰相打算采用出兵。杜衍說:“偶然成功,不是萬全之計?!睜幾h了很長時間,請求罷免未獲允許,被仁宗親自賜予詔書以資勸勉鼓勵。任河東宣撫使,授職吏部侍郎、樞密使。每次逢到朝內(nèi)降恩,杜衍都放置起來不執(zhí)行,共積累詔旨至十封,便獻納在仁宗面前。諫官歐陽修入朝進對,仁宗說:“外人都知道杜衍將朝內(nèi)降恩旨退還嗎?凡是有求于朕的人,每次都以杜衍不同意而告知于求者從而停止的,比杜衍所封還的降恩詔書要多得多?!?/p>

  契丹與趙元昊在黃河外交戰(zhàn),參知政事范仲淹宣撫河東,想自己率兵出戰(zhàn)。杜衍說“:二國正在交戰(zhàn),勢力正盛,我們不可輕易出兵。”范仲淹在仁宗面前與杜衍爭議,并詆毀杜衍,言辭十分尖刻急迫。范仲淹曾經(jīng)以父行服侍杜衍,杜衍不因此而忌恨他。契丹女婿劉三嘏為逃避罪行前來歸順,輔臣們議論要豐厚地安置他,來追問契丹的秘密軍事。諫官歐陽修也請求留住劉三嘏,仁宗以此來問杜衍。杜衍說:“我國提倡忠信,如果自己違背誓約,接納叛逃之人,那么我們就不理直氣壯了。而且劉三嘏是契丹的近親,而逃跑前來歸順,這樣謀身,還能與他計謀國事嗎?接納他有什么益處,還不如將他歸還契丹?!庇谑菍⑷艢w還契丹。授職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密使。

  杜衍喜歡推薦賢士,阻止佞幸之徒,因此小人多不高興。他的女婿蘇舜欽,少年時就能寫文章,論議有些冒犯權(quán)貴,監(jiān)進奏院,按照以前的慣例,祭祠神廟時要使用伎樂來使賓客得到娛樂。集賢校理王益柔被杜衍推薦,有人說王益柔曾經(jīng)戲作《傲歌》,御史將王益柔、杜衍一一上奏彈劾,想以此使杜衍感到危難。諫官孫甫說:“丁度因上奏問對求以大用,請求以此任用官吏?!倍《戎缹O甫上奏有誤,極力請求置對。杜衍由于孫甫剛奉詔出使契丹,扣留了孫甫的上奏,丁度因此對杜衍十分懷恨。到杜衍罷職,丁度起草詔書制令指責杜衍結(jié)納朋黨。這時范仲淹、富弼想重新治理國事,與執(zhí)政者不和,范仲淹、富弼已離京任宣撫使,上奏者附會執(zhí)政者,更加攻擊二人的過失。仁宗打算罷免范仲淹、富弼,杜衍獨自相助,但杜衍平日的議論,實際上并不是結(jié)納朋黨。以尚書左丞離開京師任兗州知州。慶歷七年(1047),杜衍剛剛七十歲,上奏請求歸還官印,于是以太子少師致仕。

  杜衍任宰相,賈昌朝不高興,有人說以前的宰相一旦上章,得以三少致仕,都不是過去的成例,這是由于賈昌朝壓抑他?;?.元年(1049),特地升任太子太保,奉召陪祀明堂,詔令應天府敦促派遣杜衍上道,都亭驛站設置帳具幾仗等待他,杜衍聲稱有病極力辭謝。任太子太傅,賜予他的兒子同進士出身,又任太子太師。知制誥王洙拜謁告歸應天府,朝廷下詔撫問,封為祁國公。

  杜衍清廉正直不積聚私產(chǎn),退職后,寄寓南都共十年,房屋簡陋狹小,只有數(shù)十楹,居住好像寬余。出入隨從的人約十來人,戴烏帽、穿皂綈袍、系革帶。有人規(guī)勸杜衍穿居士服,杜衍說:“年老謝職,還可以盜用高士之名嗎?”善于寫詩,正書、行、草都有章法。病重,仁宗派遣宦官賜藥,帶著太醫(yī)前去看望,沒有來得及,去世,終年八十歲。追贈司徒兼侍中,謚號“正獻”。告誡他的兒子努力忠孝,用一枕一席來進行裝殮,用小的墓穴低矮的墳冢來安葬。曾自作遺疏“:不要由于長久平安而忽略邊防,不要因為已經(jīng)富裕就輕視財產(chǎn)的節(jié)用,應當盡早地樹立皇太子,來安定人心?!毖哉Z中沒有談到私事。

參考資料:

1、 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4905455568431.html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人妻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长又粗又爽免费视频| 91国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免费| 日本黄色美女日本黄色| 日韩国产精品激情一区| 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日韩特级黄片免费在线观看| 不卡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俞拍视频福利区| 久久中文字人妻熟女小妇| 国产丝袜女优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多人疯狂性战派对| 国产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人妻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毛片对白精品看片| 欧美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天堂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熟妇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欧美一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语对白刺激高潮在线视频| 果冻传媒精选麻豆白晶晶|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免费福利|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午夜伦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专区| 午夜福利视频六七十路熟女|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一区| 大香伊蕉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午夜福利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