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很少有像中國人這樣在短短幾天時間里做這種大規(guī)模的集體“遷徙”運動;而我們年年疲于此也樂于此的原因只有一個——“回家過年”!過年,對國人來說稱得上是一種信仰了,無論富足與否,無論路途遠(yuǎn)近,年根兒一到,一家人總要回到“家”,共聚一處,共享歡樂。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年味兒啊,就是家的味道。 我小時候,特別盼望過年,熬到臘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這天的早晨要熬一鍋粥,粥里要有八種糧食——其實只需七種,不可缺少的大棗算是配料。
終于熬到了年除夕,這天下午,女人們帶著女孩子在家包餃子,男人們帶著男孩子去給祖先上墳。那時候,不但沒有電視,連電都沒有,吃過晚飯就睡覺。睡到三星正晌時,被母親悄悄地叫起來。起來穿上新衣,感覺到特別神秘,特別寒冷,牙齒得得地顫抖。家堂軸子前的蠟燭已經(jīng)點燃,火苗顫抖不止,照耀得軸子上的古人面孔閃閃發(fā)光,好像活了一樣。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仿佛有許多的高頭大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見不到了,現(xiàn)在的夜不如過去黑了——這是真正地開始過年了。
這時候絕對不許高聲說話,即便是平日里脾氣不好的家長,此時也是柔聲細(xì)語。
年夜里的餃子是包進了錢的,我們盼望著能從餃子里吃出一個硬幣,這是歸自己所有的財產(chǎn)啊,至于吃到帶錢餃子的吉利,孩子們并不在意。有一年,我為了吃到帶錢的餃子,一口氣吃了三碗,錢沒吃到,結(jié)果把胃撐壞了,差點兒要了小命。
現(xiàn)在,如果愿意,餃子可以天天吃,沒有了吃的吸引,過年的興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時光的難留,每過一次年,就好像敲響了一次警鐘。沒有美食的誘惑、沒有神秘的氣氛、沒有純潔的童心,就沒有過年的樂趣,但這年還是得過下去,為了孩子。我們所懷念的那種過年,現(xiàn)在的孩子不感興趣,他們自有他們歡樂的年。
時光實在是令人感到恐慌,日子像流水一樣一天天滑了過去。 過年須要在家鄉(xiāng)里才有味道,羈旅凄涼,到了年下只有長吁短嘆的份兒,還能有半點歡樂的心情?而所謂家,至少要有老小二代,若是上無雙親,下無兒女,只剩下伉儷一對,大眼瞪小眼,相敬如賓,還能制造什么過年的氣氛?北平遠(yuǎn)在天邊,徒縈夢想,童時過年風(fēng)景,尚可回憶一二。
祭灶過后,年關(guān)在邇。家家忙著把錫香爐,錫蠟簽,錫果盤,錫茶托,從蛛網(wǎng)塵封的箱子里取出來,做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宮燈,紗燈,牛角燈,一齊出籠。年貨也是要及早備辦的,這包括廚房里用的干貨,拜神祭祖用的蘋果干果等等,屋里供養(yǎng)的牡丹水仙,孩子們吃的粗細(xì)雜拌兒。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觀訂制好了的,到時候用紙糊的大筐簍一碗一碗地裝著送上門來。家中大小,出出進進,如中風(fēng)魔。主婦當(dāng)然更有額外負(fù)擔(dān),要給大家制備新衣新鞋新襪,盡管是布鞋布襪布大衫,總要上下一新。
吃是過年的主要節(jié)目。年菜是標(biāo)準(zhǔn)化了的,家家一律。“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這是鄉(xiāng)下人說的話,北平人稱餃子為“煮餑餑”。城里人也把煮餑餑當(dāng)做好東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頓之外,從初一至少到初三,頓頓煮餑餑,直把人吃得頭昏腦漲。
新正是一年復(fù)始,不準(zhǔn)說喪氣話,見面要道一聲“新禧”。房梁上有“對我生財”的橫批,柱子上有“一入新春萬事如意”的直條,天棚上有“紫氣東來”的斗方,大門上有“國恩家慶人壽年豐”的對聯(lián)。墻上本來不大干凈的,還可以貼上幾張年畫,什么“招財進寶”、“肥豬拱門”,都可以收補壁之效。自己心中想要獲得的,寫出來畫出來貼在墻上,俯仰之間仿佛如意算盤業(yè)已實現(xiàn)了!街上除了油鹽店門上留個小窟窿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鑼鼓齊鳴,狂擂亂敲,無板無眼,據(jù)說是伙計們在那里發(fā)泄積攢一年的怨氣。大姑娘小媳婦擦脂抹粉的全出動了,三河縣的老媽兒都在頭上插一朵顫巍巍的紅絨花。凡是有大姑娘小媳婦出動的地方就有更多的毛頭小伙子亂鉆亂擠。于是廠甸擠得水泄不通,海王村里除了幾個露天茶座坐著幾個直流鼻涕的小孩之外并沒有什么可看,但是入門處能擠死人!火神廟里的古玩玉器攤,土地祠里的書攤畫棚,看熱鬧的多,買東西的少。趕著天晴雪霽,滿街泥濘,涼風(fēng)一吹,又滴水成冰,人們在冰雪中打滾,甘之如飴?!昂榷怪瓋?,就咸菜兒,琉璃喇叭大沙雁兒”,對于大家還是有足夠的誘惑。此外如財神廟、白云觀、雍和宮,都是人擠人,人看人的局面,去一趟把鼻子耳朵凍得通紅。 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lián)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yù)備充足,至少足夠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xí)慣,鋪戶多數(shù)關(guān)五天門,起碼到月初六才開張。假期不預(yù)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里的老媽媽論,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xiàn)了我們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愿動一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婦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lián),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時,城內(nèi)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游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云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墒?,開廟最初的兩三天,并不十分熱鬧,因為人們還正忙著彼此賀年,無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fēng)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觀外的廣場上有賽轎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jù)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并不爭取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tài)與技能。
元宵(湯圓)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節(jié)(從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jié)呢,恰好是明月當(dāng)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lián),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jié),戶戶懸燈結(jié)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dāng)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燈節(jié)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
|
來自: 昵稱2942796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