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帶狀皰疹及其后遺神經痛1.初起以濕熱為患,久則傷氣阻絡 陸師認為帶狀皰疹的發(fā)生多由情志內傷,肝氣郁結,氣郁日久而化火,肝經火毒外溢皮膚而發(fā);或因脾失健運,濕邪內生,蘊濕化熱,濕熱內蘊,外溢皮膚而生;或感染毒邪,濕熱火毒蘊積肌膚而成,年老患者常因正氣虛弱,正不勝邪,又因經絡阻隔,不通則痛,而致疼痛劇烈,病程遷延。 2.初以疏肝化濕為主,早期即投活血和營 在急性發(fā)作期,陸師常以疏肝清熱、化瘀止痛為大法,以龍膽瀉肝湯為基礎,用龍膽草、柴胡、黃芩疏肝清熱、瀉肝膽濕熱之郁火,當歸、赤芍、丹皮涼血活血,大青葉、板蘭根、白花蛇舌草等清熱涼血解毒,桃仁、丹參、延胡索、郁金活血理氣止痛。陸師治療帶狀皰疹時,與眾不同之處在于,早期即于方中加入了理氣活血之藥,旨在防止和減輕由于病毒侵犯神經而引起的神經周圍炎癥和粘連,減少纖維包裹,防止后遺神經疼痛的發(fā)生。 3.久則益氣活血為主,正氣充盛則絡脈自通 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年老體弱患者常于皮損消退后遺留頑固性的神經痛癥狀,且病程持久,疼痛劇烈,甚則徹夜難眠,這也就是臨床上常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癥,對此,陸師根據中醫(yī)“不通則痛”的理論,施治多以益氣活血、散瘀通絡止痛之品,使經絡疏通,氣血流暢,疼痛得止,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疼痛,痛程遷延,疼痛劇烈,久病傷氣,氣虛則無力推動氣血之運行,致血行遲緩,脈道不通或通而不暢,以致血液郁滯而凝為瘀血,故治當益氣扶正為主,配合活血通絡共奏益氣通絡活血止痛之效。常以生黃芪為君藥,藥量可達60g,取其益氣而能托毒外出,又能推動血運,促進瘀血活化之功效,配合三棱、莪術、當歸、川芎、桃仁、丹參、赤芍等活血通絡,佐以制香附、郁金等既入血分又入氣分之品,使氣血流暢,血隨氣行,開塞通瘀而止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多發(fā)于年老體弱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在臨診時,陸師認為凡遇帶狀皰疹當盡早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以免延誤病情,因為一旦病毒累及神經產生纖維包裹其病理表現常常為不可逆轉,所以活血化瘀的早期應用,可減少和避免神經的炎癥粘連和纖維包裹,常可杜絕或減少后遺神經疼痛的產生。
|
|
來自: p0oouuu > 《?當代名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