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歌訣】 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和, 飴糖為主補中氣,溫養(yǎng)心脾功效可。 【學用導讀】 運用小建中湯主治病證,必須認清方藥組成飴糖與芍藥在方中的主導作用,提示用量調配變化則可主導方藥主治病證。 【中醫(yī)辨證】 氣血虛寒證。腹中急痛,喜溫喜按,或心中悸而煩,或手足煩熱,口干咽燥,或虛勞發(fā)黃,面色不榮,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用方思路:正確使用小建中湯,既是主治氣血虛寒證為基礎方,又是主治心脾氣血虛證、氣血虛發(fā)熱證(低熱、頭暈,乏力,短氣,懶言,或汗出,食少便溏,心悸不寧,面色少華,口唇色淡,咽干,口燥,手足心熱,四肢酸困,衄血,腹中痛,夢失精,苔少,脈細)、氣血虛發(fā)黃證(面及周身肌膚發(fā)黃,或萎黃無澤,心悸,眩暈,耳鳴,倦怠乏力,或浮腫,小便自利而不黃,舌淡,苔薄白,脈虛或細)的基礎方。 病變證機:氣血虛而不能滋養(yǎng)心神;或氣血虛而不得滋養(yǎng)脈絡,或氣血虛而不能滋榮于外,以此而演變?yōu)闅庋摬±聿∽C。 審證要點:根據(jù)腹中急痛,喜溫喜按,或心悸而煩,或發(fā)黃,面色不榮,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為用方審證要點。 【西醫(yī)辨病】 心神經(jīng)官能癥,神經(jīng)衰弱,心律不齊,室上性心動過速,傳導阻滯,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等。 【衷中參西】 合理運用小建中湯指導中醫(yī)辨證與西醫(yī)辨病,無論是治療心血管疾病,還是治療消化、內(nèi)分泌疾病等,都必須符合小建中湯主治病變證機與審證要點,以此才能取得治療效果。臨證選用小建中湯治療西醫(yī)疾病還可用于: 1、血液疾?。喝辫F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等。 2、消化疾?。郝晕秆祝赶麓?,慢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腸系膜淋巴結核,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胰腺炎等。 3、內(nèi)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內(nèi)分泌失調,更年期綜合征等。 4、五官疾?。核菪越Y膜炎,眼底出血,慢性鼻炎等。 5、婦科疾病: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子宮內(nèi)膜炎等。 【中醫(yī)治法】 溫補氣血,和里緩急。 【方藥西用】 具有保護胃黏膜、抑制腸胃推進運動、鎮(zhèn)痛、抗炎、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抗自由基、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處方用藥】 桂枝去皮,三兩(9g) 甘草炙,二兩(6g) 芍藥六兩(18g) 生姜切,三兩(9g) 大棗擘,十二枚 膠飴一升(70ml) 隨證加減用藥:若乏力者,加人參、或西洋參、黃芪,以益氣補虛;若頭暈目眩者,加當歸、阿膠,以補血養(yǎng)血;若失眠者,加酸棗仁、茯苓,以補血安神;若胸膈痞悶者,加柴胡、枳實,以行氣寬胸;若腹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活血止痛;若腹瀉者,加茯苓、白術,以益氣健脾止瀉等。 【煎服方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nèi)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與建中湯,以甜故也。 【方證研究】 氣主溫煦,血主濡養(yǎng)。氣血虛弱,寒邪乘虛侵入或內(nèi)生,導致氣血不得溫養(yǎng)脈絡,故腹中急痛,喜溫喜按;氣血虛不能滋養(yǎng)心神,寒邪困擾肆虐神明,故心悸而煩;氣血虛弱不能滋養(yǎng)肌膚,故發(fā)黃;氣虛而不升津,血虛而不滋榮,故口干咽燥;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皆為氣血虛有寒之象。本方證病機為氣血虛弱,不能滋養(yǎng)脾胃脈絡,或不能溫養(yǎng)心神,或不能榮養(yǎng)肌膚。治宜溫補氣血,和里緩急,以使氣血得補,寒邪得去,然則病證向愈。 方中重用膠飴(飴糖)溫補脾胃,生化氣血,緩急止痛。芍藥補血斂陰,緩急止痛止悸,助膠飴以補血;大棗補益中氣,滋榮氣血,助膠飴以益氣。桂枝溫陽散寒,與芍藥相配伍,以調和營衛(wèi);生姜調理脾胃,助桂枝溫陽散寒,助大棗調補營衛(wèi)。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方藥相互為用,以奏溫補氣血,和里緩急作用。 【使用禁忌】 痰濕內(nèi)盛證,氣血郁瘀證,慎用本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