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 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很像太陽病,但主要的是它渴。這個渴是內(nèi)熱的一種表現(xiàn),像陽明病白虎湯證就渴呀,它里頭有熱。
NO11 病人身太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這不是厥深熱深嘛,外邊手腳都涼,可這個人他是,煩渴飲飲啊.不愿衣被啊,正是大熱。他這個寒是個假象,這人是吃了白虎湯他這個厥逆就都好了。
NO19、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后必吐膿血也。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肺痿之病從何得之?他說頭一個從發(fā)汗,或從發(fā)汗,或從消渴,
或從快藥下之啊,都是傷津液。里熱,你再助其熱,再使他傷其津液,這個沒有不傷害肺的,這個肺為嫩臟,也容易傷,而且熱傷血脈,那么血?dú)饽郎鸵獮榘b膿之變。
NO26、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這個白虎湯證啊,不一定渴。脈洪大,身熱有汗,口舌干燥,這就可以是白虎湯證。
但是津液太傷,他就要渴了。津液傷他渴的時候啊,你必須加人參兼以健胃。這個要是熱,
津液傷了,咱們后世就不這么治了,后世認(rèn)為這個呀,都得滋陰。
咱們現(xiàn)在也說呀,這個人參是補(bǔ)氣的,補(bǔ)氣就生津液,它就是起(生津液的作用)。人
參這個主治呀,它治心下痞硬啊,就是治這個胃,胃虛有心下痞硬的這種情況,你吃人參就
對頭了,后面有的是加人參的這種方劑,那好理解的。一般對這個白虎湯啊,大家都知道這
個石膏是個解渴藥,其實(shí)它是除熱藥,它不一定渴,主要的這個(治)渴的是人參,這個我
們在這個書上就可以看出來,凡是白虎湯沒有一個說渴的,你們看一看就知道了,連《金匱
要略》帶這個《傷寒論》,是加人參都是渴,“欲飲水?dāng)?shù)升”啊,“渴欲飲水”啊,象這個
“大煩渴”啊,全要加人參,可見這個人參啊,它是有健胃生津的作用,也就后世說的補(bǔ)氣
呀,古人這個氣分,在他的書上就是津液。
NO40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或渴”,這個里有水,看看你的水的代謝如何,如果小便不利,里頭停水非渴不可。
這個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這個舊的水不去,新的水他不吸收,新的水不吸收,我們?nèi)?/p>
身的組織都缺少水的營養(yǎng),他就渴。后頭咱們講五苓散就有了。這個渴呀就咱們書上說的水
不化氣,水停不化氣,你光喝到里頭他不解渴,甚至于消渴。
我們用這個方子要注意一點(diǎn),它必須是偏于寒,尤其咱們說的飲吶,它是一種寒飲,那么起碼這個病它不渴,這個“或渴”呀,是由于誤治啊,我們給吃了麻黃湯了,他激動里飲,有這些特殊(情況).一般不渴,因?yàn)槔镉兴嬎豢?,同時呢口舌也不會干的,要不然干姜、細(xì)辛、五味子、半夏這些要下去太燥了。所以我們用這個方子要注意。
但是真正的老人這種痰喘,用這個方子的機(jī)會還是非常的多,他痰吶沒有黃痰,白痰而且是沫痰,這種情況之下大概要有外感的這種痰飲咳嗽和喘,用小青龍湯的機(jī)會不少。要有熱象千萬不要用,如果煩躁呢用小青龍湯加石膏,這個藥加石膏在《金匱要略》里就有.
NO41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這一節(jié)就說明小青龍湯的應(yīng)用,主要的癥候是不渴。“服湯已渴者”這是服藥有效之驗(yàn)了。
NO61 下之后,復(fù)發(fā)汗,晝?nèi)諢┰瓴坏妹撸苟察o,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干姜附子湯主之。
這條主要的意思,讓你學(xué)辨證,正面的反應(yīng)太少,所以從正面來辨這個證啊比較困難,(所以)他從側(cè)面來,那么西醫(yī)的辦法了,這個除外,那個除外,那就是他了。這段講的就這個。
里頭有熱,人是要渴的,陽明病啊,他不渴,所以這個煩躁啊也不關(guān)乎陽明。
NO71 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人是煩躁不得眠,渴欲飲水,“少少與飲之”這是個重點(diǎn),飲水多,必喘(參NO75),這是一節(jié)。
底下這一節(jié)就是誤發(fā)里有停水人的汗,道理和NO28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shù)湯一樣,里有停水,這個發(fā)汗表不解,非得兼利小便不可。這里主要辨渴,就不多述這個議題了。
“微熱消渴者”,脈浮還有微熱,這個表不解。消渴就是隨飲隨渴,這種渴,這是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里有停水一般都不渴,比如胃有停水,人都不渴,唯獨(dú)這個由于小便不利而里有停水,非渴不可。這個也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我們身上這個廢水呀,應(yīng)該排出的水而不得排出,那么你再喝水呀也沒法吸收,這個物體呀不可入性啊,你比如我們靜脈里頭充斥一種廢水,分解到腎臟,到小便那排不出去,那么達(dá)到一個飽和量,你再喝水也不吸收,沒法吸收了??墒墙M織上缺少水的營養(yǎng),他渴,反應(yīng)到人的食欲上面就渴。這種渴相當(dāng)?shù)貎?,它?a target="_blank">消渴呀,你怎么喝,這水還在胃腸里頭,它不吸收,而這個組織還是需要水,所以渴得相當(dāng)害。
這五苓散的渴是兩個內(nèi)因,這是一個,由于小便不利。另一個就是熱不除?,F(xiàn)在我們常用湯藥,但是水逆,飲水則吐,叫水逆,后頭有,這個還是用面藥。
NO72 發(fā)汗已,脈浮數(shù),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當(dāng)然這里頭可要注意,他應(yīng)該有個小便不利,因?yàn)樯弦欢嗡f了,這一段他簡略了。
假設(shè)沒有小便不利,你們看看這個脈證,那不一定得用五苓散了,脈浮數(shù)而煩渴,這與白虎湯證差不多了,尤其白虎加人參湯證,脈浮數(shù),煩渴引飲,那不是白虎加人參湯證嘛。
NO73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這一段更簡了,還是有小便不利,假設(shè)要沒有這些話,那么就是傷寒,汗出而渴,就用五苓散,那是錯的,尤其底下這句話,不渴了,那么就喝茯苓甘草湯了,就更錯了,就不可理解了。主要這一段給五苓散與茯苓甘草湯并提出來,讓你鑒別這兩個方是渴與不渴的問題。
這個茯苓甘草湯啊也是桂枝甘草湯的加減方,加茯苓,加生姜。這個茯苓量用得非重。
厥陰篇里頭還有一段,他說的傷寒,厥而心下悸,應(yīng)該給這個茯苓甘草湯,他說不然的話,水氣入胃,必做利也。在這段都沒明說,我們用這個方劑,只是不渴就用它,是錯的,主要得心下悸,氣沖、心下悸,或者有嘔逆。利尿的作用照五苓散差多了,他影響不到消渴的程度上。
這個方劑也很常用,茯苓甘草湯,一般由于里有停水失眠啊,這個方劑也挺好使,這個方劑加上這個龍骨、牡蠣,治心悸、失眠,我常用這個方子,挺好使挺好使。假設(shè)遇到頑固的失眠證,那么他有這個心下悸得厲害,用其他的藥不行,你用這個藥,每每見效。龍骨、牡蠣都可以擱12 克,一樣擱12 克,很好使。這個茯苓可以加重,要是治失眠的話,茯苓起碼要擱4 兩,4 兩就多了,4 兩就是12 克,還可以加,茯苓關(guān)于神經(jīng)方面的證候用得相當(dāng)多。
這兩個方劑的比較啊,其他都類似五苓散證,五苓散也有心下悸呀,也有茯苓嘛。那么
同時五苓散治消渴,這個不渴。
NO74 中風(fēng)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開始是消渴,小便不利,有發(fā)熱,微熱,那么這個時候就吃五苓散就好了,這個水逆還是五苓散證的繼續(xù),“水藥不得入口”(NO76)不能再發(fā)汗吐下,所以仍然用五苓散去。
NO96 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或渴”,渴,咱們都知道了,渴,屬陽明呀,那么這個熱移到胃上,那就要渴。
97、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 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渴者屬陽明。吃完小柴胡湯,那么這一切的證沒有了,但是它轉(zhuǎn)成渴了,渴就是胃有熱了,這就變成陽明病了,這個陽明病就是所謂白虎湯證了。在臨床上這個時候常常就是小柴胡加石膏證最多,也是渴,同時柴胡證不罷,我們就用小柴胡加石膏就行了,這個方子是經(jīng)常用的,所以這個時候啊的確是一個,最實(shí)在,這是通過實(shí)踐來的東西。
NO98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fēng)寒,手足溫,醫(y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xiàng)強(qiáng),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后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不中與也,食谷者噦。
這一段啊很不好懂,就這本文,這里頭意義含著太多。“手足溫”,手足溫是與四肢厥冷相對待的,四肢厥冷是里虛有寒,四肢逆冷,厥冷啊,那么這個手足溫呢就是內(nèi)有熱,里有熱,手足溫。身也熱而出汗,甚至于手足也是濈然汗出,這是陽明病。
可是在本書里講的都是“系在太陰”,這個熱呀不是身熱,只是手足溫而已,那么說明里面不是光有熱,還有濕,就是有水呀。在這個書里頭啊共有兩段“系在太陰”NO187“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dāng)發(fā)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
《金匱要略》黃疸篇說:“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那么這里也嘔,尤其這個證候正是柴胡證,脅下滿微痛,頸項(xiàng)強(qiáng),這可以用小柴胡湯。
“本渴,飲水而嘔者”,這個是水逆證候,本渴,可是一喝水就要吐,這就是我們上面講的五苓散證,水逆。這個水逆里頭這個水相當(dāng)?shù)囟嘌?,而且這個水沖逆于上,那么這個時候使柴胡是不行的,非用這個五苓散治這個水逆才行的,他這個就是茵陳五苓(散)來利水去黃,這就對了。
NO99、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fēng),頸項(xiàng)強(qiáng),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同上面不同的在哪,你們看一看,就是一個渴飲水而嘔,這個沒有,他渴,不是飲水而嘔,不是水逆,所以這個可以用小柴胡湯。手足也熱,或者身熱,這里頭也熱了,這時候就用小柴胡加石膏最好了,他就說個小柴胡湯主之,我們在臨床上呢一般都用小柴胡加石膏,這個可以說是百發(fā)百中,這個在臨床上常遇到這種情況。
上面那個,“柴胡不中與也”那個, 那個用小柴胡湯與茵陳五苓合用最好了,因?yàn)槭裁??因?yàn)椴窈C還很清楚嘛,但是只用小柴胡可不行。
NO109:傷寒發(fā)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
太陽傷寒,發(fā)熱,表證呀,嗇嗇惡寒病在表,咱頭前講過了,傷寒發(fā)熱惡寒嘛,嗇嗇惡寒就是表證的就是然嗇嗇惡寒,表證一個名字,大渴,里有熱才大渴,本來太陽傷寒他要大渴也是病于里,渴而欲飲水所以其腹必滿,他是大渴欲飲嘛,飲的多肚子就滿,那么由底下這些癥狀,自汗出,這個傷寒是沒汗的,自汗出當(dāng)然這個表就自解了,小便利,這個水也有出處了,雖然有渴飲,一時腹?jié)M,但是小便利,水有去路了,這個滿也自能消的,這樣子其病欲解,這個是沒什么大問題的。
底下弄個肝乘肺也不可理解,這與肺也沒關(guān)系,名曰橫。也刺期門。 這一點(diǎn)你們回去看看《醫(yī)宗金鑒》就有,他說這里頭絕對有遺誤,各家也沒說出個子丑寅來,所以這個書錯誤也是有的,而且擱到太陽篇里有沒有意思,以后也沒提到肝乘脾、肝乘肺的證治。這段根本都是太陽陽明并病,太陽病沒罷,陽明病顯了,只能看到這個,那么說這個縱與橫,都是肝移熱于脾,移熱于肺,有問題的。
NO113 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fā)熱,脈浮。
津液虛,人要渴的。
“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解之”,用小量藥清肅內(nèi)外,不能發(fā)汗。微微解之就可以了,稍微出點(diǎn)汗,病非常輕。
“我19 歲開始念傷寒,我今年80 多了 ,讀書呢要前后對照,單看一段,越看越糊涂”這是胡希恕的心得。
NO137 太陽病,重發(fā)汗而復(fù)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甫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舌上燥而渴,這說明是陷入陽明病了。(可看做是病因誤治出現(xiàn)的癥候)
從心下到小腹這個地方統(tǒng)統(tǒng)硬滿,不可觸近,你稍稍的手接近,他就疼的不得了,那么這樣的實(shí),一定是大發(fā)潮熱的,唯獨(dú)在結(jié)胸證不,小有潮熱而已,所以這個也肯定是結(jié)胸證,大陷胸湯主之,這個是個重癥的。
NO141 病在陽,就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其熱被卻不得去,彌更煩,
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寒實(shí)結(jié)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
意欲飲水,熱不在胃腸內(nèi)面,里面無熱,所以反不渴,不象白虎湯證,熱結(jié)于里了故渴,此仍為表熱不除,不汗出而煩燥,并不渴,所以應(yīng)用文蛤湯(文蛤散是錯的),
此方與大青龍湯就差桂枝與文蛤,把大青龍湯的桂枝去掉加文蛤、麻黃減量,大青龍的麻黃六兩,而此方是三兩,因?yàn)樵诒砥錈岜粎s,不得去彌更益煩,與大青龍湯證差不多,就是不得汗出排熱,而人更煩,還是無汗,那么就用麻黃加石膏這法子就對了,所以不用大青龍湯,表證沒有大青龍湯證厲害,如果服文蛤湯后表解了,但渴不差,還意欲飲水,恐怕這里頭有停飲,要詳細(xì)觀察證候,如有小便不利可用五苓散。(寒實(shí)結(jié)胸證,三物白散,這個修改就暫不在這里摘錄了,這段,修改的很多。這里只對“渴”的看法摘錄)。
NO147 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fù)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渴,胃里頭沒有停水,故不嘔,胃里頭沒水有熱,里頭不虛,不用人參,花粉、牡蠣,此二花解渴的力量很強(qiáng)。花粉也量大,此藥苦寒治消渴,解熱有緩下的作用,對寬胸作用不如瓜蔞實(shí),去痰寬胸就用瓜蔞,去熱解渴,用花粉?;ǚ圻@個藥是個補(bǔ)藥,有點(diǎn)強(qiáng)壯,常用滋陰。
這個方子,在柴胡劑里頭,慢性病用都好。
NO156 條: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渴而燥煩,同時小便不利,用五苓散才對的,就是水代謝機(jī)能差,主要是小便不利。
NO168 傷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jié)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fēng),大溫飽,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dāng)?shù)升者,白虛加人參湯主之。
后人也認(rèn)為時時惡風(fēng),它是有表證,石膏解表是錯的。石膏、知母,這個藥很寒啦,足以去熱。那么這個津液不生不行啊,所以它加人參。
人參,心下痞硬,它是胃虛,胃虛它就不能行津液,我們?nèi)松砩系慕蛞喊』谖?,胃虛它的津液就不能行了,它不能納食了,吃了他也不消化,這個津液當(dāng)然就不能補(bǔ)溢上來,后人方子就加麥冬、生地了,滋陰,光滋陰胃要是不好是白搭。
《傷寒》《金匱》這兩個合起來看白虎湯,白虎湯都不渴,可是全是舌干,口舌咽干,那
么大渴的時候它都加人參,以致于在用藥上它有一個很好的詮釋,不是說遇到渴就得滋陰,
石膏這個藥最傷胃了,要是大量吃石膏,不想養(yǎng)胃的法了,那食欲很快就減下來了,但它又用甘草、粳米,粳米,熟了就成米湯,它起粘化作用,它使胃不受傷,……,所以古人它這個方劑啊妙不可言。
NO169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外傷寒沒有汗,同時外邊也無大熱,但里頭有熱,口燥渴,口舌干燥而且渴,一渴它就加人參,心煩得厲害,背微惡寒,它胃要有熱啊,當(dāng)胃的這個部位,它也微惡寒,所以后背當(dāng)
胃的部位它惡寒,這是一個辨證常有的情況,如果胃有停水,背惡寒,背寒冷如掌大,如果
有熱呢,外邊特別熱,它也感覺外邊風(fēng)來襲,它外邊也惡寒,一有熱它口要燥渴,有寒口中
和,所以我們后頭要講的,這個有寒,所以這個也好辨,但這個地方就要注意,這個當(dāng)然也
用白虎湯加人參主之,它渴嘛。
NO170 傷寒,脈緩,發(fā)熱,無汗,其表不解,當(dāng)發(fā)汗,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它怕你里頭加這個“背微惡寒”時時惡風(fēng),怕你認(rèn)為是表證,表證吃白虎湯那是不行的。總得渴飲水,內(nèi)熱有了,而且沒有表證,這才可用白虎加人參湯,不然的話不要妄用。
石膏不是解表,所以后世把石膏打入解表藥,說它是辛寒,給它加個辣,誰說石膏辣,它是甘寒,它不辣。你要達(dá)到解表了,就得辣,不辣不出汗啊,所以它又解表,哪有那個事啊。
特意出這條,就是讓你注意,它外邊惡寒就是由于有熱,惡風(fēng)以致于背微惡寒,也不是惡的厲害,沒有表證。有表證不能用它,還得先解表。
有石膏證也可以加入,比方用葛根湯加石膏,或者麻杏石甘湯,越婢湯,有的是,大青龍,它是無汗出而煩燥者,那個里頭有解表藥加石膏,你不用解表藥只是用白虎湯,那不行,所以這個方證啊,……一個方劑有它一定的適應(yīng)范圍,就是說它的證候,換句話,你到治病的時候,往往弄錯了,這個治病啊,治對了,要是這個病嚴(yán)重,好的面啊不明顯,但是見好,弄錯了,立竿見影,馬上就好,所以這個治病啊,興對不興錯,錯了就出大問題。
NO174 傷寒八九日,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之。若其人在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術(shù)湯主之。
不嘔,說明里面無停飲,不渴,說明里無熱即是無少陽及陽明證,這里說明傷寒八九日沒有傳入少陽病,也沒傳里。
此本一方二法。(這里的解釋也很好,但這里述“渴”,就不再摘引了。)
NO176 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
這段很存問題。(不摘引)
NO202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里有熱,渴,胃有熱,必渴,口干,只是燥而不欲飲,不渴??煽谠锏碾y受,愿漱水,這是熱不在衛(wèi)分,在血分,血分有熱,迫血妄行,常常鼻衄,故此必衄。
NO222“若渴欲飲水,口干辭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指下之后,這個陽明病是需要下的。但是呢,這就從反面教了,但是下的誤下了,
危害挺多,這個變證也挺復(fù)雜。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本為是白虎湯證。白虎湯證啊,
他不那么渴,只是口舌干燥而已,由于下傷津液,那么他才渴欲飲水,當(dāng)然也有口干舌燥了,所以這時候說用白虎湯不行了,加人參,健胃滋液。這個咱們也講過這個方劑,就是用白虎
湯加人參.
NO223 若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陽明病,初遇實(shí),有這一段,他冷丁的,他本不定期太陽病,里有停水,表不解的這么一種病??墒俏笟鈴?qiáng),谷氣盛也能蓄水的。他后世說這個胃屬土啊,他能治水啊。
由于虛其胃而使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內(nèi)里頭停水影響表熱、外熱,外有郁熱,所以脈浮發(fā)熱,那么有了停水了,小便不利,咱們說這個水不化氣了,人煩渴,跟五苓散那個渴一樣。
豬苓湯,豬苓湯叫薏苡仁,加大黃對泌尿系感染在這里介紹的很好的。
NO224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fù)利其小便故也。
這個渴他由熱來的,津液傷而渴。
NO236 陽明病,發(fā)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fā)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茵陳蒿湯主之。
小便又不利,水又不得瀉于下,他又渴引水漿,又嗜飲,這個水當(dāng)然有停飲了。茵陳蒿湯啊,茵陳是個利尿藥,也解熱,它是一個苦寒利尿解熱,梔子大黃都是苦寒的藥物,都是去熱的藥物,所以從這個藥物組成看,它是一個去熱利濕。(古人對黃疸的看法。今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NO244 太陽病,寸緩關(guān)浮尺弱,其人發(fā)熱汗出,復(fù)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y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而轉(zhuǎn)屬陽明也。小便數(shù)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视嬎?,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收?,亦五苓散。
在這一段前面都有了,渴,一個是專屬辯證,一個是五苓散水不氣化辯證。
NO277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dāng)溫之,宜服四逆輩。
這個渴與不渴是我們辨寒熱的主要的一個證候,這個在臨床上咱們也是常遭遇的,這個人說口干口渴,那么他一定里有熱呀,那不是太陰。所以自下利,口中和,這個三陰病都口中和,那我們看也是沒舌苔,這口中啊挺滋潤,而不渴,這種自下利,這屬于太陰。那么為什么要不渴呢,以其臟有寒故也,這里都是有里虛有寒,所以他不渴,他沒有熱,那么這個只能用溫補(bǔ),當(dāng)溫之。
279 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而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芍藥湯主之。大實(shí)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這段是有語病的。由于太陰病啊有自利益甚時腹自痛,又有腹?jié)M,就證候上說屬太陰,叫人鑒別真正的太陰這種腹?jié)M時痛與桂枝加芍藥,桂枝加芍藥大黃,這種鑒別法。在臨床上非得全面看問題不可,太陽病,誤下引邪入里,這個腹?jié)M是實(shí)滿,不是虛滿,這個痛也是實(shí)痛,也不是虛痛,不像太陰病那個,但是證候呢,屬太陰,他的意思是主要在這一點(diǎn)。
下之后他沒發(fā)汗,他表未解,所以仍然以桂枝湯為主的,用桂枝湯原方,由于腹?jié)M實(shí)痛,這個芍藥治腹?jié)M,同時治攣痛,這個芍藥是個苦而微寒的藥啊,它治熱不治寒,治實(shí)不治虛,所以這個腹?jié)M時痛。如果大實(shí)痛者,拒按而且滿的也厲害,大便也不見,不但加芍藥還得加大黃。張仲景作這個書啊他是有語病的,也不應(yīng)該列到太陰篇里頭。我們讀他的這個書啊,不能因詞害意呀。真遇到太陰病,一擱芍藥大黃一治一個死。如果實(shí)滿實(shí)痛輕微者,用芍藥就行,他表不解你得配合桂枝湯啊,所以桂枝湯加重芍藥就可以了。要是大實(shí)大滿,那你非通大便不可,還得加大黃啊。
太陰病不渴,不可下,這怎么下呢?那不矛盾嗎,與這個提綱就矛盾呀,你怎么統(tǒng)一起來的?就這個不是太陰病。要真是太陰病那仲景就太糊涂了,那個說不可下,這又說可下,哪有這回事呀!這不對,是吧,但是擱到這一塊呢給這個注家容易迷惑讀者,所以讀他這個書呀,非要根據(jù)他這個全面這個規(guī)律啊好好掌握,才能用這個書,要不然的話不能用啊,這也挺要
緊啊。
芍藥這個藥啊,是拘攣哪,四肢急,拘急,腳攣急嘛,他也能夠治拘攣,這都同時也能夠緩急痛,所以腹急痛大概都加芍藥,那么加大黃湯呢就是上面加芍藥再加大黃一味,不但緩其痛而且攻其實(shí)。
NO282 少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現(xiàn)在這個渴呢,與少陰有關(guān)系,因?yàn)樯訇幯?,就津虛血少呀,本來就虛,它一下利呀更喪失體液,所以說是渴,這個渴它底下有個注解,虛故引水自救,這個渴不是里熱。怎么才能證明它呢?說,若小便色白者,這肯定不是熱,而是寒,虛寒,這是下焦虛有寒的問題。在太陽篇有一段:傷寒六七日不大便,頭痛有熱者,那么可以用承氣湯,但小便清者,知不里而在表也,宜發(fā)汗宜桂枝湯。這個跟那個是一樣的。真正熱,小便必紅赤不可,假設(shè)小便清多,這個病呀不是里熱的問題,所以辨證呀不要片面看問題。這段挺重要,第一段說明這個少陰病,要是內(nèi)有停飲,是絕對要傳里,太陰,發(fā)生自利的不可,也往往呢這種下利由于少陰病本虛呀,容易引水自救的這個渴不要錯看了,要好好辨證,驗(yàn)小便看怎么樣。
NO319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strong>
純粹是水谷不別,水谷不別的有自下利,起碼得有小便不利。
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用豬苓湯是不行的,也不知道怎么搞到少陰病來了。(這樣講,我也看不明白了,哈哈)
豬苓湯這個藥和五苓散是不一樣的,五苓散有氣上沖,五苓散常是表不解,是
在桂枝湯的基礎(chǔ)上。豬苓湯它是個利尿消炎。
NO326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陰病也像少陰病似的,津液不足,血液也虛,津液虛他就是渴,引水以自救。
NO329 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
厥陰病虛,則渴,渴了就稍稍給點(diǎn)水,欲飲水自救,從這一段看,提綱所講的消渴就成
問題了,因?yàn)樯陨耘c飲就能好,可見不是消渴,即便是有消渴,也不是厥陰病普遍都存在的。
烏梅丸
烏梅這個它是一個酸斂止渴的這個藥,所以這個厥陰病阿,虛他要渴,所以他這個有止渴的作用,但是不是治消渴。
同時他這個酸斂既能夠制這個諸溫,你像這個細(xì)辛、干姜、附子、蜀椒,這個大的
溫性阿,不讓它太散了。這個治陰虛證啊,太散了不行,出大汗哪(行),這個烏梅呢收斂,它也能夠斂著它辛散太過。
同時呢它與這個芩連擱在一起更能治下利。這個烏梅阿,治下利很好的一個東西。所以他用它為君,有幾方面的作用,另外它又以蜜而為丸,這也是安中補(bǔ)虛嘛。所以這個方子雖然寒熱并用,但是是互不相干的,所以是古人的方子,有的是的,不像現(xiàn)在,一遇到熱病阿,馬上都是寒藥,有一點(diǎn)的熱藥,一這么擱這個熱藥,那不是每個方子必有的這個方子一配伍有,古人他是根據(jù)多實(shí)踐的。這個方子要是這個久下利,你們可以試驗(yàn),用它是挺好的,但是不要用湯藥,還是要用丸藥,這個還是挺好使的。當(dāng)然這個四肢厥冷吐蛔也用這個方也可以用。
NO360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NO367 下脈數(shù)而渴者,今自愈;設(shè)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由于亂吃亂喝,腸胃中有熱,到時候就瀉利,所以瀉利有時是好的一面,腐穢不去嘛,在陽明篇及少陰篇里都講了,由于熱太厲害了,拉了幾天沒好,就變成痢了,今天象這樣的病很多。象這段沒通過臨床不好講,只有通過臨床認(rèn)識,這句話很奧妙。
NO371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熱利,有脈數(shù)下利,有熱,或者渴而下利,脈數(shù),都是熱利,熱重而且下重,這正說的是痢疾,如果有血便呢,下血,這個赤痢呀,這我遇到過,解的就是血湯子,沒有糞便,這病厲害,說死就死,這個你要用白頭翁加阿膠,婦人在妊娠的時候,下利兇急,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這個阿膠對這個赤痢非常好,同時加甘草,只要有里急后重加大黃沒問題的,沒有里急后得就加甘草阿膠,這個方子最常用了,一般的痢疾也有里急后重,我們用白頭翁湯就行,有里急后重可以加大黃,如果現(xiàn)柴胡證,就用大柴胡加石膏。
NO373 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飲水呀,就是指下利而渴,這個飲水不象白虎湯那個渴,那個飲水?dāng)?shù)升,白虎加人參湯
主之,這里沒那么渴,是口干口渴,里有熱,熱上炎,口干,陰病都口不渴,如果下利渴欲
飲,這是熱的關(guān)系,用白頭翁沒錯的,白頭翁的痢疾呀,不光口渴,還有下利燒灼感,都是
他的證候,用苦寒藥,四味全是。如果熱到里實(shí)的證候,白頭湯就不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