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藥相配,增效減毒
即,避免同性毒力的共振,利用異性毒力相制。它可以采取同性,避免這種同性毒“共振”,異性毒力“相制”。因為相同藥物或者相似藥物,多藥相配是相似的。比如說羌活發(fā)散風寒濕止痛,防風也能發(fā)散風寒濕止痛,那止痛藥還多,川芎、白芷都可以。它為什么不就用一味羌活?量大一點,而是用三四味藥,每味的量減少一點,它多種藥相配能增效,相互協(xié)同來達到單味藥能起的作用,甚至于更高。
用多味藥還有個意義,就是說它能夠異性毒力相制,一個藥如果羌活乘以三,其他兩味藥不用,它量乘以三,功效固然乘以三,甚至于不止,毒副作用它可以產生共振,它要大于三倍。降低以后,避免這個共振。多用幾味藥,多幾味藥相配,它意義,毒副作用不一定方向完全一樣,我們把它叫異性毒力,異性毒力有個相制。方向不完全一致互相有個牽扯,綜合起來,毒力要比單味藥的總量增大要小,毒副作用要小。這是一種中藥配伍,控制毒副作用的一種特別方法。跟現(xiàn)代醫(yī)學不同的。所以多藥相配,增效減毒,這種方法和現(xiàn)代有些新藥研究中的二類藥,特別是一類藥這樣的研究思想,是不太一樣的。它越精煉越好,藥物越少越好。一味藥兩味藥,甚至一種成分,一個部位,從這個方面來,這樣它雖然好像從作用方面集中了,“副作用”容易產生共振。
- 藥量的控制
藥量控制上也是很重要的。在藥量控制方面,中醫(yī)中藥都有個常用量。常用量就是不超過這個范圍,它是限制它的一個用量。是藥三分毒。達到一定量以上毒副作用就大了。這也是在用量上要注意的常用量范圍。
- 炮制減毒
半夏有毒性,用生姜制。制約它的一些毒性,通過炮制,有很多炮制它是可以減輕毒副作用。
- 佐制藥的配伍
佐制藥,君臣佐使里面佐藥三類,佐助藥,佐制藥,反佐藥。佐制藥主要消除藥物的劇烈毒性。這也是一種控制毒副作用。比如歸脾湯,補益心脾,養(yǎng)心安神,它要加點木香,全方補而不滯,防止集中的補益藥,產生滋膩,阻滯氣機,阻滯脾胃。產生這個副作用。佐制藥,經(jīng)常我們有滋而不膩,補而不滯,有些驅邪藥,驅邪不傷正。這些都是控制減弱毒副作用的醫(yī)須配伍方法。
- 反佐藥的配伍
如吃了要吐,我們配反佐藥,防止藥病格拒,這也是控制毒副作用。
- 煎藥方法的要求
煎藥方法方面,很多方都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比如最簡單常用像附子久煎。煎熬時間長。直接就可以解除、減弱毒副作用。這大家都知道,司空見慣了。反應出一種煎藥的方法,時間長短。它跟毒副作用的控制有關系。
- 服藥時間、方法的要求。
有些對胃腸有刺激的,容易引起副作用的一些藥物,往往飯后服用,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 道地藥材的強調
道地藥材是長年來中醫(yī)藥界在實踐當中摸索出來的藥物產地品種,它在發(fā)揮藥效的同時,毒副作用的一個不同。盡量采用的是毒副作用較小的,療效好。所以非常強調道地藥材。我曾經(jīng)說到過,給我印象很深,新疆那個甘草,你稍微吃一些,容易出鼻血。它那個毒副作用就比較明顯。
- 劑型的限定
劑型的限定,就是說選擇一定的劑型,對控制毒副作用有關,比如含有毒副作用的一些藥物,我們往往作成丸劑,丸劑它有時候有蜂蜜這些。能夠緩和,能夠解毒。丸劑,丸者緩也。緩慢的吸收,緩慢發(fā)揮作用。那就可以一定程度減弱毒副作用的發(fā)揮。
- 辨證論治的總體把握
這個非常重要。我們看到的一些現(xiàn)代對毒副作用的報導里,有些是不恰當?shù)氖褂?。有個60歲一老頭用生麻黃18克,6錢,發(fā)汗太過,造成虛脫,休克,搶就來不及就死亡了。你單用生麻黃,不是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用量怎么掌握?不知道。你這樣產生的醫(yī)療事故,你怎么怪到麻黃頭上了?你辨證論治沒也做,中藥是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的運用。那你現(xiàn)在說維生素,維生素吃多了也會出問題。
所以這一點,避免毒副作用,辨證論治的總體把握的正確,首先是個前提。然后具體的技巧,一兩千年來長期的積累下來,中醫(yī)藥豐富的經(jīng)驗,在前面九個方面體現(xiàn)得很多,都是用來控制毒副作用的。至少都是對控制毒副作用有一定作用的。如果不按這個方面去做,你產生毒副作用你不能怪中醫(yī)藥。不能怪那味藥物自身,所以學習中藥方劑,對中醫(yī)藥臨床控制毒副作用的這些諸多方法,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客觀的對待。現(xiàn)代技術結合之后,對毒副作用的認識和解決方法的研究,這個是應該的。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但是和國際接軌的話,要有中醫(yī)自身的特色,保持中醫(yī)理論指導下這種運用,這是個前提。你在違反了這種運用的基礎上,那你怪中醫(yī)自身的方法,說它是這個問題,那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