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規(guī)》該不該讀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第六章“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綱編撰而成。 記者在采訪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少國學啟蒙叢書都將《弟子規(guī)》選入其中,如河北省社科院語言學文學研究所原所長張圣潔主編的《蒙學十三經》、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與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國學啟蒙經典誦讀叢書》等,亦有很多學校將其列入國學誦讀計劃,作為要求背誦的教材。 不過,在《弟子規(guī)》是否適合孩子的問題上,人們爭議四起。 有家長認為,《弟子規(guī)》對于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過于具體,壓抑了孩子的天性。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無法很好地引導孩子了解其中的精華,規(guī)避其中的糟粕。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龔鵬程坦陳,與南北朝時興起的《千字文》、宋末流行的《百家姓》《三字經》相比,出現(xiàn)于清末的《弟子規(guī)》是對《論語》“學而”第六篇的過度“咀嚼”,難以稱之為經典的國學啟蒙讀物。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也曾指出,《弟子規(guī)》是舊道德的規(guī)范,不宜簡單拿來直接當作課本。 張女士是一所大學的副教授,她對兒子的教育有著自覺的探索意識。兩歲半時,她將兒子送進了專注于誦讀經典的社會機構,《弟子規(guī)》是學堂教授的第一本書。上小學后,學校要求背誦的第一本國學啟蒙讀物也是《弟子規(guī)》。在她看來,孩子不會逐句記住所有的話,更多的是感受其中的精神?!兜茏右?guī)》教導的是一種“禮”,是“尊重”。年齡較小的孩子處于“記憶力強,理解力弱”的階段,不必過度強調“理解”,更多的是為孩子種下“善根”,這些字句會隨著成長慢慢融進他的行為中?!八诤托∨笥严嗵帟r,就會說出‘兄道友,弟道恭’?!?/p> 賈女士的孩子在幼兒園時就依老師要求背誦過《弟子規(guī)》。她告訴記者,國學啟蒙讀物往往三四字一句,押韻對偶,朗朗上口,易于背誦,對孩子并非負擔,而是在不知不覺間爛熟于心的?!皩⒆觼碚f,這些國學啟蒙讀物是一種有益的規(guī)范?!?/p> “在社會缺乏規(guī)范的當下,國學教育依然有著深遠且巨大的價值。但是對于《弟子規(guī)》等書本的解讀、理解要有一個轉換過程,才能與當代文化、價值觀進行更好的融合?!敝袊嗣翊髮W國學院教授袁濟喜如是說。 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教授認為,《弟子規(guī)》有太多“這個不準,那個不要”,短短的1080字就有40個“勿”,不利于孩子天性的發(fā)揮以及批判精神的養(yǎng)成?!暗?,正如美國愛家協(xié)會主席杜布森博士所說:‘沒有堤岸的河流,不過是一片沼澤。’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引導,需要規(guī)訓和約束?!兜茏右?guī)》中的部分內容,諸如‘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等等,即使在今天用挑剔的眼光來看,也很難否定其必要和價值?!薄?/p> 熱鬧背后問題多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家長并不認可“全日制”的讀經機構——單一的知識結構,封閉的價值觀來源,壓抑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人所詬病。然而,培育孩子的學養(yǎng)和教養(yǎng),是家長們的共同期待和訴求。也正因如此,在學校內開展正規(guī)的國學教育才會受到家長們的歡迎。 與強烈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學校的國學啟蒙教育,遠不能令大眾滿意。張女士向記者抱怨道:“現(xiàn)在學校更注重的是學生記住了多少,考試能寫出來多少,學生基本都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老師的講解也往往流于表面,無法起到引導學生的作用,更別說創(chuàng)造身體力行的環(huán)境?!?/p> 那么,學校的國學啟蒙教育究竟是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卡了殼”? 在山東省臨沂市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張淑琴看來,國學內容編入語文教材的篇目較少;國學進課堂沒有納入課程計劃,時間上沒有保證;缺乏更多可以選擇的系統(tǒng)教材;學校缺乏自主序列選編國學教材進課堂的能力,教師的國學素養(yǎng)需要提高等等,這些都是制約國學教育發(fā)展的因素。 “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學校一、二年級的補充讀物是《必背古詩120首》,之后再無統(tǒng)一要求。而對于應該在什么階段安排什么樣的國學啟蒙書目,我并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其他教師一樣也很迷茫?!币晃粡氖抡Z文教學多年的小學教師對此深有感觸,“迷茫、沒把握”是她對記者經常說到的詞。 “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師的國學底蘊不夠深厚,無法有效地為學生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解讀,也無法為學生布置最科學合理的書單。同時,學校缺少統(tǒng)一的教學研討活動以及統(tǒng)一的指導思想,因此老師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較為迷茫。另一方面,在考試的指揮棒下,不少家長認為課外背誦不會出現(xiàn)在考試之中,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因此不予配合?!彼f。 “在為什么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問題上,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有很強的功利心態(tài)。他們將傳統(tǒng)文化啟蒙書籍作為一種道德指南,希望孩子學習后變得聽話好管。這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功效之一,但如果把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僅限于此,那就太狹隘了。”徐梓說。 如何融入現(xiàn)代教育體系 “大家對《弟子規(guī)》等國學啟蒙讀物的批評,并非針對作品本身,而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不認可?!睆埮勘硎?。 徐梓說:“學習經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作為知識之學,把它當作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文本,進而了解古人對孩子的日常生活行為有哪些要求;二是作為‘心性之學’,將其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指南,培養(yǎng)道德的原則,要求在生活中踐行?!?/p> 徐梓認為,即便是在古代,啟蒙教育也分為蒙館和經館,強調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施教?!艾F(xiàn)在,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應從蒙學讀物、唐詩宋詞著手,循序漸進,在誦讀中感受祖國語言的優(yōu)雅和精致,著力培養(yǎng)孩子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興趣?!?/p> 他還指出,不宜過早要求孩子背誦《道德經》和《四書五經》之類的經典。“這些過于深奧的經典往往內容艱深,用字冷僻,讀起來有佶屈聱牙之感。對此,孩子們無法保持持續(xù)誦讀的熱情,反而破壞了他們對于經典的興趣,導致在真正需要經典時選擇遠離經典?!?/p> 袁濟喜認為,推廣國學教育,培訓老師是當務之急?!笆聦嵣?,既能深厚地理解傳統(tǒng)文化,又熟知現(xiàn)代教育文化體系的教師是非常欠缺的。” “當然,是否由教育主管部門制定書目,仍有待商榷。”他表示,目前各個地方都在進行國學教育的探索,在還沒有達到一個成熟的程度時,過急地讓行政力量介入,可能適得其反。 徐梓對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現(xiàn)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進入了瓶頸期,要想有效、健康、持久地發(fā)展,不能各行其是?!艾F(xiàn)在很多學校對傳統(tǒng)文化教育需求迫切,但對為什么學、學什么和怎么學等問題都很茫然,也沒有能力研發(fā)教材。因此,亟須教育主管部門召集相關學者,進行頂層設計,明確學習目的,精選學習內容,制定相關標準。各地可以依據(jù)這一標準,因地制宜、因校而異地開設傳統(tǒng)文化課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既可以是誦讀經典,也可以是學習傳統(tǒng)文化知識,還可以是書法、剪紙等技能技藝的學習。” (光明日報記者 陳慧娟 晉浩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