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皮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味甘;性微寒。 《滇南本草》:性微寒平,味甘淡。 《本草再新》:味甘,性涼,無(wú)毒。 【歸經(jīng)】 歸脾、小腸經(jīng)。 《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jīng)。 【功效主治】 清熱利水;消腫。主水腫;小便不利;泄瀉;瘡腫。利尿消腫。用于水腫脹滿(mǎn),小便不利,暑熱口渴,小便短赤。 《本草圖經(jīng)》:功用與冬瓜等。 《綱目》:主驢馬汗入瘡腫痛,陰干為末涂之,又主折傷損痛。 《滇南本草》:止渴,消痰,利小便。治中風(fēng)。 《本草再新》:走皮膚,去濕追風(fēng),補(bǔ)脾瀉火。 《山東中藥》:利濕消暑。 《重慶堂隨筆》:解風(fēng)熱,消浮腫。 《分類(lèi)草藥性》:治水腫,痔瘡。 《江蘇植藥態(tài)》:治腹瀉、足跗浮腫。 水腫 本品味甘,藥性平和,善于利水消腫。用于治水腫,如《湖南藥物志》以本品配五加皮、姜皮,煎服;若治體虛浮腫,如(《浙江藥用植物志》)用冬瓜皮、赤小豆、紅糖適量。煮爛,食豆服湯。 暑熱證 本品性涼,有清熱解暑的作用。用于治夏日暑熱口渴,小便短赤,如(《四川中藥志》)冬瓜皮、西瓜皮等量,煎水代茶飲;若治暑濕證,可與生薏苡仁、滑石、扁豆花等同用。 清熱止咳 用于痰熱內(nèi)阻咳嗽,常與清熱化痰藥同用。 利濕排膿 用于肺癰,常與蘆根、薏苡仁、黃芩等同用。 用于腸癰,常與大黃、丹皮、桃仁、冬葵子同用。 |
|
來(lái)自: 老萊養(yǎng)生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