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解讀之痛(七)2012-02-21 本文行家:簡直
甲骨文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chǎn),從1899年被發(fā)現(xiàn)時,它就向世人彰顯著無窮的遠古信息。然而,四代學人的不懈努力,也許尚未掀開這部歷史寶藏的帷幕,這一切,都因為我們不認識那些字,更可怕的是可能認錯了那些字。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路,沒有構建起科學的研究體系。 不怕,一切都可以重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們從來不會輸?shù)羰裁础?
甲骨學的根本出路只有一條——以科學思維加強基礎研究
甲骨文是商代文獻這一定義的提出,非常重要。其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 1、用“文獻”取代“卜辭”,內(nèi)涵的特征減少,擴大了外延,意味著甲骨文有著更多的可能性,以此可促進甲骨文研究跳出原有的框架。 2、用“文獻”取代“卜辭”,明確地展示了甲骨文更為重要的史料價值,使甲骨文研究能夠獲得更廣泛的支持,跳出文字學的框架,直接與歷史學接壤。 將甲骨文當作一種文獻,是以科學思維加強甲骨文基礎研究的基礎,惟其如此,才能摒除原有蕪雜信息,接受更加廣泛的推測,進而一一驗證,獲得更加可靠的研究成果。 僅有科學思維的開端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科學方法的使用。 具體而言,以下一些要點是無論如何應該給予重視的。 第一,甲骨文從理論上是絕對可以被全面釋讀的。 甲骨文是一種文字,這不會有任何人反對。文字一定有確定的形、意、音,這也不會有任何人反對。文字的無序排列組合,當然讀不成句,只要成句甚至成章的文字,一定可以用到別處,用到任意一處。 正是建立了上述的邏輯,我們才能認定,甲骨文字與甲骨文,是絕對可以被全面釋讀的。 然而,甲骨文出土百十年,卻沒有被全面釋讀。正像一些學者如黃奇逸教授、璩效武先生所指出的那樣,矛盾百出,疑竇重重。 我們提到過,甲骨文具有雙重屬性。作為文字,它具有史料的屬性,作為沒有被系統(tǒng)釋讀甚至其性質都不明朗的文字,它又不得不作為一種遺物,成為考古學的對象。這真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原本可以“自證”的體系,卻不得不需要其他的證明,那些鉆鑿燒灼痕跡,實在是繞不過去的。這就需要甲骨文研究學界,必須有系統(tǒng)思維能力和跨界研究能力,至少有協(xié)同作戰(zhàn)的能力。 第二,文字考釋是甲骨文研究的根,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 正如我們所指出的,甲骨文理論上是可以全面釋讀的,是能夠“自證”的。關鍵是如何進行文字考釋。 現(xiàn)狀是,像璩效武先生這樣的學者,太少太少。人們挖空心思把一片茶葉包裝成鉆石賣出去,堂而皇之地將萬元茅臺酒鋪灑在官場商場的酒桌上,也不愿意付出哪怕九牛一毛,去探索中華文明的開端和延傳。而在甲骨學業(yè)內(nèi),似乎甲骨學研究已經(jīng)大功告成,對甲骨文已經(jīng)了如指掌,其研究成果懷疑不得,所有的新探索都沒有結果,所有的探索者都只有遺憾。 這話好像有點過,但是我們來看看現(xiàn)實: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就開始的甲骨文數(shù)據(jù)處理工作進展到哪里了?至今連個權威的完整的甲骨文數(shù)據(jù)庫都沒有。計算機信息化處理技術在甲骨文研究領域的應用遲緩到令人吃驚。要知道,如此浩繁的甲骨文數(shù)據(jù),其圖像信息處理是至關重要的。在殘片綴合、文字考釋、性質界定等基礎研究過程中,圖像處理分析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記者參觀過安陽師院的甲骨文信息處理研究室,他們想有作為,但靠他們這一點人力物力和甲骨資源,又能做出什么?國家圖書館的館藏甲骨數(shù)據(jù)庫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但圖像檢索功能沒有,因為沒有科學的甲骨學認識,也就沒有科學的甲骨文檢索方法。但我愿意相信,有了這么好的原始圖像數(shù)據(jù)庫,應該會對甲骨文考釋助益極大。感謝我們的公共學術機構,看到他們所做的工作,使我們經(jīng)常感覺到不太孤單,甲骨學仍有機會得到徹底的重視,仍有機會由“絕學”轉為“顯學”。 第三,有了完整的原始圖像信息資料,就需要一一驗證多種假設。 甲骨是全息的。在以前,它只是“卜辭”的載體,而在今天,它應該是“文獻”的載體。這樣,我們就有可能對所有的假設進行驗證,在得到結果之后,將其運用在更多的場合,如果運用曉暢,則進一步證明其合理性,如果出現(xiàn)問題,再返回重新驗證或者修正假設。這樣的往返過程就是科學方法。通過典籍來做出各種推論,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假使典籍記載也是相互矛盾或者分歧的呢?就會導致不必要的口水仗。通過邏輯判斷也會出問題,因為不同的世界觀一定會導致不同的邏輯。邏輯和典籍都很重要,至少它們能夠給出很多假設,作為研究的起點,但最終要獲得實證,還得用物證來說話。 甲骨文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chǎn),從1899年被發(fā)現(xiàn)時,它就向世人彰顯著無窮的遠古信息。然而,四代學人的不懈努力,也許尚未掀開這部歷史寶藏的帷幕,這一切,都因為我們不認識那些字,更可怕的是可能認錯了那些字。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路,沒有構建起科學的研究體系。 不怕,一切都可以重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們從來不會輸?shù)羰裁础?/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