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前往周都洛陽,向老子請教禮的學問。令人驚奇的是,老子并沒有給他講“禮”。這是為什么? 老子認為,“禮教”用等級關系籠絡人心,是社會動亂的根源,頂“禮”膜拜是不對的。 《老子》38章說:失去了“道政”(上德)而后才有“德政”(下德),失去了“德政”而后才有“仁政”,失去了“仁政”而后才有“義政”,失去了“義政”而后才有“禮政”。所謂“禮”,是王公貴族不講信用的產(chǎn)物,是引發(fā)爭權奪利動亂的罪魁禍首。(“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span lang=EN-US>) 正因為如此,老子主張以“道”作為治理國家社會的指導,而不以“禮教”來欺騙百姓、維護王公貴族私利。所以,老子不客氣然而也很中肯地勸告孔子。 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和骨頭都已經(jīng)腐爛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作為君子,國家政治清明,理想能夠?qū)崿F(xiàn),就可以出來做官;如果國家政治黑暗,抱負不能施展,那就隨遇而安。我聽說,善于經(jīng)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謙虛得像愚鈍的人。拋棄您的驕氣和過多的欲望,拋棄您做作的姿態(tài)和過多的志向,這些對于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罷了。(“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史記》卷六十三) 老子的話非常直率,也非常中肯,同時也充滿著一種希望,就是要孔子去掉驕氣和奢望,審時度勢,守拙歸真,大智若愚,方能成就大業(yè)。 孔子對于老子的善意規(guī)勸持何種態(tài)度? 孔子離去以后,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wǎng)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龍,我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它是駕著風而飛騰升天的。我今天見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龍吧!”(“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zeng)。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同上) 有人說這是孔子贊美老子為“龍”,其實是孔子嘆息自己不能降服老子??鬃诱J為鳥可以織網(wǎng)捕獲,魚可以用魚餌引誘釣取,獸可以用箭射得,唯有龍無法制服,因而發(fā)出感嘆:“道不同不相為謀”。 孔子堅持己見,克己復禮,終于為歷代當權者所追捧,被譽為維護專制制度的“圣人”。 然而,“天道員員,各復其根”,專制制度也是有生有滅的,人類社會必然回歸淳樸,信仰老子“道德”思想的人,一定會順應自然在戰(zhàn)勝專制集權的凱歌聲中享受進步的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