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位于“桃花源里人家”——黟縣東北部,距黟縣縣城11km,村落面積6000m2,現(xiàn)存明清時期古建筑137幢。宏村始建于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間改為宏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 宏村的選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系。 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xiāng)村”,聯(lián)合國專家稱贊它為“舉世無雙的小城鎮(zhèn)水街景觀”。因為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有時云蒸霞蔚,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四周山色與粉墻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 水在宏村的選址中作用重大。相傳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縣唐模、黟縣奇墅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災。后來汪氏舉家遷到雷崗山下,最初建十三樓,取名弘村,取弘廣發(fā)達之意。鑒于以往教訓,宏村在規(guī)劃時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預防火災的能力,后歷經400余年、幾代人的努力,特別是明永樂年間宏村76世祖汪思齊請風水先生勘定環(huán)境,對建筑重新布局,宏村的設計、構造最終實現(xiàn)。 在村落的科學布局中,水起著重要的作用。整個村落采用仿生學的“?!毙尾季?,以雷崗山為牛頭,村口的兩株古樹為牛角,月沼為牛胃,南湖為牛肚,蜿蜒的水圳為牛腸,民居建筑為牛身,四座古橋為牛腳,稱作“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形狀惟妙惟肖,整個村落就象一頭悠閑的水牛靜臥在青山綠水之中。 宏村有著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統(tǒng),水系設計科學又別出心裁。村民們將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內,開鑿了一條近1米寬的水圳,九曲十彎,為各家各戶提供生活用水,同時也起到調節(jié)氣溫和美化環(huán)境等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構成了宏村獨特的風貌。村內外人工水系規(guī)劃,體現(xiàn)了人類巧用自然資源的智慧,可以說是節(jié)約型社會利用可再生資源的典范。 水在村內建筑中也不可或缺。宏村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園林,也有書院和祠堂等公共設施,建筑組群比較完整。村內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圍繞著月沼布局,住宅多為二進院落,有些人家還將水圳引入宅內,形成水院,開辟了魚池。營造出“門外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環(huán)境。比較典型的建筑有承志堂、南湖書院、樂敘堂、敘仁堂等,數(shù)百戶粉墻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構成一個完美的建筑藝術整體。
|
|
來自: 昵稱18892371 >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