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子,歷世化生,宣說道要,教化萬方。迨及漢代,祖天師得太上親授正一之道,立教度人,佐時理化,修行正身,禁罷巫覡淫祀,傳揚真道,教治國之君務(wù)修道德,忠臣輔佐務(wù)在行道,民人內(nèi)修慈孝、外行敬讓。祖天師及嗣師、系師,宗承太上道德之旨,以《老子五千文》為道民奉習(xí)的要典,著作《老子想爾注》闡明立教要義,闡揚信道、敬道、行道、守道、法道、志道、宣道的教化宗旨,實已成為道門諸派設(shè)教之玄綱。 《老子想爾注》自清末從敦煌莫高窟再現(xiàn)于世,雖然只有道經(jīng)34章半的寫本殘卷,但卻彌足珍貴。該書對《老子五千文》自成體系的詮釋和闡述,是今天我們研究早期道教教義思想的可靠依據(jù),從中可以窺見祖天師立教的要義。該書既闡釋了“道”為萬有之根、神真之本的神圣性,又指出了如何去做才合乎“道”的義旨;既確立了以道為至尊的最高信仰,又經(jīng)典地宣說了如何珍愛生命、如何正身處世的教義,從而教化人們樹立起有益于佐時理化、修行真道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此,謹(jǐn)就個人研讀所得,略述于后。 一、道為至尊。作為道教最高信仰的“道”,是宇宙萬化的根本?!断霠栕ⅰ分姓f:“道者,天下萬事之本”。天下所有事物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都本于道,但道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只可知之不得見之?!蹲ⅰ分姓f:“道至尊,微而隱,無狀貌形像也”。又說:“道氣常上下,經(jīng)營天地內(nèi)外,所以不見,清微故也”。道以清微之氣經(jīng)營天地內(nèi)外的萬事萬物,雖然不得見,但道氣卻蘊含在其中,是造化萬有的因子。由此可知,宇宙萬物皆是具有道性的,誠如道經(jīng)中所說,道就像鹽一樣溶在水中,只可知之不得見之。然而,至尊的道以清微之氣經(jīng)營天地內(nèi)外雖然沒有形像,但道之氣卻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道散形為氣則經(jīng)營萬有,聚形為神就是太上老君?!断霠栕ⅰ分姓f:“一者,道也。一在天外,入在天地間,往來人身中。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昆侖?;蜓蕴摕o,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标P(guān)于對“道”的理解,唐代著名道士吳筠在其所著《玄綱論》中概括說:“道者,何也?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 太上老子所闡述的“道”,既是祖天師立教的根本,也是后來道教各位祖師開宗立派的依據(jù)。故耆山公在其所著《道門十規(guī)》開篇中曾說:“道所由立,出乎太上,一也”。道的至尊無上、道的神圣無比和道的普遍存在,不僅構(gòu)成了完整的道教信仰體系,也確立起了以道為最高理念的終極價值追求。對于奉道之人來說,就是要信道敬神,行道致生,守道全身,法道言善,助道宣教。 二、生道合一。生道合一是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信仰追求,祖天師在《想爾注》中就此作了精辟闡述?!断霠栕ⅰ分姓f:“生者,道之別體也?!睆娬{(diào)生就是道的體現(xiàn),“行道者生,失道者死”。養(yǎng)生之樞要在于“結(jié)精自守”,令“五藏皆和同相生”?!断霠栕ⅰ氛J(rèn)為,“精者,道之別氣也,入人身中為根本”。精是人生存的根本,只有寶精不失才能長生?!蹲ⅰ分姓f:“古仙士實精以生,今人失精以死”。如何實精寶精呢?《注》中提出:“夫欲寶精,百行當(dāng)修,萬善當(dāng)著,調(diào)和五行,喜怒悉去”。這樣就能“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想爾注》提出的以生體道、積精成神的要義,事實上成為了“生道合一”教義的思想先導(dǎo)?!短侠暇齼?nèi)觀經(jīng)》曾明確提出:“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司馬承禎《坐忘論》也說:“養(yǎng)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二者不相離,然后乃長久。” 三、信行真道。學(xué)道奉道,要在修真,修真成真即是得道,所以歷代修真得道者皆被尊稱為真人真君。祖天師立教之初,巫覡淫祀之故俗紛擾百姓,諸般邪說迷惑人心,太上親授祖天師正一之道以整治邪偽,教道民摒棄邪偽,從正以合真,亦即是信行真道。就此,《想爾注》有非常明確的闡述:《注》中說:“真道藏,邪文出,世間常偽伎稱道教,皆為大偽不可用”。而“知真道者,不事邪偽伎巧”。所謂真道,一是要“勉信道真,棄邪知,守本樸”。二是“天之正法,不在祭食禱祠也”。反對故俗之祭祀。陸修靜在《道門科略》中也曾說:六天故氣(即故俗之風(fēng)氣)致使人鬼錯亂,蒙惑百姓,為所欲為,勞財傷命,因而太上新出三天正法以整治之。三是排除一切邪偽之說及有害生命的行為,《注》中說:“邪文滋起,貨賂為生,民競貪學(xué)之,身隨危傾,當(dāng)禁之。勿知邪文,勿貪寶貨,國則易治”。要體大道之真,保守自身之真,從而得成真道。 四、清靜為本。清靜是道教修道處世的重要教義。《想爾注》已把“清靜”視為貴生合道的根本。《道德經(jīng)》中說;“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蹲ⅰ穼Υ嗽忈屨f:“道氣歸根,愈當(dāng)清靜”。指出“知寶根清靜,復(fù)命之常法也”。認(rèn)為修道者“入清靜,合自然,可久也”;“不合清靜,不可久也”。也就是說,只有入清靜、合清靜,以清靜為恢復(fù)生命活力的持之以恒的法則,生命才能得長久。所以,“道人當(dāng)日重精神,清靜為本”,方能達(dá)成長生久視之道。清靜為本就是要一心樂道,不受世俗榮名寵祿的纏繞,排除世俗一切的私心思慮,不以美食珍寶俗事縈繞心中,拋棄邪說,心胸坦蕩。《注》中說,“求生之人,與不謝,奪不恨,不隨俗轉(zhuǎn)移,真思志道”。并說,“有榮必有辱,道人畏辱,故不貪名,但歸志于道,唯愿長生”。當(dāng)效法“道常無欲,樂清靜”?!断霠栕ⅰ匪^承的《道德經(jīng)》的“清靜”思想,一直在道教中被視為修道的根本。如《太上老君說常清常靜經(jīng)》就曾指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五、道貴中和。道家之言“中和”,源于《道德經(jīng)》“道沖而用之又不盈”?!皼_”即陰陽二氣之中和?!短菩谟⒌赖抡娼?jīng)》闡釋說:“言道動出沖和之氣,而用生成。有生成之功,曾不盈滿?!薄断霠栕ⅰ贩浅V匾曋泻团c生的內(nèi)在密切關(guān)系,《注》中說:“道貴中和,當(dāng)中和行之”。所謂“貴中和”,要旨就是學(xué)生、全身、守道,因為只有生命的生生不息才是合乎道意的?!蹲ⅰ吩谠忈尅岸嘌詳?shù)窮,不如守中”句時說:“多知浮華,不知守道全身,……不如學(xué)生,守中和之道”。中和之道既要求人正確對待生命與身外之物的關(guān)系,為此,《想爾注》提出不論富貴貧賤,都應(yīng)“各自守道為務(wù)”;同時,更要求注重人身五藏五行的和諧,從而認(rèn)真體會人自身生命內(nèi)在的和諧?!蹲ⅰ吩谠忈尅按炱滗J”與“不失其所者久”二句時說:“五藏所以傷者,皆金木水火土氣不和也”;“今當(dāng)和五行,令各安其位,勿相犯”?!断霠栕ⅰ愤M而提出了“和則相生,戰(zhàn)則相克”的名言警句。和則相生是對人生社會與宇宙生生不息奧妙的提煉和概括。闡述祖天師教導(dǎo)的《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jīng)》開篇即指出:“道以沖和為德,以不和相克。是以天地合和,萬物萌生,華英熟成。國家合和,天下太平,萬姓安寧。室家合和,父慈子孝,天垂福慶。賢者深思念焉,豈可不和!”這就是說,天地自然萬物、國家社會家庭,都必須保持和諧的狀態(tài)才能生生不息。《想爾注》所提出的“和則相生”的思想,是道教追求和諧生命、和諧人生、和諧社會、和諧自然的重要思想資源。 六、積善成功。積善度己,為善助人,行善濟世,功德成神是道教的基本要義。《道德經(jīng)》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蹲ⅰ分姓f:“道設(shè)生以賞善,設(shè)死以威惡”?!靶猩疲离S之;行惡,害隨之也。”“是以人當(dāng)積善功,其精神與天通”。修學(xué)生道者,應(yīng)百行當(dāng)修,萬善當(dāng)備。為了進一說明善行的重要性,《注》以道喻水,以善行喻為水源,身體喻為池的堤封,告誡人們“心不專善,無堤封,水必去”。并說:“行善不積,源不通,水必燥干”。也就是說,人若不行善積善,就像無源之池水,不久就會干涸?!蹲ⅰ穭駥?dǎo)“不善人要從善人學(xué)善”。強調(diào)要親求善之人,譽學(xué)善之人,謂“見求善之人曉道意,可親也。見學(xué)善之人勤勤者,可就譽也”。要至誠守善,仁義慈孝,勿驕上人,勿矜身,勿伐身,勿貪兵威??傊且诺佬猩?。 七、奉持道誡。戒以自律,戒以斂心,道戒是道教立教的重要內(nèi)容?,F(xiàn)存的《想爾注》雖然只是一個殘卷,但篇中言及道誡就有三十多處。如言要“尊道行誡”,要“自威以道誡”,“人欲舉動勿違道誡”,“結(jié)志為生,務(wù)從道誡”,“志意不可盈溢違道誡”等等。對于誡與人生及守道的關(guān)系,《想爾注》以淵、水與魚的關(guān)系作了形象的比喻。謂“誡為淵,道猶水,人猶魚,魚失淵去水則死,人不行誡守道,道去則死”。意在告誡人們要守持道戒,要盡可能約束自己不貪榮名,不強求尊貴,不為惡事,唯愿長生。《想爾注》本身雖然未見具體戒條,但在《太上老君經(jīng)律》中曾載有《道德尊經(jīng)想爾戒》,明確提出了“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行無名,行清靜,行諸善;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的要求。孟安排《道教義樞》稱之為“想爾九戒”。從《想爾注》及這個“想爾九戒”中可以知道,其所一再強調(diào)的道誡,關(guān)鍵點是要人的言行合乎道意,亦即道的內(nèi)在價值。 《老子想爾注》所展示的祖天師立教的基本要義,不僅為歷代祖師立教宣化確立了重要的指導(dǎo)思想,也為道教教義體系的構(gòu)建和道教的健康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今天我們重溫這些基本要義,就是要在繼承和發(fā)揚道教尊道貴德、生道相守、和則相生、積善成功等傳統(tǒng)教義思想基礎(chǔ)上,謹(jǐn)記祖天師及歷代祖師高道的教誡,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道教教義,建構(gòu)既合乎道意又符合時代要求的教義思想體系,以服務(wù)社會人群,利益家國天下。 作者單位:中國道教協(xié)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