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學習與討論范圍以郝老的講稿內(nèi)容為基礎,六經(jīng)病證篇為主,一般不涉及前四后八篇。
184條:---答曰:陽明居中,主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 郝老:陽明在人體最內(nèi)部,它是居中的,它和廣博的大地是同類的性質(zhì),主土也。大地上的事物,樹高千杖,葉落歸根,大地化育了萬紫千紅的生命世界,所有的生命死亡以后都和大地融化在一起,不會再跑到其他地方去。 姜老:前人以為陽明病自止,與他經(jīng)不同,因胃為戊土,從燥化而為實,實則無所復傳,其說無聊。 悟道:所選郝老的一段話,是針對條文的文字來釋義。郝老認為,例如,陽明病如攻下太過,也有轉入三陰之證。 《講義》的說法是,應當靈活理解。 本條直接涉及五行術語。一個說:靈活理解;一個說:其說無聊。
256 條: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ハ嗫速\,名為負也。---。 郝老:這是我們涉及到的條文中,直接涉及到五行生克的問題,木是克土的,"其脈不負者,為順也",陽明和少陽同病,如果脈象表現(xiàn)為滑、大、數(shù)、實、提示了陽明脈盛,那么木氣不能克土,這就叫做"順",這就叫做"不負",它的預后就好。如果脈象表現(xiàn)的是少陽弦脈為主,這就叫木氣盛,土氣虛,木就容易克土,這就叫"負",這就叫"失",預后它就不好。"互相克賊,名為負也",為什么把它叫做"負"啊?木旺而土虛,木氣能夠克土,這就叫"負",這就是"逆",這就是"不順"。這段話呢臨床意義不是太大。 姜老:此條經(jīng)脈家言也。 ** 言外之意,本條文非仲景原文。 悟道:本條涉及五行生克。一個說:臨床意義不大;一個說:經(jīng)脈家言。(不承認)
雖然原序說:“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但是直接涉及到五行術語的僅此兩條,尚且如此評語。令人費解? 相比較而言,在金匱開篇的《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篇,即提到了五行生克,而且是提高到了全書概論形式的地位。分析其原因, 傷寒論 金匱要略 主論傷寒 主論雜病 六經(jīng)辯證 臟腑經(jīng)絡辯證 辯證為主 辨病為主 陰陽分六經(jīng)系統(tǒng) 五行分五臟系統(tǒng) 六經(jīng)之間的病理關系為主 五臟之間的病理關系為主 郝老提示,本論中很多地方使用對偶的形式來表述證法方藥。如果我的理解不錯的話,這種對比也是其中之一嗎?我們在理論和臨床上如何使兩者達到辯證的統(tǒng)一呢?這是實際問題!
原書《傷寒雜病論》,是傷寒與雜病“合十六卷”。如果我們從單獨學習傷寒論的角度來看,金匱開篇的《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篇,因為主要是論述雜病原理的,所以王叔和沒有編入傷寒論。由于傷寒有很大篇幅涉及雜病,況且任何疾病都不可能與臟腑無關,所以我主張在單獨學習傷寒論的同時,須知金匱開篇第一句,千古名言: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這言簡意賅、寓意深刻、惜墨如金的12字,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在臨床上,都具有重要價值,是五行理論最能站得住腳的一句話。因為傷寒論,畢竟是從《傷寒雜病論》里剝離出來的。重視這12字,作為全面理解仲景五行理論的提示,而避免造成仲景傷寒論不重視五行的錯覺!
借題發(fā)揮 陰陽學術在中醫(yī)基礎理論中的地位,現(xiàn)代中醫(yī)界認識有不同的地方:一種意見認為,臟腑是中醫(yī)基礎理論的核心,陰陽只是說理工具。一種意見認為,陰陽是中醫(yī)基礎理論的核心,臟腑是次于陰陽級的理論概念。總體來說,爭議不大。對于五行,近現(xiàn)代以來,爭議較大。主流中醫(yī)是肯定的,持否定態(tài)度甚至主張廢除的僅僅是極少數(shù)。我是肯定五行理論的,但困惑不解之處尤多,更談不上與傷寒的聯(lián)系,不加討論。 郝老,在講解發(fā)黃、傳經(jīng)等問題時,借題發(fā)揮,講述了他對五行本義獨到的認識,是本人聞所未聞。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用不著我在這里鸚鵡學舌。 學習心得主要有: 1,五行指五種氣的運動形式,五行不同于五材。不是指具體的金木水火土。行是氣,無形;材是物,有形。, 2,五行本義與春、夏、長夏、秋、冬、的氣和侯(筆者認為當是指物候)有關。 選金木水火土五字,與漢字象形有關。 3,木主展放、生發(fā),不主升發(fā);升發(fā)是火性。金主斂聚、內(nèi)收,不主降;降是水性。 以往自己一直以為,水火兩極升降,金助降,木助升。是受一氣周流,水火立極,土樞四象理論的影響。不知道是原義如此,還是我理解錯啦?以后有時間再去看看吧。 4,土,為兩極轉化時相對均衡的過渡階段,相對穩(wěn)定性是生命化育的必要條件。
哲學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產(chǎn)生,發(fā)展,頂峰,衰落,消亡。對應生、長、化、收、藏。應該是一個人生,一個器官,一個細胞;一個疾病,一個證候,一個癥狀,------一個規(guī)律性和五個階段性的辯證統(tǒng)一。我們?nèi)绾伟堰@一天才的思想,具體落實到臨床的一個個具體病人、證侯、癥狀的診療上來呢? 難!為其難,才有挑戰(zhàn)性,才值得探索!期盼五行學術的現(xiàn)代化!
|
|
來自: johnney908 > 《傷寒論講座武漢名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