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中國人過年習俗 古畫完整版(附文19篇)

 愛雅閣 2014-01-26

目錄

臘月二十三 家家祭灶神

臘月二十四 撣塵掃房子

臘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

臘月二十七 宰雞趕大集

臘月二十九 小進是除夕

三十除夕夜 歡樂守歲時

初一占三元 歡喜過大年

初二迎婿日 姊妹相聚會

初三小年朝 赤狗不吉利

初四迎灶神 五路財臨門

初五破禁忌 送窮迎財神

初六送窮鬼 上街搶福神 

初七人勝節(jié) 攤煎餅熏天

初八去放生 燃燈祭眾星

初九玉皇會 祭拜安太歲

初十地生日 吃餅旺財運 

十一嚷喳喳 迎請紫姑神 

十二到十六 搭棚鬧花燈

作者:高和安 

圖片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岸?,糖瓜粘”就是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灶神,在時間上有“官三民四船家五”之說,現(xiàn)在一般都是在小年這天。

灶神,俗稱灶君、灶爺、灶王爺,乃“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是千家萬戶被的保護神。

又是臘月二十三,祭灶時間到了,這里我先把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詩》和我們南陽的祭灶民歌介紹給大家:

《祭灶詩》

作者:宋 范成大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云,

乞取利市歸來分。

祭灶民歌

流傳區(qū)域:河南南陽

年年有個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 

兩邊擺下兩盤果,當中放上一碟糖。

黑豆干草一碗水,灶馬拴在灶板上。

香爐焚香燃蠟燭,照得灶爺明晃晃。

當家跪地來禱告,囑托灶爺降吉祥。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祭灶的傳承和民間的重視程度,那么怎么才是如法祭灶呢?這里我把相關的程序介紹給大家。各地區(qū)略有差異,這里以南陽的民俗為主。

一、準備工作:

1、有灶王龕的也要準備灶王神像,最好同時供奉有灶王奶奶。

2、灶王像橫聯(lián)“東廚司命主”、“人間監(jiān)察神”“一家之主”,左右聯(lián)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3、將灶臺、案板、鍋碗瓢盆收拾得干凈,廚房利索整齊,敬神如敬人,心誠則靈,關鍵是要小心細致,體現(xiàn)恭敬之心,在打掃收拾的時候不能有任何怨氣。

4、準備供桌、肥碩公雞,燒餅(火燒兒)、麥芽糖或麻糖(甘蔗)、草料皮豆、茶、香、燭、酒、裱紙、鞭炮。

二、祭灶程序

1、祭灶時間從黃昏入夜時開始。

2、將舊神像揭下來放在掛在鍋灶臺加柴點火口處。

3、擺放供桌,在上面擺上公雞,燒餅、麥芽糖(有條件的擺放黃羊腿兩個)。

4、置放蠟臺,香爐以備上香之用。

5、在雞前面擺上干草料豆和水。

6、男主人面朝灶王,焚香三柱,斟酒三杯,跪拜禱告。

7、禱告詞:

灶王爺爺本姓張,天宮述職拜玉皇,

今天就是二十三,敬送灶爺您上天。

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

供的糖餅甜又香,請對玉皇把好話講。

然后默默自言自語檢討自已的行為,請灶王爺體諒,不要計較,不要上天匯報自己不好的。說自己壞話。

8、雙手抱拳,虔誠送灶神啟程,口誦:“恭送灶王爺上西天”

9、點燃灶王畫像,三叩頭,默默念誦:“拜托灶王爺多言好事,多降吉祥;讓我們一家新的一年財運亨通、豐衣足食、家庭和睦,幸福安康?!?/p>

10、燒裱紙(馬匹、官帽、弓箭、刀槍和衣甲的黃紙張)給灶王爺、然后燃放鞭炮歡送。

注意,年三十晚上貼春聯(lián)時,把新的灶神像忒在廚房灶神位。

三、祭灶禁忌

1、女子早上為祭灶準備制作燒餅麻糖等,這時候可以拜灶神,祭灶時不能到場。

2、“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祭灶禮儀過程不能有女眷。

3、祭灶時,要一家大小恭敬,不能胡說,尤其不能說忌諱的話。

4、祭灶當天如有打碎東西,不順不吉之應,一定要討口彩,用吉利話消除不良信息。

5、祭灶當天不得宰殺動物,灶王神還在,走后才能宰殺。

6、“祭灶不祭灶,全家都來到”祭灶時,家里人都要剛回來(在外地工作的不論)

7、忌諱搗蒜,小年搗蒜搗窮家,最好這天不要搗食物。

8、祭灶當天嚴禁污言穢語

四、灶王奶奶的傳說

神話傳說,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慧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窮人。她偷偷地愛上了一個給人家燒火做飯的窮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惱怒,就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著窮小伙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兒,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地給窮燒火的封了個“灶王的職位”。窮燒火的成了家家戶戶的“灶王爺”,玉皇的小女兒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窮百姓們。玉皇本來就嫌棄窮女婿和小女兒,又聽說小女兒從天上往回帶東西,非常生氣,就規(guī)定只準他們每年臘月二十三日回天官一趟,其余時間不準回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過年了,可是窮百姓們還是缺這少那的,有的連鍋蓋都揭不開了。灶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臘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娘家去給窮百姓們要點吃的東西回來。可是,自己家里連點面星星也沒有了,路上沒干糧咋辦哪?百姓們知道后,就你湊一把我湊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兩張餅,給灶王奶奶帶著上路了。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講了人間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還嫌女兒帶回一身窮氣,讓她當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氣得立即就要走,轉(zhuǎn)念一想,不行,兩手空空回去怎么向百姓們交待呀?再說,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親。這時,正好王母娘娘也過來相留,她便順勢說:“俺不走了,明天扎把掃帚帶回去掃掃窮氣。”

二十四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掃帚,玉皇來催她快走。她說:“催啥哩,眼看要過年了,家里沒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p>

二十五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拐豆腐,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明天俺還要割肉哩!”

二十六這天,灶王奶奶剛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說:“催啥哩,家里窮得連只雞都養(yǎng)不起,明天俺還要殺雞哩!”

二十七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殺雞,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路上帶點干糧,明天俺還要發(fā)面蒸饅頭哩!”

二十八這天,灶王奶奶正蒸饅頭,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過年要喝喜酒,明天俺還要去打酒哩!”

二十九這天,灶王奶奶剛打酒回來,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兒回去。她說:“催啥哩,俺們一年到頭連頓餃子都吃不上,明天俺還要包餃子哩!”

三十這天,灶王奶奶正包餃子,玉皇大帝大動肝火,要她今日必須回去。灶王奶奶準備的東西差不多了,就沒有多說話,只是舍不得離開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離開天宮。這天夜里,家家戶戶都沒有睡覺,等著灶王奶奶回來。

人們一看灶王奶奶回來了,還帶回好多過年的好東西,就都點起香火、紙、鞭炮迎接灶王奶奶。這時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們?yōu)榱思o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歷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覺,叫做“守歲”。也有叫做“熬百歲”的。這是為了等著迎接賢惠善良的灶王奶奶從天上回到人間來。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圖片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每年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傳統(tǒng)習俗稱這段時間為“迎春日”,上篇博客講述了,臘月二十三即傳統(tǒng)小年,也就是“祭灶日”的有關事項,明天進入臘月二十四,這一天為“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除舊布新、迎接新年。

按照民間傳說,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送灶神,神明歸天,到了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日,人間就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顧秩序;神明上天之后,要到第二年的初四晚上才回凡人間;在此時間,即使翻轉(zhuǎn)屋子也不必顧慮任何細節(jié),利用這一天搬移物件或砂塵亂飛更不怕沖犯家中神明。要過新年了,因此要趕在這一天開始,好好打掃室內(nèi)外衛(wèi)生,辭舊迎新。

在中國傳統(tǒng)習俗神明信仰中,有這樣一個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尸神是個喜歡阿庾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經(jīng)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臟世界。

一次三尸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仇諸神、褻瀆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于屋檐下,再讓蜘蛛張網(wǎng)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大帝又命王靈官司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 

三尸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在屋檐墻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官司來個斬尺殺絕。正當三尸神在作惡時,灶君發(fā)覺了他的行蹤,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最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通告大家,從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干干凈凈,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wǎng),擦凈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等到王靈官司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fā)現(xiàn)家家戶戶窗明幾凈,燈火輝煌,歡聚祥和樂,人間美好無比。 

王靈官司找不到表明人間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廷,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后大為震怒,降旨押審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劫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幸免。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降祥的恩德,每年民間都要在送灶后開始掃塵,一直忙到大年夜。

掃塵日有以下注意事項:

1、可以翻箱倒柜打掃衛(wèi)生,但是要注意輕拿輕放,不要打破損壞物品,如有不慎,則要念一聲罪過,大神不在小神在,認錯后小神不再匯報你的過錯。

2、掃塵時一定要注意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就按上面?zhèn)髡f,也是要防止三尸神在一些死角處還留有記號沒有清楚掉。現(xiàn)代的電器、天花板、抽油煙機、門墊等都應該注意。

3、古代掃塵要準備有辟邪清穢能力的青竹葉,清除高處的灰埃蛛網(wǎng)?,F(xiàn)在有專門的掃帚、或者其他清掃的工具,如果不是竹掃帚,注意要用竹葉做象征性掃除。

4、“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但是現(xiàn)代社會分工的變化,一個家庭操持的很多都是女性,祭灶很多已經(jīng)由女性來做,二十三不是男的祭灶,則二十四掃除必須男的一起做。體現(xiàn)夫妻一體,不分彼此。

5、臘月二十四掃塵,夫妻無論有什么不開心的事,都不能爭吵,這一天,單位還沒有放假的話,也要抽出時間,一個家庭的成人都應該做一件掃塵方面的事情。 

圖片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在傳統(tǒng)社會里,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diào)節(jié)的,從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開始,春節(jié)期間的民俗天天都有內(nèi)容,明天是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五,按照習俗,是到了“推磨做豆腐”接玉皇的時間,因為地方年俗不同,在河北等地方則有“二十五糊窗戶”的說法。

“二十五做豆腐”: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后,玉帝會下界查訪,玉皇大帝于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于是各家各戶就推磨做豆腐,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這個在傳說中就是做豆腐“接玉皇”祭之以祈福。在這一天里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xiàn),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據(jù)《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記載,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光嚴妙樂的國家,國王凈德和王后寶月光老來無子,十分煩惱,於是邀集道士們舉行祈禱活動。過了半年,依然膝下猶虛。有一天晚上,王后忽然夢見太上老君和諸多神明抱著一個赤色的嬰兒從天而降。王后懇求老君賜給她這名嬰兒。老君微笑應允,王后滿心喜歡收下嬰兒,醒來后便覺身懷有孕。一年以后,即丙午年的正月初九,孩子誕生,滿室生光。這孩子就是后來的玉帝。玉帝聰明善良,長大后仁愛慈悲,將宮中倉庫中所存的財寶都發(fā)送給貧苦的民眾。凈德王死後,他繼承王位,治理國家。不久把王位讓給大臣,深居山中,虔心修行,經(jīng)過一億三千二百劫,成為玉皇大帝。在北宋真宗年間,真宗偽造夢神的事件,封玉皇為“太上開天執(zhí)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天帝”,簡稱玉皇大帝、玉皇、玉帝。玉帝在道教的神仙譜中,位處三清之下,在四御(玉皇、勾陳天皇大帝、北極紫微大帝、后土皇地)之首,或者四御(勾陳、紫微、后土和南極長生大帝)之上。但老百姓卻不太了解玉皇的出處,只是將他當成天上的主宰,是至尊之神。所以對他的祭祀便不可缺。

“二十五糊窗戶”:窗花是貼在窗紙或窗戶玻璃上的剪紙。過去無論南方北方,春節(jié)期間都貼窗花?,F(xiàn)在南方只結(jié)婚時才貼,春節(jié)一般不貼了。而北方貼窗花還盛行,在河北豐寧,春節(jié)期間若誰家未貼窗花,人們就會猜測這個家庭是否出了事。豐寧城鄉(xiāng)的窗花,代代傳承,母傳女,姐傳妹,戶戶相傳,村村相傳。豐寧剪紙在傳承中,精益求精,其風格:陽刻為主,陰刻為輔,疏密方園,對比強烈。既可點染,也可單色。變形大膽,又不失生活依據(jù)。內(nèi)容十分廣泛,是北方剪紙中偏于精細的類形。豐寧剪紙用途十分廣泛,節(jié)日節(jié)令、婚嫁、育嬰、喪葬、祝壽、修廟、建房、祭祀、拜神都可見到剪紙。春節(jié)在窗戶上貼上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窗花是寄托理想的最好載體,想豐收,剪一組莊稼忙。想長壽,剪松柏、剪壽桃。想福份,剪蝙蝠。想多子多孫,剪葫蘆、剪老鼠串葡萄。想富有,剪搖錢樹、聚寶盆;以窗戶為陣地,窗花又是對晚生下輩的啟蒙教育基地。剪曹操、關羽,講忠奸。剪孔孟,講仁義禮智信。剪廿四孝,講孝悌。剪文字,教識文;窗花又是知史明史的教課書。剪女媧,知遠古。剪黃河陣,知武王伐紂。剪十三甲,知罕王起兵。剪林則徐,知鴉片戰(zhàn)爭;窗花又是娛樂消閑的舞臺、電視螢屏。一組戲人讓人們仿佛聽到高亢的梆子腔,火爆的鑼鼓經(jīng)。一組

天河配,使人宛如與牛郎一起,駕霧騰云。一組道具,讓人想到八仙過海。一個小丑,讓人樂不可支。一組娃娃戲,讓人朝花夕拾,回味無窮。

圖片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jié)中才能吃到肉。

“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是殺自己家養(yǎng)的豬;沒養(yǎng)豬的人家則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在臘月二十六,春節(jié)傳統(tǒng)民俗就是“割年肉”“燉大肉”。

臘月二十三開始,送灶神、掃塵、接玉皇、貼窗花,到了臘月二十六,從從這一天起要開始置辦年貨了。在各地鄉(xiāng)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濃了起來。

春節(jié)“割年肉”、這里的年肉一般是指豬肉,而吃“年肉”就是講究要吃紅燒肉,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而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吃一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是多臘月二十六的重要內(nèi)容。

在民俗中,還有“臘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的說法,前兩天掃塵,送神,接神,這兩天則要集中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其意思是說,臘月二十六這天人們要進行洗浴,這樣來年的“福祿”就會更多。這兩天的洗澡,總的來說,是洗去陳舊氣,迎來新喜氣;洗去倒霉運,天天逢好運;洗去憂愁和煩惱,來年快樂身邊繞。洗凈迎福祿,福祿更長久。

圖片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jié)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傳統(tǒng)民俗中,臘月二十七是集中趕大集的日子嗎,在介紹二十六時,我們已經(jīng)提到,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的習俗,山西呂梁地區(qū)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干凈,不留一點污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而全國各地這天都有“宰年雞、趕大集”的習俗。

年謠稱:“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是說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采購。春節(jié)期間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mào)易、購缺賣余的內(nèi)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jié)物品,諸如鞭炮、春聯(lián)、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傊?,春節(jié)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故而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臘月二十七殺雞是有講究的。要殺好的雞,不在當天吃,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因為“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節(jié)日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見到雞,這樣才算圓滿。另外,因為老理講究初一不能動刀,所以,這些東西當然也就要提前定下時間準備好了。臘月二十七這天殺雞,不同的地區(qū)還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在天津,講究只能用公雞,因為要取漂亮的外觀和其雄赳赳的氣派。在北京,老北京人除了在這天要準備雞肉外,還要準備其他的各種肉類,蔬菜等等吃食,也是為的大年里能準備出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和家人一起分享。

二十七趕大集,買雞子,大家一定要注意,這里推介你如何去采買好的活雞或雞肉。

1、不買農(nóng)貿(mào)市場來路不明的死雞。與豬肉相比,雞肉更加“危險”。現(xiàn)在各地出售的豬肉都有嚴格檢疫檢測,而雞肉缺乏正規(guī)檢疫,監(jiān)管差,再加上雞很容易病死,很多養(yǎng)殖戶不得不用藥來維持。因此建議購買有正規(guī)渠道、包裝上標有生產(chǎn)廠家、日期等信息的雞。

2、買顏色發(fā)白的雞肉。活雞被宰后,血會放出來,顏色就會發(fā)白。如果肉質(zhì)發(fā)紅、發(fā)黑,這樣的雞不是病雞就是死雞。如果買整雞,可以通過刀口辨別:如果刀口不平整、放血良好的是活雞屠宰;刀口平整甚至無刀口、有殘血、血呈暗紅色,就可能是死后屠宰的雞。

3、摸、聞辨新鮮。如果雞肉外層微干,不發(fā)黏、不沾手,用手指壓后會立即復原狀,無異味,則說明雞肉比較新鮮。

4、看雞爪挑柴雞。柴雞、草雞等都稱散養(yǎng)雞,價格要貴不少。識別方法是看雞爪。一般散養(yǎng)雞的腳爪細而尖長、粗糙有力,而圈養(yǎng)雞腳短、爪粗、圓且肉厚。

5、看翅膀識別注水雞。雞肉注水,破壞了肉的組織結(jié)構(gòu),使肉失去了原有的品質(zhì)和風味,更嚴重的是還會造成肉類寄生蟲、致病菌污染。這可以看翅膀來辨別,如果發(fā)現(xiàn)上邊有紅針眼或烏黑色,那就證明已經(jīng)被注了水。另外,可以用手指捏一捏皮層,若明顯感到打滑,就可能是注過水的雞肉。

6、買活雞,別挑肉太多的。挑活雞,要選精神活潑、眼睛靈活、眼球充滿整個眼窩、兩翅緊貼身體、毛有光澤的。更重要的是,身上肉不要太多,肉多而肥的雞可能是激素催的。在吃法上講究吃肉挑公雞,燉湯用母雞,這就是說要根據(jù)自己的吃飯來選擇。 

圖片

圖片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后被紅紙代替。

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準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面食了。在地方民俗中,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我們河南人則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p>

在我們河南,發(fā)面蒸饃。每家根據(jù)情況,至少要蒸能夠吃到“破五”(即過正月初五)的數(shù)量,有的人家蒸的饃,甚至能吃到正月底。饃的品種花樣很多,有方形饃、花卷饃、肉包(石榴形的)、菜包、紅薯包等。南部地區(qū)一般不蒸上尖下圓的饃(平時也不做這種樣式的饃,只有在上墳祭祖、敬神還愿時用這種形狀的饃)。北部地區(qū)的饃個頭很大,有1 斤多重一個的,也有3 斤重的。有的在白面大饃上做成蓮花瓣、菊花葉、歪嘴桃等許多花樣兒,再涂上不同的顏色,花花綠綠,紅白相間,十分好看。大花饃一般是春節(jié)期間走親戚時帶的禮品。還有花糕和棗花子饃,也是過年時必須準備的(豫北、豫東尤為重視),特意用上等白面做成,花樣極多。如“二龍戲珠”、“童子獻壽桃”、“富貴不斷頭”、“鯉魚跳龍門”、“蓮花瓣”等。這些花糕的式樣既寄托了人們的某種美好的愿望,又充分顯示出了婦女們高超的技藝,是一種食品藝術。大花糕下有底盤,上用各種花形圖案堆積而成。小的直徑17 厘米左右,二三公斤重;大的直徑30 匣米有余,重5 公斤多,棗花大都是蓮花形,中間接一粒紅棗,有單瓣蓮花形的,也有雙瓣的,棗花供祭祖,花糕供祭神。擺上供案以后,在燭光閃爍下,顯得富麗堂皇。正月初三以后,把這些花饃餾了招待客人。

春節(jié)蒸饃,還帶一點神秘色彩,一般是小心謹慎,閑話少說。如有外人進來,一般也只說一兩句吉利的話。蒸籠漏了氣,發(fā)現(xiàn)后也不能大驚小怪,趕緊不聲不響地封嚴。像“爛了”、“完了”、“不熟”、“黑”等等詞語,都被視為不吉利,在蒸饃的時候是不能說的。沒有蒸籠的人家,要事先約好借蒸籠的時間,別人正在蒸饃,不能去借。用后還籠時,必須在籠里放一個饃,以求兩家富有,吃喝不愁。

從農(nóng)歷二十八到三十上午,都可以是食品“過油”的時間,有炸豆腐、炸丸子(肉丸、豆腐丸、菜丸等)、炸酥肉等,這就是所謂的“炸圪塔”??傊?,這段時間過年的氣氛隆重,女主人都是圍著鍋灶轉(zhuǎn),為的是過一個吉利的大年。再就是“寧窮一年,不窮一節(jié)”,這個“節(jié)”就專指春節(jié),無論日子平時再緊巴,這過春節(jié)準備吃用那可是一點也不能含糊的。 

圖片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一些年的臘月是小進,沒有臘月三十,二十九晚上就是除夕夜了。中國農(nóng)歷歷法是以“朔望月周期”來計算一個月的天數(shù);“朔”所在日為初一,是人們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時刻;“望”所在日為十五,就是滿月的時刻。由于月球、地球、太陽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并非一成不變,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長有短,農(nóng)歷一年中就出現(xiàn)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同時,為了保證農(nóng)歷每月的初一必須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這需要通過觀測和科學推算加以確定。2012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朔”(初一)到正月的“朔”(初一)恰逢小月,因此年三十這一天就這樣被省略了。

有臘月三十的臘月二十九,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俺Α敝械摹俺弊质恰叭ィ灰?;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布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nóng)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qū)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圖片

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三十除夕夜,歡樂守歲時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風俗一致,過年包餃子;而南方各地則風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湯圓、或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圓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少數(shù)地方風俗不同,比如貴州,桌上的魚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后長輩發(fā)“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lián)和門神,并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除夕的主要節(jié)目是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貼春聯(lián)、貼窗花、貼福字、貼年畫、燃爆竹、壘旺火、上墳請祖上大供等。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在自家院子里,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后,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山東吃團圓餃子,三十晚上不許睡覺,守歲過12點,12點后放鞭炮吃餃子;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將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海南至今仍保持"吃新",就是吃新收獲的勞動成果。飯,是用剛從田中收割來的新谷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釀的;菜、魚、肉等均是當年種養(yǎng)的;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餃子時,餃子皮不是一個一個搟出來的,而是將面搟成一個大片后用碗扣成的;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余;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lián)、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除夕在飯內(nèi)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fā)財;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在香港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而飯后的一大節(jié)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nóng)歷新年期間,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袄恰痹瓰椤袄隆?,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也成為了春節(jié)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關于除夕的這些內(nèi)容,此不再贅述,這里給博友們講一下除夕夜的一些民俗和禁忌:  

1、忌倒污水、倒垃圾、丟棄雜物、隨地便溺;這會不小心濺灑到神靈身上。

2、忌惡聲謾罵,大聲呵斥、小孩哭鬧;相傳這種態(tài)度對神靈不敬。

3、忌諱打破碗碟,打破的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念“歲歲平安”,并放在神案上數(shù)天。

4、用水井的從除夕夜到初一都不要挑水,以免驚動龍王,影響到來年的風調(diào)雨順。

5、除夕守夜,燈要徹夜不滅,直到太陽升起,忌黑暗。

6、忌諱做掃除、開箱柜,倉庫門、保險柜門等,以免財氣被趕走,財物丟失;

7、貼窗花、對聯(lián)剩下的漿糊不能留,否則來年日子會越過越糊涂;

8、病人要暫時停藥,家里年前煎過的藥渣一定要倒掉,不要留下;

9、說話忌“破”、“死”、“病”、“輸”、“敗”等不吉利的字眼;

10、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等,總之是討口彩。

11、年夜飯必須要先要祭祀祖先;請祖靈前,家庭成員和物品必須齊全,否則人不團圓、財不完整。

12、祖靈請來之后,供桌兩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不能與祖先爭座位。

13、祭祖靈時,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門外無主鬼魂聽到后,造成小孩夭折。

14、注意忌諱打擾別人和別人來打擾,這時忌諱有人來串門,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15、除夕夜特別禁忌照鏡子,以免見“惡魔”及孤魂野鬼;

16、禁忌將燈油潑地,倘若油味沖淡了酒味,“惡魔”便會醒來,導致禍害接踵而至。

17、忌吃稀飯,這天若吃稀飯,一年外出都會被雨淋,甚至大雨會將田土沖垮。

18、忌殺生,殺生必見血光,為不祥之兆,會引起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發(fā)生。

19、出嫁的女兒第一年初一不能回娘家,這會會讓娘家破敗,特殊情況看父母不許帶東西。

20、除夕的飯菜要有剩余,忌一干二凈,這是要新的一年衣食無憂,財運亨通,多有結(jié)余。

圖片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初一占三元 歡喜過大年

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云:“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薄霸钡谋疽鉃椤邦^”,后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正月初一,也就是大年初一,是農(nóng)歷新年的第一天。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標志農(nóng)歷舊的一年結(jié)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 。嚴格意義上春節(jié)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jié)期間,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

初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這被稱為“滿堂紅”。吃過早飯,就是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里祝賀新春,拜年。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nèi)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眱勺郑礊槌蟹棚w帖之用。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即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富有余老爺,住元寶街;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jié)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shù)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jié)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jié)”,初十以后叫“拜燈節(jié)”,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后補行的,謂之“拜晚年”。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于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后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偉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古時春節(jié)在門窗上畫雞來驅(qū)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里度朔山上的天雞,當太陽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春節(jié)門窗上畫的雞,就是象征著天雞。古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jù)說堯帝時,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樣類似雞,以后就逐步改為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雞為“五德之禽”?!俄n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故而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這一風俗禁忌至今仍為人們所遵從。歡歡喜喜過大年,大年初一禁忌多,不過各種習俗和禁忌,是十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不必過于執(zhí)著,其首要是討吉利、得彩頭,大家掌握了,一是注意,二是一旦破了忌,可以通過口彩來化解,免得落個春節(jié)不快樂,沒有了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好氣氛。正月初一的忌諱,上篇博文里,除夕的禁忌已經(jīng)說了不少,這些在初一也是一樣的,本篇將就大年初一再補充說明以下注意事項:

1、初一頭件事,注意安全,要注意小朋友放鞭炮,注意防止火災事故,如有不小心的碰傷之類事情發(fā)生,要說“大年初一第一天,碰撞是要賺大錢”化解。

2、初一要有新氣象,大人小孩都要穿新衣、戴新帽,尤其是注意穿上新鞋子。戴新帽加官晉級,穿新衣稱心如意,腳上穿上新鞋子,一切邪事踩腳下,萬事如意。

3、初一不能拿東西出門。特別是水土不能流失,因為水土為財,一年之首日,流失水土,等于此年財運不佳。記著自己帶出去的東西一定要帶回家來,不要隨手丟棄。

4、初一的早飯,一定要注意,不能夾生、不能不夠吃,做飯熟了順,生了則一年事事不順,干事半途而廢。飯做多一些,早上的餃子有剩余,一年的金錢有節(jié)余。

5、初一忌五更提名,禁忌天亮前大聲說話、呼喚姓名或催人早起。若呼人早起,只能用爆竹或其他響動來驚醒,否則被提名叫醒的人會得紅眼病及一年都讓人催著干活,辛苦勞碌。最早起床的人,一睜眼,不說別的話,要念:五更歌謠,歌謠云:“起五更,拍炕頭, 銀子錢,往家流。 起五更,拍坑幫, 銀子錢,往家裝。起五更,摸炕沿, 有的是,銀子錢。 起五更,摸水甕, 喝涼水,不生病。 起五更,摸摸鍋, 吃飽飯,子孫多。”

6、初一要起早,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們早起后,早鳴鞭炮,早開福門,早迎財喜神,早出門叩節(jié)拜年。過了“四始”日,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話。

7、初一忌睡懶覺,忌睡午覺,這一天忌諱躺在床上。,躺在床上是臥床不起,“初一臥床犯大忌,小鬼邪病找上門”,忌睡午覺,俗有“男人睡午覺,田畦會崩坍;女人睡午睡,爐灶會塌陷”。

8、初一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不可以躺在床上說恭喜,傳說會導致長年臥床。

9、初一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不能讓別幫自己開抽屜等,否則會掏走財運,一年容易被盜和錢財流失。

10、初一忌諱去有喪事的家庭拜年。家有老人去世,三年內(nèi)還要回家過年,外人初一更不能去,否則會沖撞,自己也因初一染陰氣,一年得陰病。

11、初一忌請醫(yī)生看病,否則,象征一年到頭都要生病。醫(yī)生也忌諱在正月初一出診,會不吉利。當然值班坐診是節(jié)日加班,沒有不吉利的。忌吃藥。說是“初一吃藥整一年,而且啥病也治不好”,所以再重的病人初一也不吃藥。

12、長輩給晚輩壓歲錢,金額要是偶數(shù),否則不吉利。

13、初一忌啼哭。啼哭是“歹頭彩”,兆示疾病、兇禍?!按竽瓿跻豢尢涮?,疾病兇禍纏上身”

14、初一出門回來忌空手而歸,要抱一束柴禾進家門,見家人抱一抱柴禾進家,一家人要馬上打開大門,一連聲地叫:“柴(財)來家啦!柴(財)來家啦!”柴與財諧音,祈愿新年財源茂盛。 

15、初一忌動針錢。說是“初一動了針錢,挑了龍筋長(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針眼一樣小)針眼”。古時候初一女人一般足不出戶,相對空閑,但不能做針線活,否則大忙耕田下地會遭“泥鉆子”刺手鑿腳。 雨水來時,大垮崩缺難于耕種。

16、初一忌洗腳。腳要在大年三十晚洗好,但初一奔忙一天,也難免起汗?jié)衲_,雖有汗也不能洗,否則會造成來年事無巨細皆如水洗,徒勞無功。

17、初一忌吃面條。吃面條是開錯頭,一年做事會無頭無緒,沒有好的結(jié)果?!芭嗽诩沂犷^,男人在外流油。”初一早起,女人不得用梳子梳頭,只能用手理,否則就會造成家中損財?shù)炔患?/p>

18、初一燒頭香要注意禮節(jié):用心拜,動作能夠懂最好,不懂也沒關系,思想一定要集中,先瞌三個頭,瞌完頭插香的時候在心中講“我xxx大年初一早上給觀世音菩薩和所有菩薩請安獻早香,請觀世音菩薩保估我xxx”起來后許愿,講事情,講完了再瞌三個頭。記住瞌頭前一定要先看看菩薩再跪下來,不能穿拖鞋拜佛,不管圖騰是什么顏色,不能穿黑衣服,穿黑衣服會帶來不好的運氣。

大年初一,喜氣洋洋,不過古時候忌諱也多,現(xiàn)在保留的也很多,各地習慣也不盡相同,實難備記。很多禁忌沒有科學依據(jù),但也純樸地表現(xiàn)了人們希望來年風調(diào)雨順的美好愿景。

圖片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初二迎婿日 姊妹相聚會

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占先。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可以睡個大懶覺,民俗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夫婿要同行,俗稱[迎婿日]?;丶視r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一定不要空手,要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否則那可是對娘家的不在乎啊。

這一天,兒女們都在家,所以,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平時忙碌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閑下來、敘敘舊、話話家常。

大年初二,這一天孩子們格外喜洋,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

河南大年初二是去看望舅舅,到初四才是女兒回門,這個風俗在不少地方是這樣堅持,這和初二回娘家其實是一個概念,媽媽年齡大了,那么就由下一代代表爸爸媽媽去了。

位于福建省東北部的福安,有“初二不逛門”的民俗。大年初二,福安人基本上不去親朋好友家逛門,如果一定要去,初一那天就要先去報到一下,第二天才能再去。許多外地的朋友不知道這個民俗,如果冒昧在初二這一天前往福安朋友的家里,雖不至于吃閉門羹,但是主人臉上卻少了過年應有的熱情和福安人好客的本性(閩東六縣二市二區(qū)中僅有福安如此,全國其他地方更未聽說)。這個民俗已存在四五百年!

在福安,大年初二,除了親朋好友互不逛門外,還有一些習俗:一是各家各戶不燃放鞭炮;二是不點香火;三是不奏禮樂;四是商家關門歇業(yè)等等,古代“國喪”的一切禮儀,在大年初二日均得到完整的體現(xiàn)。而且,歷經(jīng)四百多年的演繹,在各類通書上(福安的街面上也能買到各種版本的通書,大部分是外地風水、陰陽先生所著),和大部分正月的日子一樣,雖然大年初二屬于好日子,“宜辦諸事”。但是福安人均視而不見地把大年初二列為一等一的忌日,“諸事不宜”,不僅喜事、大事均與此日無緣,而且在這一天,各家各戶閉門不出。在福安,從除夕夜到大年初一,和全國各地一樣貼春聯(lián)、舞龍舞獅、張燈結(jié)彩、大放鞭炮、大宴親朋,但到了初二這一日,卻全城寂靜,宛若另一個世界。初一的喧囂與熱鬧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家家戶戶都窩在家中看電視、打麻將,絕少出門。到初三日,全城則又恢復了初一的年味。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習俗,完整的傳說是:明朝年間,倭寇作亂,屢犯閩浙海疆,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關人民過年,疏于防范之際,里應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殺戮,死傷慘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因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習俗本應該熱熱鬧鬧的過年,可家里死了人要辦喪事,怎么辦呢?大家相約,第二天(初一)先把喪事擱在一邊,等過了年第二日(也就是初二)再辦喪事。于是大年初一那天,大家仍舊按往常一樣,到親朋家逛門拜年,第二天(大年初二)就閉門辦喪事,家中沒有喪事的也不出門,以免沖撞。三天后,也就是大年初五,尸體收斂,法事作畢,就上山埋葬。因此大年初二、初五福安人不互相逛門拜年的習俗就這樣形成并嚴格遵守下來了。由此可見,“福安的初二”可說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日寇侵華民俗紀念日。 

圖片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shù)。

初三小年朝 赤狗不吉利

1、小年朝:大年初三又叫“小年朝”開井日。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是日,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拿香火、素菜供于井欄,并將井上除夕所封的紅紙條揭去,名曰開井;有些地方,人們掃積塵于箕中,加上敝帚,倒在三又路口.以示送窮。

2、天慶節(jié):大年初三天慶節(jié)乃宋代宮廷節(jié)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jié),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3、赤狗日: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五帝之一,即南方之神,司夏天,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兇日”,不宜外出。據(jù)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會沖犯“赤狗”,帶來貧窮。在這天里最好是呆在家里,不要到任何親友家里拜年。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內(nèi)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二〇一二年歲次壬辰正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后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于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總之,貼“赤口”,是祈求一年到頭出入平安,不與人發(fā)生口角、不發(fā)生各種不幸,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4、谷子生日:正月初三又為“田生日”、谷子生日,民間有忌食米飯的習俗,以為如有犯者,會導致谷物減產(chǎn)。大年初三,舊習又稱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俗現(xiàn)在已經(jīng)淡化許多。

5、老鼠娶親:據(jù)傳說,大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老鼠娶親忌點燈,入夜后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并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

6、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jié)時的松柏枝及節(jié)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因此有些做生意的就在初三正式開門營業(yè)了。

以上關于初三的習俗,象天慶節(jié)、赤狗日、餓鬼日,這些民俗已經(jīng)在逐漸淡化和消失。

圖片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初四迎灶神 五路財臨門

1、占羊日,正月初四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里,羊會養(yǎng)得很好,養(yǎng)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晉人董勛《問禮俗》載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于門,七日貼人于帳。” 

“三羊(陽)開泰”本應吉祥,但有一個“紅羊劫”的說法,讓大家不要出門。另外一個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這符合人們連續(xù)過節(jié)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調(diào)整一下的要求,老北京有初四忌門的習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分彼此一家人?!惫媚棠淘诩液苡械匚?。

2、迎灶神: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年初四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

3、搶路頭: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討個吉利。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

4、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行神,后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初四日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jié)束。先是擺案桌,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頭桌是果品如廣橘、甘蔗,寓意財路廣闊,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并元寶湯等。半桌是飯、面、菜,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蔥,蔥管內(nèi)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沖沖、年年紅。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后方可奉上。大家滿懷發(fā)財?shù)南M肛斏駹斈馨呀疸y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fā)大富。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后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儀式才算是結(jié)束了。

5、路頭酒: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民國時,各商店于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并去財神廟“換元寶”。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伙計,分發(fā)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后慣例是吃包子。掌柜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后包子端上來,掌柜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辭退之人飯后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6、吃折羅: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nèi)撣塵,屋內(nèi)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牛羊肉鋪在這一天要到馬神廟燒香,因為羊王、牛王、馬王均在馬神廟內(nèi)供奉,老北京以南郊馬神廟的羊王像最有名。

圖片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初五破禁忌 送窮迎財神

初五何以叫破五?據(jù)《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后,就更讓人討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滾回去吧!另外一種解釋是: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由于初五要送窮神、接財神等,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風俗上通常是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寶”的餃子。

1、祭財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庇终f:“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所謂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路頭又稱“五路神”。據(jù)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御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地風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之所以變?yōu)樨斏?,蓋因商業(yè)的發(fā)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于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人們虔誠以為接路頭,越快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搶路頭”。有的地方,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另外,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并以此日為其生日,乃因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并進。

2、送五窮: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曾見于韓愈的《送窮文》。這位詩文大家說,"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其形象代表是《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妻子,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nèi)穢土掃到袋內(nèi),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陜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fā)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tǒng)心理。

3、吃餃子:好吃不過餃子。每逢佳節(jié),餃子不可或缺。 一年中,有六個日子是必須要吃餃子的。

除夕吃餃子: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jié)束了混狀態(tài),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nèi)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破五吃餃子:“破五”,也要吃餃子有一種說法,從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內(nèi)禁忌較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一過初五,就基本上過了年禧,不再禁諱了,所以要吃餃子祝賀。

入伏吃餃子: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濕、悶熱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入伏的時候,恰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面,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所以老北京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

立秋吃餃子:“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shù)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冬吃餃子:立冬節(jié)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是個農(nóng)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立冬補冬,補嘴空”。在我國北方,人們愛吃餃子。為什么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冬至吃餃子:“冬至吃水餃醫(yī)治凍耳朵”,相傳我國古代張仲景在奇寒的嚴冬用水餃(古時稱餛飩)醫(yī)治凍傷。有一年冬至(數(shù)九)這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張仲景看到許多人因饑寒交迫,手、足、耳朵被凍傷,他就把這些人邀至家中,親自動手包制水餃,餡料選用高熱量的辣椒和羊肉,煮熟后連餃子帶湯盛到碗里,讓大家趁熱吃下。此法果然奏效,凍傷得以緩解并逐漸痊愈,由此而來便留下“冬至”這天吃水餃的美談。這段佳話仍在被現(xiàn)代人傳頌。

圖片

圖片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初六送窮鬼 上街搶福神 

1、送窮的日期:

關于送窮的日期,有幾種說法:

以正月晦日為送窮日。唐韓愈《送窮文》李翹注:"予嘗見《文宗備問》云:'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為窮子。其后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卻窮子。'自爾相承送之。"唐姚合《晦日送窮》詩之一:"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以正月二十九日為送窮日?!稓q時廣記·月晦》引《圖經(jīng)》:“池陽風俗, 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窮九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p>

以正月初六為送窮日?!稓q時廣記·人日》引宋呂原明《歲時雜記》:"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今天北京仍保留有正月初六送窮鬼的風俗。 

以正月初三為送窮日。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遠平志》:正月三日,人多掃積塵于箕,并加敝帚,委諸歧路以送窮。"

以上篇博文介紹,正月初五作為送窮日

送窮的日子雖各有異,各地送窮的日子也各不同,但有一點還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進行。

2、窮鬼的傳說:

唐代文學家李邕《金谷園記》說:“高陽氏子瘦約,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窮鬼?!?據(jù)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文宗備問》記載:"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后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  

民間相傳窮鬼是上古帝王顓頊之子。他身材贏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大家都叫他“窮子”。正月的晦日,窮子死了,宮人把他理葬,并說:“今天送窮子?!睆哪侵螅F子就成了人人害怕的窮鬼了。  

據(jù)錢鐘書先生《管錐編》考證,我國唐代民間便開始盛行送“窮鬼”,然而只稱“鬼”而不稱“神”。明清之后,“窮鬼”才被尊為“窮神”。到底是神是鬼,也沒人說得清。 

送窮之俗在唐代相當盛行,大文學家韓愈曾寫過一篇《送窮文》,其中說:"(主人)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詩人姚合還寫有詩《晦日送窮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從最后兩句可以窺見送窮風俗在當時已相當普遍。宋朝以后,送窮風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園《茶香室三鈔·送窮鬼》錄前朝人的詞有: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

具體的儀式,據(jù)《歲時雜記》記載:"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韓愈《送窮文》中,提到要為窮鬼"結(jié)柳作車,引帆上墻。"這就是說,送窮時既要為"窮鬼"準備下象征性的車船,還要給"窮鬼"帶上干糧。有的地方還有"以芭蕉船送窮"的做法。各地送窮,各有各的的辦法。

民俗:作糜、棄破衣、祀于巷。就是把污穢雜物、破衣爛衫均打掃出門外火燒祭祀;供煎餅,芭蕉船,點明燭,送窮鬼上路;廁神要來檢查衛(wèi)生,所以要清理廁所;三六九,朝外走。

3、馬日大開始:

農(nóng)歷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tǒng)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chuàng)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馬日古稱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故曰初六大開始。自進入正月以來,初一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這一天開始做一此大掃除,并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污穢的廁所清掃干凈。所以稱為“挹肥”(但現(xiàn)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衛(wèi)浴設備,故已無此俗)。這一天也表示舊時農(nóng)民于此日開始下田,準備春耕。  

廣州民間流傳的農(nóng)歷新年習俗歌當中提到“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窮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尋春去,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祈完燈,采青走百病?!闭^大年初六求順扔窮鬼。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又稱"窮子"。

4、上街搶福神:

老北京民俗中的這一天,家中的婦女偶爾要把節(jié)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謂之送窮鬼,門上的掛箋也可摘下來同時扔出去,叫做送窮神。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稱六六順。又傳說福神劉海是北京人,是個穿紅披綠的胖小子,民間流傳著“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俗語,其形象很受市民歡迎。正值本命年的男孩,以劉海打扮,背著5個用白紙或彩紙剪成的小人上街,誰搶到就算誰搶到了財神,被搶者叫扔掉窮鬼。如果兩位都是本命年者相遇,誰先搶到對方背后的小人誰吉利。也有用布制小包當窮鬼向外扔的,雙方背后均要背個小筐,先把小包投入對方背后筐中者為先扔窮鬼,吉利。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狩獵”即從“扔窮鬼,搶財神”游戲發(fā)展而來,惜此活動在遼寧尚有,北京卻很少見到了。該日小販上街,因該日是馬日,家中應給“扔窮”的男孩買“驢打滾”吃。 

圖片

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yǎng)生息。

初七人勝節(jié) 攤煎餅熏天

正月初七為人日,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chuàng)世,造世上生靈萬物,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jié)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fā)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后,更重視這個節(jié)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俗稱“人日子”。

人勝節(jié)的習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攤煎餅: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吃七寶羹: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并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yī)治百病。各地物產(chǎn)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于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頭市區(qū)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農(nóng)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湊成七件,沒人說他是賊。

戴人勝:人日節(jié)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狀,戴于頭上。也貼于屏風等處。是日,人們也制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出游登高:人日節(jié)也是仕女出游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也有認為,初七為七煞日,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

撈魚生:南方一些地區(qū),人們有在人日節(jié)“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里,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撈啊!發(fā)啊!發(fā)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吃餃子: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著用餃子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餃子。

送火神:在山東部分地區(qū),有送火把的習俗,用作物秸稈綁扎的火把,在自家門前點燃,一直送到村外,意為驅(qū)除火災,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無事,不著火災。 

圖片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初八去放生 燃燈祭眾星

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谷日”的習俗是對寫有谷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這種習俗蘊涵著重視農(nóng)業(yè)、珍惜糧食的思想。正月初八也被稱為“順星節(jié)”,是一個可以預知一年運氣的節(jié)日。

1、祭八仙:民間取八字的讀音,將正月初八日演變成了敬八仙節(jié)。八仙即民間傳說中的李鐵拐、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強權(quán),藐視富貴,經(jīng)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這一天,民間習慣備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

2、放生日:正月初八也是民俗春節(jié)“放生”之日,這天把家里養(yǎng)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shù)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wǎng)罟筍餌所希至?!?初八放生,不僅體現(xiàn)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fā)達的美好愿望。

3、祭星日: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羅候、計都九星輪流值年照命)。人的一年命運如何,完全操在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日為諸星君聚會之期,又傳為“諸星下界”之日,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們有的到廟里去燒香順星。但不論是否去廟里進香,是日晚間,天上星斗出齊后,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堆嗑q時記》:“初八日,黃昏之后,以紙蘸油,燃燈一百零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

在家里散燈花順星之同時,很多人到白云觀元辰殿去參加順星祭典。元辰殿俗稱“星宿殿”或“順星殿”。殿在白云觀西路。殿中塑有六十年花甲子的六十位星宿神像。凡到元辰殿順星的人,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宿,如果是甲子年生人,就到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的塑像前,燒香、磕頭、布施之后,再到今年當值的星宿。如今年是壬辰年,就再到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塑像前燒香、磕頭、布施,即可保佑你一年順遂。

順星用的星神碼一共兩張。頭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名目,并分別列出其所屬的星宿名。中間為“八卦”,里圈印著天干、地支字樣,外圍繞圈印著十二屬相的圖案。后一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放在星神碼的后邊,只露上端名號。兩張同時夾在一個神紙夾子上,放于正廳天地桌后邊正中。   

星神碼前邊擺上用黃、白兩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謂之“金銀燈兒”(用香油浸捻),共一百零八盞,有用四十九盞的。也有按所謂《玉匣記》“本命星燈”之數(shù)者。通常都放在一個大型金屬盤子里,用小銅錢壓好,祭祀時全部燃點。以三至五碗熟元宵(每碗五個),清茶一杯為供品。前設香爐、蠟扦等供器,蠟扦下分別壓著黃錢、千張、元寶等敬神“錢糧”。祭祀時,由長輩主持,燃燭上香,全宅按尊卑長幼次序行三叩首禮,肅立十分鐘左有。待香燭欲盡,再依次三叩首后,即請香根,將星神碼及錢糧一并置于庭院事先準備好的錢糧盆中與松木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同時燃放鞭炮。 

祭星時,還要在案頭、灶臺、門坎、鍋臺等處各放一盞“金燈”(黃燈花)予以點燃,謂之“散燈花兒”。有辟除不祥之意。祭星儀式結(jié)束后,全家即聚在一起吃一頓元宵。 

圖片

大年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初九玉皇會 祭拜安太歲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玉皇大帝是主宰天。地、人三界萬事萬物的最高權(quán)威,天地三界里,佛、道、神仙,風雨雷電,富貴榮辱等等都在他的調(diào)控之下。正月九玉皇圣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nèi)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自午夜零時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都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

祭拜天公的儀式,相當隆重,在正廳天公爐下擺設祭壇,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八仙桌為「頂桌」,桌前并系上吉祥圖案的桌圍,后面另設“下桌”?!绊斪馈惫┓钣貌噬堉瞥傻纳褡?象征天公的寶座),前面中央為香爐,爐前有扎紅紙面線三束及清茶三杯,爐旁為燭臺;其后排列五果六齋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征人之長壽)等祭玉皇大帝的從神。一般家庭,是簡單的供上玉皇大帝的牌位,然后是香爐,清茶三杯,爐旁為燭臺;其后排列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蓄(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需要注意,初九當天,更禁止家人曬衣服,尤其是女褲、內(nèi)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雞、不能用母雞。若是要還愿時,必須用全豬或全羊。

天公生當日也是“安太歲”日,當年犯太歲的人便可以到廟中,寫上自己的姓名、年歲,再添一點香油錢,委由廟方負責供奉即可。還有就是到六十甲子星君殿里,找到當年的當令星君,比如,今年的太歲星君是(壬辰、范寧)當令,給他敬香,以求的太歲星君的特別護佑,常言道,太歲可敬不可沖。敬他一下,他會幫你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年。

圖片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谷都生地。

初十地生日 吃餅旺財運 

古代民俗云:“年初十,地生日。有天還有地。比是爺娘不多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谷都生地。菜蔬風味拿來祭,祭地生日地歡喜。人生忠孝與節(jié)義,地維賴以立;做事須求腳踏實地?!闭鲁跏盏厝?,又是石頭節(jié),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

地日之所以被稱為石頭的生日,很有可能是從初十的“十”音化來,因為十與石同音。石頭的生日,又被稱為石頭節(jié)。人們祭石頭,旨在祈求日子十全十美。傳說中的石神叫石敢當,也就是在胡同大宅門的墻角下鑲進墻內(nèi)刻有“泰山石敢當”的長石頭。祭石頭時,是在“石敢當”前扔些豆子,感謝它保佑大家一年平安,然后用清水把門墩、上下馬石、門前石獅子和石敢當均用干凈抹布蘸清水擦一擦,期盼在新的一年中再顯神威。北京胡同中的石敢當大多立在四合院或大宅第的四角,一般是三四尺高,以青石為多。它不單是保護四合院的拐角不被碰壞,還能夠保護街巷的平安。

此外,石頭節(jié)這一天,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此日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我們河南有的地方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nèi)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俗。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jié)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日早晨,以繩系罐鼻,由十個小伙子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也有習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舊俗在除夕于這些石器上貼春聯(lián)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日,則可以開封使用,無所講究了。

石頭節(jié),與原始人類的大山及石頭崇拜有著源流關系。因為墻基用石頭壘砌,老鼠又多生活在墻角窟窿里的緣故,正月初十日,民間傳說也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老鼠嫁女亦稱鼠娶親、鼠納婦、老鼠娶親等,俗稱十指。是傳統(tǒng)民俗文化中影響較大的題目之一。具體日期因地而異,前面正月初三我們已經(jīng)講過,有的地方則在正月初七,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qū)是正月初十。而且,其傳說情節(jié)“版本”及習俗也多有不同。

《十二生肖的來歷》稱,玉皇派貓通知牛虎等禽獸上天排行次第。老鼠偷聽到貓的傳話后,捷足先登,糊涂的玉皇封之為十二生肖之首。貓反被擠出生肖之列,從此與鼠結(jié)下深仇。老鼠欲同貓化解怨恨,便請黃鼠狼做媒,將自己最漂亮的女兒許配給貓。貓滿口應允。于是老鼠擇定吉期,又偷了一只小孩的虎頭鞋充花轎,把女兒送至貓窩。結(jié)果老鼠嫁女,嫁到貓公的肚子里?!独鲜蠹薰媚铩穭t聲稱:鼠王選定臘月二十四嫁姑娘。辦喜事的那天,正值人間忙著辦年貨,人們推磨舂碓,鬧個不停。鼠王大怒:“人鬧我一天,我鬧人一年!”人們吃了大虧,遂每逢鼠婚日不準推磨舂碓等等。初十日,許多地方要在屋隅、墻角及水甕里點燈、焚香、敬紙,對老鼠娶親志賀。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歷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區(qū)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這天夜里,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摸黑吃著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fā)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蝎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蝎子傷害。吃炒大豆發(fā)出嘎嘣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資興一帶則在屋角、過道遍插蠟燭,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jīng)之路照得通亮。湖南寧遠則以十七日為“老鼠嫁女”這一日忌開啟箱柜,怕驚動老鼠。前一天晚上,兒童將糖果、花生等放置陰暗處,并將鍋蓋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為老鼠崔妝,第二天早晨,將鼠穴閉塞,認為從此以后鼠可以永遠絕跡。還有的地區(qū)于老鼠娶婦日很早就上床睡覺,也不為驚擾老鼠,這也是俗謂你擾它一天,它擾你一年。

附:新年十日歌 

年初一

一寤覺(音告)來太陽照東窗,起身忙換新衣裳;家堂君親天香點,祖宗尊像掛中堂。九子果盤裝齊整,預備客人來來往;今朝叮囑傭人莫掃地,小兒吃飲莫淘湯。

年初二

兒童更歡喜,昨口初一不出戶,今日要到親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牽,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臨到走,還有二百壓歲錢。

年初三

去拜丈母哉。姑爺帶仔姑娘———同來,人得門。笑口開。拜見文人權(quán)道恭喜。拜見丈母說發(fā)財。茶又好,酒又好,隔壁伯婆含笑問姑娘。啥時候。踏月養(yǎng)個小寶寶。

年初四

夜不眠,家家接財神,處處放吉鞭。五路正神當中坐,招財利市分兩邊。斤頭蠟燭煌煌亮,齊供羊頭元寶魚?;丶野莨蛎β德?,一心奉敬辦至矣。嗚乎,哪有千萬財神爺,分身到你店堂里。

年初五

伙友要吃開張酒。酒酣快猜拳;五對八馬不離口。有個朋友聊下去,有個朋友要分手。來來去去各自忙。來者心歡喜,去者心悲傷。勸君莫悲傷,以后須要巴巴結(jié)結(jié)爭個好面光。

年初六

仍窮新衣服。鑼鼓聲喧震耳聾。預借元宵習練熟。元宵鬧花燈。各處有風俗。龍燈身裊裊,虹燈芒族族;叮囑小兒勿買糖。省下錢來買蠟燭。狀元及弟舊名詞。要換共和稱五族。

年初七

人生日。早餐餐畢取秤來,稱出輕重最劃一。哥哥稱了六十斤,弟朗稱了四十七,開口向哥道,休發(fā)詡。明年弟弟多吃肉。發(fā)個大塊頭超過你。

年初八

麥生日,農(nóng)戶家家祈豐年。世間一日沒了麥。將有何物柬充饑。一粒麥,種下田,待到秋成九秋天,不知費了氣力幾多許,才得摔摜稻吃新米。

年初九

天生日。世間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新華無事都念經(jīng),修得百年無毛病;交好運,退災星,好行方便發(fā)善心。

年初十

地生日。有天還有地。比是爺娘不多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谷都生地。菜蔬風味拿來祭,祭他生日他歡喜。人生忠孝與節(jié)義,地維賴以立;作事須求腳腳踏實地。

圖片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十一嚷喳喳 迎請紫姑神 

1、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其實請子婿的時間各地不同,一般是在正月初二或正月初四。

2、炮龍節(jié):民俗有十一嚷喳喳?!芭邶垺笔且环N舞龍,但比常見的舞龍大,身長約40米,短的有7節(jié),長的有11節(jié)。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一晚,廣西賓陽縣都要舉辦“炮龍節(jié)”,“炮龍”所到之處,各家各戶燃放鞭炮、夾道相迎,有“炮聲不停,龍舞不止”之說,故稱“炮龍”。

3、請紫姑日:正月十一日,居家婦女要迎廁神。糞箕一只,飾以釵環(huán),簪以花朵,另用銀釵一只插箕口,放在坑廁側(cè)設供。同時,另設供案,點燭焚香,讓小兒輩對它行禮。 廁神也叫紫姑神(后世亦稱坑三姑娘),六朝時已有信仰。在《顯異錄》中說,紫姑是萊陽人,叫何媚,被李景納為妾,遭到李景妻子的嫉姤。在正月十五那天,被殺死在廁所。后來天帝憫之,把她任命為廁神。 名為廁神,但紫姑并非主廁事,而是能先知。所以,民間多以箕帚、草木或筷子,著衣簪花,請神降附。婦女們就把自己的心事向其訴說,或代自己未出嫁的女兒祈禱。 有人說,紫姑是杜撰出來的名字,其實指的是西漢時的戚夫人,她是死于廁所的。后來[戚]變成了[七],又轉(zhuǎn)化為[紫][子],是音近而變了稱呼。盡管這都是傳說,但宋代文豪蘇東坡卻寫過一篇《仙姑問答》,繪聲繪色描述他與紫姑對話的情景;后來又說在廣州見過她的真身,說她才藝絕倫,[賦詩立成,有超逸絕塵語]。但是,后人認為這些記述[恐不盡可信也]。 紫姑,我國的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區(qū),民間傳說其為廁神,又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世人謂其能先知,多迎祀于家,占卜諸事。

關于紫姑神的信仰,六朝已有,唐、宋兩代盛行,至清不衰?!豆沤駡D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引《異苑》:“世有紫姑女,古來相傳是人妾,為大婦嫉,死于正月十五夜。后人作其形,祭之曰:‘子胥不在,曹夫亦去,小姑可出?!秸哂X動,是神來矣。以占眾事。胥,婿名也。曹夫,大婦也?!庇忠讹@異錄》:“紫姑,萊陽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為妾。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陰殺于廁中。天帝憫之,命為廁神。故世人作其形,夜于廁間迎祀,以占眾事。俗呼為三姑?!蹦铣鹤阢痢肚G楚歲時記》:“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并占眾事?!彼紊蚶ā秹粝P談》卷二一:“舊俗,正月望夜迎廁神,謂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時皆可召?!鼻妩S斐默《集說詮真》:“今俗每屆上元節(jié),居民婦女迎請廁神。其法:概于前一日取糞箕一具,飾以釵環(huán),簪以花朵,另用銀釵一支插箕口,供坑廁側(cè)。另設供案,點燭焚香,小兒輩對之行禮?!?/p>

其實,民間敬奉紫姑并非因為她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來祭祀。

圖片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jié)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圖片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圖片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圣母”。是拯救難產(chǎn)婦女的神仙。

圖片

正月十五日,夜照田蠶

十二到十六 搭棚鬧花燈

從正月十二,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jié),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p>

正月十二:

烤柏火:在石家莊南部一些地區(qū),至今還保留沿承著正月十二(有的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風俗習慣。黃昏時分,人們在自家門前,點燃柏枝,煙霧中彌漫著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圍坐火邊,謂曰:烤柏火??景鼗鹪⒁鉃椤皵〉湣保梢员芪硫?qū)邪,人們將不用的舊家什,統(tǒng)統(tǒng)燒掉,用燒后剩余的柏枝雕成“柏鎖”,系上繩子,掛在嬰兒脖子上,以求長命百歲。 習俗烤柏火諧音為“烤百火”“烤百齡火”,孩子們走街串巷奔走各家,烤百家火,不生百病,一年無災無恙?!盁齻€墩,生個孫?!薄盁齻€板凳,領個雙生”是人們烤火中新的寄托。   

在揭西灰寨高龍村,每年都在正月十二拜三山國王,初十就是神出宮,長老帶領著新婚新?。ň褪侨ツ陝偨Y(jié)婚的和剛生小孩的)把老爺請出宮。正月十二當天早上八點左右村里年輕人要到祠堂門口集合。大家抬神巡村要走遍村里的每一個角落,敲鑼打鼓放鞭炮舞獅子,到中午結(jié)束,下午2點全村人集合,大家把家里的桌子抬到祠堂邊,把自己家的貢品都擺上樣子,到下午4點結(jié)束;晚上接著放電影給神看。

正月十三:

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并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

江西豐城隍城鎮(zhèn)清溪板凳龍 :每年正月十三清溪梅燭(板凳龍)進行的時間定在晚上,人們早早便做好了準備,各家各戶點上燈燭,專門負責傳信的鑼鼓在村中走家串戶通知出板時間。按照習慣,每家出一丁,一丁一板,上面固定三個竹編燈籠,里面點起紅燭。板凳有板無腳,前后各有孔洞,前面的洞里插著一根“丫”形樹椏,以便插入前面板凳的后洞中和前面的板凳相連。各家按長幼順序先插好,各房到時候也按大小銜接成一條長龍。掌燈時分,板凳龍齊聚祠堂口,等候族長引著四個球狀圓燈到“牛王廟”請來龍頭,然后與龍身相連,一下子整個龍體就象被激活一般,躍躍欲試矯健身手。開始游龍時,要按著固定的路線繞村三圈,一時三百板一千燈近一里長的板凳龍象跳動的音符一般,在震耳欲聾的鞭炮和焰火中穿行自如,呼嘯而至。人們也象著了魔一般,大小老少,一齊跟著龍身奔跑,光焰交錯,人聲鼎沸,聲勢浩大,蔚為壯觀。到了各家各戶門前,自然也是鞭炮齊鳴,笑語歡聲。到了最后,龍身舒展成一條長龍,到達村外田頭,隨著族長一聲令下,長龍在瞬時化作千百小段,各家的人丁扛著拆解后的板凳拼命往各自家中狂奔,說是誰先到家誰先得福。梅燭也在這個高潮中圓滿結(jié)束。 由于梅燭活動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和體魄,體現(xiàn)了家族和諧和睦與團結(jié),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漁家海的生日漁燈節(jié):因為女媧第十三天造出來的是魚和蝦!所以,農(nóng)歷正月十三就成為漁家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海生日。這一天,漁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海邊的龍王廟前,為大海慶祝生日,祈求平安發(fā)財。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了幾千年,經(jīng)過各個時代的變革,如今這一祭海儀式仍然在膠東大地的海邊漁家奉為最重要的節(jié)日。這天人們抬著鞭炮,邊走邊放;抬著“柳斗”,“柳斗”中盛滿供品,里邊裝有豬頭和當年打上來的最大的魚,還有“餑餑”、酒菜、供香、佛蠟、燒紙等等。祭拜前,碼頭上的船只緊靠在一起,每艘船上都掛滿了彩旗與鞭炮,漁民們腰系紅繩,扭著秧歌,敲鑼打鼓,把一年來的激情與奔放獻給了節(jié)日。先把“柳斗”抬到船上,擺放好供品,面向船頭方向開始依輩份兒叩拜“海神”。之后,村里的漁家秧歌隊及鼓樂隊趕來助興,把場面推向高潮,前來祭海的秧歌在龍王廟前輪流叩拜,送上對漁民新一年的祝福。隆重的祭海儀式結(jié)束后,秧歌隊到村子里表演,讓村民在這一天同海龍王一起歡度生日。

正月十四:

正月十四夜鬧元宵、吃糟羹、守財神,是浙江省沿海中部臺州的特有風俗

正月十四元宵節(jié):傳統(tǒng)元宵節(jié)為正月十五,但在臺州,卻以十四為節(jié),尤其在千年府地臨海城區(qū)最為典型,歷史也最悠久,俗稱“臺州府十四夜燈會”。在當?shù)?,流傳著許多關于十四日元宵來歷的傳說。

其中流傳最廣的不外乎“孝子說”、“ 戰(zhàn)事說” 、“筑城說”。

“孝子說”:元至正十四年(1354),方國珍率浙東農(nóng)民軍攻入臺州府,建國稱王,在北固山建天壇,以今臺州城隍廟為金殿,并下詔普“天”同慶,包括傳統(tǒng)節(jié)日。方國珍的母親信佛,每月朔、望兩天(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吃素齋,每年的元宵節(jié)與中秋節(jié)剛好是方母吃齋之日。方國珍是個孝子,為了使母親能與“天下百姓”同樂,他便下詔提前一天過元宵。此后,在臺州,正月十四鬧元宵便成了風俗。

“戰(zhàn)事說”:戚繼光在臺州抗倭時,有一年正月十四,戚家軍在海邊打垮了一股倭寇。倭寇逃往內(nèi)陸。時天色已晚,戚家軍趕到,百姓紛紛點燈幫助戚家軍搜索殘敵。一時間,城里城外,每間房屋,到處燈火通明。倭寇無處藏身,全部被消滅。為紀念這一事件,百姓把元宵節(jié)改到正月十四夜。

“筑城說”:據(jù)《民國臨??h志》記載,臺州正月十四元宵節(jié)與糟羹的來歷有密切的關系:“唐筑城時,天寒以是犒軍,遂成故事?!泵耖g傳說則較為詳細。當年大將軍尉遲恭(一說臺州刺史尉遲繚)奉命修筑江南長城,筑好長城這一天,剛好是正月十四,臺州百姓為了慶祝這一“節(jié)日”,紛紛拿來家中的米飯、芋艿、粉絲、芥菜等食物前往軍營犒勞將士,可由于天氣冷,剛到軍中時便已涼了,大家過意不去,為了能讓每個士兵都能吃上一口自家的菜,便把所有東西倒在了一起,燒成了“大鍋羹”, 后來演變成糟羹。這一夜,百姓們通宵點燈慶賀,從此臺州形成每年正月十四亮長夜燈的習俗 。

守財神:從正月十四這天下午起,從剛剛學步的娃娃到十二三歲的兒童,手里都捏著一根線,拉著毛兔燈,牽著大人的手,滿街地跑,蠟燭點在兔肚子上,把白兔照得通體透亮。此時家家戶戶的每一間屋子里都點起蠟燭,俗稱“間間迎”,以此表示迎接財神。同時,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點“長夜燈”,從傍晚一直亮到第二天早上。臨海、天臺、三門交界一帶還有這么一個風俗:這天晚上,家長不允許孩子睡在朋友親戚家,即使在很遠的地方,也要趕回到家里,而且早早地入睡,睡覺前把家里所有的鞋都要放在床前。據(jù)說,這一天財神下凡,到各家視察,并按每家人口多少來分配當年的糧食。其標準就是,看這一家床前放的鞋子多少而定。當?shù)貍髡f,財神原是凡間財主張百萬,他非常有愛心,在生時把平生所賺的錢全都周濟給四方窮苦百姓,深得當?shù)刎毧喟傩盏膼鄞鳎湔\感動了上天,決定讓張百萬上天掌握天下財富。就在張百萬升天的這一個晚上,周邊老百姓做了一個相同的夢,夢見張百萬對大家說:“我要離開大家了,明天晚上再到你家,你們務必要把家中的鞋子放在床前,我會按你家鞋子的多少分糧食給你家。”說畢羽化成仙,翩翩而去。第二天,老百姓才知道張百萬不知去向,想到頭一天的夢,才知道他被上天度化當了財神,不禁悲盡喜來。當晚,人們把家中的鞋子都放在床前,早早地入睡,為了讓張百萬能看清家中的境況,不約而同地點起油燈。從此,正月十四點“長夜燈”、床前擺放鞋子成了當?shù)亍坝斏瘛钡囊环N習俗。

正月十五: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佳節(jié),新春期間的節(jié)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jié)彩,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jié)。

元宵節(jié)是我國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jié),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jié)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jié)。元宵節(jié)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jù)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jīng)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jié)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jié)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而元宵節(jié)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fā)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后,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guī)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fā)展,燈節(ji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xiàn)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nèi)容。歷代人們除游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游戲。同時,還要吃些應節(jié)食物:南北朝時代元宵節(jié)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種叫“面繭”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現(xiàn)了“圓子”,此后元宵節(jié)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元宵燈節(jié)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jié)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jié)”。傳統(tǒng)社會的元宵節(jié)是城鄉(xiāng)重視的民俗大節(jié),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xiàn)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tǒng)元宵所承載的節(jié)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興趣,復雜的節(jié)俗已經(jīng)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

正月十五有送孩兒燈的習俗:其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jié)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陜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上元走百?。阂步杏伟俨?,散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jié)夜婦女相約出游,結(jié)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上元節(jié)各地的風俗: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節(jié),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jié)以卜休咎,稱“結(jié)羊腸”。又以十二個面盞貯油放入鍋中蒸熟,以面盞積水之多寡來預卜該月的晴雨。靜??h上元節(jié)以大饅頭為節(jié)食。慶云縣元宵節(jié)男子請五祖教拳棒,女子請紫姑卜休咎。 山東?。鹤痛h元宵節(jié)臨水人家多放河燈。寧陽縣元宵送燈至祖墳。博興農(nóng)村的元宵節(jié)有照燈的習俗。男孩子提著燈,繞棗樹六圈,口念“嘟佬嘟佬,開花結(jié)棗”六遍,就能使棗樹豐收。莒縣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稱之“走老貌”,據(jù)說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縣元宵吃餛飩湯,稱之“團圓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兒回家過節(jié),郲縣元宵慶燈時,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龜。本地有河橋的,相率過橋。若無橋,則以木板搭數(shù)丈高之“天橋”,稱為“走百病”。

陜西?。壶P翔縣于元宵節(jié)宴請女兒、女婿,稱之“吃十五”。并送燈、送油,稱之“添油”。

江蘇?。何溥M縣上元日綁縛蘆葦成丈許之火炬,插于田間,稱“照田財”,用來預卜早潦?;鹕渍邽樗t者為旱。宜興上元日,兒童戴鬼面具,屈腳振肩而跳,稱之“跳鬼”。 

浙江?。汉贾菝耖g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jīng),匍匐至吳山禮拜。海寧縣元宵節(jié)以精致的菊花燈為最出名。上虞縣少于元宵節(jié)晚上到戡恃月臺上較量武藝。建德縣人家有新娶媳婦的,于元宵節(jié)設酒祭床。 

江西省:新建縣民于元宵掃墓插竹為燈。萬安縣城各鄉(xiāng)均于元宵節(jié)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云夢縣(今之江漢)老農(nóng)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絕地蠶”。兒童則以田鼓迎神,以卜歲事。武昌的“弄龍”要一連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隨龍燈到鄰村赴宴,稱為“龍換酒”。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為湯,加入韭菜儆果諸物款待客人,稱為“時湯”。新田縣游完龍燈后,將龍燈付之一炬,稱為“送災”。 

四川?。核拇ㄔ小八耐怠钡牧曀祝骸耙煌禍珗A二偷青,三偷檐燈四偷紅?!背送登嗍菫榱藦娚硗?,其余皆為求子的習俗。開縣有“對罵”的習俗。元宵節(jié)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   

福建?。喝莼魟e具特色,有香燈、紙折蓮花燈、絲料宮燈、八結(jié)燈等等。邵武縣元宵夜境內(nèi)廟宇繞境迎香,稱為“凈街”。福建南部有元宵節(jié)兩村兒童互擲石為戲的習俗。據(jù)說若不擲石,那個村子必定發(fā)生瘟疫。

廣東?。盒掳部h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慶燈。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須線給小兒系帶,據(jù)說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nèi)殘存的蠟燭照床下,據(jù)說可以產(chǎn)貴子。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時,偷中的以挨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挨罵為吉兆。 

云南?。涸讫埧h于元宵節(jié)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jù)說可以去疾病。

元宵節(jié)是全國性的節(jié)日,各地還有很多習俗,以上是參照網(wǎng)絡資料列出的相關內(nèi)容。

關于上元節(jié)的一些傳說:

燈的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chǎn)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jié)彩、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xù)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chǎn)。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平呂”: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莸凵耘橙?,優(yōu)柔寡斷,大權(quán)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lián)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jié)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jié)日——“鬧元宵”。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fā)現(xiàn)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里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后,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jié),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闭f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jīng)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里張燈結(jié)彩,游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jié)。

正月十六:

“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罵,送牛樁,老老少少樂哈哈?!?/p>

扛笆斗、舞火把:正月十六傍晚,早早吃過晚飯,就開始“扛笆斗”。所謂“扛笆斗”,就是用一只紗布袋子裝一些生石灰,把它綁在秤桿的一端,人拿著秤桿的另一端,把紗布袋往地上丟,地上就留下了一個個白斑。當然,“扛笆斗”也有一定的規(guī)定,總是先要從河邊水碼頭往上“扛”,然后是房前屋后門口天井和房屋里面,當“扛笆斗結(jié)束后,房前屋后就到處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為白斑越多,就預示著當年糧食收成愈好。正月十六舞火把,源于何年已無法考證,但在農(nóng)村,直到現(xiàn)在仍有不少地方每年都要上演。扛過笆斗以后,就立即開始舞火把。據(jù)說,火苗竄得越高,那年的莊稼收成越好。 舞完火把后跨火把。據(jù)說跨火把能驅(qū)除晦氣,迎來好運。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從冒著火苗的草把上躍過。 

2、炸麻花、撩人罵:大人們都跨完火把回家炒麻花了,炒麻花就是把玉米放在鐵鍋用火燒了炒,有的人家沒有玉米,就用稻谷代替;據(jù)說,炒麻花能炸老鼠眼睛;玉米愈炸得兇,老鼠就死得越多。習俗有十六夜如果被人家罵最吉利,俗稱罵“晦氣”,能去掉一年的晦氣。所以,當大人回家后,小孩子就到平時最愛罵人的人家撩他們罵。通常的做法是三步曲:敲窗戶、踢門、放鞭爆。

3、送牛樁子:正月十六送牛樁的習俗由來已久。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總想再生個男孩,就邀請人家給自己送牛樁,以求生一帶把子的。很多時候,凡是送牛樁的,總能如愿以償。所以,送樁子比較盛行。送牛樁要八個男人參加,最好是不同姓,其中一定要有一個年輕的小伙子。這八個人是白天就約好了,晚上先到邀請的人家吃晚飯,酒足飯飽后,等大部分人家都睡覺時,這八個人就去偷牛樁了。偷的物品有磚頭、碗、鞋子等。被偷的人家一定要男孩多,還要在莊上有勢力,有人緣。東西偷好了用紅紙包好,交給其中最年輕的一個小伙子拿,這叫抱樁子。然后就一起到主人家。到了以后,年長的就開始喊好,后面的人就應和,當然全部是恭喜主人早生貴子之類的。抱樁子的小伙子就抱著偷來的物品,爬上主人睡的床上,睡一會兒,最后還要撒一泡尿在床上。再把樁子恭恭敬敬的交給主人保管。幾個人再次吃飯喝酒,一直到很晚才各自回家。各人要守口如瓶,在人家未生孩子之前,決不能提送樁子、偷樁子的事,否則就不靈驗了。等到主人家生下男孩的時候,一定要到被偷物品的人家去報喜。雙方小孩互認對方為干爹,干娘,結(jié)成親戚,這就是為什么要偷有勢力、有人緣人家東西的原因。小孩的名字也十分有趣,偷什么叫什么。如偷的是碗就叫碗兒,偷的鞋子就叫鞋兒,直到長大了才改用大名。等到小孩一周歲時,偷樁子的人家要回報被偷的人家,偷什么還什么,一還十或一還百。如偷人家一塊磚頭,就還人家一百塊磚頭;偷的是一雙鞋,就還人家十雙鞋等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中日韩美女黄色一级片| 亚洲熟女国产熟女二区三区| 暴力三级a特黄在线观看| 中国美女草逼一级黄片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片片| 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丝袜视频日本成人午夜视频| 亚洲第一区欧美日韩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99一级特黄色性生活片|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不卡| 日本东京热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av不卡|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日韩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91|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娇喘| 小黄片大全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熟妇一区二区在线| 黄片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人妻|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黄色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 日韩av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另类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 日韩欧美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不卡在线观看| 老熟妇2久久国内精品|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不卡一本二本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午夜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 亚洲乱妇熟女爽的高潮片| 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av少妇在线观看|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亚洲一级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91精品国产自产|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