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蘇州藏書家抄書活動探析 石明芳 [摘 要] 蘇州藏書家在中國藏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藏書家抄書活動一直以來是他們獲取圖書的主要途徑之一。本文單從明清蘇州藏書家的抄書活動出發(fā),對這一時期蘇州私人藏書家的抄書功績作出分析。 [關(guān)鍵詞] 蘇州;藏書家;抄書 前言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fā)祥地,自古以來經(jīng)濟(jì)繁榮、社會安定,人文薈萃。 蘇州歷史悠久,文風(fēng)昌盛,素以教育發(fā)達(dá)著稱。從唐代到清代的1300年間,共有文狀元45名,占全國狀元總數(shù)的7.55%,武狀元5名,占全國狀元總數(shù)的4.35%。尤其是清代,蘇州共出了26名狀元,蘇州也因此贏得“狀元之鄉(xiāng)”。狀元之鄉(xiāng)的蘇州,私家藏書十分發(fā)達(dá),起于唐宋,盛于明清。早在宋代葉夢得即“平生好收書,愈十萬卷,置之吳興弁山山屋,建書樓以貯之”。至元代袁易、陸友等匯藏俱富,士人重之。至明末錢謙益絳云樓、毛晉汲古閣的出現(xiàn),蘇州藏書數(shù)量之豐富、藏書家之眾多,在全國首屈一指。明代蘇州藏書家達(dá)66人。近人蔣吟秋先生《吳中藏書先哲考略》共收羅吳中藏書家140余人,流寓吳中的藏書家10余人。又據(jù)《歷代藏書家辭典》載,蘇州共有藏書家達(dá)576人。蘇州藏書家人數(shù)之眾多,藏書之豐富,居全國之冠。蘇州藏書家在中國藏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們既保存了豐富的文獻(xiàn)典籍,也為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傳播作出了重大貢獻(xiàn)。本文單從 明清蘇州藏書家的抄書活動出發(fā),對這一時期蘇州私人藏書家的抄書功績作出分析。 1 蘇州藏書家抄書傳統(tǒng) 抄書一直是藏書家增益藏書的重要手段,這不僅在印刷術(shù)發(fā)明之前如此,即使在中國古代印刷業(yè)比較發(fā)達(dá)的明清二代,蘇州藏書家抄書之風(fēng)仍然比較盛行。明朝學(xué)者吳應(yīng)箕總結(jié)了抄書的三個好處:一為鞏固記憶,二為校讎訛誤,三為練習(xí)書法。吳應(yīng)箕不曾提到的另一大好處是:抄書還可成為藏書家。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江蘇吳縣就出過一位靠抄書抄成藏書家的吳翌鳳。吳翌鳳是個窮讀書人,經(jīng)常處于家無隔夜糧的窘境??伤址浅蹠浅O霌碛袝?。百般無奈之下,他想到了抄書。好在江浙一帶文化發(fā)達(dá)、藏書成風(fēng),許多人家都或多或少有書。吳翌鳳到處求借,由于他人品好,講信用,借到了不少好書。他一面抄書一面讀書,不僅如愿擁有了上千卷書,學(xué)問也與日俱增,逐漸成為當(dāng)?shù)孛?。這一來,吳翌鳳借書就更方便了,一些有名望的藏書家也愿意與他互通有無,他得以借到、抄錄更多的好書甚至是稀見的書。不過,借書是有時限的,吳翌鳳必須全力以赴地抄寫,才能保證按時歸還。白天,他在家中抓緊時間抄書,連飯也顧不得吃;到了傍晚,他為了節(jié)省燈油燭火,盡可能在室外利用自然光線抄寫;冬日,他的手凍得幾乎握不住筆,還是呵一呵手堅(jiān)持抄下去。每抄完一本書,他總要仔細(xì)校對幾遍。他抄寫的書,不但字跡工整秀逸,而且沒有錯別字,被藏書家們公認(rèn)為善本書。當(dāng)時的讀書人無不佩服吳翌鳳,把他視作當(dāng)之無愧的藏書家。吳翌鳳也為自己刻了幾枚藏書印,其中一枚的印文是:“愛讀奇書手自抄”。 吳翌鳳逝世后,他的遺書成為眾多藏書家爭購的珍品。有幸運(yùn)的學(xué)者得見他親手抄錄的《秘冊匯函》、《古香樓匯叢》、《秘籍叢函》等書,感到非常驚訝,因?yàn)檫@些書“皆巍然巨帙,精楷密寫”。吳翌鳳不光抄書、藏書,還寫了不少書。僅流傳下來的就有《遜志堂雜抄》、《經(jīng)籍舉要》、《國朝文征》、《東齋脞語》、《懷舊集》、《與稽齋叢稿》等,足見他并不是空頭藏書家。 2 蘇州藏書家抄書活動特點(diǎn)分析 明代蘇州藏書家抄書有二大特點(diǎn)。第一,明抄內(nèi)容以宋刻本為主,究其原因, 宋本錯誤較少。明代雕版印刷極盛,書量大增,但明本內(nèi)容校勘不精,和宋本相比,往往大相徑庭。因此,明人推崇宋本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黃丕烈因藏宋版書百余種,將藏書樓命名為“百宋一廛”。但是,傳世宋本畢竟有限,只好以影抄本來彌補(bǔ)。第二,明抄書法較高。張?jiān)獫?jì)說:“趙明誠《金石卷》三十卷,宋槧久亡,世傳抄本,以箓竹堂葉氏抄本為最善?!?/SPAN> 古代考狀元,一是看文采,二是看書法。因書法欠佳而名落孫山的不乏其人。狀元大多寫得一手好字。然而,真正能稱得上書法家的狀元,并在書壇藝苑中留名垂世的卻是鳳毛麟角。明代吳寬則是一位名副其實(shí)的狀元書法家,善寫真、行、草書。吳寬手抄的卷帙,自署“吏部東廂書”字樣,都為其晚年手筆,非常珍貴。文征明是明代四才子之一,其所抄圖書,即文抄本的影響頗大。在當(dāng)時藏書家的心目中,蘇州三大抄書家,即文征明的文抄,吳寬的吳抄,,葉盛的葉抄,名滿大江南北。因此,不少傳世明抄,都是書法珍品。 清代藏書家抄書互通有無,風(fēng)氣比明更盛。為了防止古書亡佚,清初曹溶《流通古書約》說:“今酌一簡便法,彼此藏書家,各就觀目錄,標(biāo)出所缺者,先經(jīng)、次史、次文集、次雜說,所著門類同,時代先后同,卷帙多寡同,約定有無相易,則主人自命門下之役,精工繕寫,校對無誤,一二月間,各赍所換互換。此法又?jǐn)?shù)善,好書不出戶庭也,有功于古人也,自所藏日以富也,楚湖燕地,皆可行也。”這種互交有無的抄書方法,早在宋代就有先例,但尚未普及,到了清代,已蔚然成風(fēng)氣。錢曾結(jié)交了許多學(xué)者和藏書家,經(jīng)常向這些人借抄善本和珍籍。蘇州藏書家抄書成果斐然,除了他們自身勤奮不懈的精神外,與同時代諸多藏書家慷慨借與是分不開的。 3 蘇州藏書家抄書活動的主要功績 3.1 精校精抄,珍貴典籍澤被后世 蘇州的藏書家對圖書情有獨(dú)鐘,有的甚至在一生中對圖書的研讀、??薄⒊?/SPAN> 寫和收藏達(dá)到了不遺余力的癡迷地步。作為學(xué)問家和藏書家所精校精抄的抄本書就成了中華文化典籍的瑰寶。蘇州許多藏書家的抄本書因其完整精善而被世人贊譽(yù)為“毛抄本”、“文抄本”、“葉抄本”、“吳抄本”、“錢抄本”、“秦抄本”、“馮抄本”、“柳抄本”、“楊抄本”、“沈抄本”等等。除此之外,還有清常熟藏書家瞿紹基等人,也以其抄校精良而享譽(yù)海內(nèi)外。 毛抄本:明末常熟人毛晉父子的抄本書。毛晉(1599—1659),原名鳳苞,字子晉,初字東美,一字子久,號潛在。喜藏書,積書八萬四千多冊,多宋、元舊槧。毛晉抄書、刻書均名聞遐邇。毛氏藏書最大的特點(diǎn)是影宋抄本,其影寫之精良,為歷代藏書家所重視,視為秘寶,其中不少都是罕見秘籍。所用于抄書的格紙版心上印“汲古閣”標(biāo)記,格欄外有“毛氏正本汲古閣藏”八個字。清代學(xué)者段玉裁(1735—1815)甚至譽(yù)為“凡汲古閣所抄書散在人間者無不精善”,孫從添(1692—1767)《藏書紀(jì)要》也說毛氏的影宋抄本是“古今絕作,字畫、紙張、烏絲、圖章追摹宋刻,為近世無有”。清代乾隆年間的皇家書目《天祿琳瑯書目》卷四為影宋抄本,該書目稱:“毛晉藏宋本最多,其有世所罕見而藏諸他氏不能得者,則選善手以佳紙墨影抄之,與刻本無異,名曰‘影宋抄’,一時好事家皆爭效之。而宋槧之無存者,賴以傳之不朽。”故而世人視“毛抄本”僅次于宋本一級。 文抄本:明文征明的抄本書。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又字征仲,別號 葉抄本:明葉盛的抄本書。葉盛(1420—1474)字與中,號蛻庵,昆山人。正統(tǒng)十三年(1448)中進(jìn)士,歷官兵科給事中、山西參政、兩廣巡撫、吏部左侍郎等。生平嗜書,手自讎錄至數(shù)萬卷。每抄畢輒用官印識于卷端,其后裔葉恭煥等亦多抄書。葉盛遇奇書異本必購之或抄錄為快,又精于校讎,考辨出不少詩文中的訛誤,如元人《挽文丞相近體字韻詩》,有人認(rèn)為出自翰林王磐之手,也有人說是徐世隆所作,他考辨認(rèn)定是:“趙松雪集懷德清別業(yè)第二詩唐錢起詩也”。 吳抄本:明吳寬的抄本書。吳寬(1435—1504)字原博,號匏庵,又號玉延亭主,詩文有典則,兼工書法,當(dāng)時有:“吳中文士第一人”之譽(yù)。成化八年?duì)钤?,授修撰,侍講東宮,弘治間遷左庶子,累遷掌詹事府,入東閣,進(jìn)禮部尚書。賜號“文定”。吳寬喜藏書、抄書,藏書多抄本?!鹅o志居詩話》云:“是時吳中藏書家多以秘冊相尚,若朱性甫、吳原博、閆秀卿、都玄敬輩皆手自抄錄。匏庵遺書流傳者悉公手錄,以私印記之,前輩風(fēng)流,不可及也?!?/SPAN> 錢抄本:明末清初常熟人錢謙益、錢謙貞、錢曾的抄本書。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又號蒙叟、東澗遺老、蛾嵋老衲、石渠舊史。錢謙益一生嗜書成癖,收藏不遺余力,絳云樓為其藏書之所。絳云樓藏書來源一是抄錄,二是購買。凡遇自家缺藏者,必轉(zhuǎn)借抄錄入藏。順治五年(1648),年近七十的錢謙益還因?yàn)榫幾读谐娂鳌罚杞栝喢魅嗽娢?,親自趕往南京的黃氏千頃齋去抄錄了許多明人著作。 錢謙貞(1593—1646)字履之,號耐翁,錢謙益從祖弟,善書法,喜藏書、抄書。所抄書格紙版心有“竹深堂”三字。 錢曾(1629—1701)字遵王,號也是翁,又號貫花道人,年少好學(xué),工詩,從族曾祖錢謙益學(xué),遂精于版本鑒賞。 秦抄本:明常熟人秦四麟的抄本書。秦四麟明萬歷貢生,所抄書甚富,筆法流逸,為世人珍視。 馮抄本:清初馮舒、馮班、馮知十兄弟三人的抄本書??站娱w是清初江蘇常熟人馮舒(1593—?)、馮班(1602—1671)、馮知十(?—1645)兄弟三人的室名。舒字己蒼,號默庵,別號癸巳老人,家多藏書,錢曾稱其“多異本”。舒博學(xué)多才,尤工詩,與弟班齊名,時稱“二 柳抄本:明柳僉的抄本書。柳僉字大中,號安愚,又號味茶居士,喜抄書,嘗摹寫唐人詩數(shù)十種,又曾取宋刻本《水經(jīng)》40卷手抄改正錯簡,校核精確,為世所稱。 清常熟藏書家瞿紹基的抄本書:瞿紹基(1772—1836),清常熟古里鄉(xiāng)人,字厚培,又字萌棠。瞿氏藏書自清乾隆末年至今,已近二百年歷史。創(chuàng)始人瞿紹荃取“引養(yǎng)引恬,垂裕后昆”之意,稱其藏書樓為恬裕齋。瞿紹荃與瞿鏞父子因收藏名貴的錢琴一張(現(xiàn)珍藏在國家圖書館)、銅劍一柄,又稱其藏書樓為鐵琴銅劍樓。鐵琴銅劍樓為清末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瞿氏遠(yuǎn)祖為晉高士瞿硎,南宋時自河南遷通州海門,元初避兵南遷,其中一支于清初由羊尖遷常熟古里定居。自古里始祖逸少公至今,約傳十二世。瞿氏世代均喜藏書,特別對那些稀見珍本,通過影抄、精抄才得以流傳至今?!拌F琴銅劍樓抄本”以其抄校精良而享譽(yù)海內(nèi)外。 3.2寄情存志,抄書用紙各具特色 古代藏書家都喜歡為自己的書齋、藏書室、藏書樓起個雅號,以寄情存志、特表風(fēng)格。例如,明吳縣人楊循吉,喜讀書抄書藏書。為其藏書室起名為“臥讀齋”,以表明他愿終生以書為友,生命不息、讀書不止的心志。藏書家們或終日丹黃手校、親自抄書,或請人寫錄,因而用紙頗多,形成了各家的用紙?zhí)厣,F(xiàn)將蘇州一些著名的藏書家、抄書家之姓名、字號、室名、齋號、用紙?zhí)厣e如下: 趙琦美:明常熟人,字玄度,號清常道人;室名脈望館;抄書用紙喜印墨格。 趙琦美的脈望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還藏有海內(nèi)外孤本《古今雜劇》二百四十二種,全部是元明兩代的劇本,是研究我國戲劇史的寶庫。此書大部分經(jīng)趙琦美手抄、手校、后輾轉(zhuǎn)流入錢謙益、錢曾、季振宜、何煌、黃丕烈、汪士鐘、趙宗建、丁祖蔭等著名藏書家手中,后來一直處在若存若亡狀態(tài)之中。及至民國27年(1938)的抗戰(zhàn)時期,此書忽然在上海出現(xiàn),書商從三千元炒至一萬元索高價待沽。其 葉盛:明昆山人,字與中,號蛻庵;室名賜書樓、箓竹堂;抄書用紙喜用綠墨二色格,版心鐫“賜書樓”或“箓竹堂”,其抄本除喜加蓋官印外,也常用“葉文莊公家世藏”印。 吳寬:明長洲人,字原博,號匏庵;室名叢書堂;抄書用紙多用紅格,版心印“叢書堂”三字。 文征明:明長洲人,字征仲,號衡山;室名停云館,玉蘭堂、玉磐山房;抄書多用藍(lán)格紙,欄外鐫“玉蘭堂”或“停云館”。 吳岫:明吳縣人,字方山;室名塵外軒;抄書用紙多印綠格,版心不鐫室名。 沈與文:明吳縣人,字辨之,自號姑馀山人;室名野竹齋、繁露堂;抄書用紙多在欄外鐫“吳縣野竹齋沈辨之制”,或在版心下鐫“吳郡沈氏野竹齋校錄”字樣。 秦四麟:明常熟人,字季公;室名致爽閣、玄齋、又玄齋、玄覽中區(qū);抄書用紙?jiān)诎嫘某g潯爸滤w”、“玄債”、“又玄齋”、“玄覽中區(qū)”字樣。 楊儀:明常熟人,字夢羽,號屋川;室名萬卷樓、七檜山房;抄書均用格紙,版心有“嘉靖乙未七檜山房”、“卷樓雜錄”字樣。 毛晉:明常熟人,字子晉,一字子久,號潛在,名綠君亭、汲古閣,目耕樓;抄書所用紙張為特制,印墨格或不印格,版心有“汲古閣”三字,格欄外“毛氏正本汲古閣藏”八字。 葉樹蓮:明昆山人,字 錢謙益:清常熟人,字受之,號牧齋;室名絳云樓;抄書用紙喜印墨格或綠格,版心鐫“絳云樓”字。 錢謙貞:清常熟人,字履之,號耐翁;室名竹深堂;抄書用紙版心多鐫“竹深堂”三字。 錢曾:清常熟人,字遵王,號也是翁,又號貫花道人, 室名述古堂、也是園、莪匪樓;抄書用紙喜印墨格,欄外鐫“錢遵王述古堂藏書”或“虞山錢遵王述古堂藏書”字樣。 顧楗:清元和人,字肇聲;室名善耕堂;所抄書葉欄外有“善耕顧氏文房”六字。 徐乾學(xué):清昆山人,字原一,號健庵;室名傳是樓;抄書用紙版心多鐫“傳是樓”三字。 惠棟:清吳縣人,字定宇,號松崖;室名紅豆齋;抄書用紙欄外鐫“紅豆齋藏書抄本”字樣。 黃丕烈:清吳縣人,字紹武,號蕘圃;室名士禮居、百宋一廛;抄書用紙喜印墨格,多有題跋。 袁廷梼:清吳縣人,字又愷,號綬階,又題壽階,曾更名廷壽;室名貞節(jié)堂、三研齋、五研樓;抄書用紙喜印綠格,版心下鐫“貞節(jié)堂抄本”字樣。 參考文獻(xiàn) [1] 康芬.明代私家藏書特點(diǎn)探析[J].江西圖書館學(xué)刊,2001(4):63-64 [2] 司馬遷. 史記·管晏列傳第二[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 [3] 周少川.藏書與文化—中國古代私家藏書文化研究芻議[J].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3(2):92-94 [4] 曹培根.古代私家藏書流派及虞山派、浙東派論析[J].常熟高專學(xué)報,2002(2):105-109 [5] 王兵. 吳地藏書文化初探[J].江蘇圖書館學(xué)報,2002(3):62-63 [6] 宋若云.誰駕玉輪入海底 輾破琉璃千頃——《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的發(fā)現(xiàn)和流傳[J] .學(xué)術(shù)研究,1998(8):7-9 [7] 王國強(qiáng).中國古代藏書的文化意蘊(yùn),圖書與情報,2003(1)20-24 [8] 葉瑞寶.蘇州藏書史[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9] 任繼愈.中國藏書樓[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 [10] 范鳳書.中國私家藏書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xué)圖書館辦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