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在《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6期)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項目“‘寫’為核心、讀寫互動的高中語文學習體系研究”(課題批準號:2011TJK376)階段性成果。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智能水平之間、教師與學生的學科智能之間呈現(xiàn)一種“教學智能勢差”遞減的趨勢,現(xiàn)行語文教學體系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重點、根本任務、閱讀教學方法、寫作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加重了這種趨勢。在中學,應加強閱讀的系統(tǒng)訓練和海量刺激,以寫作作為語文學習的杠桿,推動語文學習向深層的精神圖式和思維圖式掘進,最終走向言語與精神的雙重探究與創(chuàng)美。 關鍵詞:智能勢差;精神圖式;思維圖式 On the Dilemma of “Intelligent Potential Difference”in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and its Way Out HU Ligen (Shenzhen Hongling Middle School,Shenzhen Guangdong 518049,China) Abstract: In Chinese teaching, “intelligence potential difference”has the trend of decline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and students’ intelligence level , between the disciplinary intelligence of teacher and students.The current language teaching system has some problems i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content, important points, basic task,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reading and writing,which aggravate this trend .In middle schoolslanguage teacher should enhance systematic practice of rading and give massive amounts of stimuli,promote Chinese learning deep into mental schema and thinking schema with writing as the leverage learning,so as to lead to the dual exploration and creation of beauty between word and spirit. Keywords: intelligent potential difference; mental schema; thinking schema 幾十年來,語文教學流派紛呈,名家輩出,非其他學科可比。但語文教學也遭到了很多詬病。從小學到高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效率和收獲呈現(xiàn)急劇遞減趨勢。中學語文教學如此高調(diào)卻又如此低效,癥結何在? 一、中學語文教學的“智能勢差”困境 在分析問題之前,筆者試圖建立“教學智能勢差”這樣一個概念。 強調(diào)“真實的交際”是現(xiàn)代語言學交際理論的重要主張,它認為只有雙方存在“信息差”的交際才是真實的交際,換言之,只有當一方具有的信息是另一方?jīng)]有或知之較少時,才會形成有效的交際,否則就是應付與敷衍。 同樣,在教學系統(tǒng)中,也有一個“差值”問題。 與其他學科一樣,語文學科的教學系統(tǒng)也由三方面組成,即學習內(nèi)容(目前通常體現(xiàn)為教材)、教師、學生。三者都有一個知識、能力、智慧的水平問題,我們可以將各自的知識、能力、智慧的含量簡稱為智能度。學習內(nèi)容、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智能度自然存在一定的落差。正常情況下,任何學習系統(tǒng),其教學內(nèi)容的智能水平應當遠高于學生該方面現(xiàn)有的智能水平,從而在學習內(nèi)容方面跟學生形成一個智能度的勢差;教師的智能與智慧水平也應高于學生相應的水平,從而在師生之間形成智能勢差。在教學體系中,學習內(nèi)容、教師與學生三者智能勢差越合理學習效率就會越高。只有保持適當?shù)闹悄軇莶睿拍苄纬芍R智能向?qū)W習者的有效流動,形成高效的語文學習。 因為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語文之外的很多學科,其學習內(nèi)容與學習者之間大多始終維持一個較大的“教學智能勢差”。但語文是母語,學生生于斯,長于斯,其知識能力的陌生度從一開始就相對較低,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在遞減。有人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實驗,實驗者從上教版小學三年級和小學五年級的教材分別選取一篇課文,在三所不同類型學校的學生中進行教前測試和教后測試,考察學生對文本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感悟程度,考察學生對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義的理解。[1]結果如下: 表1:三年級檢測情況 學校 | 人數(shù) | 閱讀正確率 | 詞語正確率 | 前測平均 | 95 | 73.17% | 43.58% | 后測平均 | 93 | 84.28% | 49.90% |
表2:五年級檢測情況 學校 | 人數(shù) | 閱讀正確率 | 詞語正確率 | 前測平均 | 96 | 70.28% | 57.32% | 后測平均 | 96 | 71.69% | 57.57% |
這個調(diào)查表明,即使小學語文教學系統(tǒng),其教學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已經(jīng)沒有很大的陌生感,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陌生感在降低,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之間的智能勢差呈遞減趨勢。 中學語文尤其是高中語文階段,是母語學習的高級階段。如果不對學生的語文智能發(fā)展狀況做深入研究,不根據(jù)學生語文智能的發(fā)展適時調(diào)整教學的各個元素(任務、內(nèi)容、方法等),那么教學系統(tǒng)與學生的智能勢差必將逐漸減小直至消失,終將大大影響語文教學的效率。 教師與學生的學科智能勢差呢?例如數(shù)學,就新的教學內(nèi)容而言,學生始終是陌生的,而老師基本上是“全知”的,因此從小學到高中,師生之間始終維持一個較大的學科智能勢差。但語文呢?當一篇當代文章同時呈現(xiàn)于中學語文教師和學生面前,在同等時間和同等資源條件下,對該文本的理解差異會有多大?這是一個難以回答,更可能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寫作方面可能更是如此,同樣一個作文題,語文老師自己能寫到一個怎樣的程度?語文老師會寫多少種文章?是否比學生寫得更好些呢?如果在小學,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都能站出來自豪地回答這些問題,但在中學尤其是高中,未必有較多語文老師敢站起來肯定地拍胸脯。原因何在?小學語文老師與小學生的“學科智能勢差”自然較大,可是隨著年級的升高,這種勢差卻在逐漸減小。 二、語文教學體系的錯位及其出路 幾十年來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是在教學方法里面兜圈子,一直缺少對整個教學體系的反思。我們的整個語文教育體系,無論內(nèi)容還是方法,都可能出現(xiàn)了嚴重錯位。走出錯位的迷途,路徑有五。 1.向深層的精神圖式和思維圖式掘進 中學語文教學體系的第一大錯位就是教學內(nèi)容的錯位。我們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基本停留在形式的、技術的、技能的層面。而形式、技術、技能,在小學、初中低年級就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學習,高中語文教學沒有作更深層次的推進,使得高中學段的教學體系沒能維持基本的教學智能勢差。 中小學母語文學習的進程應該是一個由表層向深層逐漸深入的過程。在小學階段,識字,學詞,進行言文轉(zhuǎn)換,隨著年級的升高,特別是識字任務基本完成后,言文轉(zhuǎn)換基本實現(xiàn),語文教育就不能再停留在這個層面,到了小學高年級,到了初中,尤其是到了高中,必須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發(fā)展,讓語文教育逐漸深入到心靈的層面。 語文課不只要求學習民族的語言。如果只是學習民族的語言,那我們僅僅選擇漢語名作就行了,干嘛還要去讀外國譯作?學生讀漢譯的莎士比亞,讀的已不是莎士比亞的語言,而是朱生豪或其他譯者的語言。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閱讀該作品的英語文本,和一個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生閱讀該作品的漢語文本,兩種閱讀雖然有很大差異,但更應該有很大的一致性,兩類學生的語文學習固然都會關注其差異性,但更會關注其一致性。兩國的語文工作者都選莎士比亞,那應該是看中了兩個國家的學生都應關注的共同的東西。 早在19世紀,威廉·馮·洪堡特就說,“在語言中,個別化和普遍性協(xié)調(diào)得如此美妙,以致我們可以以為下面兩種說法同樣正確:一方面,整個人類只有一種語言,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有一種特殊的語言。”[2](61)語言背后隱藏著民族共同的認知與思維的方式和情感、價值觀、世界觀的共同趨向,也有人類相近的思維與認知方式,人類相近的情感價值觀方向。語文除了承載著民族的人類的共同的思維與情感的成果,更隱含著一個民族甚至整個人類的共有圖式。民族的、人類的共有的“思維圖式”與“精神圖式”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內(nèi)核。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這種基礎性不單表現(xiàn)在識字閱讀這種表層的東西,更在于語文面向人類心智結構的各個方面,最具有“人”的教育價值。就其本質(zhì)而言,語文教學是一種全方位的素養(yǎng)教育。語文,就其產(chǎn)生而言,是人類心靈的外化;就其作用而言,是人類心靈的綜合體操,作為心靈的綜合體操的核心,是民族的、人類的精神圖式和思維圖式。也正是在這一點上,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與中學生之間才能構成較大的智能勢差! 2.閱讀教學的出路在于系統(tǒng)訓練和海量刺激 現(xiàn)行語文教育體系中閱讀教學方法也出現(xiàn)了錯位。從小學到高中,整整12年,除掉高考復習的最后一年,11年語文教學基本都是在不厭其煩地進行講解。我們用大量的講解擠占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這種講解許多時候是屬于“少慢差費”的重復勞動,不僅讓學生失去了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而且必然導致課堂有效信息刺激的衰減,學生閱讀興趣的下降。 閱讀教學的出路之一在于系統(tǒng)訓練。要盡快建立閱讀教學的訓練系統(tǒng),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訓練。沒有訓練體系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閱讀教學的出路之二在于海量的閱讀刺激。呂叔湘先生在《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的問題》一文中說:“少數(shù)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jīng)驗,異口同聲說得益于課外看書”。 [3]課內(nèi)的刺激太少,課內(nèi)教師的喋喋不休不能替代學生的閱讀。語文作為一種非知識性學科,其學習方式主要不應是外顯型學習,而應是內(nèi)隱型學習。內(nèi)隱型學習不是靠講解一些方法就能解決問題的,靠的是大量和反復的刺激,在反復實踐中學習領悟。 3.以寫作為杠桿推動學生的語文學習 現(xiàn)行語文教學體系在教學重點方面也存在錯位現(xiàn)象。歷來的語文教學主要著眼于讀。但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語文學習的最大困難應該是寫作。一份對麻省理工學院歷屆畢業(yè)生的調(diào)查顯示:畢業(yè)生在感激母校的同時,仍然有不少抱怨,其中排第一位的抱怨是,學校沒有教給他們足夠的寫作能力,這個抱怨率超過80%。 [4] 在語文教學系統(tǒng)中,從“學生學”的層面來看,讀和寫始終都是非常重要的,讀可能會重于寫,學生始終需要大量的閱讀。但從“教師的教”的層面來看,隨著年級的升高,閱讀的“教”的價值在遞減,寫作的“教”的價值在遞增。中學語文教學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最能有所作為的應該是作文教學。可是,我們的語文教學,一邊是閱讀教會了卻總是不停地教,一邊是寫作基本不會卻基本不教。該教的不教,該少教的卻拼命重復,基本上是“教他讀,卻不讓他讀;要他寫,卻不教他寫”的狀態(tài)。黎錦熙先生早就提出“寫作重于講讀”的主張,可惜一直沒有引起時下語文教學界的重視。 在高中語文教學體系中,寫作教學的價值在于寫作對于閱讀,對于整個語文學習的推動。中學生的閱讀進入到一種深度上無法向前推進的“高原”狀態(tài)時,突圍的最好辦法就是寫。閱讀常常強調(diào)悟和思,但是,推動悟與思的最好辦法也是寫。寫緊隨讀,但會增強讀的欲望,推動讀的深入。寫作應該成為語文學習高級階段的重要推手! 4.改革“閉門造文”的作文訓練形式,重視基于研究的寫作 寫作的方向性錯位是現(xiàn)行語文教學體系另一種錯位現(xiàn)象。語文教學向來不太重視作文教學,而重視作文教學的教師,又多津津樂道于構思、表達這種純技術性的東西。但寫作本質(zhì)上不是一個技巧問題,寫作的基礎是感悟和研究,對于高中生的寫作來說更是如此。 真實的寫作應基于感悟與研究。在真實的寫作中,收集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只有這樣,才有東西可寫,才有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東西。想法從哪里來?感悟從哪里來?思考從哪里來?毛澤東說,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但調(diào)查,可能還只是了解,調(diào)查了,你有了發(fā)言權,但怎樣才能有精彩的發(fā)言呢?還必須要有深入的研究,你必須從調(diào)查、觀察和研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感悟、產(chǎn)生情感,得出結論。寫作的過程,就是向別人捧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過程。 從學生寫作發(fā)展的階段看,高中階段的寫作更要重視研究。高中作文與小學作文有區(qū)別。從小學到高中,是一個逐漸由觀察為主到感受、體驗而至體驗、研究為主的過程。小學寫作重在觀察,初中寫作重在感悟,高中寫作重在研究,這應該是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作文教學的重要區(qū)別。 國外寫作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應加強基于研究的寫作。國外高中作文教學大多強調(diào)對生活現(xiàn)象的研究。加拿大安達列省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們以學習者和思想家的雙重身份參加寫作活動”。日本近百年來所倡導實行的“生活作文”,從小學生開始,便是對生活的研究。日本《初中國語教學大綱》對于寫作的第一條要求就是“從生活及學習中發(fā)現(xiàn)課題,收集材料并歸納成自己的見解”,初中尚且如此,何況高中?!霸跉W美一些國家,進入高中階段寫作教學便有了研究性論文寫作這一項新的要求?!?[5]在美國,學生寫作需利用很長的時間去開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動:選題、通過瀏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去收集材料、分析歸納、得出結論、驗證結論等等,最后才能下筆成文。 5.中學語文教學走向探究與創(chuàng)造 教學根本任務的錯位也是現(xiàn)行高中語文教學體系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其他學科尤其是理科,作為一門對于學生來說基本陌生的知識性學科,規(guī)范無疑是其基本任務,因為知識就是規(guī)范。但是,學校的語文學習,本質(zhì)上不是入門階段,而是有大量的“前學校語文學習”作基礎,在前學校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已經(jīng)有了大量的規(guī)范。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知識性的因素隨年級的升高而驟減。在小學初級階段,由于識字的問題,由于言文轉(zhuǎn)換的問題,規(guī)范性的內(nèi)容當然比較大。但是即使如此,在語言初始的學習過程也仍然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如果一開始就過于強調(diào)規(guī)范的地位,最終將損害語言學習的實效。 規(guī)范對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很有作用,但也有限制的因素。人并不是用規(guī)范的語言來思維,人們的思維另有一種“思維語言”在,雖然這種思想的語言,依附于母語,但絕不等于母語?!八枷氲恼Z言一定比口語來得簡單”。[6]人們在思考的時候,用語往往是極其簡略的,是不規(guī)范的,一規(guī)范,思維就慢了,許多一閃即逝的新穎想法就可能永遠記不起來。思想的語言遠比表層表達的語言更流暢,更新穎,更豐富多彩,更千奇百怪,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在思考的時候,過分糾結于表層的語言,規(guī)范的語言,很可能限制了人思考的創(chuàng)造性,很可能扼殺了人的創(chuàng)造性。名家名作之所以成為名作,不是因為處處符合規(guī)范,而是因為思考,因為創(chuàng)造。 任何學習過程,規(guī)范是入門的功夫,當學習達到高級程度時,還過多強調(diào)規(guī)范,就會限制發(fā)展。中學語文尤其是高中語文學習,是人生語文學習的高級階段,主要已經(jīng)不是技的問題,也不是知識的問題,而要呼喚創(chuàng)造。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規(guī)范不應是其唯一重點,探究和創(chuàng)造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高中語文學習階段,非探究與創(chuàng)造,不足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非探究和創(chuàng)造,勢必會鈍化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語言在任何場合,哪怕是在文字作品里,都不會停滯不動,那些仿佛僵死的語言成分始終必須在思維中得到重新創(chuàng)造,生動地轉(zhuǎn)變?yōu)檠哉Z或理解,并最終全部轉(zhuǎn)入主體。”[2] (76)“無論在單個的詞里面,還是在連貫的言語中,語言都是一種精神行為,是一種真正的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而在每一語言中,這種精神行為都具有獨特性?!盵2](249)整個“語言”學習過程都是與探究、創(chuàng)造相伴隨的,讀是語文教學的初級要求,寫是中級要求,探究尤其是創(chuàng)造,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高中語文學習已經(jīng)進入到了學生母語學習的最高級階段,學習對象已呈無障礙化,顯性知識意義有限,加上母語學習的多途徑性、學習背景的現(xiàn)代化與信息化,為學生的探究與創(chuàng)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甚至可以這樣說,在中學階段,尤其在高中階段,語文直指創(chuàng)造。 學生的言語人生,包括言語技能、精神生活、言語創(chuàng)造三個層面,高中語文學習的重心應由言語技能層面逐漸移到精神生活層面,直至言語與精神的創(chuàng)造層面。創(chuàng)造不僅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義務和責任。高中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精神與言語的雙重創(chuàng)造。 參考文獻: [1]吳忠豪,徐昕.關于語文閱讀課教學效率的調(diào)查 [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0,9. [2]威廉·馮·洪堡特.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fā)展的影響·譯序 [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9. [3]呂叔湘.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的問題 [N].人民日報, 1978-3-16. [4]潘新和.語言,表現(xiàn)與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89. [5]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10-344. [6]史蒂芬·平克.語言本能[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