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一)——以靜為用,是以永年 清代內(nèi)務府造辦處設(shè)有“硯作”,募選地方名工巧匠在內(nèi)廷專門負責宮廷用硯的制作, 主要有端石、歙石、澄泥石、松花石、玉石、銅匣暖硯等。其造型或仿古,或創(chuàng)新,形制 各異,并配以描金漆盒、玳瑁盒、玉石盒、紫檀木嵌玉盒等,頗具宮廷特色。 內(nèi)廷書齋、堂、軒、室或各處行宮均有一定數(shù)量的硯品陳設(shè),有些硯品具有特殊用途。 如御筆朱批用玉石硯,冬季用銅鍍金匣暖硯等。也有少量硯品被用于賞賜外國使節(jié)或翰 林近臣。 p1 松花江石桃式硯——清.康熙 此硯桃式造型,石質(zhì)細膩,絲絲紋理深淺相同。圓形硯堂,雕小淺池,硯背淺刻“康熙 年制”字樣四字款。硯盒為石質(zhì),盒面雕桃枝果實,小巧玲瓏,構(gòu)思巧妙,石料硯盒更 是別具一格,為康熙御用硯。
p2 松花江石長方硯——清.雍正
p3 松花江石螭池長方硯——清.乾隆
p5 乾隆御用澄泥虎伏硯——清.乾隆 此硯作臥虎形,色屬最上乘的鱔魚黃,器表布滿仿銅器的青綠銹色,并以灑金點綴相互 映襯。硯堂略凹,以太極圖形雕作硯池 。硯盒為紫檀木盒,盒面鐫刻隸書“虎伏研”, 硯蓋內(nèi)鐫刻填金隸書御銘,盒內(nèi)陰刻“乾隆御用”。硯盒造型為“包袱盒”,由于對其 工藝要求極高,制作難度極大,因此它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shù)品。 澄泥硯,四大名硯之一,即以過濾的細泥為材料制作而成的研墨工具,屬陶硯一類。 澄泥硯的制作起源于唐而興于宋,其著作方法借助于古代制作磚瓦陶器的工藝,將泥土 經(jīng)過澄濾,去粗渣沉淀后加一些凝固劑,經(jīng)制坯煅燒而成。澄泥墨質(zhì)地堅硬耐磨,易于 發(fā)墨,不損毫,不耗墨,堪輿石硯相匹敵我國河南靈寶縣南、山西汾河沿岸的絳縣、山東 的柘溝鎮(zhèn)、河北的滹沱河等地區(qū)均生產(chǎn)澄泥硯,其中以山西絳縣的出品最佳。 到了清代 ,澄泥硯的制作早已失傳 。但是 ,乾隆帝對使用傳統(tǒng)的澄泥古硯甚為滿意, 遂命山西巡撫組織人力在絳縣汾河水內(nèi)收集河泥 。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始 ,山西 每年貢呈澄泥硯材若干 ,經(jīng)歷十年積累二百余塊,,發(fā)交三織造等處研制燒造,以致繼續(xù) 傳承。
墨——青煙合膠,其光可鑒
清代宮廷用墨,一部分出自內(nèi)廷御書處,墨品均署名“御用”或“御墨”。宮廷用墨 除本色黑墨外,還有各色彩墨或在黑墨品上描金彩繪,頗具裝飾藝術(shù)。另一部分是交由 三制造或徽州墨家制造的 ,稱為“貢墨”。清代徽州墨家輩出,其中曹素功、汪近圣、 汪節(jié)安和胡開文被稱為“四大名家”,曹近圣居首位 ,清初即享有很高聲譽 ,當時有 “天下之墨推歙縣,歙縣之墨首推曹氏”之說。 汪近圣是乾隆 、嘉慶時杰出的墨家,進 呈了 不少“貢墨”,當時人稱贊他“今日近圣,即往日廷掛也?!?nbsp;汪節(jié)安的制墨精品常 被選作貢品。當時人說:“江南大吏,多獻方物,入選之墨,必用汪氏 ?!焙_文始創(chuàng) 于乾隆年間 ,所制“蒼珮寶”墨最受世人喜歡。其制作的集錦墨在光緒年間被選為貢品。
p1 乾隆款“天保九如”御墨——清.乾隆二年 此墨體輕,為圓形葵瓣式松煙墨。正面刻飾松柏樹木,遠山近水,日月同升,描金彩繪, 點染生輝 。背面題銘填金楷書“御墨”、“乾隆丁巳年制” ,下有“天保九如”印識。 “天保九如”出自《詩.小雅.天保》,為祝福君主之詩。此墨為描金彩漆墨,在本色墨樑 上添衣,再涂金描彩,其色耐久,色澤亮麗,明代即已較為流行。
p2 雍正款“湛兒睛”御墨——清.雍正 此墨造型簡潔,制作極其工整,墨質(zhì)細膩,為雍正時期御用墨特有形式。墨的整體為 長方形,背面有陽文楷書“雍正年制”,黔“湛兒睛”、“豹囊珍”印?!罢績壕Α背?/strong> 自蘇東坡“要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兒目睛”之句,形容墨黑而光清。
p3 乾隆款國寶五彩墨——清.乾隆二年 此墨共五件,均為舌形,分為朱、黃、藍、綠、白五色,墨面均飾云龍紋,填金陽文 楷書“大清乾隆年造”款,邊飾云紋。此套墨質(zhì)堅硬,厚重,圖文精美,為乾隆朝御 制墨的精品。
p4 乾隆款描金鳳玦御墨——清.乾隆
p5 嘉慶款“蒼璧”御墨——清.嘉慶 碑形,通體漆衣,正面有填金隸書“御墨”,背面為陽文楷書“嘉慶年制”,下黔 “蒼璧”印式墨名,“璧”為古時玉器,以玉名墨,喻其性潤質(zhì)堅。此墨為清嘉慶 時期御制墨。
p6 江南制造增崇進貢“棉花圖.布漿詩”墨——清.光緒 江南制造是清代宮廷設(shè)在江南專為“上用”、“官用”制作綾羅綢緞的制造機構(gòu),直 屬清宮總管內(nèi)務府管轄。我國自周代始歷代都有專為皇宮營造服飾用品的機構(gòu)。在江寧 營造皇款制造始于元代,明、清兩代沿襲。江南制造是清順治二年(1646年)清軍占領(lǐng) 江南后在明朝制造舊有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后又陸續(xù)營建了蘇州制造和杭州制造,其 官員全由皇帝親自委派,多為親信官員。開始為一年一換,至順治十五年(1658年)改 為三年一換。
筆——心托毫素,文房魁首 清代文房用筆,一般是由內(nèi)務府造辦處或三制造(江南制造、蘇州織造、杭州制造) 按內(nèi)廷樣式制作,每年蘇州、杭州都有數(shù)百支湖筆進貢內(nèi)廷,如大畫筆、小畫筆、著色 筆、提筆(斗筆)、抓筆等 。筆管一般為竹管 ,也有玉石、玳瑁、象牙、漆、木質(zhì)等。 并注重裝飾 ,有雕云龍 、龍鳳、蝠壽、花卉紋的,有題“天子萬年”、“萬國來朝”、 “經(jīng)天緯地”、“云漢為章”的,內(nèi)涵寓意豐富。筆毫以兔為主,或也有兼毫、點翠毫 等。其形式有葫蘆、筍尖、蘭花蕊等,以“尖、齊、圓、鍵”為美。內(nèi)廷日常用筆所需 數(shù)量可觀,一年四季按季節(jié)用不同材質(zhì)的毛筆。還有些屬于特殊的專用筆,如每年御書 福字,必用“萬年枝”或“萬年青”、“賜福蒼生”等。
p1 湘妃竹管留青龍花蝶紋貂毫筆——清.乾隆
p2 描金漆管云龍紋鬃毫抓筆(1)——清.乾隆 此抓筆共五支,各支筆型相同,筆管皆超短粗,束腰,筆斗豐圓,鋒毫挺健,長穎豐 滿,制作精良,筆管通體彩漆描金,分別裝飾有云蝠紋、龍鳳紋、云龍紋、靈芝云蝠紋、 海屋漆籌紋,并襯以纏枝蓮紋。
p3(左)描金漆管云龍紋鬃毫抓筆(2)—清.乾隆 (右)竹管“小紫穎”紫毫筆—清.乾隆
p4 鸂鶒木管“萬邦作孚”翠毫筆——清.乾隆 以藍、紅、黑、白相間染色稱兼毫。此筆的翠毫是兼毫的一種,它是在毫根外層以名貴 的翠鳥羽毫為披而得名,更加彰顯名貴。 鸂鶒(xi-chi)是一種像鴛鴦樣的水鳥。
p5 王之春款竹管“宇宙經(jīng)綸”羊毫筆——清.光緒
p6 白玉管斗翠毫提筆——清.中期
p7 象牙管“萬國來朝”紅墨斗羊毫提筆——清.乾隆 象牙筆管細長潔白,管端題名“萬國來朝”,為眾屬國紛紛來朝賀君之意。筆斗為光素 紅木,長鋒筆毫。此筆為套筆,有9支,形制相同,管身、筆斗分大、中、小三種,筆端另 刻“萬壽無疆”、“萬福攸同”,共裝于大匣中。此套筆選材名貴,做工考究,精選筆毫, 光潤挺健,為乾隆時期的制筆精品。 象牙管筆是一款既有皇室氣派,又有文人雅趣的文房珍品。
p8 斑竹竹管牛角斗羊毫提筆——清.咸豐
紙——玉版凝霜,壽及千年 清代宮廷書寫用紙絹,由內(nèi)務府造辦處交由三制造按宮廷樣式承辦制造。紙品種類豐富 多樣,主要有特制宣紙、高麗紙、壁紙、灑金粉蠟紙、磁青紙、仿宣德紙、梅花玉版紙、 仿明仁殿紙等加工紙箋。其中按用途可分為畫用紙 、寫經(jīng)用紙、日常生活用紙等。如每 年新春賜“?!?,必用朱紅斗方絹箋;帝后朝服像,一般用畫絹;殿試發(fā)榜,用殿試發(fā)榜 專用榜紙;諭旨或教書,專用龍紋黃箋;書寫對聯(lián)、橫批等均有特定規(guī)格的專用紙箋。
p1 綠色描金折枝花紋粉蠟箋——清.乾隆 此粉蠟箋表面光滑,為砑光制作,紙質(zhì)柔韌,一面為綠色描金鑲折枝花卉紋,花朵、枝 葉雙勾描金,花蕊與葉脈描銀;另一面為灑金面,兩面均可書寫、作畫,大多用于書寫 春聯(lián)、詩歌詞賦,或者作墻壁的裝飾用品。 粉蠟箋曾經(jīng)在乾隆年間大量生產(chǎn)。為宮廷御用紙箋的種類很多,例如按照蠟面分有單 面或雙面砑光兩種,按照裝飾效果分,則有描金銀、灑金、泥金、銀箔等。
p2 粉色仿明仁殿畫金如意云紋粉蠟箋——清.乾隆
p3 紅色描金龍戲珠紋斗方絹——清
p4 綠色桃枝云蝠紋絹——清.晚期
p5 王之春進貢的淺藍素宣紙——清.光緒 宣紙被譽為“紙中之王”,至遲在唐代,安徽的涇縣、旌德、宣城、績溪地區(qū)便開始 生產(chǎn)紙。該地區(qū)周圍屬宣州府,故名“宣紙”。北宋時期,徽州地區(qū)已經(jīng)形成初具規(guī) 模的造紙中心,元、明以后,宣紙已居全國造紙業(yè)的重要地位,特別是清代乾隆以后, 宣紙制造達到頂峰。
p6 粉色灑金彩繪花蝶絹——清.晚期 在白色紙上托裱粉色絹,絹面敷貼細碎金箔,面上以黃、藍、紫、金、翠、綠等色工筆 彩繪花卉、彩蝶,花蝶分為兩列,對稱布局,紋飾五彩繽紛,可做裝潢,也可用于書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