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淫
【概述】 夜間夢交而流出白色或黃色黏液或白天耳聞目睹淫穢之事而不自止地流出黏液,與男子夢遺或滑精相似,均稱婦女白淫。相當(dāng)于婦女性功能異常。
【病因病理】 1.相火亢盛 多因情欲不遂,思念太過,相火亢盛而致。 2.心腎兩虛 房勞太過,心腎虛弱,精關(guān)失固,津液下流而注。
【診斷要點(diǎn)】 1.根據(jù)定義進(jìn)行診斷,常有夢交或淫念之病史。 2.與白崩、炎性帶下相鑒別。
【辯證分型】 1.相火亢盛 夢交后陰道內(nèi)流出黃色或淡黃色黏液,心煩急躁,口渴咽燥,目赤頭痛,尿赤便艱,腰酸乏力。苔黃,舌質(zhì)紅,脈弦細(xì)而數(shù)。 2.心腎兩虛 無夢而陰道流出白色黏液,頭暈?zāi)垦#募抡伲裰净秀?,煩熱盜汗,腰膝酸軟。苔薄,舌淡胖。
【分型治療】 1.相火亢盛治法:清火寧心止帶。 方藥:天王補(bǔ)心丹加減。 太子參15克 元參15克 丹參12克 云茯苓10克 五味子9克 遠(yuǎn)志9克 當(dāng)歸9克 麥冬 10克 天冬 10克 柏子仁 9克 黃芩 9克 山梔9克 生甘草3克加減:性欲亢盛者,加龍膽草12克、丹皮9克、生地30克,去麥冬;陰道黃色分泌物多者,加知母9克、黃柏9克、芡實(shí)12克、椿根皮10克。 2.心腎兩虛治法:清心益腎,寧神止?jié)帷?BR> 方藥:交泰丸合清心蓮子飲加減。 川黃連3克 肉桂1.5克(后下)石蓮肉12克 皮尾參3克(另煎沖)麥冬10克 五味子6克 地骨皮9克 炙甘草5克 浮小麥30克 紅棗15克 山梔12克 煅龍骨18克(先煎)煅牡蠣30克(先煎)靈磁石30克(先煎)
【中成藥】 1.金櫻子膏 每日2~3次,每次1匙,開水沖服。有收斂止?jié)饔谩?BR> 2.天王補(bǔ)心丹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兩型白淫都有效。 3.知柏地黃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陰虛火旺者。
【簡便方】 1.磁石30克(先煎)、燈心草3克、柏子仁9克,水煎服。
2.芡實(shí)30克、枸杞子10克、薏苡仁15克、蓮子肉,共煮成羹服食。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xiàng)】 1.本病患者除了藥物治療,還須同時接受心理治療。 2.氣功治療對本病有幫助,以靜功為宜。 3.禁讀淫亂書刊,禁看淫亂影視劇。
白崩
【概述】 婦女陰道內(nèi)不時有白色如米泔樣或透明祥黏液流出,量多如崩狀不止者稱白崩。以老年或中年婦女多見。相當(dāng)于西醫(yī)的陰道炎或輸卵管癌癥、子宮內(nèi)膜腺癌等病。但也有身體虛弱者。
【病因病理】 1.脾腎陽虛 勞累過度,年老體弱,或房事失節(jié),脾腎陽虛,封藏功能失司,任帶二脈不能團(tuán)帶而致。 2.正虛邪實(shí) 正氣虛弱,濕熱毒邪入侵,帶脈失去約束能力而致。
【診斷要點(diǎn)】 1.根據(jù)陰道內(nèi)不時流出大量白色如米泔樣或透明樣黏液進(jìn)行診斷。 2.作婦檢、白帶常規(guī)、宮頸刮片、陰道分泌物沉淀找癌細(xì)胞、診斷性刮宮萬超等,分別鑒別陰道炎、宮頸癌、輸卵管癌、子宮內(nèi)膜腺癌等。
【辯證分型】 1.脾腎陽虛 白崩清稀,腰膝酸軟,倦怠乏力,面色?s白或灰暗,納少便溏。苔薄,舌質(zhì)淡,脈沉細(xì)。 2.正虛邪實(shí) 白崩混濁穢臭,面色灰暗,唇爪蒼白,形體消瘦,有時下腹或陰部疼痛。苔膩,舌淡或暗,脈弦而無力。
【分型治療】 1.脾腎陽虛治法:溫補(bǔ)腎陽。 方藥:既濟(jì)丹加減。 鹿角霜9克(包煎)石菖蒲9克 煅牡蠣30克(先煎)煅龍骨20克(先煎)白石脂20克(包煎)當(dāng)歸9克 茯苓10克 遠(yuǎn)志9克 淮山藥12克 制附子9克(先煎)益智仁9克加減:便溏者,加炮姜炭9克、肉豆蔻9克、補(bǔ)骨脂9克;腰酸膝軟者,加懷牛膝9克、杜仲12克。 2. 正虛邪實(shí)治法:扶正祛邪。 方藥:健固湯加味。 黨參30克 白術(shù)15克 茯苓12克 薏苡仁12克 巴戟天12克 土茯苓30克 半枝蓮30克敗醬草12克 丹參12克 煅牡蠣30克(先煎)白石脂15克 白毛藤12克 淮山藥12克
【中成藥】 1.金鎖固精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脾腎陽虛之白崩。 2.金剛藤糖漿 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口服。用于濕熱毒邪者。
【簡便方】 1.棕櫚炭、絲瓜絡(luò)等分,焙干研末,米湯送服,每日3次,每次3克。
2.黃芪30克、鎖陽12克、淮山藥10克、紅棗30克,水煎服。用于脾腎陽虛者。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xiàng)】 1.白崩有虛實(shí)兩端,虛者由于脾腎陽虛,帶脈失去固束功能,而致精液下流。實(shí)者多由于生殖器惡性腫瘤所致,往往已是晚期,此時正氣虛極,邪毒猖盛彌漫,病情危重,治療中,可采用中西醫(yī)綜合治療,延長存活時間。 2.定期作婦女病普查,早期發(fā)現(xiàn)婦科病,早期治療,是預(yù)防本病和婦科腫瘤重要措施。
雜色帶
【概述】 婦女陰道內(nèi)流出黏膩穢臭之雜色分泌物,其色有青、黃、赤、白、黑混雜而下,稱為“雜色帶”。多見于生殖器晚期腫瘤,如陰道癌、宮頸癌、宮體癌及輸卵管癌等。本病愈后極差,關(guān)鍵在于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更年期是腫瘤好發(fā)時期,本病亦以更年期婦女較多見。
【病因病理】 1.濕熱邪毒 濕熱邪毒入侵陰道或胞宮,日久濕腐成膿或潰腐成雜色帶下。 2.臟虛邪實(shí) 五臟俱虛,正虛邪實(shí),正不勝邪,臟陰受蝕而至雜色帶下。
【診斷要點(diǎn)】 1.根據(jù)帶下呈雜色進(jìn)行診斷雜色帶。 2.必須明確病因和病位,主要是癌瘤的病位和病期。 3.與陰道炎、宮頸炎及子宮黏膜下肌瘤感染引起的膿性帶下。
【辯證分型】 1.濕熱邪毒 帶下雜色,穢臭異常,口苦黏膩,溲赤便溏,脘悶納少,下腹脹痛。苔黃膩,脈滑或滑數(shù)。 2.臟虛邪實(shí) 帶下雜色穢臭,面色?s白,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頭暈?zāi)炕ǎ舅嵬?,畏寒便溏。舌淡苔薄,脈沉細(xì)無力。
【分型治療】 1.濕熱邪毒治法:清熱化濕攻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味。 蒲公英30克 紫花地丁15克 金銀花9克野菊花9克 紫背天葵15克 生地30克 黃芪15克 茵陳12克 赤芍12克 澤瀉12克 淮山藥12克 薏苡仁12克 黃柏10克 萆粟12克墓頭回12克 甘草5克2.臟虛邪實(shí)治法:補(bǔ)虛攻邪止帶。 方藥:右歸丸加減。 熟地12克 淮山藥10克 山茱萸9克 枸杞子10克 菟絲子10克 杜仲12克 附子9克(先煎)鹿角膠12克(烊沖)土茯苓30克 伏龍肝15克 麥冬9克 赤石脂15克(包煎)
【中成藥】 1.十全大補(bǔ)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扶正補(bǔ)虛。 2.龍膽瀉肝丸(液)每日3次,每次3克(1支),口服。用于濕熱挾邪毒者。 3.小金片 每日3次,每次3片,吞服。用于癌癥,有消瘤抑癌功能。
【簡便方】 1.苦參20克、生大黃10克、銀花藤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熏洗,每晚1次。用于濕熱邪毒者。
2.黃芪30克、土茯苓30克、金銀花10克、杜仲12克,水煎服。用于正虛邪實(shí)者。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xiàng)】 1.雜色帶系生殖器晚期腫瘤的分泌物,也是晚期癌的信號,應(yīng)予重視,必須中西醫(yī)綜合治療。 2.平時應(yīng)保持外陰和陰道的衛(wèi)生保健,避免房事過度,注意勞逸結(jié)合。
赤帶
【概述】 在非行經(jīng)期,陰道內(nèi)流出赤色或赤白相間的黏液,稱為赤帶或赤白帶,以育齡期婦女多見,也可見于青春期婦女。如更年期婦女見此情況要警惕腫瘤引起的可能。赤帶和赤白帶可見于西醫(yī)的排卵期出血、子宮頸出血、宮頸息肉出血、放環(huán)后出血、生殖道腫瘤出血等疾病中。
【病因病理】 1.肝火 抑郁多怒傷肝,肝郁化火,心肝之火下注任帶二脈,帶脈失約而致。 2.腎虛 年老體衰,腎陰虧損,陰虛生內(nèi)熱,熱注帶脈,帶脈失因而致。
【診斷要點(diǎn)】 1.根據(jù)陰道出血,量少色紅,或赤白相間,發(fā)生在月經(jīng)期以外的時間即可診斷,但須明確發(fā)生赤帶的原因和部位。如炎癥、異物、排卵出血、宮頸出血、放環(huán)后出血、生殖道腫瘤出血等。 2.與生殖道惡性腫瘤出血鑒別(參見雜色帶)。
【辯證分型】 1.肝火 帶下色赤或赤白相間,或有腥臭氣味,陰道灼熱,瘙癢,心煩易怒,口苦干,尿赤便艱。苔薄黃,舌質(zhì)紅,脈弦數(shù)或弦。 2.腎虛 帶下色紅清稀,陰道熱灼刺痛,口干咽燥,頭暈耳鳴,腰酸膝軟,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
【分型治療】 1.肝火治法:清肝瀉火止帶。 方藥:清肝止淋湯加減。 丹皮9克 黃柏9克 牛膝9克 白芍10克當(dāng)歸9克 生地12克 阿膠9克(烊沖)川??子9克 山梔9克 知母10克 車前草9克 2.腎虛治法:滋陰降火止帶。 方藥:滋腎束帶方。 生地15克 澤瀉9克 淮山藥10克 芡實(shí)10克 煅牡蠣30克(先煎)知母12克 黃柏9克 澤瀉10克 旱蓮草12克 山茱萸9克加減:口干咽燥者,加麥冬10克、沙參9克、五味子9克;腰酸膝軟者,加菟絲子10克、女貞子10克、牛膝9克;陰道灼熱者,加丹皮10克、赤芍9克、麥冬10克。
【中成藥】 1.知柏地黃九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腎陰虛火旺者。 2.龍膽瀉肝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肝火,或伴濕熱者。 3.大補(bǔ)陰丸 每日2~3次,每次3克,吞服。 用于陰虛者。 4.苦膽草片 每日3次,每次5片,吞服。用于肝火赤帶。
【簡便方】 1.知母9克、黃柏9克、龍膽草9克、旱蓮草12克,水煎服。用于肝火赤帶。
2.知母9克、黃柏9克、龜版12克(先煎),水煎服。用陰虛赤帶。
3.芡實(shí)30克、枸杞子10克、紅棗10枚,煮羹。
治肝腎陰虛赤帶或赤白帶。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xiàng)】 1.注意外陰和陰道衛(wèi)生。 2.對赤帶患者要首先明確赤帶的原因和病位,然后辨證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隨時注意赤帶的情況,如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治療,赤帶不止,而伴穢臭可能疾病有變化,應(yīng)作婦科檢查、白帶常規(guī)檢查、宮頸刮片或活檢,必要時作診刮刀超等,進(jìn)一步作出診斷,采取綜合治療。 3.謹(jǐn)慎陰道治療措施。
黃帶
【概述】 凡陰道流出黃色或膿性分泌物,常伴陰癢者,稱為“黃帶”。相當(dāng)于西醫(yī)的陰道炎癥。
【病因病理】 1.外感濕毒 平素不注意外陰、陰道衛(wèi)生,濕毒之邪入侵,留注下焦而致。 2.肝經(jīng)濕熱 素有脾虛溫盛,又遇肝郁化熱,挾濕熱下注而致帶黃。
【診斷要點(diǎn)】 1.根據(jù)帶下顏色呈黃色或呈膿性,有氣味,伴陰癢不適等癥狀。 2.鑒別由何種陰道炎引起,或是否患盆腔炎、或有否陰道異物、性病等。
【辯證分型】 1.外感濕毒 帶多色黃或有穢臭,或泡沫狀,陰癢,苔黃膩,脈滑或滑數(shù)。若由盆腔炎引起的,伴發(fā)熱,下腹部痛,拒按。苔黃膩,脈滑數(shù)。 2.肝經(jīng)濕熱 帶多色黃,陰癢,納少口苦,心煩易怒,或伴細(xì)菌性陰道炎。苔黃膩或薄黃膩,舌紅,脈弦或弦滑。
【分型治療】 1.外感濕毒治法:清熱利濕止帶。 處方:止帶方加減。 黃柏9克 知母9克 豬菩12克 車前子12克(包煎)茵陳12克 丹皮9克 薏苡仁12克椿根皮12克 士茯苓15克 苦參9克 炙甘草3克加減:盆腔炎引起的黃帶,參考盆腔炎的治療。 2.肝經(jīng)濕熱治法:疏肝清熱利濕止帶。 方藥:丹振逍遙散加減。 牡丹皮9克 山桅9克 柴胡9克 黃柏9克當(dāng)歸9克 生地10克 白術(shù)10克 車前子12克(包煎)薄荷3克(后下)薏苡仁9克 茯苓10克 地膚子10克 生甘草3克加減:陰癢較劇者,加苦參9克、蛇床子9克。
【中成藥】 1.皮膚康洗液 取洗液30~40毫升,加水坐浴,每晚睡前1 次,7次為1個療程,治2~3個療程。 2.潔爾陰泡騰片 取該藥3~4片,放入溫水中坐浴,每晚睡前l(fā)次,7次為1個療程,共治2~3個療程。也可在坐浴后陰道內(nèi)放1片潔爾陰泡騰片。 3.愈帶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濕熱帶下色黃者。 4.玉清抗宮炎片 每日3次,每次4片,吞服。 治濕熱帶下伴宮頸炎者。
【簡便方】 1.椿根皮30克,水煎服。治濕熱黃帶。
2.石見穿60克,水煎服。治濕毒帶下。
3.雞冠白果湯 雞冠花30克、金櫻子15克、白果10克、豬瘦肉適量,水煎服。治濕熱帶下。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xiàng)】 1.注意外陰和陰道清潔衛(wèi)生,浴巾及浴具定期消毒。有陰道炎時應(yīng)做到便廁隔離或便盆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2.參考陰道炎的注意事項(xiàng)。
白帶
【概述】 婦女陰道內(nèi)流出白色如涕如唾之黏液,伴全身或局部癥狀者,稱為病理性白帶,多屬體虛或痰濕所致,相當(dāng)于西醫(yī)的陰道炎,但是白帶常規(guī)檢查常找不到致病菌。
【病因病理】 1.脾虛 素體脾虛或傷食損脾,或痰濕阻脾,脾虛生濕,帶脈失約而致濕濁下注,帶下異常。 2.腎虛 素體腎虛,或房事過頻、多產(chǎn)傷腎,腎虛帶脈不固而致帶多色白。
【診斷要點(diǎn)】 1.根據(jù)帶下色白如涕如唾呈黏液狀,無腥味進(jìn)行診斷。白帶化驗(yàn)無致病菌找到。 2.與真菌性陰道炎豆渣樣白色分泌物鑒別。
【辯證分型】 1.脾虛 帶多色白,稀薄不臭,面色皖白,乏力倦怠,納少便搪,或軀體肥胖。苔薄,舌淡胖,脈儒細(xì)。 2.腎虛 帶多色白如水清澈,腰酸膝軟,頭暈?zāi)垦?,倦怠乏力,四肢不溫,便溏尿頻。苔薄,脈沉細(xì)。
【分型治療】 1.脾虛治法:健脾利濕止帶。 方藥:完帶湯加減。 黨參9克 白術(shù)12克 淮山藥15克 蒼術(shù)9克 陳皮6克 柴胡9克 炒荊芥6克 車前草9克 炙甘草3克加減:體胖者,加制南星 10克、 川樸 9克、菖蒲9克;帶多者,加煅牡蠣30克(先煎)。 2.腎虛治法:益腎補(bǔ)氣止帶。 方藥:內(nèi)補(bǔ)丸加減。 菟絲子12克 黃芪12克 潼蒺藜12克 桑嫖蛸10克 肉蓯蓉9克 煅牡蠣30克(先煎)桑寄生10克 芡實(shí)10克 山茱萸9克 澤瀉9克
【中成藥】 1.烏雞九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脾腎虛弱帶下。 2.歸脾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脾虛帶下。 3.白帶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虛證帶下。
【簡便方】 1.黃芪60克、老鴨1只,共煮,分?jǐn)?shù)次飲服。用于脾氣虛帶下。
2.杜仲60克、薏苡仁50克、豬腎一對。先煮杜仲,去藥渣,將薏苡仁加入杜仲汁內(nèi),豬腎洗凈切碎同煮,分?jǐn)?shù)次飲服。
3.外洗方可參考陰道炎的洗方。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xiàng)】 1.本病由體虛引起,故除了藥物治療外,還須增加適當(dāng)?shù)捏w育活動,增強(qiáng)體質(zhì)。 2.適當(dāng)增加營養(yǎng),多吃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類食物,充實(shí)臟腑氣血功能。
帶下?。偅?/H2>
【概述】 帶下指陰道壁及宮頸等組織分泌的一種黏稠液體。在發(fā)育成熟期或經(jīng)期前后、妊娠期帶下均可增多,帶下色白無臭味,這是生理現(xiàn)象。當(dāng)陰道、宮頸或內(nèi)生殖器發(fā)生病變時,帶下量明顯增多,并且色、質(zhì)和氣味異常,伴全身或局部癥狀者,稱為“帶下病”。 根據(jù)帶下的不同顏色和癥狀分為白帶、黃帶;赤帶、青帶、黑帶及五色帶。臨床以白帶、黃帶及赤帶多見,青帶可能為膿性分泌物,黑帶可能為少量陳舊性分泌物或生殖道惡性病灶的分泌物,五色帶多為生殖器惡性病灶的分泌物,以更年期婦女多見。帶下病常見于各種陰道和宮頸炎癥。
【病因病理】 本病主要由于濕邪影響任、帶二脈,以致帶脈失約、任脈不因所形成。濕邪有內(nèi)外之別,外濕指外感溫邪;內(nèi)濕,多因脾虛失運(yùn),腎虛失固所致。 1.濕熱(毒)因攝生不潔,或久居陰濕之地,或因手術(shù)損傷,以致濕熱、病菌入侵帶脈,發(fā)為帶下。 亦有肝經(jīng)濕熱下注,或因熱毒蘊(yùn)腐,損傷血絡(luò),導(dǎo)致帶下赤白。 2.脾虛 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牌運(yùn)失健,濕濁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為帶下病。 3.腎虛 素體腎氣不足或房勞多產(chǎn),封藏失職;亦有腎陰偏虛,相火偏旺,灼傷血絡(luò),任帶失因而帶下赤白者。
【診斷要點(diǎn)】 1.婦女陰道內(nèi)流出的帶下量多,綿綿不斷,色、質(zhì)、氣味異常,或伴有全身癥狀者,可診斷為本病。 2.赤帶與經(jīng)間期出血、經(jīng)漏有別。赤帶,帶下色赤,與月經(jīng)周期無關(guān);經(jīng)間期出血常發(fā)生在月經(jīng)周期的中間,有周期性;經(jīng)漏為月經(jīng)點(diǎn)滴而出,淋漓不盡。 3.膿濁帶下質(zhì)黏如膿樣,且有臭味,為熱毒損傷任、帶二脈血?dú)馑?,但與陰瘡排出的膿液有別,陰瘡則為婦人陰戶生瘡,初起陰戶一側(cè)或雙側(cè)腫脹疼痛,繼則化膿潰瘍,膿液量多,臭穢而稠,兩者可通過婦科檢查而鑒別。 4.帶下如五色夾雜,如膿似血,奇臭難聞,當(dāng)警惕癌變。應(yīng)結(jié)合必要的檢查以明確診斷。
【辯證分型】 1.濕熱 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質(zhì)黏膩,有臭氣,胸悶口膩,或小腹作痛,或帶下色白質(zhì)黏如豆腐渣狀,陰癢等,小便色黃。舌苔黃膩或厚,脈濡滑帶數(shù)。 2.熱毒 帶下量多,赤白相兼,或五色雜下,質(zhì)黏膩,或如膿樣,有臭氣,或腐臭難聞,小腹作痛,煩熱口干,頭昏暈,午后尤甚,大便干結(jié)或臭穢,小溲色黃量少。舌紅,苔黃干,脈數(shù)。 3.脾虛 帶下色白或淡黃,質(zhì)黏稠,無臭氣,綿綿不斷,面色?s白或萎黃,四肢欠溫,精神疲倦,納少便搪,兩足跗腫。舌淡,苔白或膩,脈緩弱。 4.腎陽虛 白帶清冷,量多,質(zhì)稀薄,終日淋漓不斷,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頻數(shù)清長,夜間尤甚,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遲。 5.腎陰虛 帶下赤白,質(zhì)稍黏無臭,陰部灼熱,頭昏目眩,或面烘熱,五心煩熱,失眠多夢,便艱尿黃。舌紅少苔,脈細(xì)帶數(shù)。
【分型治療】 1.濕熱治法:清利濕熱。 方藥:易黃湯加減。 黃柏10克 知母10克 車前子10克(包煎)土茯苓15克 六一散10克(包煎)椿根皮10克 白果10只 山梔10克 川牛膝10克加減:兼見脾虛者,加山藥10克、白術(shù)10克、芡實(shí)15克、薏苡仁15克;肝經(jīng)濕熱偏甚者,加龍膽草6克、柴胡10克、木通6克、黃芩10克、生地12克。 2.熱毒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 蒲公英15克 金銀花15克 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 天葵子10克 白花蛇舌草15克鴨跖草30克。 加減:挾瘀腹痛者,加桃仁10克、生苡仁15克、紅藤15克、敗醬草12克;熱甚傷津者,加生地15克、赤芍12克、麥冬IZ克。 3.脾虛治法:健脾益氣,除濕止帶。 方藥: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炒黨參10克 炒白術(shù)10克 淮山藥12克白扁豆15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3克 木香6克蓮子肉10克 茁仁15克 砂仁3克(后下)。 加減:腰酸腰痛者,加杜仲 10克、川斷 10克、桑寄生10克;下肢腫者,加豬苓12克、車前子15克(包煎);陰癢者,加蛇床子12克、花椒6克。 4.腎陽虛治法:溫補(bǔ)腎陽,固澀止帶。 方藥:內(nèi)補(bǔ)丸加減。 鹿角霜10克(包煎)繭絲子10克 潼蒺藜10克 黃芪10克 桑嫖蛸12克 制附塊5克(先煎)杜仲10克 補(bǔ)骨脂10克 赤石脂12克(先煎)煅龍牡各15克(先煎)。 5.腎陰虛治法:益腎滋陰,清熱止帶。 方藥:知柏地黃湯加減。 知母10克 黃柏10克 生地12克 丹皮10克 澤瀉10克 山藥12克 地骨皮15克 茯苓10克 麥冬10克。 加減:腰膝酸軟者,加川斷 12克、懷牛膝 10克; 頭昏目眩者,加枸杞子12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10克;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12克、夜交藤30克。
【中成藥】 1.烏雞白鳳丸 每日1~2次,每次1丸,吞服。適用于脾腎虛弱者。 2.威喜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適用于腎虛者。 3.白帶片 每日3次,每次5片,吞服。適用于脾虛者。 4.愈帶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適用于濕熱黃帶。 5.龍膽草片 每日3次,每次3~4克,吞服。 適用于肝經(jīng)濕熱帶下黃綠者。 6.七味新消丸 每日3次,每次2克,吞服。適用于熱毒挾瘀帶下黃赤或五色相雜者。
【簡便方】 1.白果10粒,搗碎沖豆?jié){,晨服。或白果炒熟,每日服20粒。適用于脾虛夾濕之白帶。
2.棉花梗60克、紅棗10枚,煎服。用于脾氣虛弱之帶下。
3.紅雞冠花30克,煎湯分2次服。適用于赤帶。
4.丹皮10克、赤芍10克、紅棗10枚,煎服。適用于帶下赤白者。
【其它療法】 1.脾俞、帶脈、腎俞、足三里、八篌(補(bǔ)法);帶脈、足三里、氣海、脾俞(補(bǔ)法或灸法)。適用于脾虛夾濕及腎氣不足者。 2.三陰交、血海(瀉法),留針20分鐘;灸百會,每日1次,每次3壯。用于氣虛不固者。 3.中極、三陰交、陰陵泉、白環(huán)俞(瀉法)。用于濕熱或?qū)崯釖娥稣摺?
【注意事項(xiàng)】 1.帶下的量、色、質(zhì)、氣味異常,并伴隨癥狀者,都屬帶下病范疇,并見于生殖系統(tǒng)炎癥和婦科腫瘤。 根據(jù)帶下的異常顏色及其特有癥狀,又有白帶、黃帶、赤帶、青帶、黑帶、五色帶之分。白帶如色白無臭味,量不多,不伴癥狀者,屬正常生理現(xiàn)象。白帶量多或有臭味,并伴不適癥狀者則為帶下病,可因外感濕邪,或牌失健運(yùn)、腎氣不固、帶脈失約所致,可予清化濕熱、健脾化濕或益腎固澀止帶之法治療。 2.黃帶帶下色黃如膿,黏膩穢臭,多見于生殖道炎癥,如陰道炎、宮頸炎、急性盆腔炎等。治療應(yīng)以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化濕止帶。對于素體陰虛或濕熱偏盛者,忌服辛苦酸辣之品,以免熱灼陰液,導(dǎo)致陰虛火旺。 3.赤帶乃陰道內(nèi)流出紅色而黏濁的分泌物,或有腥臭味者。赤帶可因生殖道炎癥,亦可由生殖道腫瘤引起。發(fā)現(xiàn)赤帶時,首先應(yīng)查明原因用卡除癌癥,可作婦科檢查、B超及活檢等。對于伴有重糜之宮頸炎,應(yīng)積極治療,并定期組織普查,必要時作宮頸活檢,排除宮頸癌。 4.帶下五色混雜,黏膩如膿狀,穢臭異常,稱為五色帶。常見于生殖道癌癥,應(yīng)特別引起警惕,應(yīng)及時進(jìn)行婦科檢查,宮頸活檢或陰道鏡上超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如為生殖道炎癥所致,積極抗菌消炎,清解熱毒,如為惡性腫瘤,應(yīng)作手術(shù)和抗癌治療。 5.預(yù)防帶下病應(yīng)從增強(qiáng)體質(zhì)和防止感染人手。 平時應(yīng)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qiáng)體質(zhì),下腹部要保暖,防止風(fēng)冷之邪入侵,飲食要有節(jié)制,免傷脾胃。經(jīng)期禁止游泳,防止病菌上行感染;浴具要分開;有腳癬者,腳布與洗會陰布分開;提倡淋浴,廁所改為蹲式,以防止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