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獎(The Man Booker Prize,或Booker Prize,又簡稱the Booker),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xué)大獎之一。布克獎每年頒發(fā)一次,獎勵當年度最佳英文小說創(chuàng)作,不限英國籍作者,與諾貝爾獎一樣,只頒予仍在世的人。布克獎以贊助商——食品供應(yīng)公司布克(Booker McConnell)命名。布克獎從1969年開始頒發(fā)。
"Booker"是英國最大的現(xiàn)購批發(fā)商,英國出版名人馬斯開爾(Tom Maschler)找到這個企業(yè)贊助,希望成立一項鼓勵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獎項,獎勵當年度最佳英文小說創(chuàng)作而不限英國籍作者。
榮獲布克獎幾乎已經(jīng)成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代名詞,是廣受世界矚目和討論的小說獎。布克獎背后有管理委員會運作,負責(zé)選出每一年的評審及主席,其評選過程嚴謹,又保持高度的獨立性,也是使布克獎不同于其它獎項之處。每位評審幾乎只有一次參與布克獎評選的機會,評審團的組成兼顧其專業(yè)和社會背景,降低了派別潮流與個人好惡左右的機會。每年布克獎頒發(fā)后,不僅是得獎?wù)叩臉s譽,對銷售激勵和作品討論幫助也很大。
當?shù)貢r間7月23日,2013年英國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長名單公布,共有13部小說名列其中。本年度入圍作品風(fēng)格各異,從共計151部初選作品中脫穎而出。評委會主席羅伯特·麥克法蘭(Robert MacFarlane)表示,入圍小說遍及“從傳統(tǒng)到實驗,從公元一世紀到今時今日,從100頁到1000頁,從中國上海到英國亨登”。評委會將于當?shù)貢r間9月10日公布短名單,并于10月15日舉行的晚宴上正式頒獎。 入圍的13名作家共來自7個國家,包括津巴布韋、新西蘭、加拿大和馬來西亞等;既有包括歐大旭(Tash Aw)、吉姆·克雷斯(Jim Crace)、茱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科倫·麥卡恩(Colum McCann)、夏洛特·門德爾松(Charlotte Mendelson)和科爾姆·托賓(Colm Tóibín)在內(nèi)的知名作家,也有埃莉諾·卡頓(Eleanor Catton)、伊芙·哈里斯(Eve Harris)和多納爾·瑞安(Donal Ryan)等文壇新人。 今年的長名單中沒有作家是前布克獎得主,不過托賓和克雷斯二人曾入圍短名單。托賓兩度陪跑布克獎,憑借1999年的《黑水燈塔船》(The Blackwater Lightship)和2004年的《大師》(The Master)殺入布克獎短名單,但皆功虧一簣,距離摘取桂冠僅一步之遙。現(xiàn)年67歲的克雷斯曾于1997年憑借《隔離》(Quarantine)入圍布克獎短名單??死姿乖诮衲?月聲稱完成最后一部小說并宣布封筆,但也表示:“停止寫作不代表停止生活。”此次提名或許會讓他重新考慮這一問題。 這份名單中的文壇新秀表現(xiàn)搶眼,年僅27歲的女作家埃莉諾·卡頓(Eleanor Catton)所著的《發(fā)光體》(The Luminaries)厚達832頁。不過,新生作家獲獎僅出現(xiàn)在2008年,印度作家阿拉溫德·阿迪加(Aravind Adiga)憑借處女作《白虎》(The White Tiger)成為該年度布克獎黑馬。 布克獎是英國最重要的文學(xué)獎項,創(chuàng)辦于1969年,每年頒發(fā)一次,只授予英國、愛爾蘭與其他英聯(lián)邦國家作者當年在英國公開出版的英語小說。入圍作品分為長名單與短名單,長名單一般為十二三部,短名單則將長名單數(shù)目縮小到五部,最后從中選出得獎作品。布克獎獎金為5萬英鎊(約合47萬人民幣),由曼集團贊助。除了豐厚獎金外,布克獎往往也是作品銷量的有力保證。 2013年英國布克獎長名單
入圍作家及作品簡介1. 《五星富豪》(Five Star Billionaire)歐大旭(Tash Aw) 作品簡介:菲比(Phoebe)躊躇滿志來到中國尋夢,卻發(fā)現(xiàn)自己所應(yīng)許的工作從未存在過;加里(Gary)是當紅的流行音樂明星,但在一場酒吧斗毆事件后粉絲一去不返;穎慧(Yinghui)曾為熱愛詩歌的社會活動家,并不清楚自己怎樣成了腰纏萬貫的女商人;賈斯廷(Justin)每日為一大家子辛勤工作,卻開始懷疑自己的努力能否換來一絲感激;還有五星富豪本人,幕后操縱生殺大權(quán),攪動著形形色色的命運。 作家簡介:歐大旭,馬來西亞華裔英語作家。1971年出生于臺灣臺北,成長于馬來西亞,畢業(yè)于英國劍橋大學(xué)法律系,現(xiàn)居倫敦。第一部英文小說《絲之謎》(The Harmony Silk Factory)獲得2005年度惠特布萊德圖書獎(Whitbread Book Awards)小說處女作獎。 2. 《我們需要新名字》(We Need New Names)諾維奧莉特·布拉瓦約(NoViolet Bulawayo) 作品簡介:年僅十歲的女孩達琳(Darling)跌跌撞撞地走在脆弱而又暴力的世界中。在津巴布韋,達琳和朋友去偷番石榴,試圖打掉奇波(Chipo)肚中的嬰兒,努力記住過去的回憶。過去他們的家園被警察摧毀,過去學(xué)校被關(guān)閉,過去父親出國從事危險工作。于是,達琳滿懷希望背井離鄉(xiāng),抵達美國投奔阿姨。期待逐一破滅,想象中的豐富卻成為現(xiàn)實中的貧瘠。 作家簡介:諾維奧莉特·布拉瓦約,津巴布韋女作家。1981年出生于津巴布韋,后在美國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學(xué)業(yè)。2011年憑借短篇小說《奔向布達佩斯》(Hitting Budapest)獲得2011年凱恩非洲寫作文學(xué)獎(Caine Prize for African Writing)。 3. 《發(fā)光體》(The Luminaries)埃莉諾·卡頓(Eleanor Catton)
作品簡介:一月狂風(fēng)大作,一名妓女被捕。1866年新西蘭海岸,淘金熱正酣,這件事或許無足輕重。但同一天還發(fā)生了另外三件大事:一個倒霉的酒鬼喪命,一個富人消失,一個臭名昭著的船長逃命一般取消了所有生意。妓女安娜·韋瑟雷爾(Anna Wetherell)將三名男子聯(lián)系在一起。一連串看似巧合的事件,引發(fā)了秘密調(diào)查,但這一切被年輕的陌生來客沃爾特·穆迪(Walter Moody)給打斷了…… 作家簡介:埃莉諾·卡頓,新西蘭女作家。1985年出生于加拿大,13歲隨家人移居新西蘭坎特伯雷。因處女作《彩排》(The Rehearsal)一舉成名,囊括眾多文學(xué)獎項,2009年被媒體譽為“年度小說黃金女孩”。 4. 《收獲》(Harvest)吉姆·克雷斯(Jim Crace)
作品簡介:夏末驟至,收割了最后一片麥田,村莊渾然不知危機逼近。兩男一女在林地邊境搭起了臨時帳篷,當晚莊園便燃起熊熊大火。接下來七天里,沃爾特·瑟斯克(Walter Thirsk)目睹村莊重建:收獲的莊稼被煙霧和恐懼熏黑,闖入者受到嚴厲懲罰,鄰居因涉嫌巫術(shù)而被關(guān)押。但是,故事中更黑暗的部分仍未抵達…… 作家簡介:吉姆·克雷斯,英國知名作家,以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和鮮明的語言特色而受文壇矚目。1946年3月1日出生于英國赫特福德郡。1986年憑借《大陸》(Continent)獲得惠特布萊德圖書獎小說處女作獎、《衛(wèi)報》小說獎以及戴維·海厄姆小說獎(David Higham Prize for Fiction),1997年憑借《隔離》(Quarantine)獲惠特布萊德圖書獎并入圍布克獎短名單,1999年憑借《死》(Being Dead)獲得美國全國書評家協(xié)會獎、IMPAC都柏林文學(xué)獎提名。 5. 《查妮·考夫曼的婚事》(The Marrying of Chani Kaufman)伊芙·哈里斯(Eve Harris)
作品簡介:年僅19歲的查妮出生于倫敦西北的極端正統(tǒng)派猶太教社區(qū)。查妮從未與男性有過身體接觸,但注定要嫁給陌生人。拉比的妻子告訴她成為猶太人的妻子意味著什么,但里芙卡(Rivka)也有自身的問題要面對。秘密層層掩埋,恐懼、性欲加諸新婚之夜,交織成一個關(guān)于解放和選擇的故事。 作家簡介:伊芙·哈里斯,英國女作家。出生于倫敦一個以色列與波蘭混血之家。此書是在哈里斯深入倫敦西北一所極端正統(tǒng)派猶太女子學(xué)校一年時間后完成。 6. 《殺戮》(The Kills)理查德·豪斯(Richard House)
作品簡介:伊拉克艾姆拉省有一處無人值守的中途站“自由營地”,伊拉克戰(zhàn)爭的碎屑在這里埋葬、焚燒、遺忘。突然,當局宣布將該地改造成全國最大的軍事基地,并承包給公司運營。隨之而來的還有爾虞我詐,硝煙彌漫,爆炸攻擊,以及美國學(xué)生在意大利遭遇惡性謀殺。重重殺伐,一定會令你想起許多小說的影子。 作家簡介:理查德·豪斯,美國小說家、電影制片人、教師。處女作為《拳師》(Bruiser)。 7. 《低地》(The Lowland)茱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 作品簡介:在蘇巴什(Subhash)的記憶中,弟弟烏達揚(Udayan)總在身邊。兄弟倆在加爾各答郊區(qū)的街道上閑逛,直到落日余輝灑進滿是風(fēng)信子的池塘。隨著年齡的增長,兄弟難免鬩于墻,感情出現(xiàn)裂痕。1967年,烏達揚受到席卷西孟加拉邦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鼓動,投身革命奪取城市。蘇巴什則遠赴美國羅得島修讀博士學(xué)位,雖與印度毫無關(guān)聯(lián),卻仍受到弟弟政治理想主義激情的影響。烏達揚愿意為信仰付出一切,包括新婚蜜月,孕中妻子,兄長,父母。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大洋兩端幾代人整條血脈的命運。 作家簡介:茱帕·拉希里,孟加拉裔美國女作家。1967年7月11日生于倫敦一個孟加拉裔印度移民家庭,3歲時隨父母遷居美國。1999年出版的首部短篇小說集《疾病解說者》(Interpreter of Maladies)奪得次年普利策小說獎,2008年憑借小說集《不適之地》(Unaccustomed Earth)獲得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 8. 《未爆炸》(Unexploded)艾莉森·麥克勞德(Alison MacLeod) 作品簡介:1940年5月,英國倫敦布賴頓新月公園(Park Crescent),杰弗里·博蒙與伊夫琳·博蒙(Geoffrey and Evelyn Beaumont)夫婦帶著8歲的兒子菲利普(Philip)焦急地等候敵軍登陸海灘的消息。一年來天翻地覆,杰弗里成為德國納粹集中營的負責(zé)人,菲利普飽受流言所苦,伊夫琳則在營中遇見了德國猶太畫家囚犯。個人的命運在歷史洪流中無法把持,一切都無法挽回。 作家簡介:艾莉森·麥克勞德,加拿大女小說家。出生于加拿大,后移居英國開始寫作,現(xiàn)居布賴頓。 9. 《橫跨大西洋》(TransAtlantic)科倫·麥卡恩(Colum McCann) 作品簡介:1845年,1919年,1845年,1998年,講述遠隔重洋四代女性的故事。從南北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到愛爾蘭饑荒,時間維度廣,氣勢磅礴,情節(jié)猶如人物關(guān)系一般盤根錯節(jié)地交織在一起。 作家簡介:科倫·麥卡恩,愛爾蘭小說家。出生于1965年。2009年作品《轉(zhuǎn)吧,這偉大的世界》(Let the Great World Spin)獲得200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2004年短篇小說《該國須知》(Everything in This Country Must)曾被改編成短片并獲2005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10. 《半個英國人》(Almost English)夏洛特·門德爾松(Charlotte Mendelson) 作品簡介:倫敦西部一間小公寓,16歲的瑪麗娜(Marina)與母親勞拉(Laura)和三位匈牙利遠親同住在一起。膚色,瞳孔,睫毛,校園,女孩,融入與叛逃,似乎永遠也難以接近這個國度。 作家簡介:夏洛特·門德爾松,英國女小說家。1972年出生于倫敦西部。 11. 《時光的故事》(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露絲·尾關(guān)(Ruth Ozeki) 作品簡介:露絲(Ruth)在海岸邊撿回一只Hello Kitty午餐盒,里面靜靜躺著一本女孩的日記,承載著希望和夢想。逐頁閱讀,她發(fā)現(xiàn)一切似乎可追溯到2011年東日本海嘯,并深深著迷于其中。東京一間小咖啡館,16歲的保谷直(Nao Yasutani)正經(jīng)歷著現(xiàn)代社會帶來的挑戰(zhàn),面對網(wǎng)絡(luò)欺凌,面對104歲高齡尼姑的秘密,面對家庭的喜悅和心碎,保谷直想要用日記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想要找到終能理解自己的讀者和朋友。 作家簡介:露絲·尾關(guān),美國電影制片人、小說家、禪宗信徒。1956年3月12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紐黑文,日美混血,畢業(yè)于日本奈良大學(xué)日本文學(xué)系。1985年返回美國紐約,從事電影制片工作。2010年獲得禪宗僧侶資格。 12. 《打轉(zhuǎn)的心》(The Spinning Heart)多納爾·瑞安(Donal Ryan)
作品簡介:愛爾蘭金融崩潰的危急局勢下,小鎮(zhèn)平靜的表面下隱藏著暗涌。每個人都得接受內(nèi)心爭斗,掙扎著告訴自己某種真理,故事就此展開。 作家簡介:多納爾·瑞安,愛爾蘭小說家。 13. 《瑪利亞的自白》(The Testament of Mary)科爾姆·托賓(Colm Tóibín) 作品簡介:全書充斥著柔軟而憤怒的聲音,瑪麗靜靜講述著災(zāi)難事件給自己帶來的徹骨之痛。瑪麗力圖拼湊回憶,找出兒子死亡的真相。身心憔悴,無人可信,一切都動蕩不安,痛苦不已?,旣惖膾暝蚱屏顺聊俺隽寺曧?,從中可以逐漸看出人類歷史上一個女人的身影。 作家簡介:科爾姆·托賓,愛爾蘭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1955年5月30日出生于愛爾蘭。長篇小說《大師》獲得2006年IMPAC都柏林文學(xué)獎,《大師》和《黑水燈塔船》兩度入圍布克獎短名單。 |
|
來自: 蕙籣留香 > 《文學(xu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