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數(shù)目的子珠串綴而成,子珠數(shù)目隨所據(jù)經(jīng)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義。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佛珠子珠數(shù)目在經(jīng)典中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shí),佛珠有不同的顆數(shù),是因?yàn)榫哂胁煌暮x。 從品級(jí)上說,佛珠可以分為三品: 上品佛珠:1080或者108顆。 中品佛珠:54顆、42顆、36顆。 下品佛珠:27顆、21顆、18顆、14顆。 一百零八顆 是最為常見的數(shù)目,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dá)到一種寂靜的狀態(tài)。 百八煩惱的內(nèi)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jì)三十六種,再配以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jīng)中所言: 諸菩薩問: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zhuǎn)入意地亦如是,識(shí)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jīng)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jié)云百八,故知是約剎那而為三世也。既以心意識(shí)三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云集起名心、籌量名意、別知名識(shí)。意三既爾,故使所依五根亦爾。三世三個(gè)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經(jīng)書所載的掛珠、持珠及念珠的顆數(shù)大致分為108顆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為108種煩惱。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及天上,是六道輪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界。 一千零八十顆 按天臺(tái)宗實(shí)際,十界無不性具善惡,故一千零八十?dāng)?shù)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懊惱,分解一千零八十種懊惱?!笆纭北硎菊麄€(gè)迷與悟的世界,即:1、天堂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5、人世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9、菩薩界,10、佛界 五十四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gè)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 1.信心,2、念心,3、精進(jìn)心,4、慧心,5、定心,6、護(hù)法心,7、回向心,8、戒心,9、舍心,10、愿心。[8] 十?。?/p> 1.初發(fā)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貴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頂住。 十行: 1.歡喜行,2、饒益行,3、無瞋恨行,4、無盡行,5、離癡亂行,6、善現(xiàn)行,7、無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實(shí)行。[10] 十回向: 1.救護(hù)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2、不壞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處回向,5、無盡功德藏回向,6、隨順平等善根回向,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8、如相回向,9、無縛無著解脫回向,10、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 1.歡喜地,2、離垢地,3、發(fā)光地,4、焰慧地,5、難勝地,6、現(xiàn)前地,7、遠(yuǎn)行地,8、不動(dòng)地,9、善慧地,10、法云地。 四善根: 指見道以前,觀四諦及修行十六行相以到達(dá)無漏圣位的四種修行階位,包括:1、暖位,2、頂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 四十二顆 表示菩薩修行進(jìn)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 等覺: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內(nèi)容上與佛相等,而實(shí)踐修行上比佛略遜一籌者。如欲詳細(xì)理解,請(qǐng)參閱鳩摩羅什譯《仁王般若波羅蜜經(jīng)·受持品》。 妙覺:指覺行圓滿之終究佛果,系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位。 三十六顆 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以為是為了便于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包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反。 二十七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賢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學(xué)”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xué)”。 十八有學(xué):1、隨信行,2、隨法行,3、信解,4、見至,5、身證,6、家家,7、一間(一種),8、預(yù)流向,9、預(yù)流果,10、一來向,11、一來果,12、不還向,13、不還果,14、中般涅盤,15、生般涅盤,16、有行般涅盤,17、無行般涅盤,18、下流色終究。[16] 九無學(xué):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進(jìn)相,6、不壞相,7、不退相,8、慧擺脫相,9、俱擺脫相。 二十一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笆亍币姟拔迨念w”一段,“十波羅蜜”見“弟子珠”一段的引見,茲不贅述。而“佛果”指到達(dá)最終究成佛的果位。 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shí)。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塵:1、色塵,2、聲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 六識(shí):1、眼識(shí),2、耳識(shí),3、鼻識(shí),4、舌識(shí),5、身識(shí),6、認(rèn)識(shí)。 十四顆 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取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十四無畏: 1、使眾生返照自性,取得擺脫; 2、使眾生旋轉(zhuǎn)知見,茍遇火難,火不能燒; 3、使眾生旋轉(zhuǎn)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眾生入于羅剎鬼國,鬼自滅惡; 5、使眾生六根消復(fù),臨當(dāng)被害,刀段段折壞; 6、菩薩明照十方,使眾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 7、使眾生不受虛妄聲塵系縛; 8、使眾生行于險(xiǎn)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 9、使性多婬者,不生色念; 10、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yuǎn)離癡闇; 12、使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眾生持觀音名號(hào)者,所得福德與恒河沙數(shù)無異。(來自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