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筆法
寫毛筆字以手指執(zhí)筆管的方法。執(zhí)筆,是進行寫字活動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幾點:如雙苞(即*雙鉤)、單苞(即*單鉤)、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傳自鍾繇、王羲之、虞世南,陸彥遠等綜合而成的“五字執(zhí)筆法”(即擫、壓、鉤、格、抵)。經歷代書法家長期書寫的實踐,咸認為是符合生理機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確方法。
撥鐙法
運筆的一種技法。鐙一作燈,故亦有譬喻執(zhí)筆運指如挑拔燈芯的。主要有二說。一、《書苑菁華》引晚唐林韞《撥鐙序》語:“鐙,馬鐙也,蓋以筆 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圓活易轉動;筆管直,則虎口間空圓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易轉運。
手執(zhí)筆管亦欲其淺,則易于撥動矣。推、拖、撚、拽,訣盡于此?!倍?、《桃源手聽》引北宋錢若水語:“古之善書鮮有得筆法者,唐陸希聲得之凡五字,擫、壓、 鉤、格、抵,用筆雙鉤,則點畫遒勁而盡妙矣,謂之撥鐙法?!?/p>
但《唐詩紀事》及《宣和書譜》所記陸希聲五字執(zhí)筆法并無“撥鐙法”字樣。案林韞的運指四字訣和陸希聲的執(zhí)筆五字法系兩種不同含義的方法。不少學者對執(zhí)筆法多主陸說。
雙鉤
書法術語。①復 制法書的技法。法書上石,沿其筆面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為“雙鉤”,南宋姜夔《續(xù)書譜》稱:“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內,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體。”陸游有“妙墨雙鉤帖”詩句。②一種書寫“空心字”的技法。
據載:宋代蒲元,嘗以雙鉤字寫 河上公注《道德經》,筆墨精細,若游絲縈繞,孤煙裊風,連綿不斷,或一筆而為數字,分布勻穩(wěn),風味有余。
③執(zhí) 筆法的指法名稱,與“單鉤”相對。北宋黃庭堅論書:“凡學字時,先當雙鉤,用兩指相疊,蹙筆壓無名指。
高提筆,令腕隨已意左右?!苯褚允持概c中指上節(jié)、中節(jié)之間相疊,鉤住筆管,稱為“雙鉤”。
單鉤
書法術語。執(zhí)筆法指法名稱.以食指鉤筆管與拇指形成鉗制狀,余指皆墊于筆管后方。因只以一食指主鉤,故稱“單鉤”。與“雙鉤”相對。唐代韓方明稱:“若篆書,則可多用單鉤,取其圓直有準?!?/p>
元代吾丘衍《學古編》亦稱:“寫篆把筆,只須單鉤,即伸中指在下夾襯,方圓平直,無不可意?!鼻宕炻呢憽稌鴮W捷要》稱:“單鉤者食指、中指參差不齊,食指鉤向大指,中指鉤向名指,此是單鉤,”世傳北宋蘇軾作書用此法,微偃其筆。
枕腕
書法術語。寫字時把左手掌背平墊于右手腕下,稱為“枕腕”。多用于書寫小字,也有使用臂擱(多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墊于腕下的。
懸腕
書法術語。執(zhí)筆法中的一種。手腕靈活與否對運筆至關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憑空懸起,稱為“懸腕”。寫字僅僅堤腕還不能上 下縱橫自如地運筆。懸腕能使肩部松開,全身之力由于無所罣礙,才得集注毫端,點畫方能勁健。
回腕法
書法術語,執(zhí)筆法中的一種。腕掌彎回,手指相對胸前,故稱。清代何紹基寫字即采用此法,執(zhí)筆時腕肘高懸,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違常人的生理機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腕平掌豎:書法術語。論述執(zhí)筆時的腕掌關系。由“指實掌虛”引申而來。近人沈尹默稱:“掌不但要虛,還得豎起來。掌能豎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懸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夠靈活運用?!?/p>
“豎掌”之說,乃書法界中對執(zhí)筆法的一種論點。有人認為“豎掌”作書,書壁則可,俯桌書寫,易影響運筆的靈活。
鳳眼
書法術語,執(zhí)筆法的指法名稱,握管時,大拇指節(jié)骨挺直,里側呈微凸伏,與內彎的食指構成狹長形的縫隙,因美其名為“鳳眼”。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圓者稱“龍眼”,是另一種執(zhí)筆法。
執(zhí)使:書法術語。執(zhí)筆和用筆的通稱,唐代孫過庭《書譜》載:“今撰執(zhí)使轉用之由,執(zhí)謂淺深長短之類;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泵鞔鷱埣澐Q,“執(zhí)謂執(zhí)筆,使謂運用。”參見“運筆”。
運筆
書法術語。指字的點畫書寫之過程。南宋姜夔《續(xù)書譜》稱:“大抵執(zhí)之欲緊,運上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zhí)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zhí)。”
提腕
書法術語。執(zhí)筆法中的一種。指手腕不靠桌而提起者。其法以肘著案而虛提手腕,多用以寫中等大小的字。由于腕雖提而肘部著案,不能盡全身之力,故為大多數書家所不取。
肘腕法
書法術語。書寫時使用肘、腕的方法。北宋周越《古今法令苑》稱:肘著案而虛提腕者為提腕,懸在空中者為懸腕。元代陳繹曾稱:“枕腕以書小字,提腕以書中字,懸腕以書大字?!编嶈挤Q:“寸以內,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鼻叭苏撌鲋馔笾ú粌H強調握筆的右腕,也注重于按紙的左腕,如清代姚配中稱:“用左手稱翼如之勢?!?/p>
翁方鋼稱:“今人但知作中須用腕力,而不知右腕之力,須從左腕出?!苯丝涤袨檎J為:“右腕挺開,則鋒正對準,腕懸則肩背力出。左腕挺開貼案,則氣停勻,右腕益虛活。”
按提
書法術語。寫字運筆中起落的功作。按,是筆往下頓;提,是筆向上拎,行筆有按提動作,就能保持筆鋒居中。清代蔣和稱:“頓后必須提,蹲與駐后亦須提。提者將筆提起,減于須之分數及蹲與駐之分數也?!?/p>
蔣衡謂:“凡轉肩鉤勒,須提起頓下,然提頓二字相連,捷于影響,少遲,則犯落肩脫節(jié)之病?!眲⑽踺d《藝概.書 概》稱:“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辨按尤當于起筆處,辨提尤當于止筆處?!薄皶矣谔岚磧勺郑邢嗪隙鵁o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墮、飄二病?!眳⒁姟靶泄P?!?/p>
運腕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由于毛筆性能柔軟,因此書寫漢字,除要有正確的執(zhí)筆法,還需要有正確的運腕法。北宋黃庭堅稱謂“腕隨己意左右”,手腕上下提按和左右調正筆鋒,“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寫出的筆道,才堅勁圓渾,富有質感。
啄
書法術語。點畫用筆的一種技法?!坝雷职朔ā狈Q短撇為“啄”。啄筆的書寫宜迅疾。唐太宗李世民《筆法訣》謂:“啄須臥筆疾罨?!痹惱[曾《翰林要訣》載:“啄,點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鳥喙之啄物?!鼻宕莱家喾Q:啄“如鳥之啄物,銳而且速,亦言其畫行以漸,而削如鳥啄也”。
磔
書法術語。點畫用筆的一種技法?!坝雷职朔ā狈Q捺筆為“磔”。古代祭祀時裂牲稱為磔,捺法用磔,意思是筆亳盡力鋪散而急發(fā)。又,斜捺叫磔,臥捺稱波。
唐太宗李世民《筆 法訣》稱:“磔須戰(zhàn)筆外發(fā),得意徐乃出之?!薄百F三折而遺亳?!睂憰r虛勢向左逆鋒落筆,著紙折鋒翻筆,有控制地盡力鋪亳下行,等到長度合適時捺出。
戈法
永字八法以外的又一筆法。相傳:“(唐)太宗工隸(楷書),以( 虞)世南為師,?;茧y于戈法,一日書'戩’字,乃空其落,(虞)世南取筆填之,以示魏徵,徵稱:仰觀目圣作,惟戩字戈法頗逼真,上深嘆魏為藻識?!?/p>
戈畫較長,寫時如不從容行筆,必然頭尾重,中間輕薄。漢隸戈法*落筆 顧右,楷從隸出,以免僵直。唐太宗李世民稱:“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p>
中鋒
書法術語。指行筆時將毛筆的主鋒保持在點畫的中線,以區(qū)別于偏鋒。用中鋒寫出的錢條圓渾而有質感。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載:宋徐鉉善小篆,映日觀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于屈折處,亦當其中,無有偏側,乃筆鋒直下不倒側,故鋒常在畫中,此用筆之法也。
聚墨痕
書法術語。中鋒運筆,因筆鋒常在點畫中間行迸,筆畫的中央線著墨最力,凝聚成一道濃重的墨線痕跡,故名。南宋除陳槱《負暄野錄》稱:“常見(李陽冰)真跡,其字畫起止處,皆微露鋒鍔。
映日觀之,中心一縷 之墨倍濃,蓋其用筆有力,且直下不欹,故鋒常在畫中?!泵鞔洳懂嫸U寶隨筆》評蘇軾《赤壁賦》墨跡稱:“坡公書多偃筆,亦是一病,此《赤壁賦》庶幾所謂欲透紙背者,乃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每波畫盡處,隱隱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 石刻所能傳耳?!?/p>
側鋒
書法術語。起筆的一種技法。謂在下筆時筆鋒稍偏側,落墨處即顯出偏側的姿勢。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稱:“正鋒取勁,側筆取妍。
王羲之書《蘭亭》,取妍處時帶側筆?!边@種筆法最初在隸書向楷書演變時形成。它使方筆字體中增添瀟灑妍美的神情。側鋒多用來取勢,勢成則轉換為中鋒。晉人多用之。
折鋒
書法術語。筆畫轉換方向時的一種用筆技法。指筆勢折疊帶方者,以別于轉筆,即筆鋒在轉換方向時,由陽面翻向陰面,或由陰面翻向陽面。南宋姜夔《續(xù)書譜》稱:“下筆之初有搭鋒者,有折鋒者,其一家之體定于初下筆,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鋒,第二、三字承上筆勢,多是搭鋒,若一字之間右邊多是折鋒,應其左故也?!?/p>
折鋒利于點畫方勁和創(chuàng)造姿勢。清代包世臣書《劉文清四智頌》后,稱其筆法“以搭鋒養(yǎng)勢,以 折鋒取姿。”
裹鋒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起筆呈反方向運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以后凡是取圓勢用筆,筆鋒內斂于點畫中間的稱“裹鋒”。如《曹全碑》、《石門銘》等多用之。
逆鋒
書法術語。運筆的一種技法。為了藏鋒鋪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筆的稱“逆鋒”。用逆鋒作字,往往具有蒼勁老辣的意趣。清代劉熙載稱:“要筆鋒無處不到,須是用逆字訣。勒則鋒右管左,努則鋒下管上,皆是也。然亦只暗中機括如此,著相便非?!?/p>
蹲鋒
書法術語。蹲,有停留的意思。與“蹲”本為一字。在書法中,蹲鋒、蹲鋒卻為兩法。大致蹲鋒指筆緩行中的蹲勢,蹲鋒則是欲趯先蹲,退而復進。唐代張懷瓘《玉堂禁經》稱:“蹲鋒,緩亳蹲節(jié),輕重有準是也”;“蹲鋒,駐筆下衄 是也,夫有趯者,必先蹲之?!?/p>
金錯刀
①對書 法用筆顫掣波發(fā)筆道的美稱?!墩勊C》載:“南唐李后主(煜)善書,作顫筆摎曲之伏,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薄缎蜁V》謂:“后主又用金錯刀法作面,亦清爽不凡,另為一格法。后主金錯刀書用一筆三過之法,晚年變而為畫,故顫掣乃如書法?!雹谧煮w名。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載有金錯刀書一體。具體形式與風貌今已不可稽查。
筋書
書法術語。勁鍵遒麗的點畫謂之“筋書”。東晉衛(wèi)夫人《筆陣圖》稱:“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力豐筋者圣。書法言筋、骨,均寓褒獎之義,如歷來稱顏真卿、柳公權書為“顏筋柳骨?!?/p>
一筆書
書法術語。指草書文字間自始至終筆畫連綿相續(xù),如一筆直下而成,故名。漢代張芝首創(chuàng)。唐代張懷瓘《書斷》稱:“伯英(張芝)章草,學崔(璦)、杜(度)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北彼喂籼摗秷D畫見聞志》稱:“王獻之能為一筆書,陸探微能為一筆畫?!?/p>
顫筆
亦稱“戰(zhàn)筆”,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科技法,因筆畫呈顫動狀,故名?!墩勊C》載:“南唐李后主(煜)善書。作顫筆摎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币喾Q“金錯刀”?!缎兔孀V·花鳥三》載:“唐希雅初學李氏錯刀筆,后畫竹,乃如書法,有顫掣之狀?!?/p>
懸針
書法術語。書寫直畫下端尖銳,如針之倒懸,故名。與垂露為兩種形體。馮武(簡緣)《書法正傳》稱:“將欲縮鋒,引而伸之,須要首尾相等。但鋒尖耳。不可如鼠尾。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懸針始于《蘭亭)'年’字。后人遂以為法?!?/p>
垂露
書法術語。書寫直畫的一種形態(tài)。其收筆處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具有藏鋒的筆勢,不同于“懸針”。唐代孫過庭《書譜》稱:“觀夫懸針垂露之異?!?/p>
護尾: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指行筆至筆畫尾部而反收其筆鋒。東漢蔡邕《九勢》稱:“護尾,點畫勢盡力收之。”護尾與藏頭的用筆方法,筆勢逆入而反收,逆則強健得勢,收則顯示筆有余力。北宋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論點,即從“護尾”擴展而來。
逆入平出
書法術語。筆畫起落筆和出鋒收筆的一種用筆技法。逆入,指起筆時,筆鋒要朝書寫筆畫的反方向入紙,隨即轉鋒行筆,以達到“藏鋒”于點畫之中,均勻地萬毫齊力,平鋪紙上形成中鋒運筆的勢態(tài)。平出,指筆畫至末不收,勢盡出鋒,回腕空收。
疾澀
書法術語。用以對筆勢的評述。筆勢由用筆的速度快慢、力度強弱、筆鋒順逆諸因素產生。疾筆求其勁挺流暢,澀筆求其凝注渾重。東漢蔡邕《九勢》稱:“疾勢,出于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p>
“澀勢,在于緊駃戰(zhàn)行之法?!比痪诩矟P勢者往往寓澀于疾。東晉王羲之《記白云先生書訣》稱:“勢疾則澀?!鼻宕鷦⑽踺d《藝概·書概》稱:“古人用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能疾澀者無之?!?/p>
方圓
指字的用筆和形體上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從用筆上講究方圓之術的,如元代劉有定《衍極·注》稱:“執(zhí)筆貴圓,握管不可不直,直則方。字貴方,得勢不可轉,轉則圓。篆圓也,圓其用而方其體;隸方也,外雖方而內實圓?!睆淖值男误w上講究方圓之術的,如南宋姜夔《續(xù)書譜》稱:“方圓者,真草之體用。
真貴方,草貴圓,方者參之以圓,圓者參之以方,斯為妙矣?!狈街性A,圓中有方,既有矛盾,又能統(tǒng)一,才能獲得良好的藝術效果。若“舍方求圓,則骨氣莫全,舍圓求方,則神氣不潤;方不變謂之斗,圓不變謂之環(huán),此書之大病也”。(《變通異訣》)故方圓也可用來評價書法藝術的優(yōu)劣。
燕尾
指章草中的一種波法。如神龍本《蘭亭序》“欣”字右下半的“人”,其狀似燕之尾,故名。前人將隸書橫畫出筆的挑腳比喻為燕尾。參見“燕不雙飛”。
柳穿魚
書法術語。比喻應用啄法的短撇。如形、影、彤、彬諸字,其右側的豎三撇,須有仰、平、覆三種有變化的筆勢,似三條小魚,用柳枝穿連起來,故名。
激石波
書法術語。用筆時平捺稱“波”,激石者指字之捺筆似水之自泉口流出遇石激而涌過。這種捺筆稱為“激石波”。如《蘭亭序》“欣”字捺有章草筆意者即是。
牽絲
亦稱“游絲”、“引牽”、“引帶”。書法術語。指書寫點畫時由于筆勢往來留存于先后筆畫之間的纖細筆道。纖細如發(fā)絲,挺健俐落,起有上呼下應、意氣周流的作用,可以表現出書家功力。
一波三折
書法術語。用筆時平捺稱“波”,一波三折,指凡寫捺筆要三次轉換筆鋒。經過三折之后,筆畫才波發(fā)矯健。明代豐坊《書訣》載:“鍾繇弟子宋翼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即是記載宋翼原先寫波往往犯平拖直過的毛病。經鍾繇指導,才獲得正確的用筆方法。北宋黃庭堅晚年的書法具有明顯一波三折的特點。
一筆三過
書法術語。指每作一點畫雖微如黍米,皆須三折筆鋒,始得完成。其法:落筆藏鋒為第一折;提筆轉鋒頓挫引筆為第二折;回鋒收筆為第三折。作書忌順筆平拖,而點畫經過三折,始能圓滿渾成。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鑒》載:宋代唐希雅學南唐后主李煜金錯刀書,有一筆三過之法,雖若甚瘦,而風神有余。
過折收縮
書法術語。運筆過程中的一種技法。過折,即指每畫一波,常三過折筆的意思;收縮,即北宋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說之略稱。運筆切忌直來直去,缺乏內含。
清代包世臣《藝舟雙楫》曾舉例:“學書如學拳,學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對骨,出手起腳,必極筋所能至,使之內氣通而外勁出?!魪揭灾眮碇比榉?,不從事于支積節(jié)累,則大謬矣!”
萬毫齊力
書法術語。指作書時非但主毫要絲絲得力,而且要調動副毫的作用,使筆毛一無扭結地聚結運動。這樣寫出的點畫才力量彌滿,圓健得勢。南朝梁王僧虔《筆意贊》:“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p>
內擫外拓
書法術語。內擫,指意在收斂的筆勢;外拓,指意在縱放的筆勢。近人沈尹默認為:“大凡筆致緊斂,是內擫所成;反是,必然是外拓。后人用內擫外拓來區(qū)別二王書跡,很有道理,說大王(羲之)是內擫,小王(獻之)則是外拓。試觀大王之書,剛健中正,流美而靜;小王之書,剛用柔顯,華而實增?!辈⒅赋觯骸皟葦L是骨(骨氣)勝之書,外拓是筋(筋力)勝之書?!?/p>
屋漏痕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如破屋壁間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唐代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載:顏真卿與懷素論書法,懷素稱:“吾觀夏云多奇峰,輒常效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鳖佌媲渲^:“何如屋漏痕?”懷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又,南宋姜夔《續(xù)書譜》稱:“屋漏痕者,欲其無起止之跡?!?/p>
折釵股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釵原系古代婦女頭上的金銀飾物,質堅而韌:后被借以形容轉折的筆畫,雖彎曲盤繞而其筆致依然圓潤飽滿。南宋姜虁《續(xù)書譜》稱:“折釵股者,欲其屈折,圓而有力。”
馬宗霍《書林記事》載:“相傳魯公與懷素同學草書于鄔兵曹(彤),或問曰:'張長史見公孫大娘舞劍器得低昂回翔之狀,兵曹有之乎?’懷素以古釵腳(折釵股)為對。魯公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捉公手曰:'老賊得之矣!’”
錐畫沙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以錐子劃沙,起止無跡,具有“藏鋒”的效果,而兩側沙子勻整凸起,痕跡中正,形似“中鋒”,故用錐畫沙以比喻書跡的圓渾。唐代褚遂良《論書》稱:“用筆當如錐畫沙。”宋代黃庭堅稱:“如錐畫沙……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相傳褚遂良曾將此法傳于陸彥遠。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載:“(陸彥遠)思而不悟,后于江島,遇見沙平地靜,令人意悅欲書。乃偶以利鋒畫而書之,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自茲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p>
壁坼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如泥墻自然坼裂的痕跡,無做作習氣。南宋姜虁《續(xù)書譜》稱:“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壁坼……壁坼者,欲其無布置之巧?!?/p>
綿里裹針
書法術語。比喻字體筆畫肉豐見骨、外柔內剛。北宋蘇軾自論:“余書如綿裹鐵?!泵鞔饪N稱:“東坡豐腴悅澤,綿里藏針。”
銀鉤蠆尾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銀鉤指丁、亭、寧等字的趯筆;蠆尾指乙、也等字的趯筆。南朝梁庾肩吾《書品》:“或因挑而還置,……是以鷹爪含利,出彼兔毫,龍管潤霜,游茲蠆尾。”
挑而還置,是指遇到趯筆,必先駐鋒蓄力而后趯出,獲得筆短意長、凝注有力的效果。此語并非專指趯筆,西晉索靖對自己的章草書很矜持,名其筆勢如“銀鉤蠆尾”。
衄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指筆鋒退而復進。清代蔣和稱:“筆既下行,又往上也。與回鋒不同,回鋒用轉,衄鋒用逆?!笔Y驥稱:“衄者,即老芾(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意。”
搭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指行草起筆及字與字之間的承接順應關系。順勢而下,不用逆勢的起筆稱為“搭鋒”。南宋姜虁稱:“下筆之初,有搭鋒者,有折鋒者,其一字之體,定于初下筆。
凡作字,第一多是折鋒,第二、三字承上筆勢,多是搭鋒。若一字之間,右邊多是折鋒,應在其左故也。”清代蔣和稱:“筆鋒搭下也。上筆帶起下筆,上字帶起下字?!敝炻呢懛Q:“書法有折鋒,搭鋒,乃起筆處也。用強筆者多折鋒,用弱筆者多搭鋒?!?/p>
搶
書法術語。折鋒筆法的虛和者稱為“搶”。清代蔣和稱其:“意與折同,折之分數多,搶之分數少;折之分數實,搶之分數半虛半實。”對于折與搶在運用上的差別,元代陳繹曾稱:“圓蹲直搶,偏蹲側搶,出鋒空搶。筆燥則折,筆濕則搶,筆燥實搶,筆濕空搶。”
轉
書法術語。筆畫轉換方向時的一種用筆技法。區(qū)別于折鋒?!堆┾诌\筆八法》稱之為圍,有圓轉回旋之意。東漢蔡邕稱:“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jié)目孤露?!币话阏鏁嘤谜垆h,草書多用轉筆。
南宋姜夔稱:“轉、折者,方圓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欲少駐,駐則有力,轉不欲滯,滯則不遒。然而,真以轉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勁,不可不知?!钡D筆與折鋒的方圓效果又存在于一種字體的書寫過程中,必須交替使用,才能豐富書法的藝術性。
駐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運筆若行若住,清代蔣和稱:“不可頓,不可蹲,而行筆又疾不得,住不得,遲澀審顧則為駐?!倍胖梅Q:“走而稍停謂之'駐’。
駐非終止也。畫之長短,至此適可,不再行走,稍停其筆而已。”駐筆不同于頓筆。蔣驥稱:手不運而以筆按下為“頓”;運筆時而意有所顧,因用遲澀出之者謂之“駐”。
挫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頓后將筆提起,使鋒轉動離開原處,稱為“挫”。是轉換筆鋒時常用之法。不僅用于轉角及趯筆,凡行筆換鋒時皆用之。清代蔣驥稱:“頓挫與提頓相連,欲挫仍須提,既挫又須頓?!?/p>
頓蹲
書法術語。停筆重按稱“頓”,輕按稱“蹲”?!堆┾诌\筆八法》稱其為“疊”。清代蔣和解釋“筆重按下”為“頓”,“用筆如頓,特不重按”為“蹲”。
骨法
亦稱“骨力”。書法術語。指書寫點畫中蘊蓄的筆力。是構成點畫與形體的支柱,也是表現神情的依憑。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字有果敢之力,骨也?!碧铺诶钍烂駠L謂:吾臨古人書,殊不學其形勢,惟求其骨力。
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中首先提出,畫有六法,其二為“骨法用筆”。論者認為:骨法用筆,能把筆擒得定,縱得出,遒得緊,拓得開,提按起倒,挺拔矯健,渾身都是解數才行,乃從長期懸肘中鍛煉得來。
肉法
書法術語。比喻書寫時筆墨濃淡、肥瘦、粗細的一種技法。元代陳繹曾《翰林要訣》“肉法”一則中稱:“字之肉,筆毫是也。疏處捺滿,密處提飛,捺滿即肥,提飛即瘦。肥者毫端分數足也;瘦者,毫端分數省也?!?/p>
筆道由筆醮水墨寫成,故在運用時,又稱:“初學提活、蹲輕則肉圓;老成提緊,蹲重則肉**?!薄八珴n則肉散,太燥則肉枯。干研墨則濕點筆;濕研墨則干點筆。墨太濃則肉滯,太淡則肉薄;粗則多累,積則不勻?!?/p>
背拋法
亦稱“外略法”。書法術語。指“乙”字趯筆書寫的技法。寫趯筆貴于寬圓,如背手拋物,故名。宋人《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稱:“蹲鋒緊掠徐擲之,速則失勢,遲則緩怯。”
八?。簳ㄐg語。泛指書寫點畫經常出現的弊病,俗稱敗筆。八病都是以接近這類點畫的實物形態(tài)定目,如:牛頭、鼠尾、蜂腰、鶴膝、竹節(jié)、稜角、折木、柴擔等。
布白
書法術語。指安排字的點畫間架和布置字、行之間空白關系的方法。字的點畫與空白均有繁簡、短長,結體也有大小、疏密、欹正。書寫時必須因字生勢,靈活多變。布白得當,即能使字和字之間產生錯落參差而又呼應協調的藝術效果。又,對整幅作品行與行之間的安排也稱“布白”。
燕不雙飛
書法術語。前人將隸書橫畫出筆的挑腳比喻為燕尾。一字之中宜用一次捺腳,二次出現就會筆畫雷同,字形拖沓。“燕不雙飛”即比喻捺腳的不可復用。但也有因隸書橫畫出鋒形如折刀頭,和雁尾之齊平相似,故亦稱“雁不雙飛”。
散水
俗稱“三點水”。書法術語。寫法因字體與書體而各別。唐代張懷瓘《王堂禁經·散水異法》稱:“'氵’此名遞相顯異。意在或藏或露,狀類不同;法以剛側而中偃,下潛挫而趯鋒。則右軍《黃庭經》、《樂毅論》用此也。
'氵’此名潛相矚視,外雖解摘,內則相附,此蓋鍾(繇)法。上'*’下以潛鋒暗衄,下以迅趯而捷遣,右軍遵用之,于真隸常為之。'氵’此行書。法以微按而餉揭,意以輕利為美,鍾(繇)、張(芝)、二王行書,并用此法?!?/p>
雁陣
書法術語。指字下四點排列之勢?!稌ㄈ痢罚骸凹毖汴?,緩雁陣,'燕’、'然’、'樵’三字外不可用?!?/p>
向相
書法術語。運筆造型的一種技法。與“向背”相輔相成。詳“向背”。
向背
書法術語。運筆造型的一種技法。與“向相”相輔相成。要求同一方向之筆畫避免平行和雷同,盡量做到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既多樣,又統(tǒng)一。例:“()”即向相,“)(”即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