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不僅是中國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同時亦作為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至今仍然流行于亞洲各國。在古代韓國稱端午為‘SULI’、重五、重午、天中節(jié)、端陽等。此節(jié)日從何時起流入于韓國,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考證。依據(jù)《三國史記》記錄的“俗以端午為車衣”,韓國端午的淵源可追溯到韓國三國時代。
古代韓國端午祭時最重視的活動為‘祭祖活動’。根據(jù)《高麗圖經》記載,端午時在皇宮舉行非常隆重的祭祖活動,不分晝夜,率僧徒歌唄等,非常熱鬧。高麗末期的文人崔瀣(1287年—1340年)在他的文集里記載:“國俗以端午日祭其先?!钡搅顺r王朝,也是由國家規(guī)定端午祭祀活動。有時上王或者國王親自參加祭祖,有時皇太子代表皇室參加祭祖活動。有時祭祀之后,舉行宴會。端午祭祀活動不一定在5月5日,有時提前舉行。
李植(1584年—1647年)明確地說明了朝鮮端午活動與中國端午淵源的區(qū)別。即朝鮮端午是根據(jù)禮儀制度,對宗廟祠堂與墳墓祭祀的活動,而與屈原毫無關系。這也許跟“罷黜百家,唯儒獨尊”的朝鮮王朝國策有關,尤其是非常重視以朱子學為主的禮樂制度有關。
從高麗時期的記錄來看,端午時廣泛流行“秋千”活動。當時武臣政權的最高掌權者崔忠獻設“秋千戲”,并邀請文武四品以上官員,還開了三天的宴會。李穡在《秋千》詩中云:“中原寒食好東風,人與秋千在半空。須記三韓端午日,纻衫輕舉語聲中?!边@首詩用對比手法描述了中國與高麗的端午風俗。說中國于寒食時有秋千習俗,而高麗在端午時也有秋千活動。魯認(1566年—1622年)在《錦溪日記》中描述了朝鮮與明朝端午風俗的區(qū)別:在中國主要是“乘競渡船”和“投角飯(吃粽子)”,“唱竹枝曲”等,皆與紀念屈原有關;但在朝鮮“只作秋千之戲”。
古代韓國端午時,除了祭祀、秋千之外,還廣泛流行擊球習俗。《朝鮮王朝實錄》非常詳細地記載當時打擊球的場面和方法、服飾、設備等等。李穡的詩《追記端午日》里,亦記載擊球習俗:“千步場中馬并馳,飛球一點欲從誰。分明是個無心物,逢著高才若有知”。每逢端午時,從“武官年少者,及衣冠子弟”當中選拔選手,讓他們練習擊球之藝。國王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龍鳳帳殿,一邊觀看,一邊設宴會。
除此之外,古代韓國還有一個有趣的端午活動“石戰(zhàn)”。高麗末期禑王時期記錄《辛禑二·庚申(1380年)》條有:“五月,禑欲觀石戰(zhàn)戲……國俗于端午時,巿井無賴之徒,群聚通衢,分左右隊,手瓦礫相擊,或雜以短梃以決勝負,謂之石戰(zhàn)?!边@種“巿井無賴之徒”的游戲,至朝鮮時代仍然作為端午風俗,不僅上升為國家軍隊的訓練活動,而且上王和國王親自觀看這些活動,并對擲石方面表現(xiàn)很好的軍師們,賜于酒肉,賞綿布百匹、正布二百匹、楮貨四千張等。由于傷者較多,后來朝廷禁止了這種過于激烈的習俗。
2005年申遺成功的“江陵端午祭”,與歷代王室的端午習俗一樣,最主要的活動是民間的集體祭祀活動。當?shù)厝罕娂漓氲胤降谋Wo神,即大關嶺山神金庾信將軍和大關嶺國師城隍神梵日國師以及英雄人物。同時還有一些群眾性的娛樂活動,比如投壺、摔跤、官奴假面具、打秋千比賽等等。江陵端午祭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高麗初期開始有)。每年農歷3月20日開始到農歷5月6日(八端午),一共需要50天的時間。韓國在1967年把它列為國家級“第13號無形文化遺產”,至今已經保護了四十多年。
江陵端午祭的內涵與中國端午節(jié)完全不同。其一,節(jié)日的活動起止時間不同:一個是農歷四、五月間的一段時間,一個是在農歷五月初五幾乎是一天時間;其二,節(jié)日的內涵(目的)和對象不同:一個是對山神(城隍神梵日國師與“山神”金庾信)的祭祀活動,一個則是為了紀念(或者追慕)屈原舉行的民間娛樂活動;其三,節(jié)日里的活動內容不同。一個是除了祭祀活動之外,有很多的游戲組成,如投壺、摔跤、打秋千等等。一個則是吃粽子、劃龍舟、唱竹枝歌。
同時,兩國端午的習俗也存在不少共同點:宣揚忠孝倫理,在生活上追求無病長壽的美好向往(昌蒲洗頭等辟邪活動),健身運動(秋千、擊球活動;賽龍舟),同時也保存英雄人物的故事(金臾信;屈原)等。
任何文化都有其穩(wěn)定性、歸屬性的一面,也有流動性、遷移性的特點。文化像水一樣從高處向低處流下去。某種先進文化進入異國,通過當?shù)鼗⒈就粱倪^程,具備了新的內容和內涵。這就是發(fā)揚光大。端午文化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