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受俄羅斯、英法和日本散文影響比較大,在文學觀念上,俄羅斯的為人生的文學觀念和高爾基“文學是人學”受到中國不同時期作家的推崇和重視,幾代人的俄蘇文學情結(jié),還在我們的閱讀和寫作中發(fā)揮作用,而現(xiàn)代散文的概念和內(nèi)涵,是魯迅和很多的作家,借助日本和英法等國的隨筆體絮語體談話體散文建立的,魯迅說:“到五四運動的時候,才又來了一個展開,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這之中,自然含著掙扎和戰(zhàn)斗,但因為常常取法于英國的隨筆(Essay),所以也帶一點幽默和雍容;寫法也有漂亮和縝密的,這是為了對于舊文學的示威,在表示舊文學之自以為特長者,白話文學也并非做不到?!?BR> 可以說,散文文體的建立,我們是通過日本,借鑒英法等國的良規(guī),發(fā)展了我們自己的散文文體,在文學的觀念上,我們受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影響較大,基于這方面的原因,我們編選這本外的金美文,主要的集中點就在日本、俄羅斯、英國、法國這四國的散文,容我分述之: 俄羅斯的藝術(shù)是豐沛的,無論繪畫音樂舞蹈,無論詩歌小說,而散文在俄羅斯更是多彩。但在俄羅斯,從來沒有把散文作為單獨的文體存在,俄國的散文原是一個與作為韻文的詩歌相對應的比較寬泛的概念。俄羅斯散文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其所一貫追求的是:熱烈、真摯的思想探索,道德情感的純潔,力求把生活的真實描寫、內(nèi)心真情的抒發(fā)、剖析和簡練、純樸、詩化的語言風格融為一體。 作為散文文體,赫爾岑的《往事與隨想》獨樹一幟,影響深遠。全書卷帳浩繁,囊括了從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至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前夕數(shù)十年間俄國和西歐的重大歷史事件,又包含日記、書信、隨筆、政論、雜感等多種文體,但全書貫穿著作者對于所經(jīng)歷往事的隨想、沉思和總結(jié),處處流露出愛憎分明的真摯情感。 屠格涅夫更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散文家兼詩人、哲學家。他的《獵人筆記》中一些富于抒情詩意的隨筆、特寫使他聲譽鵲起。居格涅夫晚年久居西歐,他把自己關(guān)于故人往事的懷念和追憶,用凝煉、純樸而又富于音樂節(jié)奏感的語言風格,熔鑄成一篇篇精致售永的含有詩意的散文。不僅為19世紀俄羅斯散文文體增添了一個新品種,更是影響了中國的散文創(chuàng)作,而契訶夫的散點透視的游記般的《草原》,也是對中國文學影響甚巨的作品。 雖然俄羅斯沒有獨立的散文概念,但不妨有好的散文,經(jīng)典的篇章,像我們熟知的普里什文的《大地的眼睛》屬于系列的短小隨筆、札記和小品一類。普里什文是散文大家,他能寫很好的小說,但提起他,首先讓人想到那些散淡的、智慧的、散發(fā)著大自然氣息的散文,并且他的散文,多篇被選入中國中小學語文課本。 俄羅斯不缺乏真摯的愛情,從安娜到《日瓦格醫(yī)生》里的拉拉,在俄羅斯大地上,愛就是一種本能,傾訴真情的書信往往是最感人的散文。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俄羅斯詩人帕斯捷爾納克、茨維塔耶娃和奧地利詩人里爾克三人之間,有過一段微妙的書信往來。當時,他們一個在俄羅斯,一個在法國,一個在瑞士,可謂天各一方。但某種機緣使他們在精神上會聚一起,構(gòu)筑了一個只屬于三人的精神國度。他們暢談詩藝,傾訴心曲,表白愛意。如今,這些坦誠的私人信件,已被我們當作"作品"來讀。讀過之后,你便會被流溢于字里行間的那份真誠深深打動。這真誠是高貴的,同時又是樸實的。我們難免為這段書信史悲劇性的猝然中斷而遺憾,然而精神的會聚并沒有因此結(jié)束,請聽,茨維塔耶娃在悼亡信中呼喚:"萊納,給我寫信!(一個多么愚蠢的請求?)"而《夜行的驛車》中一輛獨行的驛車,兩個邂逅的人兒,一個夜晚鑄就的刻骨銘心,多少載的欲愛不能。 在散文界,帕烏斯托夫斯基的《金薔薇》在中國有著廣泛的閱讀,劉小楓先生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后期重讀《金薔薇》后寫下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怕和愛》這篇廣為傳誦的經(jīng)典。他說,“如把這部書當作創(chuàng)作談來看待,那就等于抹去整部書跪下來親吻的踉蹌足跡,忽視了其中飽含著的隱秘淚水”“要讀懂這部書,并不比那些高深莫測的人生哲學的玄論容易。只有品嘗過怕和愛的生活的靈魂,才會懂得由怕和愛的生活本身用雙手捧出的這顆靈魂?!?BR> 其實在《金薔薇》里我們可以看出俄羅斯散文的最重要的兩個緯度,一是擔當沉思,一是對大自然的禮贊,俄羅斯的冬天漫長而寒冷,造就了它這個民族的沉思與堅韌。他們熱愛著土地,我們在托爾斯泰筆下讀過對俄羅斯的愛。當臨死的安德烈上校躺在草叢中,仰望俄羅斯的天空時,他感受到的甚至不是痛苦,而是那種把身體和靈魂全部交給俄羅斯大地的沖動。在《我不能沉默》里,我們看到的托爾斯泰的形象一如他筆下的安底列上校,正是這些形象在寒冷的冬天夜里,溫暖著俄羅斯。俄羅斯文學是慣于探索人性之深的,不同于中國男人,俄羅斯的男兒們偏偏喜歡去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其實我們在閱讀卡扎洛夫的《落葉》時會感到這樣的愛和擔當,在高爾基《不合時宜的思想》里,我們也看到了一種人道的執(zhí)著與憐憫,他們真實,坦率,這本《外國金美文》,我們不只讀出文字的震撼,還能揣摩到很多中國作家的精神源頭。 英國的隨筆散文透露著一種優(yōu)雅的紳士風度。一般來說,我們常把培根作為英國散文隨筆的鼻祖,其實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建立過程中,特別是現(xiàn)代散文的建立,其精神的源頭是來自英國的散文隨筆,從魯迅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英國隨筆的流布,那時人們?nèi)琊囁瓶实胤g國外的作品,采用西方的良規(guī),改造故國的文藝是大家的共識。翻譯英國的隨筆為現(xiàn)代散文的寫作提供資源,改造“文以載道”、宗經(jīng)、征圣的傳統(tǒng),于是一些隨筆名家蘭姆、赫茲利特、德·昆西和利·亨特的作品也陸續(xù)譯介過來,特別是梁遇春,他在北大英語系讀書時對ESSAY最為傾倒,他以英漢對照的方式編譯了《英國小品文選》、《小品文選》、《小品文續(xù)編》在當時有著巨大的反響。 人們在譯介英國隨筆時,首先是輸入的理論,這里面影響最大的是周作人《美文》、魯迅翻譯的日本人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和胡夢華的《絮語散文》。魯迅在《出了象牙之塔》中,關(guān)于ESSAY的翻譯說: 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爐旁邊的安樂椅子上,倘在夏天,則披浴衣,啜苦茗,隨隨便便,和媽友任心閑話,將這些話照樣地移在紙上的東西,就是essay。興之所至,也說些不至于頭痛為度的道理罷。也有冷嘲,也有警句罷。既有humor(滑稽),也有pathos(感憤)所談的題目,天下的大事不待言,還有市井的瑣事,書籍的批評、相識者的消息,以及自己過去的追懷,想談什么就談什么,而托于即興之筆,是這一類的文章。在ESSAY,比什么都緊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將自己個人底人格的色彩,濃厚的表現(xiàn)出來。倘沒有作者個人的神情浮動著,就無聊。 這段話成了現(xiàn)代散文的啟蒙,它直接影響了現(xiàn)代散文的生成,郁達夫說“魯迅先生所翻的廚川白村氏《出了象牙之塔》中,里面介紹英國Essay的一段文章,更為弄弄文墨的人,大家所讀過的妙文?!比藗儗ssay的介紹和作品的翻譯,一方面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提供了選擇的模范,再就是對傳統(tǒng)散文觀念的沖擊。 對Essay介紹的另一功臣是胡夢華,胡夢華在《小說月報》上發(fā)表《絮語散文》,后來他又和吳淑貞在1928年合作出版《表現(xiàn)的鑒賞》一書,把絮語散文單列一章,其實這是一篇譯文,它是1916年美國出版的《英國隨筆》的引言的節(jié)錄,并不是胡氏所作,然而這是一篇影響深廣的文章,“是個人的,一切都是從個人的主觀出發(fā)”,“由個人的主觀散漫地,瑣碎地,隨便地寫出來”這是絮語散文的最核心的觀點,再就是介紹蒙田、培根、蘭姆等隨筆散文作家,為人們畫出隨筆的淵源和走向。 蒙田是近代歐洲隨筆發(fā)展的奠基石,英國的隨筆寫作就是以蒙田的隨筆譯本為其濫觴,我們知道培根的文集的名字《Essay》就是從法語Essais來的,但培根發(fā)展的是隨筆的另一個路子,蒙田隨筆是一種寫作方式靈活、筆調(diào)語氣輕松的閑話雜談的文字,突出的是個人的情調(diào),而培根是另外一種較正規(guī)、較嚴肅的論文情調(diào),他把隨筆散文的個人色彩推展到社會色彩,胡夢華把培根和蒙田作比,“就形式講,短而有序,就內(nèi)容講,質(zhì)而富實,并欠個人的風趣”,但培根散文的長處“大都有一定的長短;比較上為合時的,諷刺的、社會化的,城市化的。不象從前那樣書本氣”蒙田中的是知識和情趣,培根中的是思想,現(xiàn)代散文作家以魯迅周作人為例,如果說魯迅近嵇康,那么周作人近的是陶淵明,如果說魯迅近的是培根,那么周作人近的是蒙田。蒙田和培根代表的是隨筆散文的兩面,他們不是對立的,但胡夢華對培根的定位卻是“并不能算是一個純粹的絮語散文作家”,這和有人說魯迅的雜感不是文學如出一轍。 隨筆散文真正的繁榮是在十九世紀,作為文學形式的確立是蘭姆的兩集《伊利亞隨筆》,蘭姆的隨筆是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運動的產(chǎn)物,在思想上擺脫理性主義的桎梏,任直感,重個性,師造化,擺脫古典主久的框框,蘭姆的散文是個性畢現(xiàn),胡夢華說蘭姆的散文能充分表現(xiàn)蘭姆的人格,反射著他的溫暖,剛毅,容忍,樂群的德性,再就是他的詼諧和幽默,幽默是什么,人們很難有一個確切的定義,魯迅翻譯的鶴見佑輔《思想-山水-人物》中說“幽默”是寂寞的內(nèi)心的安全瓣,是“多淚的內(nèi)心的安全瓣”,幽默是一種智慧的象征,在中國傳統(tǒng)散文里,幽默是不知為何物的。在三十年代林語堂創(chuàng)辦《論語》倡導“幽默”,這實是從Essay里借來的法器。 而我們選的英國的散文,跨度數(shù)百年,云集在這里的大多是名家名篇,題材廣博,樣式各異,從多層面體現(xiàn)了英國散文隨筆的豐富和多彩。有游記,有充滿著雄辯智慧的隨筆,如培根的《論美》;演講有丘吉爾的二戰(zhàn)的動員,氣勢滔滔,不可一世;有幽默諷刺的抨擊現(xiàn)實的斯威夫特的《一個小小的建議,還有奧威爾的獨辟蹊徑……等等。 培根的議論性散文,開了英國隨筆式散文的先河,在英國散文史上具有開天辟地般的貢獻。其高雅雄辯的文風、機智敏捷的才思及那種格言式的警句,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十八世紀初期的艾迪生,為培根之后著名的隨筆作家。他曾與友人于1711年至1712年間合辦一份小型刊物《旁觀者》,每日一期,每期一文,共出五百多期。《旁觀者》上的文章不談政治,只從旁觀者的角度談論城鄉(xiāng)軼聞趣事,歷史掌故,作為飯后茶余的談資。 以《格列弗游記》而聞名于世的斯威夫特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散文作家。他的《一個小小的建議》揭露英國統(tǒng)治者對愛爾蘭人民的殘酷統(tǒng)治以及人吃人的血淋淋現(xiàn)實。其對英國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力和震撼力十分巨大,而其幽默諷刺的筆法與《格列弗游記》一脈相承。 蘭姆的重要隨筆都收錄于其著名的兩部《伊利亞散文集》中。德·昆西的《一個英國鴉片吸食者的懺悔》是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寫就的感人肺腑之作,出版后轟動一時。 吳爾夫被認為是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和女性主義的先鋒之一,作為二戰(zhàn)時期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吳爾夫主要以小說聞名,但她也寫出了現(xiàn)代第一流風格的好散文。她以白紙和黑墨水為工具,像一只率性飛舞的蝴蝶,在筆端表達出她的強烈激情,一生捍衛(wèi)著自己深厚的、內(nèi)在的、持續(xù)不變的情趣,寫出了文學中真正過硬而持久的東西——一批真正能把讀者送上路并保持恒久興趣的優(yōu)秀作品,讀著吳爾夫生動的文筆,個性的靈氣仍然滲透了她所寫的每一個字眼兒,一個句子接著一個句子,“像鐵匠的錘子敲擊在鐵砧上,發(fā)出健壯有力、韻調(diào)和諧的聲音”。她成熟的鑒賞力,她幽默詼諧的談吐,她時隱時現(xiàn)的思想光芒,無不昭示她在世界文壇足以垂之久遠的素質(zhì)。 英國的散文隨筆對中國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有血脈的影響,除了走出“載道”、“征圣”、“宗經(jīng)”的傳統(tǒng),自由地抒發(fā)自己本真的個性外,就是那種娓娓的談話風。采用家常的絮語式的筆調(diào),輕松、親切,這種雍容的態(tài)度、閑適的趣味的的筆調(diào)多來自英國的隨筆,今天我們編輯的這個集子,是對英國散文的致敬。 法國的散文,有著獨特的現(xiàn)象,那些大家,不像中國傳統(tǒng)的散文大家,如柳宗元蘇軾等,多以單篇散文取勝,法國的散文家,多數(shù)都有一兩部抗鼎的散文集,人們說法國的散文的黎明升起在十六世紀。而最有代表意義開創(chuàng)意義的是蒙田的《嘗試集》。 是法國蒙田開創(chuàng)了隨筆新樣式。他在歸隱家園的閑暇時間里讓自己的文字也師法自然,像田園中的溪流那樣信筆所致。Essai一詞,在蒙田時代只是試試看、嘗試的意思,這是蒙田的自謙。自蒙田以后,Essais才成為隨筆文體的樣式。自此以后,蒙田所開創(chuàng)的隨筆文體一路發(fā)揚光大,成為當今時代最為流行的文體?!峨S筆集》凡三卷,一百零七篇,長短不一,長可十萬言,短則干把字。內(nèi)容包羅萬象。理、事、惰具備,大至社會人生,小則草木魚蟲,遠至新大陸,近則小書房,但無處不有“我”在;寫法上是隨意揮灑,信馬由綴,旁征博引,汪洋您肆,但無處不流露出我的“真性情”。 提到法國散文,我們不能不說到帕斯卡爾,他是十七世紀法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發(fā)明家、哲學家、散文大師。他利用科研和讀書的空閑時間,把自己思想靈感的火花,隨時寫在紙片上,終于有一天,按照內(nèi)容歸納分類,編排成書,這就成了帕斯卡爾著名的《思想錄》,幾個世紀以來暢銷世界,被翻譯成幾乎所有外國文字,并與《蒙田隨筆集》、《培根論人生》一起,被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部經(jīng)典之作。 我們最熟悉的一句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的名言寫道:“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薄拔覀?nèi)康淖饑谰驮谟谒枷??!?BR> 而我們在散文集里選了拉羅什富科《箴言集》,這是一條條精辟售水的格言式文字的大集錦,條目多達五百有余,機智犀利、出色獨到的思想,俯首即拾。 如果談散文巨著的話,盧梭的自傳《仟悔錄》與《漫步退想錄》則無爭辯地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為杰出、影響最大的散文經(jīng)典名著。它以清新而富有感情色彩的文筆所表達出來的個性解放的精神,自我袒露的勇氣,返樸歸真的向往與憤世嫉俗的力量,對后世的文學有巨大的影響。 我國熟悉的法國散文大家布封則以其卷帳浩繁的《自然史》而聞名,這部作品以生動的文筆,對整個自然界從天文氣象、地質(zhì)地理到樹木花草、飛離走獸作了說明與描繪,既是——部唯物主義的科學巨著,又是一部有很高文學價值的散文,他的文章極具清新和諧的古典風格。在他的筆下,馬是“世上最美麗的一種動物……雖為人坐騎,卻不失俊雅高貴的品格”;狼是“一個道地可憎的野獸,它的一切都是討人嫌的”;天鵝雍容自在的水上行動是“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航行術(shù)的最美的模型”,而漂亮的松鼠們則“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fā)光,身體矯健”……布封并不只是客觀描述這些動物們的生活習性和特征,而是帶著親切的感情,饒有興趣地為它們畫像,讀來趣味盎然 法國的散文體式多樣,種類有書簡、箴言錄、雜感、隨筆、回憶錄、演講詞、對話錄等等,我們的選本里也注意到這些文體。 在散文寫作上,儒勒-列那爾,要求十分嚴格,在1902年6月25日的日記中寫道:“作家要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語言,而不是去使用其鄰人的語言。應當像親目所睹一樣看到這種語言的形式?!绷心菭柕摹恫┪镏尽肥且槐距l(xiāng)村動物史,在法國是家喻戶曉的書籍,無論動物植物的種類、寫法都體現(xiàn)了即物、廣博、志書的特點。正如列那爾之所言:“工作的報酬,是向自然觀察,懶人的眼看不到任何東西。” 而我們在選文中選了蓬熱的精短散文,有人說:沒有勒納爾就沒有蓬熱。表面上勒納爾的《蝸?!泛团顭岬摹段伵!凡惶?。勒納爾說蝸牛“傷風的季節(jié)怕出門,”“天氣一好,他便滿處溜達??墒侵粫缘糜蒙囝^走。”蓬熱沒有利用巧妙的視角,他直接處理素材,卻力透紙背地指出“泥土穿過它們的身體。它們穿過泥土。這是情趣奧妙的相互滲透?!彼麘蚍抡軐W家的口吻:“關(guān)于蝸牛,還有許多別的話要說,首先,它自身的濕潤,它的冷血,它的延伸性?!比欢?,在這篇蝸牛偽論文的結(jié)尾,蓬熱寫道:“請不要說蝸牛在這方面和豬相似。不,它沒有那種平庸的小腳,那種惴惴不安的碎步小跑。”這是讓人想忘也忘不掉的勒納爾的質(zhì)樸方式。盡管蓬熱曾宣稱“……每一位‘名符其實’的作家的寫作都必須反對在他之前的所有寫作?!闭绲吕镞_所說的,蓬熱的寫作在“重新發(fā)明發(fā)明”。但我們看到從布封開創(chuàng)的對自然的鐘情在現(xiàn)代的延續(xù)。 加繆是存在主義哲學家,他的散文讓我們感受到愛與激情。正如他在散文《反與正》的序言中寫到的:“對我來說,貧困從來不是一種不幸:光明在那里散播著瑰寶。連我的反叛也被照耀得光輝燦爛。我想我可以理直氣壯地指出,這反叛幾乎始終是為了大家而進行的,是為了使大家的生活能夠升向光明。不能斷言,我的心靈生來就適于產(chǎn)生這樣一類的愛。不過環(huán)境幫助了我。為了糾正天生的無動于衷,我置身于貧困與陽光之間?!蛟S我正是這樣走進了如今的事業(yè),天真無邪地踩上一條鋼絲,在上面舉步維艱地行進?!?BR> 加繆說過:“文學不能使我們活得更好,但文學使我們活得更多?!比藗冋f加繆的文風與他照片上展現(xiàn)的氣度并無二致,那是一張“理想的臉”:隨和、冷靜、深邃,卻“顯出一種隨意的美”,還帶著一絲理想主義者必有的孩子氣。他將反抗者的精神境界與人格力量,行動者的價值取向和人道關(guān)懷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奠定了真正意義上荒誕文學的坐標。它的橫軸是自由,縱軸是愛。是的,我們在加繆散文里能讀到法蘭西的激情和浪漫。 法國散文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瑰寶,法蘭西的散文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的審美,我們的散文選本盡管是掛一漏萬,但管中窺豹,也能領略法蘭西的散文魅力。 日本是散文隨筆的大國,川端康成曾說,日本未必是小說大國,但卻是散文大國,這種說法是立得住的,如果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歷史再現(xiàn),詩歌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寫照,那么,散文就是一個民族的情感結(jié)晶。日本的民族是一個在文學上講究物哀之美的民族,這在日本的散文隨筆里深入了骨髓,什么是“物哀”?“物”指自然萬物,“哀”即悲哀,睹物傷情、物我同悲是物哀的最直觀的理解。中國古詩詞中有一些詩句,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無邊落木蕭蕭下”……都表達了因自然景物而誘發(fā)的一種哀傷情緒,與日本的“物哀”十分類似。 “物哀”的含義比悲哀廣。葉渭渠指出:“‘物哀’除了作為悲哀、悲傷、悲慘的解釋外,還包括哀憐、同情、感動、壯美的意思?!薄霸诿赖男螒B(tài)上‘哀’已經(jīng)不是悲哀的同義語,因而本居宣長將這種‘哀’的感動稱作‘物哀’。”“對日本文藝中的‘物哀美’,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悲哀美’。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種情緒,而這種情緒所包含的同情,意味著對他人悲哀的共鳴,乃至對世相悲哀的共鳴。” 物哀是一種審美意識,也是一種生死的考量,物哀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日本人情感的方式,這在東山魁夷的散文和川端康成的散文里十分明顯,他們寫櫻花的開謝,追求瞬間美,追求自殺美。 日本的散文隨筆包括紀行和日記式的文章,也包括對自然、人生、社會各方面的觀察、紀錄與評論,以及記載考證、研究的成果。隨筆文學是日本文學中與詩歌、說話、戲劇等相匹敵的一種形式。 我們可以從日本的隨筆的雙壁《枕草子》《徒然草》中清晰地看出。《枕草子》是日本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是作者在皇宮中擔任官職時寫成的許多片段見聞、感想,共三百篇。其內(nèi)容可以分為幾個方面:一是用當時流行的"物盡“(一種用列舉的方式描寫事物的古舊文體,)寫成的類纂性文字(如"山“"樹木的花“"可愛的東西“"可憎的事“);二是"女人獨居的地方"之類隨筆;三是"初晉宮時"之類回憶錄。正如她在書中最后一段所說:"這本隨筆本來只是在家閑居無聊的時候,把自己眼里看到、心里想到的事情記錄下來的,并沒有打算給什么人去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真實性、隨意性以及片段性的特點。 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一部有名的隨筆集《徒然草》,《徒然草》的書名,按日語的字義講,是“無聊賴”的意思,可譯為《排憂遣悶錄》。這部隨筆集也是由互不連屬的、長短不等的散文組成。全書共分243段,有雜感,有評論,有小故事,也有一些屬于記錄或考證性質(zhì)的作品,涉及當時社會各個階層以及公卿貴族、武士、僧侶、樵夫、賭徒等人物,說明作者的社會視野比較廣闊。作者對當時日趨滅亡的貴族命運投以批判的目光,認為這是順乎“變化之理”。作者還寫了許多帶有寓意性質(zhì)的小故事。由于這部作品內(nèi)容豐富,語言簡練剛勁,描寫生動精確,長期被認為是日本隨筆文學中的佳作。 日本散文隨筆文學的誕生,是受中國六朝志怪小說和隋唐傳奇小說《搜神記》、《游仙窟》等,以及佛教典籍的神怪故事的影響,這對于日本古代散文隨筆在題材的選擇、故事的構(gòu)思、情節(jié)的組合、表現(xiàn)的方法和文本的確立等方面,都起到滲潤的作用。換句話說,吸納中國文學的“神異”的構(gòu)思,融合寓言和志怪神怪傳奇的表現(xiàn)手法,乃至“升天”這樣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民間故事,以及長期以來在日本廣為流傳的漢籍、漢文學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從“漢風化”到“和風化”的演進過程中,都成為催生日本古代散文隨筆文學的一個重要外部因素。 但是,當時這類文學體材并沒有“隨筆”之稱。至近古中期,即十五世紀中葉,一條兼良根據(jù)宋代洪邁著《容齋隨筆》的序文所記:“予老習懶,讀書不多。意之所隨,即記錄。因其后先,無復詮次,故目之曰隨筆”,從而將他的集子名曰《東齋隨筆》。從此日本文學史才將此類文學體裁以漢字“隨筆”二字相稱。 日本古代隨筆在日本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由于它是作者無偽無飾、喃喃自語般的獨白,而又具備不同于日記的豐富的文學性和自由廣闊的時空、結(jié)構(gòu),因此它在內(nèi)容上啟迪了日本文學的私人性,在形式上,造就了日本文學中常見的,兩邊通往無限時空、沒有嚴格的首尾結(jié)構(gòu)的寫作方式。 日本的散文隨筆出現(xiàn)了很多的優(yōu)秀的作品和大家,比如德富蘆花、川端康成、東山魁夷等,這些散文家在文字中有一種無常觀與瞬間的變化,存在著一種凋滅,殘破的美學。一般西方人和中國人描寫凋滅與殘破時往往流露出悲哀的情緒,然而日本人往往以欣賞的眼光去尋找一種凋滅與殘破的美。 日本的散文隨筆還體現(xiàn)了對季節(jié)美的高度的敏感,這也日本美學的特色。季節(jié)美學在其它的藝術(shù)中也有所體現(xiàn),如俳句中的季語。這種敏感度極高的美學,是日本人將崇尚變化的文化性格轉(zhuǎn)輾于風花雪月而呈現(xiàn)出的色彩斑斕的美學的升華。 川端康成是小說散文的大師,他十分推崇日本畫家東山魁夷的散文,為東山散文集《和風景的對話》作序。他們倆的散文頗為相似。川端筆下的大自然,他筆下文字多所關(guān)注季節(jié),那些物候自然,風花雪月,被他訴諸于視、聽、嗅、味、觸五官,就像是畫家為季節(jié)存照。川端用語言來作畫,類似寫實的前期印象派的點彩法,不同于東山魁夷的日本畫。東山的散文我們不妨看作是他的畫的注腳。而他的那些靜美的畫,每一幅都有文學的意境美,和散文作品相映成趣。 日本的散文好住在了自然里,日本人就是這樣,游心于季節(jié)的流變,徘徊于萬物,表現(xiàn)了獨特的文化性格,這種文化性格表現(xiàn)在日本文化的各種形態(tài)中。這在我們選的散文《武藏野》,《陰翳禮贊》里能感受到,并且日本是一個接受外國文化吸收外國文化比較快的民族,到了近代,日本的散文隨筆受英國的影響頗深,寫作起來更加的隨意,且加入了思辨的東西。 日本的現(xiàn)代散文隨筆有著東方的美,也有著西方的精神,這是閱讀日本散文的時候,給我們啟迪和思索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