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禮儀對于冠服甚為重視,并以不同冠服作為禮儀等級的重要標志。從南朝劉宋陸修靜,隨著道教儀式逐漸完備,便開始根據(jù)古代冠服之制,結(jié)合宗教需要,對道士的冠服適應社會等級制度的教義思想重新作了詮釋,定為制度。
道服古時道服有多種。流傳至今的有:法衣,為道士做法事用,有綢緞2種質(zhì)地,上繡山、龍、日、八卦等圖象,色有紅、黃、藍、白、黑多種,袖口寬2尺4寸,大褂袖口寬1尺8寸;戒衣,為全真道士授戒時用,黃色,袖寬4尺2寸,袖長隨身;道袍,為道士大禮服,又名“得羅”,藍色,袖寬1尺8寸,長隨身,兩袖與袍輪并齊,朝禮不露足;衲衣,是用各色小塊布縫合而成的道服,亦稱“千層衣”。
冠服:道士平時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齋醮儀式中穿著衣帔的總稱。早期道教對于冠服之規(guī)定甚為簡單,從南朝劉宋陸修靜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趨向嚴格,冠服區(qū)別愈加明顯。據(jù)南北朝《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五,對各類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確規(guī)定。書稱:“服以象德儀形,道士女冠,威儀之先參佩經(jīng)法,各須具備如本法,不得叨謬。違奪算三千六百?!碧频朗繌埲f?!度捶ǚ平湮摹分械牡朗抗诜诸愐掩吅喕?,按法派分為六類。
法衣:道教科儀中高功法師各種穿著的統(tǒng)稱。懺衣,道士在科儀中念經(jīng)拜懺時所穿的一種法衣;絳衣,在大型齋醮法會中,高功法師所穿的一種法衣,穿時里襯海青,其制兩袖寬大垂地,雙臂展開時,兩袖和衣身合成四角形,兩袖和衣身均繡有金絲龍紋;海青,為道士日常穿用,是用青布簡單制作而成寬袖道袍?,F(xiàn)今為了穿著方便,夏天多穿白色對襟和斜襟兩種道衣,多數(shù)以棉綢制做。
法服:道教神像以及高功和法師在齋醮儀式中所穿服飾的名稱。道教法服源于中國古代祭祀禮儀的服飾規(guī)定,又與道教教義思想和服飾的時代流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