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0 08:59:25) 孫悟空無父無母、孤獨一枝,是由花果山頭一塊仙石里“蹦”出來的——明代吳承恩《西游記》是這樣講的,但此故事“蒂根兒”就是這樣的嗎? 在宋代《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里(這可是今天能見到的最早的取經(jīng)故事了),初次露面的孫猴子是個文縐縐的“白衣秀士”;他自報家門說:“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并主動請求給玄奘當(dāng)保鏢?!劣谒欠袷菑氖^里蹦出來的,書里沒做交代。 到了元末明初的舞臺上,孫行者登場就說:“一自開天辟地,兩儀便有吾身。”(楊景賢《西游記雜劇》)似乎他與天地同壽,氣魄大得很,并不是什么石頭縫里蹦出來的。非但如此,他還有一大家人哩,兄弟姐妹俱全,還有個如花似玉的美貌夫人! 聽聽孫猴子自我介紹:“小圣(這是他自稱)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祇圣母,大兄齊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薄@里的“驪山老母”應(yīng)即神話傳說中的女媧,“巫枝祇”則是唐傳奇中提到的水怪。而孫猴兒原本叫“通天大圣”,并不叫“齊天大圣”;“齊天大圣”另有其人,是他的大哥! 這倒令人想起六七年前的一則報道:有人在福建順昌縣大明山上發(fā)現(xiàn)一座露天祭壇,壇上立著“齊天大圣”、“通天大圣”兩塊石碑,那應(yīng)是民間供奉孫行者哥兒倆的祠廟遺址吧?由此可證,《西游記雜劇》的作者言之有據(jù),并非信口開河。 說到孫猴子的妻子,她原是“火輪金鼎國王之女”,被孫猴子“攝”在這“花果山紫云羅洞”中——唐傳奇和宋元話本中,都有猴精強擄民女的情節(jié);可是到了吳承恩筆下,這只猴子忽然變得六根清靜、守身如玉,讓人頗感納悶——及至看元雜劇才知道:原來早期西游故事里的孫行者并非坐懷不亂的柳下惠,那才是猴子的本來面目! 金鼎國的公主被迫做了猴王的壓寨夫人,倒也并未尋死覓活,甚至還說“怕不有受用”(意指吃穿享受都沒的說),只是“不得見父母之面”,故此常常唉聲嘆氣:“好生煩惱人也”! 大概是為了哄這位嬌妻,孫猴子才有了“大鬧天宮”之舉。據(jù)他自述:“金鼎國女子我為妻,玉皇殿瓊漿咱得飲,我盜了太上老君煉就的金丹,九轉(zhuǎn)煉得銅筋鐵骨,火眼金睛,鍮石屁眼,擺錫臟頭。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顆,仙衣一套,與夫人穿著,今日作慶仙衣會也!”回山見到妻子,又說:“我天宮內(nèi)盜得仙衣仙帽,仙桃仙酒,夫人快活受用!”這種種作派,不像取經(jīng)和尚,倒更像西天路上的妖怪——《西游記》中的黑熊怪偷了唐僧的袈裟,要做什么“佛衣會”;讀者若知道這情節(jié)原是抄襲老孫的“仙衣會”,肯定要大跌眼鏡了! 別以為金鼎國公主只是配角,她在“神佛降孫”(即“鬧天宮”)這一折中可是名副其實的主角。本折共有十三支曲子,其中十二支是金鼎公主唱的。所唱內(nèi)容包括公主思念家鄉(xiāng)、享受生活、欣賞仙衣、天兵來討及自己被天兵解救、護送回國等等。而孫行者的唱段只有一支,便是最終被擒獲、壓在花果山下時所唱: 【得勝令】金鼎國女嬌姿,放還鄉(xiāng)到家時。他(她)想我須臾害,我因他(她)廝勾死。他(她)寄得言詞,抵多少草草三行字。我害相思(夾白:好重山呵),擔(dān)不起沉沉一擔(dān)兒! 直到最后一刻,他滿心想的還只是老婆呢! 這只多情的孫猴子,顯然比《西游記》中那一只更可愛,但卻少了些許英雄正氣。——這也使我們明白,吳承恩為了抹去孫猴子的往日劣跡、提升他的英雄形象,使用了最簡便的手法:大刀闊斧砍掉纏繞英雄人物的枝枝蔓蔓,簡化他的社會關(guān)系,把他塑造成一只無父無母、無親無友、無牽無掛的猴子!而只有石頭里蹦出來的,才能滿足這些條件! 這同時給后人開了一條路徑:如若樹立英模人物,最宜找那些無家無室的“高大全”(現(xiàn)在好像改成“高富帥”了)人物。——想來吳承恩若活到今天,鐵定仍是一枝好筆桿兒??!
(本博客文章均屬原創(chuàng),如有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出處。插圖來自網(wǎng)上:①《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書影;②福建順昌大明山大圣雙碑;③悟空盜盜飲仙酒;④孫猴子在花果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