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中西醫(yī)結(jié)合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中醫(yī)基礎理論》第十二單元(張教授主講)

 朦朦相遇 2011-09-20







 
 
  一、邪正盛衰
 ?。ㄒ唬┬罢⑺ヅc虛實變化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1.實的病機
  概念:所謂實,指邪氣亢盛,是以邪盛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種病理反應。  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致病邪氣的毒力和機體抗病能力都比較強盛,或邪氣雖盛而機體正氣未衰,尚能積極與邪抗爭,正邪相搏,斗爭劇烈,反應明顯,可出現(xiàn)一系列病理性反應比較劇烈而有余的證候表現(xiàn)。
  形成:常見于外感六淫或癘氣為病的初期中期,或因濕、痰、水飲、食積、氣滯、瘀血等滯留于體內(nèi)而引起發(fā)病。
  表現(xiàn):可見體質(zhì)壯實,精神亢奮,或壯熱狂躁,或煩躁不寧,或疼痛拒按,或聲高氣粗,二便不通,脈實有力等癥?;虮憩F(xiàn)為痰涎壅盛、食積不化、水濕泛濫、氣滯血瘀等病變。
  2.虛的病機
  概念:所謂虛,指正氣不足,是以正氣虛損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種病理反應。  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機體精、氣、血、津液等的虧少和功能衰弱,臟腑經(jīng)絡生理功能減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正邪斗爭難以出現(xiàn)較為劇烈的反應,可出現(xiàn)一系列虛弱、衰退和不足證候表現(xiàn)。
  形成:多由素體虛弱,精氣不充,或外感病后期虛虧,或多種慢性病證日久損耗,如大病、久病,耗傷人體精氣;或因大汗、吐利、大出血等,均會導致正氣虛弱。
  表現(xiàn):可見身體瘦弱,或神疲體倦,面色無華,聲低氣微,氣短,或自汗,或盜汗,或五心煩熱,或畏寒肢冷,脈虛無力等癥。
  3.虛中夾實
  概念:指病理變化以正氣虛損為主,又兼夾實邪結(jié)滯,從而形成正虛邪實的虛實錯雜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正氣不足,無力驅(qū)邪外出;或正虛氣化無力,內(nèi)生水濕、痰飲、瘀血等病理產(chǎn)物等凝結(jié)阻滯所致。
  表現(xiàn):如脾虛濕滯病證,臨床可見脾氣虛弱的神疲肢倦,不思飲食,食后腹脹,大便不實之癥,又兼見口黏、脘痞、舌苔厚膩等表現(xiàn)。
  4.實中夾虛
  概念:指病理變化以邪實為主,又兼有正氣虛損不足,從而形成邪實正虛的虛實錯雜療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病證失治,或治療不當,耗傷正氣所致。如外感熱病中期,由于邪熱熾盛,耗氣傷津,從而形成實熱傷津,氣陰兩傷病證。
  表現(xiàn):既有高熱氣粗,心煩不安,面紅目赤,尿赤便秘,苔黃脈數(shù)等實熱見癥;又兼見口舌干燥,口渴引飲,氣短心悸,舌燥少津等氣陰不足見癥。
  5.真虛假實
  即至虛有盛候
  概念:指“虛”為病機的本質(zhì),而其“實”乃是病證假象的病理狀態(tài)。即所說“至虛之病,反見盛勢”。
  形成:多由正氣虛弱,臟腑經(jīng)絡之氣不足,推動、激發(fā)功能減退,氣血運行無力所致。表現(xiàn):如脾氣虛弱,運化無力,可見納食減少,疲乏無力,舌胖嫩而苔潤,脈虛而細弱等正氣不足病證;同時又可見腹脹滿(但時有和緩輕減),腹痛(但喜按)等假實之癥。再如老年或大病、久病,氣虛推動無力而出現(xiàn)的便秘,亦屬此類。
  6.真實假虛
  即大實有羸狀。
  概念:指“實”為病機的本質(zhì),而其“虛”乃是病證假象的病理狀態(tài)。即所說“大實之病,反有贏狀”。
  形成:多由邪氣亢盛,結(jié)聚體內(nèi),阻滯經(jīng)絡,氣血不能外達所致。
  表現(xiàn):如熱結(jié)腸胃,里熱熾盛,可見大便秘結(jié),腹?jié)M硬痛拒按,潮熱,譫語等實熱之癥;同時因陽氣被郁,不能四布,又可見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頓等狀似虛寒之假象。再如小兒食積所出現(xiàn)的腹瀉;婦科瘀血內(nèi)阻出現(xiàn)的崩漏下血等,亦屬此類。
  (二)邪正盛衰與疾病轉(zhuǎn)歸
  1.正勝邪退
  概念:指正氣奮起積極抗御邪氣,正氣漸趨強盛或戰(zhàn)勝邪氣,邪勢日衰或被驅(qū)除的病理過程。
  形成:多由患者機體正氣比較充盛,抗邪能力較強,或能及時、正確的治療,或兩者兼而有之,邪氣難以進一步發(fā)展所致。
  轉(zhuǎn)歸:此為疾病向好轉(zhuǎn)或痊愈方向發(fā)展的最常見轉(zhuǎn)歸。在此過程中,病邪對機體的損害作用消失或終止,機體臟腑經(jīng)絡等組織的病理性損害逐漸得到修復,精、氣、血、津液等物質(zhì)虧耗逐漸得以恢復,機體陰陽兩方面在新的基礎上又獲得了新的相對平衡,疾病即告痊愈。
  2.邪勝正衰
  概念:指邪氣亢盛,正氣虛衰,機體抗邪無力,病勢迅速惡化的病理過程。
  形成:多由正氣虛衰,無力抗邪;或因邪氣熾盛,毒力較強,或因失于治療,或治療不當,機體抗邪能力日趨低下,無以制止邪氣致病損害所致。
  轉(zhuǎn)歸:此為疾病向惡化加劇方向發(fā)展的轉(zhuǎn)歸。若邪氣進一步發(fā)展,機體病理損害日趨嚴重,臟腑經(jīng)絡等生理功能衰憊,正氣耗竭,邪氣獨盛,陰陽離決,則機體生命活動亦告終止而死亡。
  3.正虛邪戀
  概念:指正氣大虛,余邪未盡,或由于正氣難復,無力驅(qū)邪,致使疾病處于纏綿難愈的病理過程。
  形成:多見于疾病后期,亦常為疾病由急性轉(zhuǎn)為慢性,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正氣已虛,病邪留戀所致。
  轉(zhuǎn)歸:一是在積極治療和調(diào)理下,正氣增強而恢復,疾病趨向好轉(zhuǎn)或痊愈。二是治療調(diào)理不當,或正氣難復,邪氣留戀,病情轉(zhuǎn)為遷延或慢性病,或遺留某些后遺癥。
  4.邪正相持
  概念:指在疾病過程中,機體正氣不甚虛弱,而邪氣亦不過強,邪正勢均力敵,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勢處于遷延狀態(tài)的病理過程。
  形成:多發(fā)于外感疾病中期,或慢性病之遷延期,多由于邪正相持不下,病勢膠著所致。
  轉(zhuǎn)歸:病勢遷延,經(jīng)久不愈,或發(fā)展成慢性病證。一般來說,邪氣留結(jié)之處,即是邪正相持、病理表現(xiàn)明顯之所,其臨床表現(xiàn)亦隨邪留部位而有所不同。
  5.邪去正虛
  概念:指邪氣被祛除,病邪對機體損害作用消失,但正氣亦被耗傷而虛弱,有待恢復的病理過程。
  形成:多由邪盛傷正,正氣嚴重被損;或過用大汗、大吐、大下之法,病邪雖祛而正氣亦傷;或素體虛弱,病后正氣更衰所致。
  轉(zhuǎn)歸:多為重病后的恢復期,須加強調(diào)養(yǎng),方能康復。

  二、陰陽失調(diào)
  (一)陰陽偏盛
  指病邪侵襲人體,導致機體陰陽雙方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狀態(tài),屬“邪氣盛則實”的實證。在性質(zhì)上必從其類,即陽邪侵襲人體可形成機體陽氣偏勝;陰邪侵襲人體,可形成機體陰氣偏勝。其病機特點是“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病機發(fā)展趨勢是“陽勝則陰病,陰勝則陽病”??梢妼嵑崯嶂C。
  1.陽偏勝
  概念:即陽盛,指機體在疾病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一種陽氣病理性亢盛,機能亢奮,機體反應性增強,熱量過剩的病理狀態(tài)。
  特點:陽盛的病機特點,多表現(xiàn)為陽盛而陰未虛(或虛虧不甚)的實熱病證。
  形成:多由感受溫熱陽邪,或雖感陰邪,但從陽化熱,或情志內(nèi)傷,五志過極而化火;或因氣滯、血瘀、食積等郁而化熱所致。
  表現(xiàn):陽氣的病理性亢盛,以熱、動、燥為特點,故陽盛易出現(xiàn)化熱、化火病理變化,常表現(xiàn)為實性、熱性病證,可見壯熱,煩渴,面紅目赤,尿黃便干,苔黃,脈數(shù)等癥。陽盛則耗陰,實熱病證易于煎灼人體陰氣和陰津,故在出現(xiàn)熱象之同時,還可見口渴溲少、大便干燥等陰津不足癥狀,久之亦可轉(zhuǎn)化為實熱傷陰病證或虛熱證。
  2.陰偏勝
  概念:即陰盛,指機體在疾病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一種陰氣病理性偏盛,機能抑制或減退,熱量耗傷過多,以及病理性代謝產(chǎn)物積聚的病理狀態(tài)。
  特點:陰盛的病機特點,多表現(xiàn)為陰盛而陽未虛(或虛損不甚)的實寒病證。
  形成:多由感受寒濕陰邪,或過食生冷,寒邪中阻,遏抑陽氣溫煦氣化;或素體陽虛,溫化作用不足,寒濕內(nèi)聚等所致。
  表現(xiàn):陰氣的病理性亢盛,以寒、靜、濕為特點,故陰盛病機常出現(xiàn)陰寒內(nèi)盛,血脈凝澀,以及痰濕、水飲貯留等病理變化,常表現(xiàn)為實性、寒性病證??梢娢泛才?,形寒肢冷,腹冷痛,泄瀉,水腫,痰液清冷,舌淡而潤,脈遲等癥。陰盛則損陽,實寒病證久則必損陽氣,故在出現(xiàn)寒象的同時,??砂橐婈枤獠蛔?,機體生理功能減退,陽熱不足等陽虛見癥,如面色觥白、溲清、便溏等癥,形成實寒兼陽虛證。若陽氣損傷過甚,病可由實轉(zhuǎn)虛,發(fā)展成為虛寒證。
 ?。ǘ╆庩柶?br>  指人體陰或陽虧虛不足所引起的病理變化,實際上包括了精氣血津液的不足和功能的減退。同時亦包括了臟腑經(jīng)絡生理功能的減退和失調(diào)。其病機表現(xiàn)特點是陽虛則陰盛,陽虛則寒;陰虛則陽亢,陰虛則熱。可見虛寒、虛熱病證。
  1.陽偏衰
  概念:即陽虛,指機體陽氣虛損,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減緩,產(chǎn)熱不足的病理狀態(tài)。
  特點:陽虛病機特點,多表現(xiàn)為機體陽氣不足,陽不制陰,陰氣相對亢盛的虛寒證。
  形成: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飲食失養(yǎng),或勞倦內(nèi)傷,或久病損傷陽氣所致。
  表現(xiàn):一般以脾腎陽虛為主,尤以腎陽虛衰(命火不足)最為重要。陽虛則寒,可見畏寒喜暖,形寒肢冷,面色 白,舌淡脈遲等寒象;亦可見踡臥神疲,小便清長,下利清谷,脈微細等虛象。同時,由于陽虛氣化無力,陽不化陰,津液代謝障礙或減退,可形成水液貯留等水腫病證。
  2.陰偏衰
  概念:即陰虛,指機體陰氣不足,精、血、津液等陰液虧少,以及由于陰虛不能制陽,導致陽氣相對亢盛,機能虛性亢奮的病理狀態(tài)。
  特點:陰虛病機特點,多表現(xiàn)為陰氣不足,制約陽熱及滋養(yǎng)、寧靜功能減退,陽相對亢盛的虛熱病證。
  形成:多由陽邪傷陰;或五志過極,化火傷陰;或久病耗傷陰液等所致。
  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涼潤、抑制與寧靜功能減退,從而出現(xiàn)虛熱、失潤及虛性亢奮見癥。一般以肺、肝、腎陰氣陰液不足為主,尤以腎陰虛虧為重要,故臨床以肺腎陰虛或肝腎陰虛為多見。由于陰虛不能制約陽氣,從而可形成陰虛內(nèi)熱、陰虛火旺、陰虛陽亢等病變。陰虛內(nèi)熱,可見消瘦,盜汗,低燒,五心煩熱,口于,舌紅,脈細數(shù)等癥;陰虛火旺,可見骨蒸潮熱,盜汗,五心煩熱,顴紅升火,咳血,或消瘦等癥;陰虛陽亢,可見眩暈耳鳴,或遺精,或性欲亢進,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癥。
 ?。ㄈ╆庩柣p
  腎藏精氣,內(nèi)寓真陰真陽,為全身陰陽之根本。因此,無論陰虛或陽虛,多在損及腎臟陰陽或腎本身陰陽失調(diào)的情況下,才易于發(fā)生陰損及陽或陽損及陰的陰陽互損病理變化。
  1.陰損及陽
  概念:指由于陰氣陰液虧耗,累及陽氣生化不足,或陽氣無所依附而耗散,從而在陰虛的基礎上又導致了陽虛,形成了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病理狀態(tài)。
  表現(xiàn):如肝陽上亢病證,病機為肝腎陰虛,水不涵木,陰虛陽亢。若病情發(fā)展,進一步耗傷腎臟精氣,損及腎陽,繼而出現(xiàn)畏寒肢冷,夜尿清長,面色 白,脈沉細無力等陽虛之癥,即說明已發(fā)展成陰損及陽的陰陽兩虛病證。
  2.陽損及陰
  概念:指由于陽氣虛損,無陽則陰無以生,累及陰液生化不足,從而在陽虛的基礎上又導致了陰虛,形成了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病理狀態(tài)。
  表現(xiàn):如腎陽虛虧,水泛為腫病證,病機主要是陽氣不足,氣化失司,津液代謝障礙,水液貯留,溢于肌膚所致。若病變發(fā)展,腎陽進一步虛損,耗傷腎中精氣,則陰無陽以生,致使腎陰亦日益虧耗,繼而出現(xiàn)消瘦,煩躁升火,甚則瘛疭等腎陰虧虛見癥,即說明已發(fā)展成陽損及陰的陰陽兩虛病證。
 ?。ㄋ模╆庩柛窬?br>  1.陰盛格陽
  概念:又稱格陽。指陰寒偏盛至極,壅閉于內(nèi),逼迫陽氣浮越于外,致使陰陽不相維系順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
  特點:陰寒內(nèi)盛為疾病的本質(zhì),由于格陽于外,可表現(xiàn)出某些假熱之象,即為真寒假熱證。
  表現(xiàn):如極度衰弱之虛寒證,在面色蒼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踡臥,脈微欲絕陽虛陰盛基礎上,突然出現(xiàn)面色泛紅,煩熱,口渴,言語過多,脈大而無根等假熱之象,即是陰盛于內(nèi),格陽于外,并向陰陽離決發(fā)展之危重病證。
  2.陽盛格陰
  概念:又稱格陰。指陽熱偏盛至極,深伏于里,陽氣被遏,郁閉于內(nèi),不能外達于肢體,從而將陰氣排斥于外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
  特點:陽盛于內(nèi),實熱熾盛,為疾病的本質(zhì),但由于格陰于外(實際是陽氣不能外達),可表現(xiàn)出某些假寒之象,即為真熱假寒證。
  表現(xiàn):如外感熱病,邪熱熾盛,可見壯熱,面紅,氣粗,煩躁,舌紅,脈數(shù)大有力等癥,病勢發(fā)展較重之時,又出現(xiàn)四肢厥冷,脈象沉伏等假寒之象。即是陽盛格陰危重病證。
  (五)陰陽亡失
  1.亡陽
  概念:指機體陽氣發(fā)生突然性脫失,而致全身屬陽的功能突然嚴重衰竭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邪氣過盛,正不敵邪,陽氣損傷太多;或素體陽虛,正氣不足,疲勞過度,耗氣過多;或過用汗、吐、下等法,或因病汗出過多,或吐瀉太過,津液大量丟失,氣隨津脫;或大量出血,氣隨血脫;或慢性病,長期大量耗散陽氣,虛陽外越等所致。
  表現(xiàn):陽氣暴脫亡失,則溫煦、推動、興奮、衛(wèi)外功能衰竭尤為突出,故可見大汗淋漓,肌膚手足逆冷,面色蒼白,踡臥神疲,脈微欲絕等癥。
  2.亡陰
  概念:指機體陰氣陰液發(fā)生突然性大量耗傷或丟失,而致全身屬陰的功能出現(xiàn)嚴重衰竭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邪熱熾盛,或邪熱久留,大量煎灼陰液,耗傷陰氣所致。亦可由于其他因素大量耗傷陰液而致亡陰。
  表現(xiàn):亡陰之時,以寧靜、滋潤與內(nèi)守等功能衰竭最為明顯,可見氣喘,煩躁不安,手足雖溫而汗多欲脫,面色紅或紫,脈數(shù)疾等危重病證。

  三、氣、血失常
 ?。ㄒ唬獾氖С?br>  包括氣虛、氣機失調(diào)(即氣滯、氣逆、氣陷、氣閉、氣脫等)。
  1.氣虛
  概念:指元氣耗損,周身之氣不足及功能減弱,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或肺脾腎功能失調(diào),氣生成不足;或勞倦內(nèi)傷,或久病不復等所致。
  表現(xiàn):全身性氣虛,可見精神萎頓,倦怠乏力,眩暈,自汗,易于感冒,面色 白,舌淡,脈虛等癥。偏于元氣虛,則可見生長發(fā)育遲緩,生殖功能低下等癥。偏于宗氣虛,則可見動則心悸,呼吸氣短等癥。
  2.氣滯
  概念:即氣機郁滯,指氣的流通不暢,郁滯不通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情志內(nèi)郁;或痰、濕、食積、瘀血等阻遏氣機;或外邪內(nèi)犯,抑遏氣機;或因臟腑功能障礙而氣機郁滯;或因氣虛運行無力而郁滯等所致。
  表現(xiàn):氣滯于某一局部,可見脹滿、疼痛之癥,甚則可引起血瘀、水停,形成瘀血、痰飲等病理產(chǎn)物。氣滯亦可使某些臟腑功能失調(diào)或障礙,如肺氣壅滯,可見胸悶,喘咳;肝郁氣滯,可見脅肋脹滿,少腹脹痛;脾胃氣滯,可見納呆,脘腹脹痛;胃腸氣滯,則可見腹脹而痛,時作時止,得矢氣、噯氣而舒。故臟腑氣滯,以肺、肝、脾胃等臟為多見?! ?br>  3.氣逆
  概念:指氣機升降失常,或氣升之太過,或降之不及,臟腑之氣逆上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情志內(nèi)傷,或飲食寒溫不適,或因外邪侵犯,或因痰濁壅阻等引發(fā)臟腑之氣上逆所致。亦有因氣虛而上逆者。
  表現(xiàn):氣逆常見于肺、胃和肝等臟腑。在肺,則肺失肅降,肺氣上逆,發(fā)為咳逆,氣喘;在胃,則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發(fā)為惡心,嘔吐,呃逆,噯氣;在肝,則肝氣上逆,發(fā)為頭痛而脹,面紅目赤而易怒;若肝氣暴張,肝氣上逆,血隨氣逆,則可發(fā)作咯血、吐血,甚則壅遏清竅而發(fā)作昏厥。因虛而氣逆者,如肺虛而失肅降,或腎虛而不納氣,均可致肺氣上逆;胃虛失降亦可導致胃氣上逆。
  4.氣陷
  概念:指在氣虛病變基礎上發(fā)生的,以氣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過,氣的升舉無力而下陷為特征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氣虛病變發(fā)展而來,尤與脾氣虛關(guān)系最為密切。若素體虛弱,或病久耗傷,以致脾氣虛損,清陽不升,或中氣下陷所致。
  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上氣不足”與“中氣下陷”兩方面。上氣不足,指脾氣虛損,升清無力,水谷精微不能上輸頭目,頭目失養(yǎng),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疲倦乏力等癥。中氣下陷,則指脾氣虛損,升舉無力,氣機趨下,降多升少,臟腑組織維系無力,位置下移,可形成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病證。脾氣虛陷,運化失職,清濁升降失調(diào),則可并見腹脹滿重墜,便意頻頻等癥。
  5.氣閉
  概念:指氣機閉阻,外出嚴重障礙,以致清竅閉塞,出現(xiàn)昏厥等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情志刺激,或外邪、痰濁等閉塞氣道,使氣不得外出,以致清竅被蒙所致。
  表現(xiàn):臨床所見有閉厥、氣厥、痛厥、痰厥等分別。其發(fā)病急驟,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為特點。并伴有其他相應癥狀。
  6.氣脫
  概念:即氣不內(nèi)守,大量向外亡失,以致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正不敵邪,或久病消耗而衰竭,以致氣不內(nèi)守而脫失;或大出血、大汗出等氣隨血脫或氣隨津泄等所致。
  表現(xiàn):可見面色蒼白,汗出不止,目閉口開,全身癱軟,手撒,二便失禁,脈微欲絕或虛大無根等癥。
 ?。ǘ┭氖С?br>  1.血虛
  概念:指血液不足,濡養(yǎng)功能減退,以致臟腑百脈、形體器官失養(yǎng)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失血過多,新生之血不及補充;或因脾胃虛弱,飲食營養(yǎng)缺乏,化源不足,或化生血液功能減退;或腎臟精氣虛虧,髓虛,精血不能互化;或久病不愈,慢性消耗,以致營血暗耗等所致。
  表現(xiàn):多出現(xiàn)全身或局部營養(yǎng)不足,臟腑經(jīng)絡組織器官功能衰退等證候,可見面色不華,唇、舌、爪甲色淡無華,眩暈眼黑,心悸怔忡,神疲乏力,形體瘦怯,或手足麻木,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或兩目干澀,視物昏花等癥。
  2.血瘀
  概念:指血液循行遲緩,或流行不暢,甚則血液瘀結(jié)停滯成積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氣滯而血行受阻,或氣虛而血行遲慢;或痰濁阻于脈絡;或寒邪入于血分,血寒而凝;或邪熱入血,煎灼血津;或因外力扭挫,傷及脈絡;或產(chǎn)后惡露不下、不凈等,均可致瘀。
  表現(xiàn):血瘀則氣滯,血瘀于臟腑、經(jīng)絡某一局部,氣血不通,則發(fā)作疼痛,痛有定處而拒按,得寒溫而不解;血瘀病變發(fā)展,積久凝結(jié)而成瘀血,可形成腫塊,同時并見面目黧黑,肌膚甲錯,唇舌紫暗,以及瘀斑、紅縷等癥。
  3.血熱
  概念:指血內(nèi)有熱,使血行加速,脈絡擴張,或血液妄行而致出血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邪熱入于血分;或情志郁結(jié),五志過極,郁久化熱,內(nèi)火熾盛,郁于血分; 或陰虛火旺等所致。
  表現(xiàn):血熱病變,以既有熱象,又有耗血、動血及傷陰癥狀為特征??梢娚頍幔归g為甚,舌質(zhì)紅絳,口干舌燥,甚則衄血、吐血、尿血,月經(jīng)提前量多,脈數(shù)等癥。此外,血熱則心神被擾,可見心煩,或躁擾不安,甚則神昏、譫語、發(fā)狂等癥。
  4.出血
  概念:指血液逸出血脈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因血熱、氣虛、外傷及瘀血內(nèi)阻等所致。
  表現(xiàn):可見吐血、衄血、尿血、皮膚斑疹、月經(jīng)提前量多等癥。此離經(jīng)之血不得及時消散或排出,蓄積體內(nèi),則為瘀血。瘀血停積體內(nèi),則又可引發(fā)多種病理變化。若突然大量出血,則氣隨血脫,可引發(fā)全身功能衰竭。
 ?。ㄈ庋д{(diào)
  1.氣滯血瘀
  概念:指因氣的運行郁滯不暢,以致血液運行滯澀或障礙,繼而出現(xiàn)血瘀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情志內(nèi)傷,氣機阻滯,影響及血;或因閃挫外傷,傷及氣血,因而氣滯和血瘀同時形成所致。
  表現(xiàn):一般來說,氣滯而血瘀與肝關(guān)系密切,血瘀而氣滯則與心密切相關(guān)。氣滯血瘀并見,可見脹滿疼痛,瘀斑,以及積聚癥瘕等病證。若邪阻肺氣,宣降失司,久則可致心、肺氣滯血瘀,而見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癥。
  2.氣虛血瘀
  概念:指因氣對血的推動無力而致血行不暢,甚至瘀阻不行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較多見于心氣不足,運血無力病證,以及氣虛血滯的肢體不用等病變。且在老年病中,氣虛血瘀,更應注意。
  表現(xiàn):多見驚悸怔忡,喘促水腫,或肢體癱瘓、痿廢等證。
  3.氣不攝血
  概念:指因氣虛不足,統(tǒng)攝血液功能減弱,血不循經(jīng)而逸出脈外,導致各種出血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氣虛病變發(fā)展,脾氣虛損,統(tǒng)攝失司所致。此外,諸如肺氣、肝氣、胃氣、腎氣虛虧,亦可減弱氣之統(tǒng)攝功能而發(fā)生出血。
  表現(xiàn):可見咯血、吐血、衄血、發(fā)斑、便血、尿血、崩漏等病證。并可伴見面色不華,倦怠乏力,脈虛舌淡等氣虛之象。
  4.氣隨血脫
  概念: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時,氣隨血液的突然流失而急劇脫散,從而形成氣血并脫的危重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外傷失血,或嘔血、便血,或婦女崩中,或產(chǎn)后急劇大出血等所致。
  表現(xiàn):可見出血量多,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甚則暈厥,或見抽搐,或見口干,脈芤或微細欲絕等癥。
  5.氣血兩虛
  概念:指氣虛和血虛同時存在,組織器官失養(yǎng),而致機能減退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久病耗傷,氣血兩虧所致。
  表現(xiàn):或先有失血,氣隨血衰;或因氣虛,血液生化無源而日漸衰少,從而形氣血兩虛病證,可見面色淡白或萎黃,少氣懶言,疲乏無力,心悸失眠,形體瘦怯,肌膚干燥,肢體麻木,甚則肢體感覺障礙,或肢體痿廢不用等癥。

  四、津液代謝失常
 ?。ㄒ唬┙蛞翰蛔?br>  概念:指機體津液虧少,致使臟腑、形體、官竅、皮毛失其滋養(yǎng)、濡潤和充盈,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干燥枯澀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因外感溫熱或燥熱之邪煎灼津液,或邪熱內(nèi)生,如陽亢生熱,或五志化火耗傷津液;或大熱、多汗、吐瀉、多尿、失血及大面積燒傷等耗傷津液;或過用、誤用辛燥之劑而傷津;或體虛津液生成不足,或久病耗傷等,致使津液虧耗而發(fā)病。
  表現(xiàn):傷津為主,可見口渴引飲,口、鼻、皮膚干燥,目陷螺癟,大便干燥秘結(jié),小便短少,甚則轉(zhuǎn)筋等癥。傷液為主,則可見舌光紅無苔或少苔,唇舌干燥而不欲飲,形瘦肉脫,肌膚毛發(fā)枯槁,其則動風而見肉陶,手足震顫、蠕動等癥。
 ?。ǘ┙蛞狠敳?、排泄障礙
  概念:津液的輸布障礙,指津液不能正常轉(zhuǎn)輸和布散,升降環(huán)流遲緩,因而濕濁內(nèi)生,或滯留于某一局部,導致津液不化,水濕困阻,或釀痰成飲的病理狀態(tài)。津液的排泄障礙,指津液氣化不利,轉(zhuǎn)化為汗、尿的功能減退,從而導致水液貯留于體內(nèi),或外溢于肌膚,發(fā)為水腫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津液的輸泄障礙,主要與脾、肺、腎、三焦的功能失常有關(guān),并受到肝失疏泄病變的影響。多由脾運化水液功能減退;或肺失宣降;或肝失疏泄,氣滯而水停;或腎的蒸化功能減退;或三焦水道不利,津液轉(zhuǎn)化為汗液和尿液之氣化障礙,水液貯留于體內(nèi)所致。
  表現(xiàn):津液輸布、排泄障礙,其病理表現(xiàn)有三:一是濕濁困阻,可見胸悶嘔惡,脘腹痞滿,頭身困重,口膩不渴,腹脹便溏,苔膩等癥。二是痰飲凝聚,滯留于機體不同部位而有多種病機變化和臨床表現(xiàn)。如痰阻于肺,可見咳喘咯痰;痰迷心竅,可見胸悶心悸,神昏癲狂;痰停于胃,可發(fā)作惡心嘔吐;痰濁上犯,清竅不利,則眩暈昏冒;痰氣凝結(jié)于咽喉,則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稱為“梅核氣”。若飲邪為病,則可見飲停胸脅,發(fā)為“懸飲”;飲留于肺,發(fā)為“支飲”等病證。三是水液貯留,多由肺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diào),水液代謝障礙,因而水液貯留于肌膚或體內(nèi),則發(fā)為水腫或腹水等病證。
  1.水停氣阻
  概念:指津液代謝障礙,水濕痰飲貯留,導致氣機阻滯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痰飲水濕病變發(fā)展,影響氣機通利所致。
  表現(xiàn):如水飲阻肺,肺氣壅滯,宣降失職,則可見胸滿咳嗽,喘促不能平臥;水飲凌阻遏心氣,心陽被抑,則可見心悸,心痛;水飲停滯中焦,阻遏脾胃氣機,以致清氣不濁氣不降,則可見頭昏困倦,脘腹脹滿,納化呆滯;水飲停于四肢,導致經(jīng)脈氣血阻則可見肢體沉重脹痛等癥。
  2.氣隨津脫
  概念:指津液大量丟失,氣失其依附而隨津液外泄,以致暴脫亡失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高熱傷津,或大汗傷津脫液,或嚴重吐瀉耗傷津液所致。故說:“吐下之余,定無完氣”。
  表現(xiàn):氣脫則全身機能突然衰竭,可見面色蒼白,神昏暈厥,汗出不止,目閉口開手撒,甚則二便失禁,脈微欲絕等癥。
  3.津枯血燥
  概念:指津液虧乏枯竭,導致血燥而虛熱內(nèi)生或血燥生風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因高熱傷津,或燒傷而致津液損耗,或陰虛癆熱,津液暗耗等所致。
  表現(xiàn):可見心煩,鼻咽干燥,肌肉消瘦,皮膚干燥或肌膚甲錯,并有皮膚瘙癢,或皮屑過多等癥。
  4.津虧血瘀
  概念:指津液耗損,導致血行滯澀不暢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由高熱、燒傷,或大汗出,或吐瀉等因素,大量耗傷津液,致使血容量減少,血液循行阻滯不暢,從而導致血瘀等所致。
  表現(xiàn):多在津液不足基礎上,又出現(xiàn)舌質(zhì)紫絳,或有瘀點、瘀斑,或見斑疹顯露等癥。
  5.血瘀水停
  概念:指因血脈瘀滯導致津液輸布障礙,而致水液停聚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因血瘀而津液環(huán)流不利,或血瘀而致氣滯,氣滯則津停為水等所致。
  表現(xiàn):多在血瘀基礎上,兼見下肢、面目浮腫等癥。

  五、內(nèi)生五邪
 ?。ㄒ唬╋L氣內(nèi)動
  概念:又稱“內(nèi)風”,即肝風內(nèi)動。指在疾病過程中,或因陽盛,或因陰虛,或血虛,或熱極傷及營血,以致陰虛不能制陽,陽升無制,或筋脈失其濡養(yǎng),從而出現(xiàn)動風的病理狀態(tài)。故說:“內(nèi)風乃身中陽氣之變動”。
  形成及表現(xiàn):主要有如下五類:
  一是肝陽化風。多由情志所傷,肝氣郁結(jié),郁久化火而亢逆,或暴怒傷肝,肝氣亢逆,或操勞過度,耗傷肝腎之陰,以致陰虛陽亢,水不涵木,浮陽不潛,繼而陰不制陽,肝之陽氣升動無制,便亢而化風,形成肝風內(nèi)動。輕則可見筋惕肉瞤,肢麻震顫,眩暈欲仆,或為口眼唱斜,重則半身不遂,甚則血隨氣升,而見卒然仆倒,或為閉厥,或為脫厥。
  二是熱極生風。又稱熱甚動風,多由邪熱熾盛,煎灼津液,傷及營血,燔灼肝經(jīng),筋脈失其柔順,陽熱亢盛,則化而為風,多見于熱性病的極期??梢姱d厥,抽搐,鼻翼煽動,目睛上吊,并伴有高熱,神昏,譫語等癥。
  三是陰虛風動。多因熱病后期,陰津耗傷;或久病耗傷,津液及陰氣虧虛所致。陰液枯竭,無以濡養(yǎng)筋脈,陰氣大傷,失其涼潤柔和之能,則變生內(nèi)風,即虛風內(nèi)動。可見筋攣肉瞤,手足蠕動等癥。并見低熱起伏,舌光少津,脈細如絲等陰竭表現(xiàn)。
  四是血虛生風。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過多,或久病耗傷營血,導致肝血不足,筋脈失養(yǎng),或血虛無以榮絡,則虛風內(nèi)動。可見肢體麻木不仁,筋肉跳動,甚則手足拘攣不伸等癥。
  五是血燥生風。多由久病耗血,或年老精虧血少,或長期營養(yǎng)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內(nèi)結(jié),新血生化障礙所致。津枯血少,失潤化燥,則肌膚失予濡養(yǎng),經(jīng)脈氣血失于和調(diào),于是血燥而變生內(nèi)風??梢娖つw干燥,或肌膚甲錯,并有皮膚瘙癢或落皮屑等癥。
 ?。ǘ┖畯闹猩?br>  概念:又稱“內(nèi)寒”。指機體陽氣虛衰,溫煦氣化功能減退,虛寒內(nèi)生,或陰寒之邪彌漫積滯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因先天稟賦不足,陽氣素虛,或久病傷陽,或外感寒邪,過食生冷,損傷陽氣,累及脾腎,脾腎陽虛,溫煦氣化失職所致。
  表現(xiàn):一是陽虛陰盛,陰盛則內(nèi)寒自生,可見虛寒及血脈“收引”之癥,如面色蒼白,形寒肢冷,或筋脈拘攣,肢節(jié)痹痛等。二是陽虛氣衰,氣化功能減退或失司,陽不化陰,代謝活動障礙或減退,從而導致陰寒性病理產(chǎn)物如水濕、痰飲等積聚或停滯。可見尿頻清長,涕、唾、痰、涎稀薄清冷,或大便泄瀉,或為水腫等病證。
  (三)濕濁內(nèi)生
  概念:又稱“內(nèi)濕”。指由于脾的運化功能和輸布津液功能障礙,從而引起濕濁蓄積停滯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因過食肥甘,嗜酒或恣食生冷,內(nèi)傷脾胃,致使脾失健運,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或素體肥胖,或喜靜少動,或情志抑郁,以致氣機不利,津液輸布障礙,因而水液不化,聚而成濕所致。濕濁內(nèi)生亦與腎陽虛,溫煦氣化失職有關(guān)。
  表現(xiàn):常隨濕濁阻滯部位不同而異。如濕濁留滯經(jīng)脈之間,則可見頭昏悶重如裹,肢體重著或屈伸不利;濕犯上焦,則胸悶咳嗽;濕阻中焦,則脘腹脹滿,納呆,口膩或甜,舌苔厚膩;濕滯下焦,則腹脹便溏,小便不利;水濕泛溢于皮膚肌腠,則發(fā)為水腫。
 ?。ㄋ模┙騻?br>  概念:又稱“內(nèi)燥”。指機體津液不足,人體各組織器官和孔竅失其濡潤,因而出現(xiàn)干燥枯澀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因久病傷陰耗液;或大汗、大吐、大下,或亡血失精,導致陰虧津少;或溫熱病變熱盛傷陰耗津等所致。
  表現(xiàn):內(nèi)燥病變以肺、胃、大腸為多見,可見津液枯涸及陰虛內(nèi)熱病證,如肌膚干燥不澤,起皮脫屑,甚則皸裂,口燥咽干唇焦,舌上無津,甚或光紅龜裂,鼻干目澀少淚,爪甲脆折,大便燥結(jié),小便短赤等。如以肺燥為主,則應兼見于咳無痰,甚則咯血;以胃燥為主,則胃陰痘虧,可伴見舌光紅無苔;如若腸燥,則應兼見便秘等癥。
 ?。ㄎ澹┗馃醿?nèi)生
  概念:,又稱“內(nèi)火”、“內(nèi)熱”。指由于陽盛有余,或陰虛陽亢,或氣血郁結(jié),郁久化熱化火,或病邪郁結(jié),從陽化熱化火,因而產(chǎn)生火熱內(nèi)擾,機能亢奮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主要有四方面:一是陽氣過盛化火,即病理性的陽氣亢盛,稱為“壯火”。又稱“氣有余便是火”。二是邪郁化火,如外感風、寒、燥、濕等病邪人里,郁結(jié)從陽化熱化火,或痰飲、瘀血、結(jié)石和食積、蟲積等郁而化火。三是五志過極化火。四是陰虛火旺,多由津液虧耗,陰氣大傷,陰虛陽亢,則虛熱、虛火內(nèi)生。
  表現(xiàn):凡陽盛、邪郁化熱化火及五志過極化火,多為實熱實火,可見高熱,午后潮熱,面紅目赤,尿赤,便干,唇舌生瘡等癥。若屬虛火,陰虛內(nèi)熱,多見全身性虛熱征象,如五心煩熱,骨蒸潮熱,面部烘熱,消瘦,盜汗等癥。而陰虛火旺,則其火熱征象多集中于機體某一部位,可見虛火上炎的牙痛、咽痛、齒衄、顴紅升火等癥。

  六、疾病傳變
 ?。ㄒ唬┘膊髯兊男问?br>  1.病位傳變
  指某一部位的病變,可向其他部位波及擴展,從而引起該部位發(fā)生病變。
 ?。?)表里出入:包括表病入里、里病出表。
 ?。?)外感病傳變:包括六經(jīng)傳變、三焦傳變、衛(wèi)氣營血傳變。
 ?。?)內(nèi)傷病傳變:包括臟與臟傳變、臟與腑傳變、腑與腑傳變、形臟內(nèi)外傳變。
  2.病性轉(zhuǎn)化
 ?。?)寒熱轉(zhuǎn)化:包括由寒化熱、由熱轉(zhuǎn)寒。
  (2)虛實轉(zhuǎn)化:包括由實轉(zhuǎn)虛、因虛致實。
 ?。ǘ┯绊懠膊髯兊囊蛩?br>  1.體質(zhì)因素
  2.病邪因素
  3.地域因素和氣候因素
  4.生活因素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视频|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 国产又粗又硬又长又爽的剧情| 国产精品视频一级香蕉| 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福利|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一一一区麻豆| 中国黄色色片色哟哟哟哟哟哟| 日本办公室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三区| 日本大学生精油按摩在线观看| 日韩女优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那种视频你懂的|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经典| 亚洲另类女同一二三区| 国产丝袜极品黑色高跟鞋| 国产亚洲欧美自拍中文自拍| 偷拍美女洗澡免费视频| 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在线观看那种视频你懂的| 熟女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欧美日韩一二三区| 国产男女激情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久综合|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特黄大片性高水多欧美一级|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另类视频| 国产一级性生活录像片|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日韩免费国产91在线|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日本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黑人精品一区二区欧美|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美女露脸视频| 草草草草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