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朓的詩歌創(chuàng)作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世家大族,高祖據為謝安之兄,父緯,官散騎侍郎。祖母是史學家范曄之姐,母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不但是貴族,還是皇族。參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的文學活動,是“竟陵八友”之一。因任過宣城太守,故稱謝宣城,又因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 謝朓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展了山水詩,是山水詩集大成者。詩風可以概括為“清新流麗”。他曾說“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南史•王曇首傳》附《王筠傳》)。他吸取了謝靈運山水詩的精華:細致的觀察,逼真的描寫。又較少繁蕪詞句和玄言成分,和謝靈運的富艷精工、典麗厚重頗不同,克服前代山水詩帶好玄言的缺點。例如謝朓的名作《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埃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鬢不變? 寫登山臨江所見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遙望京師而引起的故鄉(xiāng)之思。其中“余霞散成綺”兩句,向來為人們所傳誦。詩人描寫了黃昏天空和春江上的秀色佳氣,飛鳥紛紛投林的景色,和群芳怒放的情形。使讀者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春天的聲音和春天的氣息。 謝朓曾作宣城太守,宣城是當時江南大都,經濟發(fā)達,風景優(yōu)美。因此,謝朓現存的詩歌中,不但有將近四分之一是在宣城期間所寫,而且其中膾炙人口的佳作也特別多。這些詩,與先前的作品相比,更加沖淡清新。如他的名作《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遇。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天際識歸舟”兩句,用“識”、“辨”二字十分精當地描摹出詩人佇立船首,極目回望的專注神情。這里雖然是寫景,但是“隱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從此寫景,乃為活景”(《古詩評選》)。結尾余韻悠長。尤其是“終隱南山霧”一句與開頭“江路西南永”相呼應,回味無盡。 此外,他的《新亭渚別范零陵云》、《游敬亭山》、《游山》、《將游湘水尋句溪》、《直中書省》、《觀朝雨》等詩,也都是情景妙合的佳作。謝朓的新體詩,對后世影響很大,對唐代近體詩的發(fā)展很有貢獻。所以唐代一些著名詩人很重視謝朓的詩,李白、杜甫都曾稱許其詩:“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李白《宣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等。 (文章來源:北師大《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三節(jié)) 在南朝著名的詩人中,鮑照、謝朓、王融、沈約、何遜、陰鏗等人,皆不乏優(yōu)秀的山水之作,而其中以謝朓的成就最為突出。 永明體的代表詩人謝朓,不僅在“竟陵八友”中最為突出,而且也是齊梁時期最為杰出的詩人。他雖然出身于世家大族,但由于沉浮于政治旋渦之中,目睹仕途的險惡和現實的黑暗,因此常常在詩中表現仕宦的憂懼和人生的苦悶。如《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xiāng)。風煙有鳥路,江漢限無梁。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謝朓當時在荊州任隨王府文學,深得隨王蕭子隆的賞識。但因遭讒言而被召還都。這首詩就是自荊州赴京邑建業(yè)途中所作。發(fā)端二句氣勢磅礴,情思浩蕩,堪稱絕唱。中間“徒念”至“江漢”一大段將寫景、敘事與抒情結合在一起,既表達了對西府的眷戀之情,也突出了其悲涼的心境。末四句以比興的手法,深婉地傳達出憂懼憤慨的情緒。謝朓對當時動蕩不安的局勢深有感觸:“蒼江忽渺渺,驅馬復悠悠。京洛多塵霧,淮濟未安流。豈不思撫劍,惜哉無輕舟。”(《和江丞北戍瑯邪城》)這與曹植詩的慷慨之氣頗為接近。 謝朓最突出的貢獻,是對山水詩的發(fā)展和對新詩體的探索。在山水詩方面,他繼承了謝靈運山水詩細致、清新的特點,但又不同于謝靈運那種對山水景物作客觀描摹的手法,而是通過山水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情感意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從而避免了大謝詩的晦澀、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時還擺脫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種清新流麗的風格。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州,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鬒不變? 詩人以自然流暢的語言,將眼前層出不窮、清麗多姿的自然景觀編織成一幅色彩鮮明而又和諧完美的圖畫,使讀者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春天的聲音和春天的氣息;而這明媚秀麗的景物又與詩人思鄉(xiāng)的情思自然融合,顯得深婉含蓄,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李白在《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詩中就贊嘆道:“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希。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足見其感人之深。謝朓的《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也是一篇上乘之作: 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遇。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詩中以歸流、歸舟與旅思、孤游之間的相互映襯與生發(fā),突出地表達了詩人倦于羈旅行役之思和幽居遠害之想。其語言之清新、構思之含蓄、意境之渾融,無不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他的《新亭渚別范零陵云》、《游敬亭山》、《游山》、《將游湘水尋句溪》、《直中書省》、《觀朝雨》等詩,也都是情景妙合的佳作。 謝朓曾說“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南史•王曇首傳》附《王筠傳》),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就體現了這一審美觀念。要達到“圓美流轉”,語言的清新流暢與聲韻的鏗鏘婉轉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謝朓是“永明體”的積極參與者,他將講究平仄四聲的永明聲律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因此他的詩音調流暢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悅耳。如其《游東田》: 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尋云陟累榭,隨山望菌閣。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馀花落。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不僅情景相生,錯落有致,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心馳神往,而且在聲調與語言的運用上也很有特色:語言清新曉暢而又富于思致,音韻鏗鏘而又富于變化,尤其是“戚戚”、“阡阡”、“漠漠”等雙音詞的運用,更增強了形象性和音韻美。流動的音聲之美同詩中充滿動態(tài)美的山水景色相配合,使畫面更加細膩秀美、清麗自然,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而其中所蘊含的深長細微的詩思與情致,也同樣使人“覺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別有一段深情妙理”(沈德潛《古詩源》卷十二)。沈約在《傷謝朓》詩中所說:“吏部信才杰,文鋒振奇響。調與金石諧,思逐風云上。”就是對謝朓詩歌這一突出特征的肯定與贊美。 同謝靈運一樣,謝朓也是一位善于熔裁警句的好手,他筆下的警句對仗工整,和諧流暢,清新雋永,體現了“新體詩”的特點。如上引詩中的“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等皆為其警絕之句外,還有如“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觀朝雨》);“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宣城郡內登望》);“蒼翠望寒山,崢嶸瞰平陸” (《冬日晚郡事隙》);“馀雪映青山,寒霧開白日。暖暖江村見,離離海樹出” (《高齋視事》);“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日出眾鳥散,山暝孤猿吟” (《郡內高齋閑望答呂法曹》)等等,皆似一幅幅蕭疏淡遠的水墨畫,高雅閑淡而又富于思致,難怪鍾嶸說他:“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叔源失步,明遠變色。”(《詩品》卷中) 謝朓的一些短詩也很出色,如《玉階怨》:“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又《王孫游》:“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fā)。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此外《同王主簿有所思》、《銅雀悲》、《金谷聚》等篇,也都屬此類作品。這些小詩不僅語言清新,音調和諧,情致含蘊,而且還富于南朝民歌的氣息,十分耐人尋味。同時它們對后來五言絕句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有一定影響。 謝朓是永明體的代表詩人,他不僅在當時就享有盛名,而且對后來唐詩的繁榮也有著相當深刻的影響,甚至像李白和杜甫那樣的詩歌巨匠也為之傾倒。李白在《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詩中已對謝朓作過高度的評價。此外他還說:“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宣州謝朓樓餞別書叔云》)“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謝朓已沒青山空,后來繼之有殷公。”(《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杜甫也說:“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謝朓每篇堪諷誦,馮唐已老吹聽噓。”(《寄岑嘉州》)這些既說明謝朓對唐代詩人的深刻影響,也足以說明他在中國詩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章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jié)) 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他與同族前輩謝靈運均擅長山水詩,所以后人有“大小謝”的并稱。謝朓于永明初出仕,先在京城任職,經常出入竟陵王蕭子良的藩邸,為“八友”之一,享有很高的文學聲譽。后在荊州任隨王蕭子隆幕僚,深受賞愛。這一時期他的境遇較好。永明十一年,謝朓因遭受讒言被召回京師后,逐漸陷入困境。雖然,他的官職不斷提高,從宣城太守做到尚書吏部郎,但由于他的家族和個人的聲譽,從蕭鸞(明帝)篡政,到始安王蕭遙光謀廢東昏侯自立,都曾拉攏他以為羽翼,使他深感危險。終于,還是因為他有意泄漏了蕭遙光的陰謀,被誣陷下獄而死,年僅三十六歲。有《謝宣城集》。 作為顯赫世族的謝氏,由于過多卷入上層權力之爭,不斷有人死于非命,謝朓的兩個伯父是在宋代被殺的,他的父親謝緯也差一點牽連進去。所以,謝朓雖出身華胄,仕途順達,對于險惡的政治現實,卻深有畏懼。他沒有謝靈運那一份野心和高傲,而是軟弱謹慎,處事猶豫,惟求自保。但他的死卻又和他的反復不決有關。由于謝朓的性格,他的詩歌中的感情,大多表現為迷惘、憂傷,寫景也大多是清麗悠遠,極少有強烈激蕩的情緒,也極少有尖銳的線條,刺目的色彩,和躍動不寧的形象。 永明前期,謝朓作為“竟陵八友”之一,主要在建康活動,所作大多為游宴酬唱之作。如《游東田》: 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尋云陟累榭,隨山望菌閣。 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春山郭。 這類詩均以寫景見長。尤其突出的,是善于從尋常景物中發(fā)現新鮮動人的美感,構造清麗的意象,令讀者覺得親切。除本篇中“遠樹”以下四句,像《和徐都曹出新亭渚》中“日華川上動,風光草際浮”之句,也是絕好的例子。在寫作方法上,也不像謝靈運那樣一一紀述游歷過程,寓目成句、隨意鋪排,而更多地對自然景物作選擇、提煉,重新加以安排,從而擺脫了過去文人詩常見的冗長、深蕪的弊病。所用的辭語,既是精煉的、詩化的,卻又淺近易解。這就容易達到他所提出的“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的要求。 謝朓作于永明十一年以后的詩,很多蘊涵著仕宦的憂慮。雖是同樣以寫景見長,但寫景與抒情的結合要比前期密切,內容也因此顯得豐富一些。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鬒不變。(《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這首詩作于剛剛離京赴宣城任太守的旅途中,詩中愁緒不僅是離鄉(xiāng)的傷感,也摻雜著對復雜的政治無可奈何的心理。寫景的“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一聯,并不是苦心雕琢,但絕非常人所能道。這是對美好景物的敏感和美妙聯想的結合,所以自然秀麗。難怪李白要說:“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常憶謝玄暉。”(《金陵城樓月下吟》) 謝朓還寫了不少樂府詩。他的非樂府詩,有吸收樂府民歌之長的地方;他的樂府詩,卻又涵化以文人的素養(yǎng),使之擺脫俚俗風格,語言在淺近中呈精致,意蘊在明曉中顯婉轉。尤其是五言四句的小詩,原是南朝民歌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過去文人也有一些模仿之作,但只是模仿而已。到了謝朓手中,才形成與民歌顯然不同的特點,使之成為文人詩的一種新詩體,這就是后來所說的五絕。 落日高城上,余光入繐帷。寂寂深松晚,寧知琴瑟悲。(《銅雀悲》) 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玉階怨》) 嚴羽《滄浪詩話》說:“謝朓之詩,已有全篇似唐人者。”這除了聲律的因素之外,還因為詩歌的語言經過長期探索、磨煉,到了謝朓時更加純熟了。在謝靈運、顏延之的詩中,還是很容易找到病句、累句,在謝朓詩中就極為少見。對于謝詩的清新秀發(fā)、自然流轉,李白曾多次表示欽佩。而他的詩,也是以清新自然見長的。 (南朝文學) (文章來源:章培恒《中國文學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朓(464~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著名詩人,出身世家大族。
目錄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文學成就
相關評價
代表作品
史籍記載
《南齊書》本傳
《南史》本傳
人物簡介
謝眺高祖謝據為謝安之兄,祖父謝述,吳興太守,祖母是史學家范曄之姐。父親謝緯,散騎侍郎,母親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與謝靈運同族,有詩名,時與謝靈運對舉,亦稱“小謝”(另一說,“小謝”指謝惠連[1])。初任豫章王蕭嶷的太尉行參軍,后在隨王蕭子隆、竟陵王蕭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學等職,頗得賞識,為“竟陵八友”之一。建武二年(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謝宣城”之稱。因告發(fā)岳父王敬則謀反事受賞,舉為尚書吏部郎,得齊明帝信任。后因不參與蕭遙光謀反,被誣陷死于獄中。
現存謝朓詩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詩的成就很高,觀察細微,描寫逼真,風格清俊秀麗,一掃玄言余習。寫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穎,富有情致,且佳句頗多。如“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天際識歸舟,云中辯江樹”(《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游東田》)等,至今膾炙人口。 《隋書·經籍志》有《謝朓集》12卷,《謝朓逸集》1卷,均佚。明人收集遺佚,重為編定,刻本甚多。通行本有《四部叢刊》影明抄本。今人郝立權有《謝宣城詩注》,曹融南有《謝宣城集校注》。
人物生平
謝朓家世既貴,少又好學,為南齊藩王所重。初為太尉豫章王蕭嶷行參軍,遷隨王蕭子隆東中郎府,轉王儉衛(wèi)軍東閣祭酒,后為隨王鎮(zhèn)西功曹,轉文學。永明九年(491年),隨王為荊州刺史,“親府州事”,謝朓也跟著到了荊州,“以文才尤被賞愛”。后調還京都,任新安王中軍記室,兼尚書殿中郎,又為驃騎諮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建武二年(495年)出為宣城太守。建武四年(497年),謝朓被任命為齊明帝蕭鸞天生殘廢的長子蕭寶義的鎮(zhèn)北諮議、兼南東海太守。岳父王敬則被迫謀反,第五子王幼隆派人到南東海治所與謝朓密談。謝朓扣住來人,徑自告發(fā)。王敬則被族滅,謝朓因功升任尚書吏部郎。王敬則之女常懷刀想向謝朓報仇,謝朓不敢與她相見。為吏部郎,沈昭略對他說:“卿人地之美,無忝此職。但恨今日刑于寡妻。”(一說,講此話的人是范縝) 這時蕭鸞已身染沉疴,而北魏軍隊常渡江騷擾,南北兵刃數次相接。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朓不預其謀,反遭誣陷,下獄而死。謝朓臨敗嘆道:“我不殺王公,王公由我而死。”
謝朓青年時代即以文學知名,《南齊書》本傳稱其“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謝朓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成就是發(fā)展了山水詩。謝朓善草、隸書,長于五言詩,好獎掖人才
文學成就
在“竟陵八友”中,他的詩歌成就最高。謝眺在西邸創(chuàng)作的詩歌,題材比較狹窄,除了游宴應酬之外,就是詠物,如《詠風》、《詠竹》等。這類詠物詩雖略有寄托,但主要是求其形似。還有不少是模擬漢魏晉宋的樂府民歌。這部分作品雖然不曾反映重大的社會內容,但表現閨情,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自從隨府赴荊州以后,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了新的開拓,特別是經歷了政治風波,出任宣城太守以后他的詩歌無論內容或者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他不僅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山水詩,表現山川之美和自己的生活感受,還創(chuàng)作了諸如《賽敬亭山廟喜雨》、《賦貧民田》等詩歌,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
謝朓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成就是發(fā)展了山水詩。晉宋以后,山水文學產生了,但多少還受玄言詩的影響,總帶點玄理。謝靈運的山水詩就是如此。謝眺和謝靈運同族,世稱“二謝”,謝靈運為大謝,謝眺為小謝。小謝詩學大謝,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詩見長;但二人的詩境和詩味卻有別。大謝的山水詩仍然帶有一些玄言色彩,小謝的山水詩則抒發(fā)了思想感情,玄言詩的影響差不多已被消除殆盡。謝眺的山水詩把描寫景物和抒發(fā)感情自然地結合起來。他浮沉于政治旋渦之中,目睹仕途的險惡和現實的黑暗,因此常常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現出對于宦途的憂懼和人生的苦悶?!稌菏瓜露家拱l(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中寫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正表現了這種彷徨的心情,詩中的景物也因此籠罩了凄涼的氣氛。他一生游宦于諸王府邸之間,不能不寫些“頌帝功”、“頌藩德”的應命之作。這類作品也常常通過景物來表現頌揚之意,如《隨王鼓吹曲十首》中的《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既是一曲頌歌,也是一幅壯麗的圖畫。不管是何種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來表現,而且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這是謝眺詩歌的重要特點,也是他對于詩歌藝術發(fā)展的重要貢獻。
謝朓主張“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南史·王曇首傳附王筠傳》),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正是貫徹了這一審美觀點。要達到“圓美流轉”,聲律是一個重要因素。他把講究平仄四聲的永明聲律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中。因此他的詩音調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悅耳。沈約《傷謝眺》寫道:“吏部信才杰,文鋒振奇響。調與金石諧,思逐風云上。”也說明了音調和諧這一特點。謝眺還善于熔裁,時出警句,最為人稱道的有“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觀朝雨》),“魚戲新荷動,鳥散馀花落”(《游東田》)等,這些警句清新雋永,流暢和諧,對仗工整,體現了"新體詩"的特點。謝眺的短詩也很出色,耐人咀嚼,富于民歌風味。如《玉階怨》:“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想君此何極!”又如《王孫游》:“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fā)。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還有《同王主簿有所思》、《銅雀悲》、《金谷聚》等篇,都是遣詞自然、音調和諧、感情含蓄的佳什,收到了小中見大、尺幅千里的藝術效果。這類小詩,對后來的五言絕句的形成和發(fā)展有一定影響。
謝朓的辭賦和散文,成就不如詩,但也有值得稱道的?,F存的幾篇賦,如《思歸賦》、《游后園賦》、《高松賦》、《杜若賦》等,體制短小,聲律調協,富于抒情色彩。賦體自魏晉以后,題材有所擴大,篇幅有所縮小,不事鋪張,注重抒情;到了齊梁,由于聲律的運用,便逐漸向駢賦過渡。謝眺寫物寓意、借景抒情的小賦,正體現了向駢賦過渡的特點。謝眺還寫了一些諸如表章□啟一類散文,如《文選》所錄《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一文,“不悟滄溟未運,波臣自蕩;渤澥方春,旅翮先謝。清切藩房,寂寥舊蓽,輕舟反溯,吊影獨留。白云在天,龍門不見,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唯待青江可望,候歸艎于春渚;朱邸方開,效蓬心于秋實”,情見乎辭,文情并茂。再如《齊海陵王墓志銘》“風搖草色,月照松光。春秋非我,曉夜何長",也很富于詩情畫意。
謝朓是永明詩人的代表,在當世就享有盛名。梁武帝蕭衍說:“三日不讀謝(朓)詩,便覺口臭。”名重一時的劉孝綽也很推崇謝朓。“常以謝詩置幾案間,動靜輒諷味”(《顏氏家訓·文章》)。他關于聲律對仗和寫景狀物的技巧,對于唐代詩壇有著深刻的影響。杜甫說“謝朓每詩篇堪誦”(《寄岑嘉州》),李白更是經常提起謝朓,“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三山懷謝眺,水澹望長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可見李白對于謝朓的傾倒,所以清人王士稹《論詩絕句》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謝朓詩歌不僅影響了唐代詩人,而且影響了一代詩風。宋趙紫芝詩云“玄暉詩變有唐風”,嚴羽也說“謝朓之詩,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明胡應麟《詩藪》認為唐人“多法宣城(謝朓)”。
謝朓的五言詩,較早地運用了《四聲譜》的成果,并汲取了經唄新聲之變的營養(yǎng)。他深有體會地說:“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他的詩善于攝取自然景色中最動人的瞬間,以清俊的詩句,率直地道破自然之美。如《游東田》中的“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和徐都曹出新林渚》中的“結軫青郊路,回瞰蒼江流。日華川上動,風光草際浮”,《治宅》中的“辟館臨秋風,敞窗望寒旭。風碎池中荷,霜剪江南綠”等等。在盛唐王維等五言詩出現之前,可以說是詩苑的上品了。
因而,沈約十分服膺謝朓的五言詩,盛贊道:“二百年來無此詩也。”蕭衍在稱帝后還追慕不已,說謝朓的詩“三日不讀,便覺口臭”。所以,謝朓的五言新詩,是“永明體”的旗幟,而謝朓則是南齊詩人的冠冕。 建武二年(495年)夏日,謝朓出任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實現了他“凌風翰”,“恣山泉”的愿望。他既舍不得放棄袞袞公服,又想遠離血的現實,只得追求一種“仕隱”的境界?!吨强こ鲂铝制窒虬鍢颉芬辉娭?,“既歡懷祿情,復協滄州趣。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過。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就是這種矛盾心理的顯現。在宣城任上,謝朓將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推向了數量和藝術的高峰。流傳至今的詩歌,大多是宣城時期流傳下來的。所以謝朓又被后人稱為“謝宣城”。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向被人們論為獨步之作:“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鬒不變。”
這時候謝朓的詩歌除了“語皆自然流出”(劉熙載《藝概》),依然清新自然外,還將佛、道的哲理自然地織入詩篇,使人讀來“覺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別有一段深情妙理”(沈德潛《古詩源》),因此每有篇什,皆臻絕唱。鐘嶸在《詩品》中說,謝朓的詩歌“至為后進士子所嗟慕”,想見其在當時曾風靡詩壇,對文風有推動的作用。
相關評價
當時,謝朓的岳父王敬則任會稽太守。因為他是齊武帝的心腹猛將,開國大臣,所以蕭鸞對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監(jiān)視。王敬則怖懼萬狀,深感大禍臨頭。他的第五個兒子王幼隆派人到南東海治所與謝朓密談。謝朓深怕自己被卷入,扣住來人,徑自告發(fā)。王敬則被族滅后,謝朓因功升任尚書吏部郎。
然而謝朓還是沒有逃脫政治濁浪的裹挾。同年初秋,蕭鸞死去,他的兒子、荒淫無度的東昏侯蕭寶卷登位。第二年,在始安王蕭遙光,貴戚江祏、江祀、劉沨等合謀的又一起奪位陰謀中,因為謝朓拒絕了他們奉立蕭遙光為帝
的要求,終于受誣而死,時年三十六歲。
對于謝朓的死,前人頗有議論。今天看來,他的死能反映出齊代亂世的時代特點;謝朓的自我矛盾和畏禍心理,也是當時士大夫階級的通病,我們不宜對他過于苛求。我們不妨假設:以謝朓這樣逸興壯飛的才情,如果他能再活上三十六歲的話,我們將多讀到多少“清水出芙蓉”般的詩篇!
謝朓的詩當然也不無缺點。譬如它們往往不能做到全篇盡善盡美;與篇首相比,結尾顯得比較平躓。因而它們只能是向盛唐詩歌發(fā)展過程中的“中間”作品。然而正因為如此,它們在文學史上就愈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吟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可上九天攬明月。”這是對謝朓詩歌的最恰當的評價。李白自己一生追求的便是象謝朓詩歌所體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自然的藝術風格。此外謝朓的詩歌,對盛唐“詩佛”王維、“詩圣”杜甫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一切都充分說明了謝朓在我國詩歌藝術的發(fā)展史上,有著特殊的貢獻。
代表作品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意畫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鬒不變。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鶩。 天際識歸舟,云中辯江樹。 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 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 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遇。 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xiāng)。風云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助楒罁?,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史籍記載
《南齊書》本傳
《南齊書·列傳第二十八》
謝朓,字玄暉,陳郡陽夏人也。祖述,吳興太守。父緯,散騎侍郎。朓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歷隨王東中郎府,轉王儉衛(wèi)軍東閣祭酒,太子舍人、隨王鎮(zhèn)西功曹,轉文學。
子隆在荊州,好辭賦,數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賞愛,流連晤對,不舍日夕。長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動,密以啟聞。世祖敕曰:「侍讀虞云自宜恒應侍接。朓可還都?!箹I道中為詩寄西府曰:「常恐鷹隼擊,秋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遷新安王中軍記室。朓箋辭子隆曰:「朓聞潢污之水,思朝宗而每竭;駑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何則?皋壤搖落,對之惆悵;岐路東西,或以嗚悒。況乃服義徒擁,歸志莫從,邈若墜雨,飄似秋蒂。朓實庸流,行能無算,屬天地休明,山川受納,褒采一介,搜揚小善,舍耒場圃,奉筆菟園。東泛三江,西浮七澤,契闊戎旃,從容宴語。長裾日曳,后乘載脂,榮立府廷,恩加顏色。沐發(fā)晞陽,未測涯涘;撫臆論報,早誓肌骨。不悟滄溟未運,波臣自蕩;渤澥方春,旅翮先謝。清切蕃房,寂寥舊蓽。輕舟反溯,吊影獨留,白云在天,龍門不見。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唯待青江可望,候歸艎于春渚;朱邸方開,效蓬心于秋實。如其簪履或存,衽席無改,雖復身填溝壑,猶望妻子知歸。攬?zhí)楦孓o,悲來橫集?!?
尋以本官兼尚書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訥,啟讓不當,見許。高宗輔政,以朓為驃騎諮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除秘書丞,未拜,仍轉中書郎。出為宣城太守,以選復為中書郎。
建武四年,出為晉安王鎮(zhèn)北諮議、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啟王敬則反謀,上甚嘉賞之。遷尚書吏部郎。朓上表三讓,中書疑朓官未及讓,以問祭酒沈約。約曰:「宋元嘉中,范曄讓吏部,朱修之讓黃門,蔡興宗讓中書,并三表詔答,具事宛然。近世小官不讓,遂成恒俗,恐此有乖讓意。王藍田、劉安西并貴重,初自不讓,今豈可慕此不讓邪?孫興公、孔覬并讓記室,今豈可三署皆讓邪?謝吏部今授超階,讓別有意,豈關官之大???捴謙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讓,便與詣闕章表不異。例既如此,謂都自非疑?!箹I又啟讓,上優(yōu)答不許。
朓善草隸,長五言詩,沈約常云「二百年來無此詩也?!咕椿屎筮w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齊世莫有及者。 東昏失德,江祏欲立江夏王寶玄,末更回惑,與弟祀密謂朓曰:「江夏年少輕脫,不堪負荷神器,不可復行廢立。始安年長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貴,政是求安國家耳。」遙光又遣親人劉沨密致意于朓,欲以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遙光以朓兼知衛(wèi)尉事,朓懼見引,即以祏等謀告左興盛,興盛不敢發(fā)言。祏聞,以告遙光,遙光大怒,乃稱敕召朓,仍回車付廷尉,與徐孝嗣、祏、暄等連名啟誅朓曰:「謝朓資性險薄,大彰遠近。王敬則往構兇逆,微有誠效,自爾升擢,超越倫伍。而溪壑無厭,著于觸事。比遂扇動內外,處處奸說,妄貶乘輿,竊論宮禁,間謗親賢,輕議朝宰,丑言異計,非可具聞。無君之心既著,共棄之誅宜及。臣等參議,宜下北里,肅正刑書?!乖t:「公等啟事如此,朓資性輕險,久彰物議。直以雕蟲薄伎,見齒衣冠。昔在渚宮,構扇蕃邸,日夜縱諛,仰窺俯畫。及還京師,翻自宣露,江、漢無波,以為己功。素論于茲而盡,縉紳所以側目。去夏之事,頗有微誠,賞擢曲加,逾邁倫序,感悅未聞,陵競彌著。遂復矯構風塵,妄惑朱紫,詆貶朝政,疑間親賢。巧言利口,見丑前志。涓流纖孽,作戒遠圖。宜有少正之刑,以申去害之義。便可收付廷尉,肅明國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獄死。時年三十六。
朓初告王敬則,敬則女為朓妻,常懷刀欲報朓,朓不敢相見。及為吏部郎,沈昭略謂朓曰:「卿人地之美,無忝此職。但恨今日刑于寡妻。」朓臨敗嘆曰:「我不殺王公,王公由我而死?!?/div>
《南史》本傳
《南史·列傳第九》
朓,字玄暉,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為齊隨王子隆鎮(zhèn)西功曹,轉文學。
子隆在荊州好辭賦,朓尤被賞,不舍日夕。長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動,欲以啟聞。
朓知之,因事求還,道中為詩寄西府曰:“??助楒罁?,時菊委嚴霜,寄言渼羅者,寥廓已高翔”是也。仍除新安王中軍記室。朓箋辭子隆曰:朓聞橫污之水,思朝宗而每竭;駑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何則?皋壤搖落,對之惆悵,歧路東西,或以嗚悒。況乃服義徒擁,歸志莫從,邈若墜雨,飄似秋蒂。朓實庸流,行能無算,屬天地休明,山川受納,褒采一介,搜揚小善,故得舍耒場圃,奉筆兔園。東泛三江,西浮七澤,契闊戎旃,從容語。長裾日曳,后乘載脂,榮立府廷,恩加顏色,沐發(fā)晞陽,未測涯埃,撫臆論報,早誓肌骨。不悟滄溟未運,波臣自蕩,渤澥方春,旅翮先謝。清切藩房,寂寥舊蓽,輕舟反溯,吊影獨留。白云在天,龍門不見,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唯待青江可望,候歸艎于春渚;朱邸方開,效蓬心于秋實。如其簪屨或存,衽席無改,雖復身填溝壑,猶望妻子知歸。攬?zhí)楦孓o,悲來橫集。
時荊州信去倚待,朓執(zhí)筆便成,文無點易。
以本官兼尚書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訥,啟讓,見許。明帝輔政,以為驃騎諮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轉中書郎。出為晉安王鎮(zhèn)北諮議、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啟王敬則反謀,上甚賞之,遷尚書吏部郎。朓上表三讓。中書疑朓官未及讓,以問國子祭酒沈約。約曰:“宋元嘉中,范曄讓吏部,朱修之讓黃門,蔡興宗讓中書,并三表詔答。近代小官不讓,遂成恒俗,恐有乖讓意。王藍田、劉安西并貴重,初自不讓,今豈可慕此不讓邪?孫興公、孔覬并讓記室,今豈可三署皆讓邪?謝吏部今授超階,讓別有意,豈關官之大小。捴謙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讓,便與詣闕章表不異。例既如此,謂都非疑。”朓讓,優(yōu)答不許。
朓善草隸,長五言詩,沈約常云“二百年來無此詩也”。敬皇后遷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齊世莫有及者。 東昏失德,江祏欲立江夏王寶玄,末更回惑,與弟祀密謂朓曰:“江夏年少,脫不堪,不可復行廢立。始安年長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貴,只求安國家爾。”遙光又遣親人劉沨致意于朓。朓自以受恩明帝,不肯答。少日,遙光以朓兼知衛(wèi)尉事,朓懼見引,即以祏等謀告左興盛,又說劉暄曰:“始安一旦南面,則劉沨、劉晏居卿今地,但以卿為反覆人爾。”暄陽驚,馳告始安王及江祏。始安欲出朓為東陽郡,祏固執(zhí)不與。先是,朓常輕祏為人,祏常詣朓。朓因言有一詩,呼左右取,既而便停。祏問其故,云:“定復不急”。祏以為輕己。后祏及弟祀、劉沨、劉晏俱候朓,朓謂祏曰:“可謂帶二江之雙流”,以嘲弄之。祏轉不堪,至是構而害之。詔暴其過惡,收付廷尉。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獄死,時年三十六。臨終謂門賓曰:“寄語沈公,君方為三代史,亦不得見沒。” 初,朓告王敬則反。敬則女為朓妻,常懷刀欲報朓。朓不敢相見。及當拜吏部,謙挹尤甚,尚書郎范縝嘲之曰:“卿人才無慚小選,但恨不可刑于寡妻。”朓有愧色。及臨誅,嘆曰:“天道其不可昧乎!我雖不殺王公,王公因我而死。”朓好獎人才,會稽孔覬粗有才筆,未為時知,孔圭嘗令草讓表以示朓。朓嗟吟良久,手自折簡寫之,謂圭曰:“士子聲名未立,應共獎成,無惜齒牙余論。”其好善如此。朓及殷睿素與梁武以文章相得,帝以大女永興公主適睿子鈞,第二女永世公主適朓子謨。及帝為雍州,二女并暫隨母向州。及武帝即位,二主始隨內還。武帝意薄謨,又以門單,欲更適張弘策子,弘策卒,又以與王志子讠因。而謨不堪嘆恨,為書狀如詩贈主。主以呈帝,甚蒙矜嘆,而婦終不得還。尋用謨?yōu)樾虐部h,稍遷王府諮議。時以為沈約早與朓善,為制此書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