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1.《浪淘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來用作詞調(diào)。唐人所作的《浪淘沙》都是整齊的七言絕句體。李煜開始另創(chuàng)新聲,改為長短句,并分為上下兩闕。此詞原注“傅自池州夏氏”。一題作“在汴京念秣陵作”。2.只堪哀:只能悲哀。3.排:排遣。4.蘚侵階:苔蘚長到了臺階上。說明臺階上已久無人行。5.金鎖:指用來封鎖長江的鐵鎖鏈。6.壯氣:旺盛發(fā)達的地氣。7.蒿萊:野草,雜草。這里象征衰落、消沉。8.天凈:明凈如洗的天空。9.月華:月光,月色。10.玉樓瑤殿:這里指南唐的精美宮殿。玉樓:華麗的樓。瑤殿:玉殿,指宮廷。11.秦淮:流經(jīng)南京的秦淮河。這里代指南唐都金陵。
悲哀的往事實在難以排遣。苔蘚長滿秋風庭院,任它朱簾不卷,反正沒有人來。已是國被家亡了,從前做皇帝的一切都埋沒在蒿萊之中。晚涼天靜,滿天月色,想見遠方的金陵,那些過去屬于我的宮殿的影子,還照在秦淮河的清波里,只是人去殿空!
此詞為入宋后抒寫幽閉時心情。
“往事只堪哀”,是說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說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總是難忘故國的“往事”?!队菝廊恕吩~說“往事知多少”;《菩薩蠻》詞說“往事已成空”,可見他的“往事”是指過去歡樂“往事”。如今觸目皆悲,所以想起歡樂的往事,更倍增傷感。開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來表現(xiàn)的是沉重的孤獨感。庭院長滿了苔蘚,可見環(huán)境的極度荒涼冷清。室內(nèi)也是死氣沉沉。珠簾不卷,既是無人卷,也是無心卷簾。戶外荒涼,觸目腸斷,不如呆在室內(nèi)消磨時光??砷L期龜縮幽閉一室,內(nèi)心的孤獨還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來,期盼著與人交流、傾訴,可等待“終日”,不見人來,也無人敢來。據(jù)宋人王铚《默記》記載,后主在汴京開封的住處,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門”,并“有旨不得與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實質是被軟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沒有人愿意來看望,也沒有人敢來看望,卻偏偏說“終日”有“誰來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絕望。這就是李后主的心態(tài)。
在極度孤獨中度日的李煜,打發(fā)時光、排遣苦悶的最好方式是回憶往事。金劍沉埋于廢墟,壯氣消沉于荒草,復國的機會與可能是一點兒也沒有了,只好認命吧!就這樣過一天算一天吧!
上片寫的是白天,下片寫晚上,晚涼天靜,月華普照,全詞的境界閃出一絲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為之開朗??蛇@月亮已非故鄉(xiāng)之月,就像建安時期王粲《登樓賦》所說的“雖信美而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當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國宮殿。但玉樓瑤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傷感。后主總是這么執(zhí)著地留戀過去,故國成了他解不開的情結。故國情結是他后期詞作的一大主題,也是他打發(fā)孤獨寂寞時光的一副強心劑。但故國情結并不能解脫心中的屈辱與痛苦。他靠回憶過去打發(fā)時光。可是一旦從過去的往事中回到現(xiàn)實,又痛苦不堪。這樣周而復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無法解開的心理怪圈。
這首詞是后主被俘虜?shù)姐昃┖笏鞯摹R婚_端作者就寫到“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直接就寫明了自己此時的心緒,回蕩在心中的是一股濃厚的悲哀,這種哀傷和酸痛的往昔遭遇是牽連在一起的,其程度已到了面對眼前的景物,也是難以排遣。緊接著后主寫到自己的情景,是緊扣上句中的“景”,來對“難排”作具體的解釋。“秋風庭院蘚侵階.一行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這是后主在汴京的生活環(huán)境,住處有庭院,庭院中到處是苔蘚,以至于侵上了臺階,沒有心情去整理窗簾,任其散亂在那里,居住空寂,從早到晚到?jīng)]有人來。據(jù)宋人王铚《默記》中記載,后主在汴京的住處,有一個年老的士卒看守門戶,這個門卒奉守北宋皇帝的旨意,監(jiān)禁后主,不能讓后主和外人接觸。所以沒有人上門來看望或拜訪后主。上闕主要是抒發(fā)后主心中難以言明的痛楚。雖然在一開始就點明了往事不堪回首,那些春花秋月般的往事只能鉤起作者無限的悲哀。下面是具體描寫自己面對景物無法排遣痛楚的原因。苔蘚侵臺,珠簾散亂,無人問津,這種環(huán)境給后主帶來的酸痛、寂寞、哀傷等等情緒,恐怕不是回憶往事那種悲傷所能比擬,蘊藏在后主心中的更多更豐富的痛苦經(jīng)歷,都賦予了這些苔蘚侵臺、珠簾散亂、無人問津的冷寂、凄慘的景物之中了。
下闕開端,后主先著眼于往事所帶來的哀傷。“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金鎖”指的是用來封鎖長江的鐵鎖鏈,三國時吳國曾經(jīng)使用鐵索橫江的辦法來抗拒西晉的軍隊,最后以失敗而告終。在此借指南唐抗拒北宋軍隊的敗績。“壯氣”指的是金陵王氣的黯然和抗拒宋軍壯志的消失。這里后主點明了為什么“往事只堪哀”,即就是國家的喪亡。緊接著,后主的又轉到了對眼前景物和想象的描寫。“晚涼天靜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到了晚上,,天上無云,月光照耀。在那輪牽引相思的月光下,后主腦海中又泛出了自己在金陵城中的玉樓瑤殿,不過朱顏已改,昔日精美如同仙人所居的宮殿現(xiàn)在只能徒然地把身影投在秦淮河上了。下闕主要是寫后主在面對“晚涼天靜月華開”時的神思。既有對于亡國的悲痛,也有喪家的憂傷,情感深婉而凄涼。
這首詞可以這樣概括,上闕主要是寫白天的場景,提出了往事,只是一點就過,大部分筆力用在眼前景物,心中的悲傷不是眼前的景物所能派遣,更何況眼前的只是那些更加令人酸痛的景物,抒發(fā)后主在囚禁生活中酸痛、寂寞、哀傷等等種種情緒。下闕主要表達白天所力圖掩蓋的對于往事的悲哀,卻是沒有抵住月亮的引誘,在這風靜無云月華明亮的時刻,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亡國喪家的深痛最終還是不能抑制地抒發(fā)出來,通過亡國喪家的回顧和想象月下往昔宮殿的情景,把內(nèi)心深處那股濃厚的情感表現(xiàn)得深婉而凄涼??偟膩碚f,這首次寫出了李煜在汴京被拘禁的痛苦生活,也寫出了他懷念故國的痛苦心情。
詞的上片,寫在裊裊秋風中,庭院苔蘚侵滿臺階和一任珠簾終日不卷這兩個視覺意象和弦,推出了第三個意象的弦外之意:“終日誰來?”我們可以想見其庭院荒涼、凄清無人之情;孤獨郁悶、亡國喪家之哀,如何深重而難以排遣,這與當年“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之歡樂盛事相比較,無疑有天淵之別??梢娖?#8220;甚哀”之“往事”中,必然積淀著、包孕著多少風流倜儻、賞心樂事,令人思索,逗人遐想。
下片一開始以“金鎖”和“壯氣”這樣的豪放之詞起領,似乎與上片風格不諧和,但是詞的藝術生命力,就寄寓于這些曲折、幽微和奇崛處。其實,這是詩人為了藝術地展現(xiàn)自己面對著國破家亡情境也曾想有一番作為,胸膛里跳動過一顆悲憤不馴之雄心。“金鎖”即“金鎖鏈”,這句借指南唐抗宋的失敗。眼前嚴峻的現(xiàn)實是,劍折銳銷,沉埋如糞土。昔日的一腔熱血、滿腹豪情,都灑遍荒野肥勁草了。接著“晚涼天凈月華開”一句,可謂靜穆之極。夜色如水,長空如洗,一輪華月冉冉運行,顯得多么神秘寧靜而肅穆,有一種超凡脫俗、悵望無極之情致。其中深含的隱性意蘊,大有“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之人生感喟。但是,李后主畢竟是一個往事難忘、悲哀難排的被俘之人。他在想象中念念難忘的情景,仍然是取自己的切身體驗。華月空照秦淮河畔,那雕闌玉砌的宮殿樓閣,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月光,拖著長長的月影投入河中。這兒以月光的永恒,襯托人間繁華的短暫,具有深厚的歷史感和人生的苦難感。正是這種“空照秦淮”的人生感慨,它“形象地向生命有限的人類顯現(xiàn)”了它無限的詩意光輝,從而才有可能走向人心的最深處,化為每一個人心中感知到、嘴中說不出的“集體無意識”,使這首詞具有生生不息和蓬勃的藝術感染力量。
此首念秣陵。上片,白書凄清狀況,哀思彌切。起兩句,總括全篇。“秋風”
一句,補實上句難排之景。秋風裊裊,苔蘚滿階,想見荒涼無人之情,與當年“春殿嬪娥魚貫列”之盛較之,真有天淵之別。“一桁”兩句,極致孤獨之哀。后主入汴以后之生活,于此可見。換頭,當年之意氣,都已銷盡。“晚涼”一句,點月出。“想得”兩句,因月生威,悵望無極。另影室照秦淮,畫出失國后之慘淡景象。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走在泥濘的田野小道上,望著蒼茫大地,沉沉暮色,有個問題一直盤旋在我的腦際。文人自古多憂怨,描寫離愁別恨的詩文不計其數(shù),但若論深刻動人,我認為李煜詞當獨步天下、古今無雙。他那些傷春悲秋、感懷傷時的吟詠,自然明凈,含蓄深沉,凄楚中不無激越,把沛然莫御的愁思寫得哀感動人。這固然與他由珠圍翠繞的帝王淪為長歌當哭的囚徒這種經(jīng)歷有關,但除此之外,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呢?
李煜登基時年僅25歲。面對強敵壓境、國事已非,他整日憂心忡忡,卻一籌莫展,只好得過且過,借酒澆愁。他早期的詞雖然多為反映宮廷生活的柔靡之作,卻往往華瞻幽怨,交織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歷經(jīng)3世48年的南唐江山,最終在他手里給斷送掉了,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他心中的愁思更是如一江春水,滾滾不斷。他的一生都被濃郁的愁苦籠罩著,這顯然不全是境遇使之,而與個性和氣質有關,是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王國維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而那些融匯和濃縮著無限愁苦的精典之作,大多誕生于囚居開封不到4年的時光。殘紅零落,春去匆匆,凄風苦雨中,才華絕代的李后主絕塵而去,只留下一聲聲凄慘苦澀的千古浩嘆。
“李煜以自己一介囚徒的切身感受,體會了人們普遍的心理意識。”
一是通過身體的寒冷,含蓄有致地抒發(fā)心靈深處的凄冷孤獨;一是人間最美好的東西失去以后,在夢幻中尋找歡樂和慰藉。正是“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當人們在生活中飽經(jīng)磨難時,一定會對此有深刻的感受。其實,人間最美好的事物,一量失去,又何嘗能重現(xiàn)呢?就如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寫出了人生的無奈,正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在家時,整理房中物什,偶得少時日記,翻看著泛黃的日記,不時啞然發(fā)笑。那些少時的夢想,那些規(guī)劃的未來,統(tǒng)統(tǒng)都像是色彩斑斕的肥皂泡,還沒有飛揚起來,便被現(xiàn)實的塵埃刺破了,四濺出粘濕的水滴。殊不知,多少鉛字染上了淚漬,一并塵封在記憶中。
親愛的你,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什么可以送給你的時候,我只能把我的過去送給你。
今夜,就讓我在回憶中醉意闌珊。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在傳統(tǒng)的詞中,最善于表達“哀愁”的詞人莫過于李后主了。他在身歷國破家亡之痛后,以一種深情而直覺的感傷,在詞里寫盡了人類所共有的悲傷和苦難,把詞敘寫出了前所未有的哀傷感。連王國維都說:“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用血書寫而成的)”。最痛苦的遭遇莫過于在中年遭難,而內(nèi)心又無法自拔地“哀而怨”。人生旅途走到半路,突被命運的浪潮擊毀,自己又無法變感情為理智,于是日夜被哀傷煎熬,獨自吞飲哀傷的苦楚。正是“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在英國旅行中面對美麗的青山綠水常常詩興大發(fā),自己才疏學淺吟不出什么好詩,以前讀過的古詩詞總是自己就蹦了出來,最常想到的是陶淵明的“久在樊籠中,復得返自然”這句話,還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等等很多。以前在國內(nèi)旅游時當然也會想到一些詩句,我記得常常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或者“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看來心境真的是很不同了?,F(xiàn)在的我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當如是”。
心死轉而參禪,還是參禪后方才心死,又有誰能說清。只聽聞,她好像一夜之間大徹大悟,繼而落發(fā),永伴青燈古佛。從此歌樓中再也看不到抱著琵琶彈唱的孤獨身影,西湖邊再也看不到枯荷一般伶仃舞蹈的落寞女子。文人們的唏噓感慨只化作一聲聲嘆息,終也隨風逝去,再無人提及。“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也好,就讓這荒山野寺埋葬那顆破碎的心吧,一同埋葬的還有那屬于江南的殘缺舊夢。可是我有時也會想,當東坡故地重游,驀然憶起西湖邊那抹哀怨的眼神時,是否也會像先生當年那樣輕輕嘆一句:“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忘掉一個人其實好難。
天不老,情難絕,心有千千結。誰也不知道緣分是什么,那等待的,又是怎么樣的一段故事,演繹出情愛里的悲哀。相思的字眼,被無數(shù)人寫過無數(shù)遍,卻依然還在舞臺上繁衍、呢喃。讓女人為之魂牽夢繞,悄悄的干枯青春的光澤,錯過花開也沒有遺憾。而黃昏的背后,相留醉,卻是一身的幽怨,訴說著千萬憂傷,幾時重,幾多愁。
面對自己說不清的心態(tài),往事只堪哀,燈火闌珊處,對景難排。你說真的不明白,滾滾紅塵,是什么牽著因緣,讓自己的眼前,風景去去來來,昨夜小樓又東風?是誰來了后,又要誰去還誰的欠下的債,讓自己無怨無悔的哭泣,呆呆的等待?
你說,真不明白,人世間,為什么愛情就如此的復雜而又簡單?當夢醒來,觸摸到枕邊的孤單,帶著滿身的傷痕,決定醒來躲開以后的傷害,而命運的安排卻已無法更改和逃避,情愿接受殘酷的結果,對酒當歌,層層洗空紅豆的色彩。笙歌散后,拼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衣帶漸寬終不悔。
可是,我聰明的紅顏,你知道紅塵里的許多感嘆,愛如煙花也難改,凄凄迷迷,卻依然還要如此的等待,一任珠簾閑不卷,癡心不改??v有高臺云慘,最后孤鶴歸飛,蘭夢無憑消殘??粗阒刂氐南嗨?,折騰你清瘦的眉眼,我惟有心疼到指尖。
月下,希望紅娘能聽見我的祈禱,讓我在走過奈何橋之前,記得你的名字,寫下給你的誓言。讓我來世,永不放棄,點燃愛的火焰,把夢實現(xiàn)。即使愛如煙花,緣舞千萬,在那忘憂湖畔,讓思如蝶,讓情如戀,我也要用我的柔情寫千秋。與那和你邂逅的地點,親吻你的辛酸,義無反顧的償還,你三生的呼喚。
你走了。望著你在風雨中,被淋濕的背影,我渾身顫抖。當你的背影消失的一霎那,我才感覺自己的心,像空無一人的曠野,是那么寂寥。幾多呼嘯,卻沒有回應。
你從此天涯,而我卻從此孤獨。于是漸漸的明白,那條河依然在,只是再也不是同一條河流了。即使你留下,也于事無補。
我徹底的知道,你我已經(jīng)萬劫不復。但昔日你的一片柔情,和你的一片盡力,往往波動心靈,時而彈起。我總會纏綿,被想起。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其實,此恨非你亦非天,偏偏就是自己,放不下曾經(jīng)。
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