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中國國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哲學人的價值內(nèi)涵和現(xiàn)實表現(xiàn)及其地位

 淡定人生2 2011-02-1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來,隨著炎黃子孫的繁衍變遷過程積淀成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而價值觀念是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的深層部分,中國的先哲們一直注重對價值問題的思考和探索,覺識到人在自然界中的崇高地位,尊崇人的價值,追求真善美統(tǒng)一的理想人格和超越性的精神境界。
    價值觀念是人們從自身需要出發(fā)而確立的關于價值追求、價值目標和價值標準、價值選擇的觀念,其核心事價值標準。具體地說來,價值觀是主體對客體有無價值、價值大小以及主體根據(jù)什么標準和運用什么方式評估、選擇和實現(xiàn)的一種穩(wěn)定的看法、觀點和態(tài)度。 價值是主體人生存發(fā)展完善的需要與客體通過效應而滿足主體需要之間的一種關系狀態(tài)或結(jié)果。價值的主體是人,可以說圍繞著人這一主體而展開的。人的價值是價值的其中一種類型。在廣義的意義上可以說一切價值都是人的價值,都是為了滿足人這一主體需要而呈現(xiàn)的。可以說,人的價值問題是整個價值問題的核心,也是必須回答思考的問題。尤其是重人生、長倫理的禮樂文化與人生哲學相結(jié)合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極為注重思索人的價值問題。整個中國傳統(tǒng)哲學圍繞著人的價值問題而展開了一系列的范疇和命題的闡釋。

    一 人的價值理論內(nèi)涵

    由于價值是指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而價值主體必須是人,所以從廣義角度來說,價值也就是人的價值。但一般無論是在理論意義上還是現(xiàn)實生活層面上,人的價值概念都是從價值里面其中一種類型而言的,都是指狹義上的人的價值。但就對其概念的內(nèi)涵理解卻各學者的觀點各有不同。那么要探討人的價值這一概念必須應該在一般價值規(guī)定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必須要與一般價值理論具有邏輯上的一貫性。

    (一)價值的界定
    1 價值的界定
    對價值本質(zhì)含義理解,學術界存在著多種觀點,主要有1)“需要”說代表學者李德順就如此說:價值這個概念所肯定的內(nèi)容,是指客體的存在、作用及它們的變化對于一定主體需要及其發(fā)展的某種適合、接近或一致。 2)“意義”說:代表學者袁貴仁如此定義:價值是客體對主體的意義,價值是客體對主體所具有的積極或消極意義。3)“屬性”說:代表學者李劍鋒的定義:價值就是指客體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那些功能和屬性。4)“勞動”說:學者趙守運、邵希梅的定義:哲學的價值凝結(jié)著主體改造客體的一切賦出。5)“關系”說:代表學者李連科:所謂價值,就是客體與主體需要之間的一種特定(肯定與否定)關系;
    趙馥潔教授在《中國傳統(tǒng)哲學價值論》一書的定義是:價值是反映主體和客體之間特定關系的范疇,這種特定關系是指主體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和客體適應、滿足這種需要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一種客觀性的社會關系,它是在人的社會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來的,人類的社會實踐是價值的客觀根據(jù)。6) “效應”或“功能”說:王玉梁:價值關系是價值產(chǎn)生的基礎,而價值則是主客體關系的一種特定效應?;蛘哒f是客體屬性與功能滿足主體需要的效應。價值是客體對主體的一種功效或效應。價值是主客體價值關系的一種結(jié)果,一種現(xiàn)實效應。價值是價值關系的一種特定效應,是客體對主體的功效??偟亩裕嗟膶W者傾向于“關系說”,當然在這里面也有諸多的分歧。
    對于價值的本質(zhì)理解不同,會導致整個價值理論的分歧。所以如何界定價值內(nèi)涵至關重要?!皟r值”一詞就其語言本義和現(xiàn)實生活層面來看,這一詞都是表示關系的范疇?!皟r”,指商品的所值得貨幣數(shù)量;“值”,是兩人相遇、碰面,進而引申為物與數(shù)相當、一致;二者皆是解釋關系的概念。就現(xiàn)實生活而言,許多價值之詞(如好、貴、利、美、善等等),這些都是人們在“什么對于什么”的關系中使用。也就是說價值首先是一種關系。而價值這一種關系又是一種主客關系,在這關系中存在著主客之分,有著主導與被主導、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是主體掌握尺度來衡量客體的關系。而且這種主客關系又與認識、實踐這兩種主客關系是不同的,是具有著自己的獨特性,價值是客體走向、符合、接近主體,是客體一致于主體,掌握標準的是主體。并且也只有具有能動性的人才能夠充當主體,其他諸如雨露滋潤禾苗則不存在主客關系。由于人具有著能動性,并且人具有生存發(fā)展完善的需要,而這一需要促使著人尋求某種能夠滿足此需要的客體,而客體具有著某種屬性、功能、效應能夠滿足人的需要。那么,價值就是主體生存發(fā)展完善的需要與客體通過效應而滿足主體需要之間的一種關系狀態(tài)或結(jié)果。

    2 人的價值是價值的一種類型
    由于主體人及其需要、客體及其屬性的多樣性,價值往往被區(qū)分為很多類型。其中人的價值是其中重要的一種,只不過就其主客體來看,在人的價值問題,主體與客體都是人,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作為客體的人之間的一種關系。

    (二)人的價值包含的關系
    人的價值是指在主客體關系中,人是主客體的統(tǒng)一,主體是人,客體仍然是人。而此能夠主客體統(tǒng)一也只能是人,其他萬物無法成為主客體的統(tǒng)一。那么由于人存在著多重外延性,既有個體的人,也有群體的人,以及泛指整個人類,所以人的價值這一主客體統(tǒng)一關系所包含的關系也是多維性、交織性,其內(nèi)在的關系多重而復雜。

             人類-————————人類
    主體     群體(社會)—————群體(社會)    客體
(人)      個體 —————————個體           (人)

    在人的價值這一關系中,主體與客體皆分為:人類主體、社會群體主體、個體主體;人類客體、社會群體客體、個體客體。從而也互相形成了九對關系。那么總的而言,整個人的價值關系區(qū)分為兩大類,一是人與“他人”的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互為客體,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1)“我”能滿足“他人”的需要、我對“他人”的貢獻;2)“他人”能滿足“我”的需要,“他人”對“我”的認可和尊重。二是自己與自己的價值關系,人自己即主又客,包括兩方面內(nèi)容:1)自己滿足自己的生存發(fā)展完善需要;2)自己對自己的狀態(tài)滿意。這兩大類也可以歸結(jié)為“人際融洽、身心和諧”。

    (三)自我價值的含義
    在一般意義上,人們在談到人的價值問題時,多注重自我價值且對此理解也有所不同。而自我價值可以說是人的價值問題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其含義也具有著多維性。
由于人的價值中包含的關系呈現(xiàn)多維交織性,主體分為人類、群體、個體,所以自我價值也是有著不同,人類、群體、個體皆有自我。不同的自我所形成的價值關系也是不一樣的,既指各種自我與“非自我”的價值關系,在這層次上自我價值是強調(diào)的是“他人”能滿足“我”的需要和“他人”對“我”的認可和尊重;同時也可以是指各自我包含自己滿足自己需要的關系??偟恼f來是指各種客體滿足“自我”的價值關系。

    綜之,人的價值是指人既作主體又作為客體而統(tǒng)一的價值關系,其包含的關系呈現(xiàn)著多維交織性,內(nèi)容是多重而豐富的,總的表現(xiàn)為突出強調(diào)人的主體性以及人與人本身的各種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狀態(tài)。

    二 人的價值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

    人的價值內(nèi)涵豐富,關系多維。在抽象意義層面上說人的價值是主體與客體統(tǒng)一與人的一種價值關系。但這種價值關系在現(xiàn)實生活層面是如何表現(xiàn)的,是值得探索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人們關注思考較多,尤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注重人的優(yōu)越性和超越性,認為人的價值就在于此,無論是“天地之生人為貴”,還是“人為萬物之靈”、“人是天地之心”,都強調(diào)人的價值在于優(yōu)越性,而此說法往往被學者認為是歸結(jié)“屬性說”并認為人的價值的界定應該用“屬性說”。但就實際理解而言,突出強調(diào)人的優(yōu)越性是人的主體性的表現(xiàn)。先哲們闡釋的是人的價值在現(xiàn)實層面的表現(xiàn),也是把人的價值由抽象的主客關系走向現(xiàn)實層面的表現(xiàn)。

    (一)人的價值分類
    人的價值包含了不同的主體和不同的客體之間形成的關系。但就整體而言人是一切價值的判斷者,也是人的價值的判斷者;人是一切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自我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與其他存在的價值不同,人的價值是自我相關的。人既是價值主體也是價值客體。所謂“人的價值”表達的是人關于人自身存在方式的理想。人的價值有三個層面,一是人類的價值;二是群體的價值;三是個體的價值。
    人類的價值,是對人類作為主體的價值關系。它表達的是人對自己作為一個類在宇宙中的責任的理解,關涉的是人應該如何對待自然界、如何對待自然界其他的生命、如何成為宇宙中一個負責的存在。它是人類對人類之尊嚴的肯定,是人類在超越了生存需要的前提下對一種更高的精神價值的追求。人類的價值,既是人類對宇宙的價值,更是人類對自己的價值。在對自然界和其他生命的守護和貢獻中,人類將體驗到人之為人的尊嚴。群體的價值,是群體和人類、群體、個體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社會中的每一個群體都承擔著對社會的獨特的責任,都有可能對社會做出獨特的貢獻。群體的價值,一方面是根據(jù)群體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的判斷,另一方面是對這一群體中的個體的貢獻的判斷。個體的價值是個體主體與人類、群體、個體(包括“我”與非“我)的價值關系。這一關系義既是對社會和他人的,又是對自己的。而且這兩方面是融為一體的。個體的價值可分為三個層面,其一是生命價值;其二是人格價值;其三是人生價值。
    而所有的這些都包含著的是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注重“為我”,二是強調(diào)“為他”,也就是人的價值是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融通。一方面在人的價值關系中,依人、用人;另一方面在人的價值關系中,為人、達人。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的價值又可以分為價值性和工具性。其中最根本的應該是價值性,工具性最終需要回歸于價值性。

    (二)人的價值現(xiàn)實表現(xiàn)
    由于人的價值既有價值理性的一面,又有工具理性的一面,同時還包含著人類價值、社會群體價值、人生價值、人格價值、生命價值等等。那么就現(xiàn)實層面而言,人的價值其表現(xiàn)一方面既是反映了價值性與工具性,是為人與用人的統(tǒng)一,依人與達人的統(tǒng)一;另一方面也是要體現(xiàn)整個人類價值,凸顯人類的優(yōu)越性,同時也注重人倫社會價值、人格修養(yǎng),從而達到人生愉悅。那么人的價值在現(xiàn)實中表現(xiàn)應為全方位的展示如此的特點。

    1 人道得以推行
    人的價值最突出的表現(xiàn)實追求人道的推行。人于世間,人生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而此過程必有信念予以支撐促動。無論是“修己安人”還是“兼愛天下”皆是為推行人道而奮斗,人的價值也是基于此而展現(xiàn)于此。
    人道實質(zhì)強調(diào)人的主體性,弘揚人是價值主體,無論是“仁義道德”,還是“公平正義”,都是承認人是價值主體,也凸現(xiàn)人貴于物之處,所以要尊重人、愛護人、幫助人以及愛人。追求人道,是為了彰顯人超越于物的高貴,也是弘揚人的價值所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正是追求人道的推行,從而建立人的價值之根據(jù),顯現(xiàn)人的主體超越的根本表現(xiàn)。
    人道得以推行是人的價值的根本表現(xiàn),如果不推行人道,就難以呈現(xiàn)人的主體性,也難以使人與物得以區(qū)分,人的價值也就無所表現(xiàn),更無從談起,所以說人道得以推行是人的價值在現(xiàn)實層面最根本最首先的表現(xiàn)。

    2 人性得以向善
    人性是人的價值問題的核心,也一直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最為關注的一個關于人本質(zhì)的問題,先哲們都十分注意研究和探索。從孔子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到孟子“性善”、荀子“性惡”以及后來的“性三品”、“性二元”等等,幾乎每一思想家都對此作了探討。
    人性是關系到人的價值的主體人本質(zhì)的問題,是說明人應當如何生活,怎么樣生活才是對錯與善惡,由于人有七情六欲和對生存發(fā)展完善等需要,對資源資料懷有一種執(zhí)著的尋覓,容易導致人性的貪婪和虛偽,而滑入“負價值”的深淵。所以人性可以說是人的價值最基礎的表現(xiàn),只有安其人性,變惡為善,去惡存善,對人性進行充分的認識,既不強求壓制人的需要追求,也不過度膨脹人的欲望。應該使得人能夠有規(guī)律、有秩序、有道德、有理想、有目的的生活。人性得以向善,利人利己,解決人的生存發(fā)展需要和資源有限性的矛盾,處理好物質(zhì)需要和精神追求的兩難選擇。只有這樣,人的價值才有基礎保證。人性得以向善是人的價值最基本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

    3人倫得以正位
    人的價值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系,“人”既包括自己與自己,同時也包含人與他人的關系。而人倫一詞正是揭示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問題,處理的是人之秩序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都是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形成的,各種關系在長期相處和交往過程中,經(jīng)過習慣成自然地積淀,久而久之,每種關系之間必然要形成某種適宜于保持或處理這種關系的規(guī)范和準則,并為一定范圍內(nèi)的人們所認同和遵守,從而作為約定俗成的原則秩序固定下來。
    價值就是一種關系,也是在關系所產(chǎn)生,而關系又要有準則和秩序來維持。人的價值關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所表現(xiàn)的也就是人與自己周圍聯(lián)系密切或具有某種關聯(lián)的人有著關系,價值也正是在這些關系中產(chǎn)生呈現(xiàn),而這些關系里面最主要的就是人倫所維持的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以及君臣(現(xiàn)在上下級)等社會關系。人倫作為每個人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也是人的價值得以在現(xiàn)實中確立的依據(jù)。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倫得以正位,每個人都需遵守關系秩序,才能處理各種關系,社會也才得以安定,那么價值也才能在各種關系中產(chǎn)生和呈現(xiàn)。人倫得以正位是人的價值的最首先的表現(xiàn)。

    4 人文得以踐行
    人的價值得一個重要特征在于文化的進步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卡西爾說“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文化可以被稱之為人不斷自我解放的歷程?!币簿褪钦f人文精神是人的價值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
    價值的主體是人,而人的價值的主客體都是人,而人具有著不同于物的特殊和卓越的思維方式,而在人類發(fā)展過程形成了系統(tǒng)的文化,并發(fā)展成人文精神。而正因為這種人文和思維的特殊性使得人與物區(qū)別開來,并充分的在人文精神指導下發(fā)揮著主體意識。思維和精神構(gòu)成了知識的基礎,而知識又促動了人能夠較好發(fā)揮主體性,并在人與人之間的價值關系上予以人文的情懷。
    人的價值包含著人具有超越性和自己滿足自身狀態(tài)的一面,而這一切又需要人文之“思“的精神,并予以踐行的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無論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都是為了追求“修齊治平”,人的價值也正是在這些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人文的踐行是人發(fā)揮主體意識的過程,也是充分展現(xiàn)人的優(yōu)越性的過程,只有人文得以踐行,人文精神貫穿于主體之中,人的優(yōu)越性才得以充分展現(xiàn)。人文得以踐行是人的價值最顯要的表現(xiàn)。

    5人事得以順暢
    人的價值是在人與人的關系中體現(xiàn)的,而這種關系的進行則是動態(tài)的過程,是在日常人事中所建立起來的。人與人的關系是人在生活中不斷建立起來的,是處理各種事務展開的,人們彼此之間的滿足也是通過各種事情和交往所表現(xiàn)的。
    人只有能夠融洽處理各種生活中的事務,既能“己欲立而立人”般與人融通,同時又能以“溫良恭儉讓”的人生態(tài)度去處理好生活中每件事情,事前三思才后行,事中認真執(zhí)著做好每一環(huán)節(jié),事后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人的價值之中的關系正是通過各種事務所展現(xiàn),處理好生活中的事務就是在體現(xiàn)價值,價值是需要和被需要的關系,而滿足和被滿足正是在事情過程才能得以體現(xiàn),人事順暢就是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價值,而人的價值正是在順暢的人事中得以落實。人事得以順暢是人的價值最真切的表現(xiàn)。

    6人格得以完善
    人的價值的一個首先理論前提就是要確立人的主體地位,而如何確立人的主體地位并充分發(fā)揮人的主體意識卻是表現(xiàn)在人格修養(yǎng)之上。
    人的價值本身就包括人格價值這一方面,人格是人的靈魂和精神支柱,是決定主體的價值去向,對主體起導向作用。完善人格修養(yǎng)對于人的價值來說是極其必要和重要的。無論是“內(nèi)省”、“慎獨”還是“坐忘”、“心齋”都是為了追求達到“圣人”、“君子”和“神人”的人格層次。人追求完善的人格,是為了保持“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體現(xiàn)人的價值的自覺活動。通過一些修養(yǎng)方式來確立人的主體意識。
    人的價值關系皆需要確定“自我”這一主體,而“自我”的優(yōu)越性的地位是需要通過人格所促動并表現(xiàn)的。人格修養(yǎng)就是增強主體意識、發(fā)揮主體功能的過程。人的價值在一定的層面上就是通過人格來展現(xiàn)主體性的。也只有完善人格才能提高人的道德覺悟、增強人的主體自覺能力,也才能使得人的價值得以實現(xiàn)。人格得以完善是人的價值最主要的表現(xiàn)。

   7人生得以愉悅
   人的價值是以人為主客體的價值,盡管這里人有群體和個體之分,但都是由個人所組成。無論人的價值如何分類,最終都表現(xiàn)在個人的價值之人。而個人的價值由最突出的表現(xiàn)于人生價值上。人就其時間性而言,人在世上是歷經(jīng)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我們叫做人生。人生是最能反映人的價值,也是人的價值的歷程體現(xiàn)。人生價值是人的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所有人的價值最終都表現(xiàn)為人生價值。
    人在世界之中,一方面是需求自己的生存發(fā)展完善之需要,另一方面是對自己所處的狀態(tài)感知是否滿意的過程。人最珍貴的莫過于生命,生命是一切價值的載體,生命是價值的前提,離開生命,所有的價值都無從談起。人的價值最終表現(xiàn)于人生當中,不管是人類高貴于萬物,還是對社會貢獻,而這些都離不開人生。
    人的本質(zhì)是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的,人生能得以愉悅,生活幸福。人的價值不管是注重貢獻也好還是強調(diào)也罷,但都是在追求人生的愉悅和幸福感,也就是人生得以愉悅是人的價值最目的的表現(xiàn)。

    人的價值是人與人之間的需要和被需要、滿足與被滿足的主客體的一種關系,里面包含的關系多維復雜,人類、群體、個體互相交叉。就其總的而言,人的價值又無外乎包含兩大層次,一是注重“為人”的價值性,二是強調(diào)“依人”的工具性。但不管如何,人的價值是人之需要而與自己、他人、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關系,而就其現(xiàn)實表現(xiàn)而言,是從人道、人性、人倫、人文、人事、人格、人生等七個方面所展現(xiàn)的。也正是這七個方面的推行以及落實才使得人的價值得以真正實現(xiàn)。在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衡量人的價值也往往基于這七個方面出發(fā)。也使得在注重人生倫理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對于人的價值問題的思考有著特殊的地位。

    三 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人的價值問題的地位

    中華民族文化歷時悠長,自遠古時代人面對自然時就漸漸刻上了文化的印痕。人在世界上,需要處理三重矛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他人)、人自己身與心的三對關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化的進步,自夏商敬神事鬼道周“以德配天”轉(zhuǎn)變,注重人的主體性的思想開始延伸。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儒墨道法思想各爭奇艷,各自的思想迥異,但在人的地位問題上卻趨于一致,都強調(diào)人高貴的地位,所探討的是人的地位問題,追求人的價值。禮樂文化和人生哲學開始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精神。整個中國傳統(tǒng)哲學洋溢著人的氣息,關注的是人文情懷,凸顯的是人的價值。人的價值問題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核心之核心。

    (一)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基本特點
    中國傳統(tǒng)哲學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所積淀的精神所在,諸先哲們在社會實踐中對人生進行長足的思考,也使得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印上了人生的痕跡。

    1重人生,長倫理
    與西方社會不同,中國社會跨入文明的門檻時,保留了氏族制的殘余。統(tǒng)治者利用氏族血緣觀念和親情關系,發(fā)展了宗法制。宗法制在西周已經(jīng)完備,成為社會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因素之一,影響了此后整個的中國古代社會。生長于宗法氛圍中的中國哲學,必然以孝悌的倫理關系為依托,并著眼于解決宗法倫理問題。
    歷代哲學家談天說地論人,始終帶有濃厚的倫理色彩。無論是漢代的董仲舒講天有善善惡惡之心,“天生五谷以養(yǎng)人”,還是宋代程朱講“天命之性”、“氣質(zhì)之性”的天理人欲之辨,都是將自然和社會倫理化??鬃印叭收邜廴恕钡恼f教,北宋張載“民胞物與”的思想,更是滲透了倫理精神。以“三綱”(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哲學的儒家修養(yǎng)論和認識論,完全是以對道德的自我追求和完善為宗旨。道家希望不為物累,不為物役,絕圣棄智,潔身自好,實際上是以對自由人格的追求,表達對實現(xiàn)個體價值的向往。佛家宣揚萬法皆空,了無自性,慈悲為本,普渡眾生,以勸善懲惡為旗幟,仍不脫塵世間倫理的框架。法家高唱“人皆以計算之心以相待”, 被人評為“非道德主義”,而實際上,“醇儒”董仲舒倡揚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說,卻源于大法家韓非?!叭V”與“五?!保ㄈ省⒘x、禮、智、信)相配,成為封建社會倫理精神的核心??梢?,法家思想也頗具倫理色彩,且與儒家倫理是相補相融的。上述諸種思想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相互影響、滲透、交融,最終凝聚為中國哲學鮮明的倫理特色。

    2重人事,為現(xiàn)實。
    中國哲學家熱衷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各家各派都“務為治”。儒家對“克己復禮”的提倡和實踐,便是以政治理想制約個人的欲念??鬃油瞥纭盁o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的境界,表現(xiàn)了深沉的歷史責任感。漢代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鼓吹天人感應,是為了封建統(tǒng)治“傳之罔極”。宋代理學家大講“理一分殊”,存天理,滅人欲,目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天太平”。墨家學派憂世風日下,患民生艱難,要遵道理民,最終尚同于天子。這些都反映出哲學家們熱心政治,其學說具有強烈的社會現(xiàn)實性。道家的老聃和莊周,向往小國寡民,絕圣棄智,視功名為糞土,希望逍遙于“無何有之鄉(xiāng)”,是以消極的形式,從反面表達了對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和關注,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張目。法家主張用強力統(tǒng)一天下,為“圣人執(zhí)要”出謀劃策,更是表現(xiàn)了高度的政治熱情。佛教傳入中國后,幾經(jīng)較量,最終被迫向本土文化靠攏,宣揚諸如“孝子報恩”之類的思想,為現(xiàn)實政治效力。經(jīng)過歷史的淘洗,出于民族文化深層的哲學思想,轉(zhuǎn)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民族精神,以及“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心理和責任感。古代哲學家傾心于現(xiàn)實政治,反映出中國哲學學用一致、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優(yōu)良學風。

    3弘主體,顯地位。
    中國哲學有追求“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把發(fā)揮主體能力,以便與“天”一致,看作精神境界的升華和完善。以人為核心,天地人相參是哲學家一貫的主張和理想。儒家“三綱八目”的修養(yǎng)論,“正己”就能“正人”,“成己”就能“成物”的言行,都是事在人為的一種哲學表現(xiàn)。孔子講“為仁由己”,“人能弘道”,相信通過主觀努力,可以成就仁的品格。從主客體關系來考察,便可見到,對主體意識的弘揚,是其理論的立足點。法家沉醉于殺敵報國,立功受獎,靠個人的努力,爭得人生地位,實現(xiàn)自身價值,體現(xiàn)出對主體能力的確認。墨家認為,人人發(fā)揚兼愛之心,實行互利之法,就可走向天下尚同的正途,充分表現(xiàn)了對人的能動性的信賴。道家執(zhí)著于對道的追求,精神的解脫,以對主體意識的承認為根基。佛教教人六根清凈,以無念為宗,一心向佛,如沒有對主體能力的信任,是不可能進入涅磐之境的。

    4重人際,倡和諧
    古代哲學家輕視對自然的探求,而重視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diào)。儒家主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之道,以及“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說到底,是為了調(diào)解人際關系,在自我克制中求得整體平衡統(tǒng)一的效應。道家要求人們清心寡欲,不為天下先,是用消極退守的方法來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法家雖然認為君臣利害不同,但仍可以“以計合”, 可以做到“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參同,上下和調(diào)”。只有人們“莫爭”、“莫訟”、“莫得相傷”,才是理想的治世。至于法術勢的交互使用,在政治生活中的縱橫捭闔,則也有調(diào)整上下左右關系的意味??傊瑐鹘y(tǒng)哲學重視人際關系的調(diào)解,對于造成安定的局面有積極作用。中國哲學孜孜追求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把天、地、人看作統(tǒng)一的整體,以“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哲學家處理問題,總是“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諸理”,以便“上因天時,下盡地財,中用人力”,使萬事萬物各得其所。君主執(zhí)政施教,也是“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使天地人“貫而參通之”,從整體考慮問題,而不執(zhí)著于一偏。整體觀念表現(xiàn)于政治領域,便是個人、家庭、國家不可分割的感情;在文化領域,表現(xiàn)為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寬容精神;在軍事領域,表現(xiàn)為“全軍為上,破軍次之”的戰(zhàn)略思想;在倫理領域,表現(xiàn)為顧全大局,必要時不惜犧牲個人或局部利益,以維護整體利益的價值取向。

    (二)價值論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核心  
    中國傳統(tǒng)哲學博大而精神,本體論、認識論、辯證法、歷史觀、人性論都在其中有著一席地位,但就其貫穿于其中的主線和核心而言,卻是價值論思想。

    1 從各家哲學的主題來看,價值問題是其核心
    儒、墨、道、法雖然思想迥異,但卻殊途同歸,異里求同,都把思慮的取向于人的地位問題上,歸結(jié)到追求人生價值中??鬃右浴叭省睘槠浜诵乃枷?,而“仁者愛人”,無論是修身還是“達人”都是弘揚人的價值,從“傷人乎?不問馬”現(xiàn)實情感到“為政以德”的現(xiàn)世情理再到“修己安人”的終極情懷,都是始終把人作為主體,尋求的是人的價值;墨翟把自己的哲學概括為十事,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價值而出發(fā),又回歸于“興天下之利”的價值;法家韓非宣揚法、術、勢相結(jié)合的政治哲學,為了更好的進行社會治理和制度統(tǒng)治;道家老莊以“道”為其本體,但卻賦予了“道”的價值意蘊。各家學派都把價值論放在核心。

    2 從哲學的理論體系來看,價值論融通于其他
    傳統(tǒng)哲學的本體論是借“天道”以明“人道”,探索本體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處理人事;傳統(tǒng)哲學的認識論是借“知行”以說“道德”,通智踐行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面對社會;傳統(tǒng)哲學的辯證法是借“陰陽”以言“治平”,思維的提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應對生活;傳統(tǒng)哲學的歷史觀是以“理勢”以論“至治”,總結(jié)以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處理世事。價值論滲透于哲學的各個領域,成為了其他問題的核心和主線。

    3 從哲學的總體特征而言,價值論表現(xiàn)最多
    無論是重人生、長倫理還是重人事、為現(xiàn)實以及弘主體、顯地位和重人際、倡和諧,這些特點都是注重價值問題,可以說整個中國傳統(tǒng)哲學本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學問,“元亨利貞”貫穿著整個中國哲學的始終。

    可以看出,價值論是整個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核心,就其形態(tài)而言,中國傳統(tǒng)哲學基本上屬于價值哲學。 當然,此價值哲學與西方的價值哲學理論有著截然不同的內(nèi)容。 

    (三)人的價值問題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價值論的主導
     在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都離不開關于人的問題,各思想家所關注的問題都是圍繞人而展開的,無論是天人關系問題,還是人倫社會問題,以及道德修養(yǎng)、人格完善等都是緊密的同人的價值于一體之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各思想家思考的都是人的地位如何,在宇宙中生存的意義,以及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完善人格修養(yǎng)等等,而這一切皆是人的價值問題在現(xiàn)實層面的表現(xiàn),可以說人的價值問題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核心中的核心和主導。

    1 人的地位問題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主線
    中國古代哲人大多都思考著天人關系問題,他們在自己思想里面往往首先考慮的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
    大多數(shù)哲學家都是堅持認為人的身體雖然渺小但卻有著優(yōu)異的性質(zhì),在天地間有著崇高卓越的地位。最初很明確的說人有卓越高貴地位的是老子,“道大,天、地、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認為人為宇宙中四大之一,與天地同為一大,實在是高出萬物之上。荀子論人的高貴頗多:“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認為人是高貴于物質(zhì)、植物、動物的,人在宇宙萬物中是最高貴的?!抖Y記?禮運》中講人的卓越高貴也很多:“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也?!薄叭苏?,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而被色而生者也”人是天地之德、天地之心,這是遠遠高貴于其他萬物的。漢代董仲舒更認為人在宇宙中是極其崇高重要的“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yǎng)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yǎng)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三者相為手足,合以成體,不可一無也。”“天地陰陽木火土金水九,與人而十者,起于天至于人畢,由此見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為天下貴也?!闭J為人與天地同為萬物之本,人最為天下之貴。周敦頤“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邵雍:“唯人兼乎萬物,而為萬物之靈”。“人之生,真可謂之貴也”朱熹“人為最靈”戴:震“人之才得天地之全能,通天地之全德”總之,在古代哲人眼里,人雖一物,身體雖小,但人卻是萬物之靈、萬物之貴,人是貴于物的,人類價值也在于人貴于物。古代哲學家多數(shù)高 度肯定人貴于物,而且就人何以貴于物的問題,各先哲也多有探索。
    可以說人的地位問題是先哲們在闡釋思想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整個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主線,其他思想都是圍繞著這一主線而展開的。

     2 人性問題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主脈
    人性論是整個研究人的理論的基礎,離開人性談人是無法談起。中國古代圍繞著人性問題有著極其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幾乎所有的先哲都要對人性進行探索和闡釋。人性問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學乃至中國文化十分關注的重要方面。千百年來,對“人性是什么”的問題,不同時期的思想家們都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探討。在中國思想史上,先后出現(xiàn)過性善論、性惡論、性無善無惡論、性有善有惡論、性超善惡論、性三品論、性善情惡論、性二元論以及性日生論等觀點。
    眾先哲對人性的思索也是為了給予人尋求依據(jù),而人性的思想的提出也正是為了道德、倫理、教育等等提供一個基礎,可以說在整個中國傳統(tǒng)哲學理,對于人性問題的思考是作為一個主脈而出現(xiàn)的。

    3 人倫問題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主體
    人倫作為中國古代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準則內(nèi)容,是處理各種社會關系的行為準則,在西周時候,就已經(jīng)形成了初步思想,到了春秋時期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對人倫問題的思考也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主體內(nèi)容。
首先把人倫從理論上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jié)并賦予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內(nèi)容的是孔子??鬃右浴叭省睘樗枷胫笇В熏F(xiàn)實社會中的人際關系歸結(jié)為“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著,天下之達道也?!保ā抖Y記?中庸》)后來孟子又發(fā)展了孔子的人倫思想并被后儒把五者稱之為“五倫”,韓非、荀子也都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其中韓非的思想被后來董仲舒發(fā)展為“三綱”,董仲舒為了適應需要而對先秦思想進行改造,其中突出了改造成“三綱五?!钡娜藗愃枷?。隋唐韓愈,宋明時期二程、朱熹等幾乎所有的思想家都對人倫問題進行了思考并闡釋,使得人倫問題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主體內(nèi)容。

    4 人文問題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主題
    中國哲學的特色就在于人文精神,人文問題是處于主流的地位,人文問題并非憑空而來,是歷史與社會的發(fā)展演變所致,自周開始,人文精神就貫穿于整個文化。
    孔子的思想集中在人的問題上,相信“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從“學、思”出發(fā),以“君子九思”般的情懷來達到對人的教育,注重人文教育的實行?!墩撜Z》以“學而時習之”開頭到以“不知言,無以知人也“結(jié)束,其中人文教育精神溢滿于整個思想之中。
    孟子、荀子也極注重人文教育。無論是孟子主張“性善”而需要“養(yǎng)浩然之氣”以人文教育來達到“盡心、知性、知天”;還是荀子主張“性惡”要“化性起偽”用人文教育來改造人性進而向善;人文教育在他們思想里都處于主題內(nèi)容?!洞髮W》《中庸》中人文教育思想極其系統(tǒng)而集中,無論是“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钡绕咦C人文功夫,還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等教育理念,都是以人文教育來為其主題。
    自漢董仲舒到宋明諸儒都極其重視人文教育,朱陸之爭也是于致知方式之上,都注重人文教育。整個中國傳統(tǒng)哲學洋溢著人文氣息,人文問題是其主題。

    5 人格問題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指向
    中國古代哲學家,自孔子、老子以來,都重視人格修養(yǎng),強調(diào)人格的完善,都提出了比較豐富的關于人格修養(yǎng)方法與修養(yǎng)境界的理論,注重提高覺悟,培養(yǎng)完善的人格。整個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不同學派不同思想家所講的人格修養(yǎng)方法不盡相同,但在追求人格的完美、人的精神超越上卻是一致。
    孔子提出“修己”之說,“修己”以“安人”,進而達到“君子”般的人格;老子宣揚“無為”,但也將“德”與“修”聯(lián)系于一體,“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老子?五十四章》);孟子提出“養(yǎng)性”、“修身”、“養(yǎng)浩然之氣”等方式來達到“信人”、“大丈夫”等理想人格;荀子講“性惡”,但主張“養(yǎng)心”以達到“誠”之境界;莊子雖然不滿意儒家所謂的圣人,但他也提出“至人”、“神人”等理想人格,并主張以“心齋”、“坐忘”等方式達到理想人格;《大學》《中庸》包含最系統(tǒng)的人格修養(yǎng)方法和理論,講“正心誠意“,重“慎獨自省”,都是為了追求“至善”和“誠”般的人格。
    宋元明清時期,各思想家都進一步發(fā)展了《孟子》《大學》《中庸》等的修養(yǎng)方法,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無論是“涵養(yǎng)”、“窮理”都是為了尋覓“孔顏樂處,追求圣人般的理想人格。
    人格問題貫穿于各個思想家的思想之中,也為了各個思想家提供了導向,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指向。

    整個中國傳統(tǒng)哲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人生哲學,各思想家都是注重研究人生各個層面的問題,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出發(fā),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著手,探索人性,致知人文,思慮人倫,焦慮人格,追求人生理想,而這一切都可以歸結(jié)于人的價值問題。 
    孔子以“仁”為核心,以禮樂為準則,推行正名復歸于東周的理想,追求“君子”、“仁人”的人格;孟子以“性善”為依據(jù),以“義”為目標來進而追求“大丈夫”的情懷;老子以“無為而無不為”的價值理念來追求“萬善”的道;莊子通過“坐忘”、“心齋”等方式實現(xiàn)“逍遙”的自由,以求達到“真人”、“至人”、“神人”般的自由人格;法家諸子以現(xiàn)實的政治為目標,追求現(xiàn)實的治世目的,但他們也注重“以人為本”,注重“因人之情”;墨家以“兼愛”為宗旨,推行“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情懷??梢哉f各個先哲都認為人生的準則即是宇宙之本根,人生之原理即是宇宙之原理。
    在他們思想中認為人的價值問題是為一切之核心,并主導著其他思想的發(fā)生發(fā)展。伊川《明道行狀》一書中便概括如此:“明于庶物,察于人倫,知盡性至命必本于孝弟,窮神知化由通于禮樂。辨異端似是之非,開百代未明之惑?!薄爸M性至命必本于孝弟,窮神知化由通于禮樂”,二語概括出整個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最核心的問題,不離孝弟而至盡性至命,不去禮樂乃能窮神知化。即孝弟即盡性至命,即禮樂即窮神知化。明道自己亦謂:“道之外無物,物之外無道。是天地之間,無適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在所親,即君臣而君臣在所嚴,以至為夫婦,為長幼,為朋友,無所為而非道。此道所以不可須離也。然則毀人倫,去四大者,其外于道也遠矣?!贝硕握墙沂玖巳说膬r值問題是為主導中國傳統(tǒng)哲學發(fā)展的核心問題,離開人的價值問題,其哲學思想就難以得以系統(tǒng)的發(fā)展。
    總之,人的價值問題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最核心中的部分,也是各個思想家最首先思慮的問題,但人的價值問題卻又錯綜復雜,多維交織,經(jīng)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淀,人的價值問題中尚有很多問題沒有揭示,尚有待于發(fā)掘,但如果要充分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必須要從人的價值問題入手,以人的價值問題來揭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 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 日韩一级欧美一级久久|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av大片| 久草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二区| 91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偷拍| 婷婷色网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 国产日韩熟女中文字幕| 日木乱偷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激情|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黄色一级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又粗又爽又猛又黄的| 欧美日韩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淫片一区二区三区| 黑鬼糟蹋少妇资源在线观看| 91日韩欧美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青青操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视频六七十路熟女| 日本和亚洲的香蕉视频|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 91欧美激情在线视频| 狠狠亚洲丁香综合久久| 女生更色还是男生更色| 天堂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东京热男人的天堂社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a| 亚洲中文字幕三区四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 国产一区一一一区麻豆|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韩| 日韩av生活片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