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設與語文教學品質(2011-01-07 06:52:53)
語文教學品質就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品質,具體說來,又可以分解為識字寫字、閱讀(包括閱讀現(xiàn)代作品和閱讀古代詩文作品)、寫作和口語交際的品質。新課標提出語文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我看來,語文教育首先應該落實的是“工具性”目標,“工具性”應該是語文教學的第一要務,因為所謂“人文性”最終也要靠語文教育的內(nèi)容來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育中的“文道統(tǒng)一”、“文中有道”、“道中有文”,這個“道”實際上就是“人文性”。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在閱讀鑒賞和表達交流的語文實踐中,不僅要學習掌握漢語言文字組詞造句的規(guī)律,進而形成語感,同時也必然會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熏陶和感染,正像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所說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語文新課程在為語文學科定位時,共列了十條,其中前五條是 “人文性”的要求,后五條是“工具性”的要求,顯然是把二者的關系本末倒置了。固然,語文教育在育人上確實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我們每一個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觀點的啟迪,受到作品中喜怒哀樂等感情傾向的熏陶和感染。久而久之,必然會在品格、意志的形成中潛移默化,進而打下精神的底子。但是,“人文性”是整個中小學教育中的共同任務,是各門學科教育教學活動(包括演講、體育、歌詠比賽,文學社團,春游秋游等)的共同追求,而不是語文這一門學科所能獨自承擔的任務。比如,我們不能把一般的閱讀欣賞與語文課上的閱讀教學混同在一起,語文課上的閱讀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盡管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受到課文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人文因素的熏陶和感染。 語文新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特別是在處理“工具性” 與“人文性”的關系問題上出現(xiàn)了一些偏差,亟需糾正。有人以為抓住了“人文性”,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本,結果導致語文老師在語文課上不敢抓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降低了語文教學的品質。很多語文課上得缺少語文因素,丟掉了“語文味兒”,更像是“人文素養(yǎng)課”、“政治課”、“綜合活動課”,等等。提高語文教學的品質需要返樸歸真,回歸語文。 新課程實施以后,國家實行“一綱多本”“多綱多本”的課程教材建設方針,打破了過去一套教材的壟斷局面,涌現(xiàn)了多樣化教材。在這種情況下,語文課程教材建設,如何為提升語文教學品質服務呢?在我看來,最能提升教學品質的語文教科書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首先就是通過文質兼美的選文,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能夠逐漸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語,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滿懷激情地學習語文,得心應手地運用語文,充滿樂趣地享受語文,進而熱愛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把中華民族文化的“根” 留住。第二,語文教科書在選文、注釋、助讀系統(tǒng)、語文知識與能力訓練的設計,要有助于學生打下比較扎實的語言、文學方面的知識基礎,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逐步培養(yǎng)其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包括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感,形成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良好習慣。第三,語文教科書還要有助于促進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為教師的不同發(fā)展方向提供更大的拓展空間,有助于語文教師教學個性的形成,使語文教學的過程成為他們享受美好人生的過程。 在具體的研究編寫中,應堅持“守正出新”的指導方針,既注意繼承我國語文教育和語文教科書編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體現(xiàn)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有一支具有較高水平的研究編寫隊伍,包括長期從事語文教育研究和語文教科書編寫的專業(yè)人員,高?;蚩蒲袉挝坏膶<覍W者,還要有一線的語文教師和教研員。充分發(fā)揮各方面的優(yōu)勢,集思廣益,精誠合作,榮辱與共,肝膽相照。認真分析當今時代高科技信息社會、知識經(jīng)濟和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的特點,繼承發(fā)揚我國語文教育包括教材編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適當借鑒國外母語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同時研究我國當前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實際,調(diào)查當今中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興趣、期待和要求,以及我國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教師的師資狀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語文教科書既滿足師生對語文教學的實際需求,又保持較高品位的漢語、文學、語文教育學的學術視野,從而為語文教學的高品質提供堅實的基礎。 |
|
來自: 廖shengquan > 《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