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臥佛寺
該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壽安寺。以后歷代有廢有建,寺名也隨朝代變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為普覺寺。由于唐代寺內就有檀木雕成的臥佛。后來元代又在寺內鑄造了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涅磐銅像,因此,一般人都把這座寺院叫作"臥佛寺”。 據元史記載:當時鑄銅像冶銅50萬斤,用工七千。銅佛身長5米作睡臥式,頭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頭。臥佛后面圍坐著12圓覺菩薩,他們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構成一幅釋迦牟尼涅磐于婆羅樹下,向12弟子囑咐后事的景象。
由于寺內有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銅像、臥佛寺由此而得名。臥佛身長5.2米,用銅25000公斤 、鑄佛用工7000人。銅佛作睡臥式,頭西面南側身躺在一座榻上,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彎曲托首頭部。據說這是釋迦牟尼的紀念像。旁邊站著12尊小佛像,是他的12個弟子。他們的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構成一幅釋迦牟尼向12弟子囑咐后事的景像。殿的正面墻上掛一塊"得大自在”的橫匾,意思是得到人生真義也就得到最大自由。殿門上方亦有橫匾,書有"性月恒明”,意為佛性如月亮,明亮興輝永照。 此外寺內還種有幾株婆羅樹,每逢春末夏初之際,白花盛開,花朵如同無數(shù)座潔白的小玉塔倒懸枝葉之間,別有情致。
視頻: 北京臥佛寺臥佛之謎(上)
視頻: 北京臥佛寺臥佛之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