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類稀特蔬菜佛手瓜
(一)起源與分布 佛手瓜又名菜肴梨、合掌瓜、拳頭瓜等。原產于墨西哥和中美洲。19世紀初傳入我國,在中國江南地區(qū)栽培較為普遍。20世紀80年代初山東省煙臺引入種植成功,80年代中期山東省內普遍栽培,并輻射到華北各地。佛手瓜的營養(yǎng)價值較高,加上果形如兩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深受人們喜愛。佛手瓜耐貯藏,上市期為整個冬季,恰值果菜稀缺的冬淡季,在喜食果菜的中國北方地區(qū)栽培更有特殊的意義。佛手瓜是蔓性蔬菜,生長中后期需要大量的支架。山東地區(qū)多在大棚、溫室內栽培,夏季這些保護設施撤去棚膜,其骨架作為佛手瓜的支架,充分利用了大棚、溫室設施,提高了設施的利用率。佛手瓜伯食用方式很多,味道鮮美,耐貯藏,在室溫下可存放5個多月,已成為許多地區(qū)新發(fā)展起來的果菜之一。 (二)營養(yǎng)價值與用途 佛手瓜嫩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每千克鮮瓜中含蛋白質5克、脂肪1克、纖維素30克、碳水化合物77克,還含有維生素C220毫克,核黃素0.1毫克,含鈣500毫克、磷320毫克、鐵40毫克。 佛手瓜的食用方法很多,可切絲、切片,生食、熟食、烹炒、涼拌、配肉、做湯均可,還可以鹽漬醬制。由于栽培中很少施用農藥,是一種無公害蔬菜,其嫩梢和塊根亦可食用。 佛手瓜的上市期為秋末,很耐貯藏,常溫下可由10月一直放到翌年3~4月,風味基本不變,對解決冬季蔬菜淡季有很大的作用。加上冬季果菜較少,中國北方人民對果菜素有偏好,佛手瓜正投人們所需。佛手瓜外形如雙手合掌,尤如念經祈禱,有美好的祝福含義,更受人們喜愛,常作為過年過節(jié)禮物相送。由此市場需要量越來越大。 佛手瓜既可作大田栽培,又適宜于庭院綠化栽培。庭園種植,可集觀賞、遮蔭綠化和食用于一體。 佛手瓜苗期很長,一般在大棚中育苗,旺盛生長期利用大棚骨架爬蔓,大棚時值炎夏空茬時間。后期,佛手瓜采收后,大棚內可定植越冬蔬菜。所以佛手瓜在大棚內栽培對于充分利用大棚設施、實施立體栽培有很大作用。 由上述情況可看出,佛手瓜在華北地區(qū)栽培意義巨大。近年來,山東省市場已陸續(xù)增加了供應量,煙臺地區(qū)產的佛手瓜已通過海運遠銷東北地區(qū)。佛手瓜正由稀特蔬菜向大路蔬菜發(fā)展。 (三)特征特性 1.植物學特性佛手瓜為葫蘆科多年生攀緣性宿根草本植物。根為弦線狀須根,隨著植株生長,逐漸加粗伸長,形成半木質化的側根,上生不規(guī)則的輻射側根。側根粗而長。一般條件下,一年生側根長達2米以上。根系分布范圍廣,吸收水肥力強、耐旱。多年生佛手瓜進入第二年后,可形成肥大的塊根。莖為蔓性,長達10米以上。分枝性強,幾乎每節(jié)都有分枝。分枝上又有2次、3次分枝。節(jié)上著生葉片和卷須,攀緣性強。葉互生,葉片與卷須對生。葉片呈掌狀五角形、全緣、綠色或深綠色。佛手瓜為雌雄同株異花。雄花多生于子蔓上,開花早;雌花多生于孫蔓上,開花遲于雄花。異花傳粉,蟲媒花。果實梨形,有明顯的縱溝5條,瓜頂有一條縫合線。果色有綠色到乳白色,單瓜重250~500克。果肉白色,果內有一顆種子。種子扁平,紡錘形。種子無休眠期,成熟后如不及時采收,種子在果內就會萌發(fā),這一現象稱為"胎萌"。 2.要求的環(huán)境條件 (1)溫度佛手瓜原產熱帶地區(qū),喜溫、耐熱、不耐寒。發(fā)芽的始溫為12℃,適宜溫度為18~25℃。幼苗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高于30℃時,植株生長受到明顯的抑制。但能忍受40℃以上的高溫,可安全越夏。低于5℃時,植株受害而枯死。種瓜貯存的適宜溫度為8~10℃。 (2)光照和空氣濕度佛手瓜適于中等光照強度下生長,強光對植株生長有抑制作用,耐陰,要求空氣濕潤的氣候條件。山東省沿海地區(qū)和山區(qū)的佛手瓜生長好于內陸,與沿海地區(qū)、山區(qū)的氣候溫和,空氣濕潤有關。 (3)土壤和營養(yǎng)佛手瓜根系發(fā)達,對土壤適應性較強,對土壤選擇不嚴格。但土質肥沃,保肥保水力強的土壤土更有利于佛手瓜的生長。佛手瓜的生長茂盛,需水肥量大,應注意增施肥料。炎夏多澆水,不僅能滿足植株生長需要,還有利于空氣濕潤,有利于安全越夏。 (四)類型與品種 佛手瓜按果皮顏色分為綠皮和白皮兩個類型: 1.綠皮種生長勢強,蔓粗壯而長,分枝多、結果多,豐產,并能產生塊根。瓜形較大而長,上有剛刺,皮色綠或深綠色,單瓜重0.5千克。該種類味稍差。常栽培的品種有福州古嶺合掌瓜、云南佛手瓜等。 2.白皮種生長勢較弱,蔓較細而短,結瓜少,瓜形較圓而小、光滑無刺,皮色白綠,組織致密,味較佳。常栽培的品種如浙江臨海佛手瓜、福州白皮佛手瓜、云南白皮佛手瓜等。 (五)栽培技術 1.育苗山東省在溫帶地區(qū),佛手瓜一般作一年生栽培。 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開始育苗,催芽在11月上旬進行。10月中下旬種瓜采收后,挑選果型中大、外形整齊。無傷無殘的果實,用塑料薄膜或廢報紙包起來,以保持有較高的空氣濕度,防止瓜芽干死或瓜皮干縮。用塑料薄膜包好后,每1~2天掀開薄膜通風換氣,否則會因膜內氧氣不足而使種芽窒息發(fā)黃而死。種瓜放在日光溫室內,保持10~15℃的溫度催芽。約1.5~2個月,佛手瓜的芽即可伸長2~3厘米,芽基部有4~5厘米的須根發(fā)出,此時即可播種。 山東省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在日光溫室內播種。一般用陶磁花盆或直徑在15~20厘米的塑料營養(yǎng)缽內播種。營養(yǎng)缽內裝入營養(yǎng)土,澆水成濕潤狀態(tài),再將已發(fā)芽的種瓜柄端朝下,瓜芽向上,或平放在缽內,上面覆土2~3厘米。 育苗期間保持苗床溫度20~25℃,夜間最低溫度不能低于10℃,促其生根出芽。出芽后應經常見光,防止秧苗黃化和徒長。佛手瓜側枝分生力很強,根萌很多,苗期應及時除去多余的側枝和萌蘗,只留1個主枝。如果幼苗徒長,可在主蔓4~5葉時摘心抑制。待發(fā)出子蔓后保留2~3條健壯的留下,其余的全部除去。定植前,選最健壯的留下一條作主蔓,余者皆去除。 苗期應保持土壤濕潤。由于澆水不當會引起種瓜腐爛,影響幼苗生育,故應盡量少澆水。為此,育苗營養(yǎng)缽上最好覆蓋地膜保持土壤濕度。如必須澆水,可用水壺在母瓜周圍澆小水,切勿把水澆在母瓜出芽的縫隙中。也可在地面澆小水,讓水分浸潤上部的營養(yǎng)土。若有爛瓜,只要幼苗根系正常,即可用手輕輕扶住幼苗,取出爛瓜,填土蓋好,仍不影響育苗。 佛手瓜整瓜播種,需種瓜量較多,成本較高。為降低成本,擴大繁殖系數,可用莖蔓切斷扦插育苗。方法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剪取通過種瓜繁育的幼苗莖蔓,每一切段含2~3個節(jié)。將下面一節(jié)的葉片去掉,基部置于500毫克/升的蚓跺乙酸或茶乙酸水溶液中浸泡5~10分鐘,取出插于育苗營養(yǎng)土或蛭石、珍珠巖等基質中,保溫、保濕促進生根。后期應澆灌營養(yǎng)液,保證營養(yǎng)充足。 為了節(jié)約用種,近年來有的地方采用光胚育苗法,又稱裸胚育苗法,是以去掉種皮的種子作為材料。其育苗要點為:種瓜先催芽,待瓜內胚根、胚芽和子葉等發(fā)育膨大至一定程度時,種子脫離胚座,瓜的合縫線裂開小口,子葉基部夾著胚芽伸出果實外。待幼芽長至3~5厘米時,兩手輕播佛手瓜先端縫合線,當縫合線裂口增大至1厘米左右時,輕輕拔動子葉,待整個子葉活動即可將胚全部取出。取胚時不必將瓜掰成兩半,這樣對瓜的損傷小,可上市銷售或繼續(xù)存放,取裸胚時不會損傷胚,即使受輕微損傷,對育苗影響也不大。將裸胚的胚根朝下播于口徑10厘米,長18厘米塑料袋中,覆土1.5厘米左右,覆膜保溫、保濕,保持地溫15~25℃,土壤見干見濕。利用此法育苗,出苗率較高,成苗率也高,一般可達100%。同時,因體積小,易于播種、貯藏和交流種子。種瓜仍可食用。不足之處是因越冬不安全,只能春播,不能秋播。 定植前,佛手瓜的母瓜應保持綠色或白色鮮嫩,尚未腐爛,秧苗高40~60厘米,節(jié)間短、蔓粗壯、葉綠色、葉片厚、根系完整,這樣的秧苗為壯苗。 2.定植佛手瓜喜溫怕霜,在氣溫穩(wěn)定在3℃以上時方可定植。山東省在日光溫室中的定植期為2月中下旬,在塑料大棚中的定植期為3月上中旬,在露地的定植期為4月上中旬。為防低溫危害,定植后應用地膜做成小拱覆蓋。 佛手瓜枝葉繁茂,單株占地面積十分大,一般為20~50平方米。每公頃可定植225~450株。利用種瓜繁殖的秧苗,株行距為3~4米×6米;利用切段繁殖的秧苗,生長量較小,定植應密些,株行距為2米×6米。為便于瓜蔓爬架,定植坑最好挖在大棚的南側??拥拈L、寬、深各為1米,每坑施入腐熟的有機肥150~200千克,把挖出的地表熟土埋入坑下,深層生土置于坑上。 定植時把營養(yǎng)缽取下,帶土栽入坑中。土坨與地面相平,然后填充土,澆水。 3.田間管理田間管理分三個時期:緩苗期、生長期、結果期。 (1)緩苗期定植后保持棚內溫度白天20~25℃,夜間15~20℃促進迅速緩苗生長。隨著外界溫度逐漸升高,加大通風量,棚溫超過25℃即放風降溫。夜間勿使溫度降至10℃以下。此期溫度管理的關鍵是勿使棚溫過高,以免徒長,勿使棚溫過低,造成植株冷害。待外界最低氣溫穩(wěn)定在11℃以上時,可陸續(xù)拆除所有的覆蓋物,使處在露地環(huán)境下。 緩苗期適當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應多中耕松土,提高地溫。 (2)生長期緩苗后佛手瓜即開始旺盛生長。在夏季應勤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增加空氣濕度。結合澆水,每10~15天追復合肥一次,每次每株0.5千克。有條件時每株可追施腐熟的人糞尿20~30千克。7月雨季來臨,空氣潮濕,佛手瓜生長異常旺盛,一直持續(xù)到9月上旬。這一時期,應根據天氣狀況肥水猛攻,保持土壤見濕不見干,如遇大雨應及時排水防澇。每15天追復合肥一次,每次每株1千克。如追施腐熟的人糞尿,每株50~80千克,可在植株周圍1米處挖深40厘米、寬20厘米的溝環(huán)施。 雨季雜草叢生,應經常中耕除草松土。如發(fā)生蚜蟲和螨蟲危害,可噴40%樂果的1000倍液防治。 佛手瓜側枝分生力很強,每一個葉腋均可萌發(fā)一個側枝,故應整枝。莖基部發(fā)生的萌蘗應及時抹去,防止主蔓太多成為叢狀。一般每株最多保留2~3條主莖,主莖基部離地面1米高處不留側枝。主莖伸長期及時人工引蔓爬上已拆除塑料薄膜的大棚(溫室)骨架。上架后不再打側枝,任其多發(fā)側枝,迅速生長。為了使側枝分布均勻,通風透光,應注意調順側枝,減少交叉、重疊現象。 (3)結果期山東地區(qū)9月中旬左右,天氣漸涼,日照漸短,佛手瓜進入開花結果期。此時營養(yǎng)生長仍很旺盛,佛手瓜的開花結果期時間很集中,從開花開始到拉秧僅一個多月時間,故需要大量的水分,一般每2天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濕潤,每隔15天追一次復合肥,每次每株1~1.5千克。及時抹去根部萌蘗,避免浪費養(yǎng)分,集中供應開花結果。 4.收獲與貯藏佛手瓜開花后15~20天果實即可長至200~300克,此時應及時采收上市。蔬菜食用的佛手瓜應適期早收,以節(jié)約養(yǎng)分供應以后的果實膨大。采收過晚,果皮的纖維增加,會降低產品質量。在早霜來臨前,把所有的果實全部采下,以防霜凍危害。采收后選出嫩的小果立即上市。選擇單瓜重0.25~0.5千克、無傷、形正的放在筐內貯藏。在室溫5~8℃,相對濕度80%左右的條件下,可貯藏4~6個月。 留種瓜應采收開花后30天以上結的成熟果。但過熟的裂口果,種子過早的發(fā)芽果,也不宜作種用。 目前山東省1株佛手瓜可采200~600個,公頃產45000~75000千克。 (六)佛手瓜多年生栽培技術 佛手瓜在原產地為多年生宿根蔓生草本植物,但在中國北方露地栽培時其根莖不能越冬,只能作一年生栽培。按一般的播種季節(jié)到初霜期(山東省10月下旬)收獲,正常成熟的瓜不足1/3,產量減產一半以上。為解決這一問題,1994年以來,山東在日光溫室內進行了佛手瓜越冬栽培試驗,并獲得了成功,不但當年瓜全部成熟,根莖安全越冬,翌年春季還能收一季佛手瓜,有極高的經濟效益。 1.適時育苗大棚佛手瓜多年生栽培適宜的育苗季節(jié)為11月。育苗前,選擇個頭肥大,表面光滑潤澤,蠟質多,微黃色,茸毛不明顯,芽眼微突,無傷疤破損,充分成熟的種瓜裝入塑料袋內,放到15~20℃的地方催芽。經20天左右,種瓜頂部開裂并陸續(xù)長出胚芽和根系,然后選擇生長良好的瓜,將發(fā)芽端向上,瓜蒂向下,栽入口徑20~30厘米,高20~30厘米裝有營養(yǎng)土的塑料袋中。再在瓜體四周裝入營養(yǎng)土,然后在瓜頂覆土5厘米,排放于蔬菜大棚內。約20天左右可出齊苗。出苗后澆水一次,以后保持土壤濕潤,瓜苗不出現萎蔫即可,防止?jié)菜^多造成徒長和爛瓜。 2.定植一般在翌年3月上中旬移栽定植。在溫室內距前沿0.8米處,東西方向栽1行,株距5米。棚內其他地方可種越冬菜。定植穴長、寬、深備1米,挖出的土1/3與腐熟的優(yōu)質圈肥200千克混勻,倒入穴中,其上蓋土25厘米,用腳踏實。移栽時取下塑料袋,帶土入穴,埋好土后澆緩苗水。 3.田間管理 (1)前期管理時間是從定植后到6月中旬室內其他蔬菜拔秧。此期瓜苗生長緩慢,需肥水較少,且與其他越冬菜共生,在管理好其他蔬菜的同時,不必另外澆水施肥。管理以整蔓打杈為主,一般留2~3條蔓上架,及時除掉架下的其他側芽。 (2)中期管理時間是從6月中旬其他蔬菜拔秧到9月中旬佛手瓜植株開花。此期營養(yǎng)生長迅速,生長量大,需肥水較多。其管理技術要點:一是澆水追肥,保持土壤濕潤,增加空氣濕度,澆水后覆草10厘米保墑,肥料不足時隨水施復合肥;二是及時搭架整蔓。用鐵絲或竹竿,在棚面以下0.5米處,搭起南低北高的瓜架,注意不能以棚面作架,以免影響霜前蓋棚。佛手瓜主蔓可長至15米以上,攀緣力強,上架后要隨時整理,使其分布均勻,并注意摘除細弱蔓,及時去掉主蔓基部新芽,以利通風透光。促進架上蔓正常生長。 (3)后期管理時間是從9月中旬開花至11月中旬整體收獲。此期氣溫逐漸降低,佛手瓜由營養(yǎng)生長轉入生殖生長。管理技術要點:一是開花時適當控制澆水量,以防對坐果造成不利影響;二是在"霜降"前封好棚膜,以防霜凍;三是適時采收,一般雌花坐果后20天可采收食用。到11月中旬,佛手瓜能全部成熟,可整體收獲。 (4)越冬管理佛手瓜于11月中旬收獲完畢后,進入越冬管理期。管理上要抓好以下三點:一是剪蔓、撤架。佛手瓜收完后可就地平茬或留2米左右的主蔓,其余剪掉拿出室外,然后撤架,施肥、整地,栽植越冬菜。二是適當留根。平茬后翻地時,一般在離主根30厘米以外翻地,以保證佛手瓜以后正常發(fā)芽。三是要注意保持室溫,促發(fā)新芽,到翌年3月可重新開花,經人工授粉,4月即可采摘上市,到年底每株能結瓜300千克以上。 佛手瓜抗病力很強,很少發(fā)生病蟲害,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不用藥劑進行防治。 (七)佛手瓜食用嫩莖栽培技術 佛手瓜食用嫩莖栽培生產每年幾乎有10個月的采收期。2~3月為初產期,4~10月為高產期,11~12月為末產期,如果無霜年份,1月份也有少量收獲。在北方的大棚溫室中,周年均可栽培生產收獲。 1.栽培時間8~10月,佛手瓜有老化萌芽時,摘下即可定植。 2.栽培方法選擇肥沃有水澆條件的地抉,多施有機肥。佛手瓜是喜肥的多年生宿根作物,有機肥充足能提高產量和商品性。株行距70~100厘米×70~100厘米。定植穴深30厘米,直徑30厘米。穴施10千克有機肥。放入有機肥后再填放10厘米厚的肥土,接著將種瓜平植下。每穴用種瓜2~3只。種瓜2/5以上露出地表面,芽長有3厘米以上者不必露出。 為了達到佛手瓜嫩莖的高產優(yōu)質,又加之它喜肥喜溫喜濕,應及時追施有機肥或速效氮肥。一般1個月施1~2次,每次往根部20厘米外溝施腐熟的農家肥,或復合肥每公頃300千克。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南方冬季無霜,可露地栽培。北方在霜前應建溫室,在保護地內栽培。冬季保持溫度在20~30℃間,防止低溫造成凍害。 3.收獲當氣溫在20℃以上,空氣平均濕度在80%以上時,其生長迅速。當嫩莖長至40厘米左右時即可割取,收割時留基部1~2個基部葉以利分莢萌發(fā),繼續(xù)生長。 (八)嫩卷須及塊根采食法 佛手瓜的嫩卷須有很高的食用價值。用開水浸燙后可涼拌或湯食,清脆可口,獨有風味,是宴席上難得的高檔佳肴。旺盛生長期及時采摘嫩卷須,不但節(jié)約營養(yǎng),提高果實的產量,還可增加經濟收入。采收后,用濕布包裹,貯藏于2~5℃的環(huán)境里,可貯藏5~7天。 在一年生栽培的地區(qū),秋季果實采收完后,可掘取地下塊根供食用。食用方法同山藥。 (九)間作、套種 佛手瓜常用的間套作方式有以下幾種: 1.庭院立體栽培在庭院背風向陽處,4月中下旬定植佛手瓜苗,院內搭架。至7月中下旬,瓜蔓滿架前,不影響其他蔬菜的生長。7月底至8月,進入高溫多雨季節(jié),院內其他蔬菜拉秧,可在瓜架下搶茬種植越夏速生蔬菜。實行立體種植,每株佛手瓜可產400千克左右,其他蔬菜收入也很可觀。 2.露地套種佛手瓜如春架菜豆畦背上套種佛手瓜,每公頃栽370~450株。當菜豆采收末期,佛手瓜正好爬架,一架兩用,既節(jié)省了架材,又充分利用了空間和時間。此外,大蒜、洋蔥畦背上套栽佛手瓜也是值得推廣的套栽類型。 3.佛手瓜與葡萄立體栽培葡萄實行單立架栽培,架高2米左右,平均行距1.8~2.0米,株距1米,公頃栽種5200株左右。每隔5行葡萄間種1行佛手瓜,行距為9~10米,株距4.5米,公頃栽種225~240株,架面高出葡萄架1米,以利通風透光。早春在葡萄行中間栽種2行菜花或其他綠葉菜,小行距20~40厘米,株距30厘米,每公頃栽種30000株左右。在佛手瓜爬滿架棚之前,葡萄已經完成了幼果膨大、花芽形成以及漿果采收,兩者互不干擾。實行佛手瓜與葡萄間作,充分利用了葡萄架桿,省工省錢,一架兩用。 4.塑料棚空間套佛手瓜塑料大棚最佳栽培模式為黃瓜--佛手瓜--生菜。即早春以大棚早熟黃瓜生產為主,3月20日左右定植,4月10日前后始收,5月上旬在大棚四周定植綠皮佛手瓜。佛手瓜前期生長緩慢,不影響黃瓜正常生長,6月下旬至7月初黃瓜拉秧,去掉棚膜,以棚架為佛手瓜支架。同時抓緊整地,7月中旬定植生菜。瓜蔓爬滿棚架,正好為生菜遮蔭降溫。生菜8月下旬至9月中旬采收,佛手瓜9月20日以后陸續(xù)采收,三茬蔬菜互不影響,全年三種三收。 (十)病蟲害防治 佛手瓜病害較少,主要發(fā)生灰霉病。在管理水平很低的老菜區(qū),一般發(fā)病率5%~15%,個別地區(qū)可達40%以上,對產量有明顯的影響。 1.癥狀主要危害幼瓜,也危害花和葉等。病菌多從開敗的花侵入,使花腐爛并長出灰色霉層。病菌進一步發(fā)展侵染瓜果,初為水浸狀灰白色不規(guī)則斑,其上產生少量自霉。很快病部腐爛,表面多產生較濃密的灰白色霉層,最后瓜果組織全部腐爛,病瓜表面密生灰霉。壞死組織附著在葉片上即引起發(fā)病,在葉片上形成大型壞死斑,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諝獬睗癖砻娈a生少量灰霉,空氣干燥時則形成大型枯斑,易破裂。爛花、爛果及爛葉掉落到莖蔓上,可引起莖蔓腐爛斷裂,最后病部以上植株死亡。 2.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病菌隨病殘體越冬,借氣流、施肥、澆水等傳播。低溫高濕是發(fā)病的重要條件。 3.防治方法: (1)拉秧后和種植前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加強栽培管理,發(fā)病后適當控制澆水,及時小心地清除病花、病果、病葉及衰弱組織。 (2)及時進行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可用50%速克靈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加水1000倍;或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加水600倍;或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加水700倍噴霧。其他病蟲害同苦瓜。 (十一)貯藏保鮮 佛手瓜耐貯藏,采后貯藏在10℃左右的地窖或陰涼棚舍中,半年不壞。若長出胚根,及早摘除,仍可繼續(xù)貯存,不影響食用。種瓜冬天保存宜用淺木箱沙藏,注意保持溫濕度,溫度為10℃,適當灑些水保濕,也可將種瓜先用紙包好,再逐個放入塑料袋,防止凍傷,同時做好催芽準備。 (十二)佛手瓜的發(fā)展問題 佛手瓜在江南是大路蔬菜,在江北栽培很少,在山東省栽培成功,是名符其實的南菜北引。20世紀80年代初期,煙臺的一位老華僑在庭園種植成功,1988年在省內開始推廣,距今不過十余年時間。現根據各地應用情況總結如下,供各地發(fā)展時參考。 1.佛手瓜栽培的區(qū)域利用保護地育苗,露地栽培,佛手瓜已從江南引入黃河下游地區(qū)。佛手瓜栽培的北方極限在何處?廣大北方地區(qū)能否種植這種受歡迎的蔬菜?這個問題我們可作如下分析:山東省佛手瓜的播種期最遲不過1月下旬,以1月上旬為宜。定植在大棚里以3月上中旬為宜,定植在露地以4月上旬為宜。9月上中旬開始開花,10月上中旬開始采收,10月下旬拉秧。生育期270~290天。在生育期中最低氣溫不得低于5℃。開花期必須在中秋日照變短季節(jié),長日照下不開花結果。由上述特性可以看出:利用保護設施創(chuàng)造270~290天的無霜、最低氣溫在5℃以上的環(huán)境條件,在中國廣大北方地區(qū)均可實現,滿足這一條件是不困難的。在栽培佛手瓜時必須把開花期安排在中秋季節(jié),開花后還必須有20~30天的果實發(fā)育期。這一條件在高緯度露地栽培下就很難滿足。山東省的早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恰好能滿足佛手瓜開花結果的需要。如果早霜期比山東省晚的地方,發(fā)展佛手瓜生產是不成問題;凡早霜期比山東省早的地方,發(fā)展佛手瓜則可能果實來不及成熟而來霜凍死。這樣可大致判斷出:早霜在10月下旬來臨的地區(qū),佛手瓜可正常生長發(fā)育,早霜在10月上旬來臨的地區(qū),佛手瓜果實大部分不能正常成熟。如果要進行栽培,可在早霜來臨前設小拱棚保護,只要延遲霜期15~20天,果實即可正常成熟。 上述生育期是在夏季炎熱多雨地區(qū)觀察出來的,夏季冷涼地區(qū)又另當別論。據估計華北各地可以發(fā)展佛手瓜栽培。 2.栽培的關鍵山東省發(fā)展佛手瓜的過程中道路坎坷,屢屢失敗,20世紀80年代末期成功率不足50%。失敗的主要教訓、成功的關鍵如下: (1)催芽期。催芽期必須在12月進行,過晚則生育期不足。催芽時要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90%左右。濕度不足則芽會干縮。用塑料薄膜包裹種瓜,則濕度有保證,但如果3~5天不解膜通風換氣,則芽會因缺氧窒息發(fā)黃而死。 (2)育苗期。苗期干旱會使芽致死。如澆大水,特別是大水漫灌,會因水浸入發(fā)芽形成的種瓜縫隙中而造成種瓜腐爛。這是育苗失敗的主要原因。防止方法見育苗部分。 (3)提早定植。提早定植是延長生長期的有效措施。定植后一定注意防止低溫和霜凍。 (4)生育期。生長期一定要加大水肥供應。 (5)盡量利用保護地栽培,采用多年生栽培技術,提高產量。 3.提高結瓜率的措施佛手瓜一般雌花比雄花早開放4~6天,致使花期不遇,前期1~5個雌花不能授粉結實,因而產量減少30%~50%。為解決這個問題,一般可用200毫克/升的赤霉素(GA)溶液或15~20毫克/升的2,4-D溶液處理。方法是:上午將當天開放的花進行藥液蘸花或噴霧。噴霧時,用左手食指、中指夾牢花柄,右手持噴霧器對準柱頭噴藥,以免碰落花朵。經過這樣處理后的花朵,不但坐果率提高,而且能促進果實的生長,瓜的商品性狀也較好。但必須注意,用激素處理過的瓜,不能留作種瓜,藥液應隨配隨用。生長中期增施磷鉀肥料,有條件時,根外追施0.2%~0.3%磷酸二氫鉀3~4次,亦有效果。 |
|